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南优越的资源

连南境内居住主要有瑶、汉、壮三个民族。据史书记载和考古发现,约在1500年前,中原文化已传播到连南,汉族人口已有相当的数量。在隋唐时期,连南地区已有一定数量的瑶族居住,元代时已产生了独特的社会政治组织——瑶老制。明代形成了“八排二十四冲”(排即大山寨,冲即小山寨)。这里的瑶族,有过山瑶和排瑶之分。排瑶是因为瑶民习惯聚族居住,依山建房,其房屋排排相叠,形成山寨被汉人叫“瑶排”,亦称为“八排瑶”;过山瑶则因为其祖先以耕山为主,“食尽一山过一山”,迁徙无常而得名。据民间传说和史书记载,排瑶主要来自湖南湘江、沅江流域的中下游和洞庭湖地区。约在隋唐时期,他们祖先经辰州、道州等地,迁徙到连南山区结寨定居。过山瑶则在清朝时期分别从湖南和广西迁徙到连南,新中国成立后,已建寨定居下来了。壮族则明朝正统年间后陆续从连山等地迁来连南定居。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各族人民友好往来,共同开发了连南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1953年,连南瑶族自治县成立。

连南是世界唯一的排瑶聚居地,被誉为诗画瑶山、歌舞之乡,生活着一群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八排瑶民,至今仍保留着古朴奇特的民族风俗习惯。古色古香的瑶家山寨、神秘奇特的民俗文化、绚丽多彩的瑶族服饰、隆重盛大的“耍歌堂”、优美粗犷的长鼓舞,无不彰显着独特的排瑶文化魅力。这里是世界经典乐曲《瑶族舞曲》的故乡,南岗、油岭村分别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南岗千年瑶寨是全国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最古老、最有特色的瑶寨,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已列入中国50个重点保护传统古村落行列,更是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之一,广东省历史文物保护单位。“瑶族耍歌堂”和“瑶族长鼓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刺绣”“瑶族婚俗”“排瑶民歌”“瑶族长鼓制作技艺”“瑶族银饰制作技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县城内还建有独具特色、规模最大的中国广东瑶族博物馆,以清晰的历史脉络、文博的视野全面和系统地展示全国瑶族四大支系三十个分支乃至世界瑶族的历史文化。

二、农业资源

三、林业资源

连南大部分属山区,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70%,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有161座。林业用地16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2.1%,活立木蓄积量709.58万立方米,人均拥有森林面积9.4亩,位于广东省山区县前列,是省重点林业县及生态县之一,素有“绿色宝库”之称。林业用地中,生态公益林用地68.19万亩,占林业用地的42.6%,内有32万亩为国家级生态公益林;商品林用地91.81万亩,占林业用地的57.4%。按地类分:有林地85757.9公顷,疏林地40.8公顷,灌木林地18508公顷,未成林地2163.7公顷。全县木材以杉树、松树为主,杉树、松树林地达82744.7公顷,占林业用地的97%,竹林资源丰富,2013年毛竹生产计划达65.6万根。连南涡水镇林地生产有世界公认濒临灭绝的天然珍惜抗癌植物(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野生红豆杉林木。

四、旅游资源

连南是世界经典乐曲《瑶族舞曲》的故乡,有中国瑶族第一寨的南岗千年古寨,有被国家民宗委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南岗、油岭村,有被授予广东历史文化名村的南岗古排,“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耍歌堂”和“瑶族长鼓舞”;还有独具特色、规模最大的中国广东瑶族博物馆。

境内峰峦迭嶂,风景如画,民族风情浓郁奇异,是独具特色的观光旅游胜地,风景名胜主要有板洞天湖、石洋坑瑶族长寿温泉、千年瑶寨、万山朝王、三排瑶寨、油岭歌堂、鹿鸣秋高、盘古王文化园、伏兔春萌等。

连南素有“百里瑶山”之称。形成民族风情和生态游两条旅游线路,“连南瑶族风情游”已成为广东省的旅游热线之一。

五、连南气候(新能源资源)

六、水电资源

境内溪河纵横,有大小河流42条,山溪250多条,其中流域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7条。水力资源丰富,山溪河流落差大,利于发展小水电,小水电站星罗棋布,人均装机容量居广东省第一位,现已建成的中小型水电站239座,总装机容量18.046万千瓦,年发电量60618万千瓦。

辖区内有8个变电站,110KV的变电站有4座,主变8台,总容量301.5MVA;35KV的变电站4座,主变6台,总容量25.65MVA。挂网运行的10KV配变共702台,总容量20.5MVA(其中公用配变423台,容量8.2MVA;专用配变279台,容量12.3MVA)。全县范围内有110KV线路8回,共长约156公里;35KV线路23回,共长约465公里;10KV配电线路48回,共长约583公里。

七、矿产资源

已探明的矿藏主要有铁、铜、铅、锌、煤、金、银、钼、钨、锰及云母、水晶、石灰石、石英石、大理石、石棉等20多种,非金属矿有石英石、大理石、碳酸钙、陶瓷泥等,大都品位高、质量优,开采前景广阔。其中石灰石、石英石两种非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THE END
1.新时代农村产业链探索现代种植业的未来前沿随着气候变化带来的干旱频发,高效节水作物成为了当前农村种植业发展的重点。此类作物不仅能够提高产量,还能降低用水成本,对于解决资源紧张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例如,玉米、豆类等是目前比较受欢迎的高效节水作物,它们不仅可以抵御干旱,还能够增强土壤肥力。 有机食品生产 https://www.fikyjuyw.cn/ke-yan-xiang-mu/458443.html
2.农业模式如何打造好“农业+”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大量的农业土地资源仍由农户分散经营,规模小、利用率低。农民与企业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龙头企业与农业基地对接不够,带动本地农民增收的作用不明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众多,但真正实力强、影响力大的较少,加上对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政策不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5NDAwMTU4NQ==&mid=2650457407&idx=5&sn=a71515ac306565219cd62342e1dddaf8&chksm=f59b747165c4e13be81f599b56c4d30382d181305709e69368b18ef111434aedbed362235543&scene=27
3.农业资源合理利用与环保重要性!可持续发展模式探讨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变得日益重要。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往往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导致土地退化、水源污染以及生态系统破坏。因此,寻找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一、农业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1.1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但土地资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0750841158803414&wfr=spider&for=pc
4.农业资源范文12篇(全文)农业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经济资源的总称。农业自然资源含农业生产可以利用的自然环境要素,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等。农业经济资源是指直接或间接对农业生产发挥作用的社会经济因素和社会生产成果,如农业人口和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农业技术装备、包括交通运输、通讯、文教和卫生等农业基础设施等。本栏https://www.99xueshu.com/w/ikey517ivkn7.html
5.中国农业的资源禀赋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农业资源禀赋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自然条件、人力资本、科技水平等方面对农业生产的支持能力。中国的农业资源禀赋具有以下特点: 1 土地资源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土地资源。但是,中国的土地资源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本文将从以下四个https://zhuanlan.zhihu.com/p/633775180
6.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奋楫笃行扬帆远航 挺膺担当青春力量 ——资源学院共青团工作笃行致远谱新篇 【更多】 12/12 土地科学与技术专业申请增列为学士学位授权专业自主评审结果公示 12/06 四川农业大学第六届“派森诺杯”微生物培养皿艺术设计大赛结果公示 12/05 资源学院关于开展2024年“暖冬行动”活动通知 https://zyxy.sicau.edu.cn/
7.农业优势资源(精选十篇)我们将继续加大生态农业建设力度, 尤其是西安生态养猪场“四级净化、五步利用”模式、北方庭院“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稻蟹立体养殖模式、苇田“一育三养”立体生态模式, 农家庭院微循环生态模式和资源综合开发模式。 2. 加大生态农业模式创新力度, 提高生态农业建设的生态效益。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sm86vvl.html
8.农业自然资源包括哪些农业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经济资源的总称.农业自然资源含农业生产可以利用的自然环境要素,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等.农业经济资源是指直接或间接对农业生产发挥作用的社会经济因素和社会生产成果,如农业人口和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农业技术装备、包括交通运输、通讯、文教和卫生等农业基础设施等. 农业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08f5dd630e399540092ff198b05cae68.html
9.适应水土资源条件的华北地区农业种植布局研究丨中国工程科学华北地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特定的区位优势,而水资源是影响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最突出因素。厘清水土资源现存问题,提出适应水土资源条件的区域农业种植布局方案,促进华北地区农业健康发展,兼具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价值。 中国工程院康绍忠院士研究团队在中国工程院院刊《中国工程科学》2022年第5期发表《适应水土资源https://finance.sina.cn/2022-11-07/detail-imqqsmrp5219972.d.html
10.发展循环农业的5种模式和7大案例循环农业是将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与加工业有机联系的综合经营方式,利用物种多样化微生物科技的核心技术在农林牧副渔多模块间形成整体生态链的良性循环,力求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优化产业结构,节约农业资源,提高产出效果,打造了新型的多层次循环农业生态系统,成就出一种良性的生态循环环境。 https://www.chinacace.org/news/view?id=8649
11.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打破交易壁垒,盘活农业碳汇资源打破工业碳汇与农业碳汇之间的交易壁垒,将农业碳汇充分融入我国碳交易统一大市场。一是摸清农业碳汇资源整体状况,建立健全有关工作制度。二是推广农业减排固碳技术,提升农业碳汇能力。三是规范农业碳汇交易主体,着力打造可推广复制的示范项目。四是建立监督监管体系,为农业碳汇交易保驾护航。http://www.capiac.org.cn/index.php?s=news&c=show&id=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