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65农业生态基础自考章节习题:第3章

02665农业生态基础自考章节习题:第3章由自考生网为考生们提供整理。

第三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名词解释

1.物种结构:是指农业生态系统或模式内农业生物种类的组成、数量及其相互关系。

2.空间结构:是指生物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和水平格局变化,构成空间三位结构格局。

3.水平结构:指在一定的生态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所占面积比例、镶嵌形式、聚集方式等水平方向的特征。

4.垂直结构:指生物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格局。在地上、地下和水域都可形成不同的垂直结构。

6.营养结构:指生态系统中生物间构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结构。

7.生产环:在原有食物链中加入一个或几个新的环节,能够将非经济产品转化为经济产品,这种新的食物链环节称为生产环。

8.增益环:这种食物链环节,本身转化产品并不能直接为人类需求,而是加大了生产环的效益,称为增益环。

9.减耗环:这是通过引入一个新的环节或增大一个已有的环节,减少生产耗损,增加系统生产力。

10;复合环:是指具有两种以上功能的环节。复合环的加入把几个食物链串联在一起,增加系统产出,提高系统效能。

11加工环:即加环特例,指农副产品加工这一环节。加工环有传统加工型、多次加工型和农工商结合型3种类型。

二、问答题

1.不同区位对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有什么影响P74--77

2.地理位置与农业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有什么关系P78--80

答:不同的地理位置条件,在气候、地形、土壤、水分、植被等生态因子的综合影响下,使得农业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呈现出一系列的变化。

(1)流域位置与垂直结构。从一个流域环境的上游到下游,海拔高度、水土环境等均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对作物的种植结构和产量产生很大的影响。河北中南部的海河流域自西至东,按其自然景观可分为山地丘陵区、山麓平原区和低平原区。山地丘陵区坡度陡,重力过程强烈,土壤水分和养分向低地流动,,形成了干旱贫瘠的生态环境,农田生产力较低;山麓平原区坡度较缓,重力作用适中,地下水潜流不畅,土壤水分、养分和盐分大量积累,土壤易发生盐渍化,限制了作物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从而影响作物生产力的提高;低平原区坡度最小,是土壤水分和养分流动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良好。(2)地形变化与垂直结构。a.大尺度的地形变化,如四川、云南高原独特的地貌、气候条件,随着海拔的变化,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也发生不同的变化,从而出现不同的农业发展类型。b.小尺度的地形变化,在丘陵或一些低海拔山地,由于地貌复杂多变,从山顶到半山腰、山脚等,由于生态条件的不同,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也表现出不同的变化。

3.举例说明立体农业模式的类型。

水体立体模式:(1)鱼的分层放养。(2)鱼蚌混养。(3)鱼鳗混养。(4)鱼牧结构,即鱼+畜禽模式。

畜禽养殖业立体模式:(1)分层立体养殖。(2)林鱼鸭立体种养。

4.食物链加环有什么作用

答:食物链加环的作用:(1)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引入捕食性昆虫或动物这样的营养级,就可以抑制虫害的发生,大大减少由于病虫害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提高农副产品的利用率。一般农作物只有20%~30%的主产品可供人类直接食用,而70%~80%则为副产品。如果在其中加入新的食物链环节,这一部分副产品也可供其他动物或菌类利用,并制造出更多的次级产品,为人类提供更多的食物,从而提高农副产品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3)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和转化率。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中下一个营养级只能部分地利用上一个营养级所储存的有机物质和能量,而总有一部分未被利用,适当增加新的生物组分则可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

5.食物链加环有哪些类型

答:食物链加环的主要类型有:(1)生产环。它又可分为一般生产环和高效生产环两种。(2)增益环。(3)减耗环。(4)复合环。(5)加工环。加工环有传统加工型、多次加工型和农工商结合型3种类型。

6.什么是食物链解列通常用在哪些方面

答:食物链解列,是指在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上富集达到一定程度时,使其与到达人类的食物链中断联系。

食物链解列通常用在以下方面:(1)污染土壤处理。在受污染的土壤上种植非食用的用材林、薪炭林等林木和花卉等观赏植物,还可用来生产纤维用的各种麻类作物,使污染物离开食物链。(2)污水处理。利用水生植物处理城市污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可减轻有毒物质对人体、畜禽的危害。

以上“02665农业生态基础自考章节习题:第3章”由自考生网收集整理。

自考生题库

专业智能,巩固提分

真题全景再现

进入做题

模拟考场

海量题随机做

考前点题

部分科目押题

章节练习

章节专项突破

错题收纳

试题收藏复习

易错题

高频易错习题

网课试听

教材大全

做题闯关

温馨提示: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参考,考试政策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THE END
1.农业生态系统管理:提高产量保护环境,一举两得!农业生态系统管理旨在找到可持续的农业方法,保护土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同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民的收入。 它强调了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并通过优化资源利用、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以及促进有机农业等举措,实现可持续农业的目标。 保护土壤是农业生态系统管理的关键。 https://zhuanlan.zhihu.com/p/654477613
2.农业生态系统的发展(精选8篇)2.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层次。 (1)从自然生态系统继承的非中心式调控机制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第一层调控。这个层次的调控通过生物与其环境、生物与生物的相互作用,生物本身的遗传、生理、生化机制来实现。 (2)由直接操作农业生态系统的农民或经营者充当调控中心的人工直接控制构成第二层调控。这个层次的人直接调度系统的重要https://www.360wenmi.com/f/file7xol6772.html
3.什么是农业生态系统,名词解释定义是?参考答案:运用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吸收现代科学成就,因地制宜,合理组织农林牧副渔生产,以实现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 名词解释 农业生态学 参考答案: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关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https://m.ppkao.com/mip/tiku/shiti/5414929.html
4.农业生态系统概念及特点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开放地理摘要: 农业生态系统概念 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地区内,人类从事农业生产,利用农业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与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在人工调节和控制下,建立起来的各种形式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农业生产体系。与自然生态系统一样,农业生态系统也是由农业环境因素、绿色植物、各种动 https://www.osgeo.cn/post/38470
5.农业生态系统有何特点?爱问知识人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生物与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 大系统,它是一个“自然”再生产https://iask.sina.com.cn/b/CWy6WDcI1L.html
6.第三节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作物、家畜等亚系统在网络结构中不能离开其他亚系统而单独加速增长,即农业生产力是由组成农业生态系统的3个系统彼此协调共同作用的结果。 农业生态系统的3个系统网络结构是一个输入-输出系统,输入环境资源,输出各种农畜产品,中间通过各种生物群体进行物质能量转化,将光、热、水、气、养分等环境资源的潜在生产力变为http://www.nyq.cn/xkbk_view.asp?id=1207&Xkjx=5
7.挑战背景下——推动我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全球环境基金七期“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于2021年正式启动,项目由农业农村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共同谋划实施,以水稻、玉米、小麦等大宗作物生产系统为目标,旨在通过农田景观综合管理规划、可持续农业生产技术创新和生态农产品价值链延伸,创新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模式,构建农业生态补偿激励机制及利益https://www.chinacoop.gov.cn/news.html?aid=1774704
8.农业生态学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学的核心内容与任务是研究农业生态系统内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合理调控的途径与技术,有效地提升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学习农业生态学的目的和意义一方面要了解有关生态学的一般知识及理论与方法,另一方面要运用农业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资源生态问题。 开课https://next.xuetangx.com/course/cau09011003856/14771328
9.农业生态学本课程立足生态学基础,探索个体、种群、群落、系统的奥妙,解析生物与环境关系;突出农业系统重点,剖析结构、论述功能,评估化肥、农药、灌溉等农业技术的是非功过,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能力。引进国外资源,采用研讨式教学,师生合作,培育课程特色。课程试看1 课程试看2 课程试看3 https://www.icourses.cn/coursestatic/course_2161.html
10.东盟农业科技投资不断增加区域生态系统仍处早期阶段一是,政策框架和基础设施投资在支持东盟粮食和农业生态系统的数字化和新技术方面还面临区域不平衡的问题。二是,整个东盟的金融包容性仍然存在问题,特别是在农村农业社区。此外,在技术层面上,尽管大数据和物联网潜力巨大,但大规模采用数字农业仍有许多障碍。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202209232516685294.html
1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五、养护修复农业生态系统 (十六)构建田园生态系统。遵循生态系统整体性、生物多样性规律,合理确定种养规模,建设完善生物缓冲带、防护林网、灌溉渠系等田间基础设施,恢复田间生物群落和生态链,实现农田生态循环和稳定。优化乡村种植、养殖、居住等功能布局,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打造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环境优美的田园生态系https://news.cctv.com/2017/09/30/ARTIPzmmQeIPYJh4Y7HnjQ5j170930.shtml
12.全球粮食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农业集约化的未来即采用生态高效和环境友好的管理,重点是更多样化的种植系统(Letourneau et al., 2011;Ratnadass等人,正在出版中),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力,有助于消除产量的差距(Foley等人,2011)和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恢复力,即在干扰或灾害后重新组织粮食生产的能力(Tscharntke等人,2011)。提高农田的可持续生产力需要一个整体的、综合https://www.douban.com/note/809795226/
13.农业生态学教学课件电子教案全套课件一.pptx在合理的农业生态系统中,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最佳结构必然产生最高效率的功能。因此,“优化结构,强化功能”已成为我国生态农业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经验。 ;生态系统的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层状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合理的农业生态系统结构 的标志;一、生态系统结构 ;又称组分结构,是指生态系统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0705/6011125142005154.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