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飞:以现代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现代设施种植业为例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

导读:2024年3月19日,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二级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齐飞受邀出席“同衡学术·日新讲坛”2024年第2期活动,以《以现代生产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现代设施种植业为例》为题做学术讲座。

-----------------------------------------

齐飞总工程师以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总目标为主线,以“设施农业”这一现代生产方式的典型代表为例,立足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分析了“大食物观”要求下现代生产方式对农业产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农业产业对乡村振兴关键要素的影响。齐飞总工程师从“观势、辨势、识势、顺势”四个部分,为规划设计人员更深地了解农业、更好地把握趋势提供借鉴参考。

(以下为讲座正文)

非常感谢同衡的邀请。今天我从四个方面和大家做一个交流,主要目的还是希望通过今天所讲的东西,大家可以对现代农业生产方式里的一些概念和热点有所了解。

一、观势,如何认识广义的农业现代化

01.一言难尽的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农业的时候,经常不是就中国说中国,而是在世界大的背景下来说,从食物安全的角度看,全球就是个命运共同体。2024春山在望,世界可好?我们期待疫情后的欢愉,但地缘冲突的飓风、阵营对抗的漩涡、经济衰退的暗流搅动世界,人类前行之路颠簸动荡。

02.一刻不停地生活

在目前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看待农业就是特别重要。我们如今视为寻常之物的香料在历史上曾经极为宝贵,为争夺香料引发的战争数不胜数,香料都能够起到这种作用,如果是从食物安全的角度来看,那全世界就真正的是命运共同体。

03.一直紧张的心情

2022年11月15日联合国宣布全球人口已达80亿。数据显示,人口数量2050年将达到97亿,2100年将超110亿。虽然中国的人口没怎么增长,但是全世界的人口增速还是很快。有关粮食危机的担忧一直都在,虽然我们每一次都平稳地度过了,但是随着我国逐渐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如果我们在资源的利用和技术发展的组织方式上不采取措施,世界就会产生大的动荡。

04.一直延伸的脉络

农业有一条一直延伸的脉络,从狩猎采摘到农业生产,人口也不断地聚集和增长,需求也变得多样化,这就有了社会分工,开始出现穷人和富人,消费也随之升级,一直伴随文明的发展,这是我们追求现代化的整个脉络。可以看出来,农业是人类文明的基本前提,人类真正拥有了农业之后,人才真正主宰了这个地球。

05.一个实实在在的疑惑

06.一段发人深省的嘱托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村的感情是非常深的,体验也是非常深的,他把这个事情归结到党百年奋斗的大智慧。无论农业产业如何融合,农业的一个最基本的社会功能,就是保证城里的人和农村的人都有饭吃,然后才说它的社会功能是让农民有钱赚,保证就业增收。

07.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

那就是农业的地位非常重要,我国14亿人每天大约消耗70万吨粮、9.8万吨油、192万吨菜、23万吨肉,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耕地已经用得非常充足了,城镇化的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农产品的需求也不断上升,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农民就业增收的压力依然很大。

08.一个可以预见的未来

农业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我们的判断是,农业将伴随具有自然、社会、理性的“人”长期存在,农业农村的变迁也将伴随人类社会的进步永远相伴。过去农业问题是单纯的就是一个经济问题,但现在农业问题逐渐变成一个社会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了,而且现在这个东西不是一种语言的定式,现在是一个社会治理的一种定式,我们一直要保证我们的农业和农民得到长期的重视。农业必须不断地走向现代化,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但是问题是一直存在的,适度经营、谁来种地、基础薄弱、资源短缺,我们的目标也是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城乡同步、农村繁荣、农民富裕、农业发展,而“现代化”是解决各类问题的唯一答案。

09.一个重新认识的概念

美籍奥地利政治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创新”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创立了新的经济发展理论,即经济发展是创新的结果。创新不是一个技术概念,而是一个经济概念。因为大家也知道战争就是政治的延伸,但是根源在于经济,我们要说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一直到技术创新、政策创新等等。

二、辨势,如何把握农业发展进步的路径

01.美好模糊的现代化

02.新时代的现代化

我们大家都知道,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在这种情况下,农业也出现了很多词汇,比如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粮食安全、大食物观、农业强国。最近两会之后又提到大农业观,想跟上趟就要好好去学。再反过来讲,中国式现代化,农业到底能干点什么?十四亿多人口整体实现、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富裕、物质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永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03.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一是追逐高远、强基固本。“和美乡村、数字乡村、文化乡村、美丽乡村、法制乡村”的提出,寄托了非常多的期待。2023年3月5日全国“两会”上提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农业强国有五个基本特征,分别是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

二是顶层改革、适应变化。以粮食安全为重心,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持续提升大豆油料产能和自给率,稳定畜禽渔业生产,更高水平保障有效供给。以乡村发展建设治理为重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稳步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务实推动乡村建设,在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基础上,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三是共同研究、探索路径。乡村振兴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如果2023年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起步,我们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2050年建成农业强国,我们再向更高的层次的现代化迈进,一直到实现共产主义。我们认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目的、总目标依然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就要求农业实现技术应用协同化、设施装备适宜化、区域场景模式化、生产过程绿色化、应用成本市场化。

三、识势,如何认识理解现代生产方式

01.顺应时代号召

02.对象逐渐清晰

现代设施农业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装备技术与现代经营管理方式,为动植物生长提供相对可控制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自然依赖进行高效生产的农业类型,涵盖设施种植、设施畜牧、设施渔业和提供支撑服务的公共设施等。可以说现代设施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皇冠上的一颗明珠,是未来乡村产业建设的重点热点。

设施农业的发展规模巨大。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的温室面积在逐年降低,但是供给量并没有减少,说明我们的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我们的温室也到处都是,在南极上建温室,保证了南极站里面的工作人员可以吃上新鲜蔬菜。同时我们经常说人类社会进步其实就是人类有一个新的活法,实际上在整个的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上,农业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大。

03.探索步伐加快

“寿光模式”创建了设施蔬菜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山东省设施农业建设起步早、发展水平高,形成了一批典型经验和模式,其中寿光设施蔬菜全产业链模式就是最典型代表,该模式也是我国实现设施产量占比从30%提高到40%目标实现的重要参考和推广模式。目前寿光模式辐射全省的70%、全国的50%。戈壁农业“甘肃经验”,开创了非耕地设施农业引领之路,甘肃已建成戈壁设施农业40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超过20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集中连片日光温室区域,通过粮经协调、科技支撑、生态绿色、联农增收、集群发展等途径,探索出一套戈壁设施农业的“甘肃经验”,戈壁滩也是我国设施农业未来发展的蓝海。大型温室“中国模式”,加速了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我国智能连栋玻璃温室从全进口到国产化率突破了90%,并在番茄、彩椒、黄瓜生产工艺与整体运营模式上取得阶段性突破,从“荷兰模式”逐步向“中国模式”转变。从温室结构、建设材料和工艺模式、环控设备以及作业装备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基本摆脱了对荷兰等国的依赖。

04.部分矛盾突出

设施农业发展到现在也存在很多的问题,企业主体尚不强大、研发平台绝对匮乏、人才培养上难以解决真实需求、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在产业的表现上也是两个,一个是产业结构不够优,设施种植大头是蔬菜,全国现有3400多万亩,总体供大于求。也造成价格阶段性波动,价格过低,造成经营效益下降,投资意愿等相应降低。另一个是技术水平不够高,中小拱棚和塑料大棚等占比70%以上,部分专用设施品种、精细化调控设备、重要数据管理软件依赖进口,精准管理、绿色防控等还较为粗放。产业上仍不均衡,与设施园艺产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存在明显的重生产、轻物流,重栽培、轻育种的缺陷,是一种典型的纺锤式结构。技术上,多样而复杂,包括我们智能技术怎么样助力数字乡村的建设,还有绿色的技术怎么处理生态乡村的建设。表现上,机械化率不高,现在有些大田的机械化率都达到百分之七八十了,但设施农业的还挺低,我们到2025年定的目标才50%,江浙地区高一些才到60%。

05.农业职业化、智能化、绿色化

我们在很多方面对智能化寄予了厚望,实际上农业也是一样的,未来哪些东西会智能化,比方说高人工和高体力的活,如打叶、授粉、除草、大量运输;还有一些高技能、高精度的,比方播种、嫁接、移苗、分级、质检;还有一些高成本、高重复的工作,如灌溉、施肥、施药、巡检、信息采集等;另外还有一些高脑力高综合的工作,这些都是我们未来智能化的方向,而且对设施农业来讲每一个环节都存在。

绿色化是顺应规律流程的必然选择。持续增长的人口、不断增长的肉类和乳制品消费、生物燃料使用的不断扩大,都将对世界农业和自然资源产生前所未有的需求。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也是所有产业存在和发展的先决条件,资源的稀缺性与利用资源的无限性始终是经济学的费解话题。农业绿色化中设施种植更加有必要,设施园艺最有可能利用“可控”特征,通过技术进步,增加“生物需求—资源环境”的精确匹配,最大限度地减少生长过程对资源的消耗。对于绿色化,各行各业都在加油。研究表明,中国正接近能源转型拐点,国家各行各业的能源结构将持续产生积极变化。

四、顺势,如何助推现代设施农业建设

01.面临新的机遇,树立新的目标

2023年06月15日农业农村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制定印发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规划》提出,设施蔬菜产量占比提高到40%,设施农业机械化率与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到60%和70%,重点提到了“真实技术水平、国产化、自主可控、适用性”等词。农业农村部建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项目库,推动各地加强现代设施农业建设项目谋划储备。

02.担负技术责任,跟上发展步伐

农业上一直在思考,大量的数据如何收集起来并且发挥很好的作用,同时技术又发展得非常的快,已经有大量的数据在损失,我们目前也找不到足够多的能够训练人工智能的东西。举个例子,比方说印度人,他们的有些观念还是很超前的,他们现在已经开始琢磨农民的数据剥削问题。印度的班加罗尔有一家2021年成立的人工智能数据处理公司Karya,该公司自称“世界上第一个道德数据公司”,以市场价向大型科技公司出售数据,它没有把大部分收入留作利润,而是用来帮助农村的贫困人群。除每小时5美元最低工资,还让员工拥有创造数据的所有权,获得额外收益。中国已经把数据资产提到议事日程中来了,但是我们很多数据资源还是被别人拿走了,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我们特别期待有一天我们在温室里一边收西红柿,一边卖数据还能赚钱。

03.担负生态责任,避免绿色陷阱

我国农业保障谷物自给率95%以上,以1/16的碳排放创造1/10的GDP,农业碳排放是基础性生存性排放(约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承诺的‘双碳’目标是确定不移的,但达到这一目标的路径和方式、节奏和力度则应该而且必须由我们自己作主”。做产业规划的时候,我们要在“在产出规模-目标市场、建设投入-运行成本、技术形式-组织方式”等方面要注重协调。

04.担负职业责任,规划尤其重要

我们在规划的时候,要想办法以最小的空间占有率支撑最大的发展空间;以最合理布局来提供最优的空间服务范围;以最佳的结合构建最有效的空间利用方式。

05.打造共同愿景

全体共同努力,以现代设施农业助推乡村建设,拓展农业生产的可能性边界、引领和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拉动城乡投资和经济双循环。“让农业成为令人向往的产业,农村成为令人留恋的天地,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有关农业的会议上所提到的美好愿景。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设施农业,尤其是各种以设施农业为代表的先进的产业,这个目标还是有可能实现的,也十分令人期待,我们要用更多好的规划来帮助农业农民,实现美好梦想。

THE END
1.什么是现代设施农业?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应该怎么搞?什么是现代设施农业?现代设施农业是在环境相对可控条件下,采用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动植物高效生产的一种现代农业方式。它涵盖设施种植、设施养殖和设施食用菌等多个领域。这种农业方式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人工技术手段,改变自然光温条件,创造优化动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使之能够全天候生长。核心设施包括环境安全型温室、环境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1382890425220712&wfr=spider&for=pc
2.新质生产力农业新质生产力如何理解?如何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发展新质生产力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核心着力点。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历史性跨越,迫切需要加快发展以高质量为目标、以创新引领为导向、以科技赋能为内核的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0NjY1NTA2Mw==&mid=2247526983&idx=8&sn=dbd3470a04de42c8b9c5cc695d8c5718&chksm=e8f0e6e1e5a85dfdc1b8deb28a1aefcbc9407075bc2a25c61bf88a3317e02647ff9e9505d390&scene=27
3.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的概念是什么一、现代农业的概念是什么: 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是广泛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由顺应自然变为自觉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由凭借传统经验变为依靠科学,成为科学化的农业,使其建立在植物学、动https://www.tpynkj.net/education/detail/46.html
4.01.现代农业的概念及类型收藏: 0 收藏 所属类别 视频- 微课 作者 入库时间: 2021-12-10 更新时间: 2021-12-10 大小:未知 时长:未知 简介 主要介绍农业和现代农业的概念,同时介绍现代农业中强调生态环保的类型包括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立体农业的相关概念和特点。 http://zjerc.zjtvu.edu.cn/mobile/mediaResource/detail/ff8080817cfd9dbb017da2475a6621af
5.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和内涵解析这是值得商榷的问题。引起争论的原因不外乎两方面:一是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多内容组成的集合体,无法用单一指标衡量;二是许多发达国家不同程度地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但道路和模式不尽相同。根据不同需要,农业现代化概念也会有所不同,如政策性概念、操作性概念和研究性概念等。农业现代化也存在若干共识,如农业https://cpfd.cnki.com.cn/Article/CPFDTOTAL-XHYJ201208001024.htm
6.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一)现代智慧生态农业的概念 现代智慧生态农业就是通过先进的科技与生产方式大幅提升农业生产力与效率,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实现产前生产资料科学衔接、产中生产要素精准配置、产后产品供需完美对接,通过生产系统物质系统循环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功能持续提升的农业发展道路。 http://www.capiac.org.cn/index.php?s=news&c=show&id=1570
7.生态农业的涵义特点及十大经典模式6篇(全文)一、生态农业的基本概念 (一)国内对生态农业的基本定义 1982年,学者叶谦吉首次提出生态农业就是遵循生态环境及经济的发展规律、在生态学及相关原理基础上,运用科技手段,建立起多层次、协同发展的一种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1991年,以中国科学家马世骏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提出“中国生态农业”概念。其基本内涵为:按照生态学https://www.99xueshu.com/w/file7ys7u1q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