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抓实干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中国经济回望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天山网

【真抓实干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中国经济回望】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农业强国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今年以来,我国深入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粮食产量迈上新台阶;各地不断拓展农业现代化发展空间,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数据显示,我国粮食产量在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预计今年将首次突破1.4万亿斤。

这是来之不易的丰收,今年,我们克服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等不利影响,实现夏粮增产、早稻稳产,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是成色更足的丰收,今年通过深入实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单产对粮食增产的贡献超过了七成。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以来,在春耕、夏收、秋收的关键农时,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田间地头,察看粮食生产。从种子到耕地,从种植技术到销售情况,总书记都进行了深入了解。对于增加农民收益,他提出,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对于进一步推动实现粮食增产提质,他指出,要加大良种、良机、良法推广力度,在精耕细作上下功夫。他强调,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强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让科技为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涂圣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提供了根本遵循。这些年我国粮食产量之所以能够长期维持高位并实现新的跃升,根本上在于我们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攥紧中国种子,保护好了地方政府抓粮和农民种粮两个积极性,全领域、全过程、全环节保障粮食安全。从而为我们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支撑,也为我们有效应对国内外的风险挑战赢得了先机。

粮食高位增产的背后,是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有力支撑。今年中央财政加大对粮食生产支持力度,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现了全覆盖,提高了小麦、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有效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粮食高位增产的背后,是农业科技的持续突破。300马力级混动拖拉机样机成功研制,丘陵山区拖拉机在西南地区实现推广应用,北斗终端设备应用超过220万台(套),全国农机保有量已超过2亿台(套),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4%,其中三大主粮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粮食高位增产的背后,是不断壮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全国农民合作社超过220万家、家庭农场近400万个,同时,全国搭建起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更好地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首席韩一军:全国有109万个社会化服务主体,年服务面积超过21亿亩次,服务小农户9400多万户。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改革是根本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针对农业农村改革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这些改革举措,正在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活力。

今年,我国启动实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因地制宜探索延包具体路径和办法。位于试点省湖南的道县新立村,承包户已经全部签订了延包合同,这不仅让他们吃下了定心丸,也让他们有了更多的干劲。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工程。全国已累计建成10亿多亩高标准农田,能够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今年我国继续探索健全高标准农田质量监管长效机制,创新监管方式手段。粮食主产省江苏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信息化监管,逐步实现所有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建立数字化农田管理系统,实现“以图管田”。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央财政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逐年提高,现在已经达到了60%以上。通过产业或就业等开发式帮扶举措,我国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全国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

如今的中国乡村,每天有1亿多件包裹进出,全国建制村快递服务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村网民超过3亿人,这意味着超过60%的农村常住人口跨越数字鸿沟,主动融入数字化生活。

全国14.7%的村约50万农户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年接待游客超过30亿人次,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达到8400亿元。越来越多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成为农民的幸福家园。

迈上新征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广大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正一步一个脚印,把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奠定基础。

THE END
1.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而言,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既要做好“加法”,抓牢抓紧粮食生产,千方百计提升粮食产能;也要做好“减法”,牢牢树立“节约减损就是增产”的意识,瞄准从生产到加工、从田间到餐桌全链条,推动各环节落实节粮减损。 https://www.agri.cn/zx/nyyw/202412/t20241205_8696240.htm
2.人民铁道报数字报健全保障耕地用于种植基本农作物管理体系,既涉及土地资源利用和农产品生产,也涉及农民利益和农村社会稳定,政策性很强,需要统筹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统筹农业发展、生态安全和农民增收。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尊重农民生产经营合法权益,因地制宜确定基本农作物目录,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监测体系,构建高效、科学、合理的http://www.peoplerail.com/newszb/html/2024-12/12/content_2_48718.htm
3.为维护国际粮食供应链稳定畅通贡献中国力量2022年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并将维护国际粮食供应链安全列为重要内容,引导各方加强行动协调,维护国际农产品贸易平稳运行,保障粮食生产和供应链畅通。这些务实举措既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稳定全球粮食市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彰显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http://www.grainmarket.com.cn/centerweb/region/CQ/2-3/info/1044339
4.基本供给,是保持国民经济降持续稳定()的战略需要。保障粮食安全,确保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是保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 )的战略需要。 考点:词的辨析-固定搭配 考点:词的辨析-词义侧重 考点:实词填空,来源: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解析(一)https://www.gwyzk.com/shiti/5346.html
5.确保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是保持国民经济降持续稳定()的战略保障粮食安全,确保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是保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 )的战略需要。 A.运转 B.运作 C.运营 D.运行 查看答案 查看解析 第2篇现在各地都加大粮食生产建设,保障粮食安全生产。请以“粮食安全”为主题发表一个演讲。 【题目】现在各地都加大粮食生产建设,保障粮食安全生产。请以“粮食安全”为主题发表一http://www.sdsgwy.com/article/html/570165.html
6.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是保持国民经济降持续稳定的战略需要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保障粮食安全,确保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是保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 的战略需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运转B.运作C.运营D.运行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https://www.shuashuati.com/ti/6122f7d7da6f40bd897b1c5f7e15c221.html?fm=bd56b0270411bebda78a3a702d7854ef32
7.供给是保持国民经济降持续稳定()的战略需要A运转B运作C保障粮食安全,确保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是保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的战略需要。 A.运转B.运作C.运营D.运行 【本试题属于优质解答,查看答案有本题目的解答分析】 温馨提示:仔细审题,沉着思考,认真答题,规范书写 正确答案 点击免费查看答案 试题上传试题纠错 https://m.12tiku.com/newtiku/919885/41251260.html
8.确保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是保持国民经济降持续稳定()的战略[单选] 保障粮食安全,确保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是保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 )的战略需要。A.运转B.运作C.运营D.运行正确答案 免费查看答案搜索答案 系统推荐的题目[填空题] 如果流量(),则转子达到平衡时的位置就更高;流量(),转子达到平衡时的位置就越低。 查看答案 滴虫性阴道炎的主要感染方式是 查看答案 https://www.ybtiku.com/xuexitiku/7/19940.html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三)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十一、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序言 1996~2010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我国将以崭新的姿态跨入21世纪,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出重大步伐,为下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96394
10.职院大学习中国共产党百色市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突出创新核心地位,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百色治理现代化,建成“一市一区”(左右江革命老区核心城市、打造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升级版),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持续较快健康发展、社会安定和谐,为与全国全区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https://www.gxbszy.cn/index.php?c=show&id=2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