绵竹市人民政府

2023年1月11日,财政部办公厅发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同年9月,财政部对《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财会〔2004〕12号)进行了修订,印发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资产

第三章负债

第四章所有者权益

第五章成本、收入和费用

第六章收益及收益分配

第七章财务会计报告

第八章附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适用本制度,包括乡镇级集体经济组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组级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代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的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等参照执行本制度。

第三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根据本制度规定和会计业务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或者按照规定委托代理记账,进行会计核算。

第六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第七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第八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核算应当以货币计量,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元”为金额单位,“元”以下填至“分”。

第九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记账方法采用借贷记账法。

第十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收益。

第十一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如实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第十二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核算。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第十三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及时进行会计核算,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第十四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得多计资产或者收益、少计负债或者费用。

第十五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使用。

第十六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定代表人应当对本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第十七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带来经济利益或者承担公益服务功能的资源。

第十八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按照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计量。

流动资产是指在1年内(含1年)变现、出售或耗用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款项、存货、消耗性生物资产等。

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长期投资、生产性生物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公益性生物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

第十九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应收款项包括与成员、其他单位及个人之间发生的各项应收及暂付款项。

应收款项应按实际发生额入账。确实无法收回的款项,按规定程序批准核销后,应当计入其他支出。

第二十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存货包括种子、化肥、燃料、农药、原材料、机械零配件、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农产品、工业产成品等。

存货按照下列原则计价:

(二)在产品以及生产完工入库的农产品和工业产成品,应当按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实际支出成本计价。

(五)盘盈的存货,应当按照同类或类似存货的市场价格或评估价值计价。

第二十一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领用或出售的出库存货成本。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盘盈存货实现的收益应当计入其他收入。盘亏存货发生的损失应当计入其他支出。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对外投资按照下列原则计价:

第二十四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外投资取得的现金股利、利润或利息等计入投资收益。

第二十五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生物资产包括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消耗性生物资产包括生长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待售的牲畜、鱼虾贝类等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役畜等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公益性生物资产包括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等以防护、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生物资产。

生物资产按照下列原则计价:

(二)自行栽培、营造、繁殖或养殖的消耗性生物资产,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确定其成本:

自行栽培的大田作物和蔬菜的成本,包括在收获前耗用的种子、肥料、农药等材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

自行营造的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包括郁闭前发生的造林费、抚育费、营林设施费、良种试验费、调查设计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

自行繁殖的育肥畜的成本,包括出售前发生的饲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

水产养殖的动物和植物的成本,包括在出售或入库前耗用的苗种、饲料、肥料等材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

(三)自行营造或繁殖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确定其成本:

自行营造的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包括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前发生的造林费、抚育费、营林设施费、良种试验费、调查设计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

自行繁殖的产畜和役畜的成本,包括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成龄)前发生的饲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

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是指生产性生物资产进入正常生产期,可以多年连续稳定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

(四)自行营造的公益性生物资产,应当按照郁闭前发生的造林费、抚育费、森林保护费、营林设施费、良种试验费、调查设计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计价。

第二十六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对所有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的生产性生物资产计提折旧,但已提足折旧的生产性生物资产除外。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根据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性质、使用情况和与该生物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确定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按月计提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当月增加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再计提折旧。生产性生物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处置的生产性生物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

第二十八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固定资产包括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器具、生产设施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等。对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虽低于规定标准,但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按照下列原则计价:

(二)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其成本即该项资产至交付使用前所发生的全部必要支出计价。已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入账,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照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

(四)盘盈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或评估价值,扣除按照该固定资产新旧程度估计的折旧后的余额计价。

第二十九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对所有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以名义金额计价的固定资产除外。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使用情况和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

第三十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应当区分修理费用和改扩建支出。固定资产的改扩建支出,是指改变固定资产结构、延长使用年限等发生的支出。固定资产的改扩建支出,应当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并按照重新确定的固定资产成本以及重新确定的折旧年限计算折旧额;但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改扩建支出应当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并按照固定资产预计尚可使用年限采用年限平均法分期摊销。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按照用途直接计入有关支出项目。

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是指固定资产原价(成本)扣减累计折旧后的金额。

盘盈固定资产实现的收益应当计入其他收入。盘亏固定资产发生的损失应当计入其他支出。

第三十二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在建工程是指尚未完工的工程项目。在建工程按实际发生的支出或应支付的工程价款计价。形成固定资产的,待完工交付使用后,计入固定资产。不形成固定资产的,待项目完成后,计入经营支出或其他支出。

在建工程部分发生报废或毁损,按规定程序批准后,按照扣除残料价值和责任人及保险公司赔款后的净损失,计入在建工程成本。单项工程报废以及由于自然灾害等非常原因造成的报废或毁损,其净损失计入其他支出。

第三十三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土地经营权、林权、草原权等由其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无形资产按照下列原则计价:

(二)自行开发并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应当按照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实际支出计价。

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是指无形资产成本扣减累计摊销后的金额。

第三十六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接受政府补助和他人捐赠等形成的扶贫项目资产,应当设置备查簿进行登记管理。

第三十八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负债,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现时义务。

第三十九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负债按照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负债按照实际发生额计价。

流动负债是指偿还期在1年以内(含1年)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款项、应付工资、应付劳务费、应交税费等。

非流动性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及应付款、一事一议资金、专项应付款等。

第四十一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应付款项包括与成员和非成员之间发生的各项应付及暂收款项。对发生因债权人特殊原因等确实无法支付的或者债权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债务豁免的应付款项,应当计入其他收入。

第四十四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事一议资金,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兴办生产、公益事业,按一事一议的形式筹集的专项资金。

第四十五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专项应付款,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获得政府补助的具有专门用途且未来应支付用于专门用途的资本性专项资金。

第四十六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所有者权益,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成员享有的剩余权益。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所有者权益包括资本、公积公益金、未分配收益等。

第四十八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公积公益金,包括按照章程确定的计提比例从本年收益中提取的公积公益金,政府补助或接受捐赠的资产,对外投资中资产重估确认价值与原账面净值的差额,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转入,收到的征用土地补偿费等。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有关规定用公积公益金弥补亏损等,应当冲减公积公益金。

第四十九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生产(劳务)成本,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直接组织生产或对外提供劳务等活动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和劳务支出。

第五十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入,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成员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入,包括经营收入、投资收益、补助收入、其他收入等。

第五十一条经营收入,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各项生产销售、提供服务、让渡集体资产资源使用权等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包括销售收入、劳务收入、出租收入、发包收入等。

销售收入,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销售产品物资等取得的收入。劳务收入,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外提供劳务或服务等取得的收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一般应当于产品物资已经发出,服务已经提供,同时收讫价款或取得收款凭据时,确认销售收入、劳务收入。

出租收入,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出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取得的租金收入。发包收入,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取得的成员、其他单位或个人因承包集体土地等集体资源资产上交的承包金或利润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一般应当于收讫价款或取得收款凭据时,确认出租收入、发包收入。一次收取多期款项的,应当将收款金额分摊至各个受益期,分期确认出租收入、发包收入。

第五十三条补助收入,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获得的政府给予的经营性补贴,包括保障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等运转的补助资金以及贷款贴息等补助资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确认补助收入。给予农户的经营性补贴不确认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补助收入。

第五十四条其他收入,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取得的除经营收入、投资收益、补助收入以外的收入,包括盘盈收益、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存款利息收入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一般应当于收入实现时予以确认。

第五十五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费用,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成员分配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包括经营支出、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公益支出、运转支出、其他支出等。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费用一般应当在发生时按照其发生额计入当期损益。

第五十六条经营支出,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因销售商品、对外提供劳务、让渡集体资产资源使用权等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实际支出,包括销售商品的成本、对外提供劳务的成本、维修费、运输费、保险费、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管护饲养费用及其成本摊销、出租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折旧或摊销等。

第五十八条管理费用,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活动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管理人员及固定员工的工资、办公费、差旅费、管理用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

第五十九条公益支出,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生的用于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公益事业、集体福利或成员福利的各项支出。

第六十条运转支出,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生的用于保障村民委员会等农村自治组织运转的各项支出。

第六十一条其他支出,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生的

除经营支出、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公益支出、运转支出、所得税费用等以外的支出,包括公益性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生物资产的死亡毁损支出、损失,固定资产及存货等的盘亏、损失,防灾抢险支出,罚款支出,捐赠支出,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损失,借款利息支出等。

第六十二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益,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益总额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收益总额=经营收益+补助收入+其他收入-公益支出-运转支出-其他支出

其中:经营收益=经营收入+投资收益-经营支出-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

净收益,是指收益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后的净额。

第六十三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按照税法有关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按期确认所得税费用。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在收益总额基础上,按照税法有关规定进行纳税调整,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按照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所得税税率为基础计算确定当期应纳税额。

第六十四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弥补亏损、提取公积公益金后剩余的本年收益,加上年初未分配收益,为本年可分配收益。在向成员实际分配收益时,应当减少本年可分配收益。

第六十五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报告是对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的结构性表述,包括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附注。

第六十六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益及收益分配表。

资产负债表,是指反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

收益及收益分配表,是指反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收益实现及其分配情况的报表。

第六十七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根据需要编制月度或季度科目余额表和收支明细表。科目余额表,反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和成本类会计科目在月末或季度末的期末余额。收支明细表,反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损益类会计科目在各月或各季度的本期发生额。

第六十八条会计报表附注,是指对在资产负债表、收益及收益分配表等会计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表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会计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

会计报表附注应当按照下列顺序披露:

(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基本情况。

(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本形成情况、成员享有的经营性财产收益权份额结构及其变动情况。

(四)会计报表重要项目的进一步说明。

(六)以名义金额计量的资产名称、数量等情况,以及以名义金额计量理由的说明;若涉及处置的,还应披露以名义金额计量的资产的处置价格、处置程序等情况。

(七)对已在资产负债表、收益及收益分配表中列示项目与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存在差异的纳税调整过程。

(八)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集体经济组织章程等规定,需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的其他重要事项。

第六十九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

会计政策变更,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者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前期差错更正,是指对前期差错包括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应用会计估计错误等进行更正。未来适用法,是指将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应用于变更日及以后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或者在会计差错发生或发现的当期更正差错的方法。

第七十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管理会计档案等,应当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规定执行。

第七十一条本制度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财会〔2004〕12号)同时废止。

主管单位:四川省绵竹市人民政府主办单位:绵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THE END
1.农业企业财务核算法及会计分录经管文库(原现金农业企业财务核算法及会计分录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3088084-1-1.html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农业税收会计制度》的通知第八条农业税收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帐本位币,以元为金额单位,元以下计算 到角分,分以下四舍五入。粮食以公斤为计量单位,公斤以下四舍五入。 第九条农业税收会计记录文字使用中文,少数民族地区可以同时使用本民族文字。 第十条农业税收会计档案管理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http://www.jscj.com/tax/52/2145.php
3.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基础与实务,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和账户,以全面、准确地记录和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会计核算方法:村集体经济组织应采用借贷记账法,以“有 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进行会计核算。同时,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会计制度,采用正确的会计处理方法,如成本计算、收入确认等 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4/1211/22/85391339_1141755401.shtml
4.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及税收申报全讲解课程目标:掌握农业行业会计核算,胜任农业行业会计适用人群:准备从事农业行业的会计,已从事且需要进一步提升的会计主讲:大白菜课程时长:300.40分钟学习人数:16306人首年价格:60.00元(12月,可补差价升级会员看全网)次年续费:20.00元(12月,可补差价升级会员看全网)http://www.dbckj.net/coursedetail/45
5.农业会计准则(精选十篇)2004年, 我国财政部颁布了《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生物资产和农产品》和《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社会性收支》, 作为《企业会计制度》的补充。通过上述农业会计制度及相关规定的实施, 使我国的农业会计核算工作走出了混乱状态, 满足了当时强化计划经济管理的要求。2014年是改革开放的第36年, 是我国经济体制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inzhx9p.html
6.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关于印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利息管理与核算办法为加强粮棉油贷款利息资金的管理,防止粮棉油企业挤占挪用利息资金,实现对贷款利息的专款专用,促进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和完善我行利息收支管理与核算办法,规范我行利息收支核算手续,现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利息管理与核算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和贯彻执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利息管理与核算办法》从1999年1月1日起执http://www.110.com/fagui/law_184583.html
7.农业企业社会性收支核算办法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的通知(财会[2004]5号)文件精神,<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社会性收支>,在已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各农业企业执行. 作者: 谢玉铭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刊名: 中国农垦 英文刊名: CHINA STATE FARMS 年,卷(期): 2005 ""(2) 分类号: F2 关键词:https://www.unjs.com/lunwenzhaiyao/jingjijunshilunwen/20100801201516_376010.html
8.党费会计核算办法讲解(全文)第一篇:党费会计核算办法讲解 党费会计核算办法 党费会计核算办法的制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党费收缴、管理、使用的有关规定。 一、党费会计的内容: 党费会计是对党费预算的执行和党费的收支活动进行反映、核算和监督的专业会计。 二、党费会计的基本职能:进行会计https://www.99xueshu.com/w/m7oso5d3jdie.html
9.农业会计核算问题及应对策略中小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分析…等会计核算论文(15篇) 内容提要: 新收入准则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农业会计核算问题及应对策略 中小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分析 科研专项经费会计核算分析 农村专业合作社会计核算现状和建议 浅谈制造成本分摊会计核算 权责发生制在会计核算的应用分析 浅析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内控管理对策 垃圾焚烧发电PPP项目会计核算探析 新准则对石油https://m.book118.com/html/2021/1120/6023001230004053.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