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材料概论》复习参考资料(含答案)

1-1.简述材料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其重要作用。(看书用自己的话说说)

答:1、材料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与能源、信息并列为现代高科技的三大支柱。

2、16实际以来,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范围的产业革命,均离不开新材料的开发。

3、21世纪的经济仍然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社会对材料及其产品的需求增长也更加迅猛。

1-2.用自己的理解给出生态环境材料的定义。

答:1、生态环境材料是指那些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和可接受的经济性能,并在其制备、使用及废弃过程中对资源和能源消耗较少,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且再生利用率较高的一类材料。(注意:环境、使用、经济三个性能)

2、生态环境材料实质上是赋予传统结构材料、功能材料以特别优异的环境协调性的材料,或者那些直接具有净化和修复环境等功能的材料。

1-3.生态环境材料的特征是什么?

答:从材料本身性质来看,主要特征是:

1、无毒无害、减少污染,包括避免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

2、全寿命过程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少。

3、可再生循环利用,容易回收。

4、材料的高使用效率等。

按照有关的研究报道和生态环境材料的要求,其特征有:

1、节约能源;

2、节约资源;

3、可重复使用;

4、可循环再生;

5、结构可靠性;

6、化学稳定性;

7、生物安全性;

8、有毒、有害替代;

9、舒适性;10、环境清洁、治理功能。1-4.你认为那些材料属于生态环境材料?举例说明。(举例之后还要简要说明一下)

答:比如:生态水泥、环保建材、降解树脂

环境工程材料

天然资源环境材料

电磁波防护类材料

电子功能材料领域的毒害元素替代材料

1-5.画出传统材料和生态环境材料的材料—环境系统图并说明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2-1.材料是如何分类的?研究材料的四要素是什么?

答:根据材料的物理和化学属性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

研究材料的四要素是:组成、结构、加工工艺及性能与用途。

2-2.在材料的合成与加工技术工艺过程中,如何赋予其环境协调功能

答:通过分析材料的环境影响特征,得出环境负荷流动结构,将传统的材料和产品设计方法与LCA方法相结合,从环境协调性的角度对材料和产品进行设计(即环境协调性设计),并结合LCA思想,从实际生产过程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生产工艺的改进措施。对大量消耗的基础材料产业的生产等过程进行环境协调性改造,从根本上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和消除污染以实现零排放工程,是材料产业环境协调性发展的治本之道。(还要用自己的话

阐述一下)

2-3.化学元素在环境中的分布特征是什么?

答:1、普遍性

在自然界中,构成物质的元素有90多种,它们不仅广泛存在于宇宙中,而且均存在于地壳层中有矿物、岩石和土壤等构成的各种地质体中,从而体现出化学元素分布的普遍性。

2、富集性

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分布不仅相差很大,而且很不均衡。由于某些地质条件的作用促使有用的化学元素发生富集现象,即表现出富集性。

3、共生性

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具有富集性,但这种富集是一种多组元的共生富集,体现出了其分布的第三个特性,即共生性或复合性。

2-4.什么是材料流和材料流分析?

答:材料流:也可以称为物质流,从材料的全寿命周期分析,从资源开车开始,包括采矿、选矿、提炼或冶金制备、加工、储运销售、使用、维修再使用,直至废弃,每一个环节都会向环境排放废弃物。

材料流也可以说是材料背负的生态负荷或称生态包袱(EcologicalRucksack).

2-5.简述4倍因子和10倍因子理论含义?

答:(1)4倍西子理论提出的依据:为了既保持已有的高质量的生活,又努力消除贫富之间的差异,若能采取技术措施,将现在的资源和能源效率提高4倍,就有可能达到上述的目标。其宗旨是在社会经济和生产活动中,通过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将能源消耗、资源消耗降低一半,同时将生产效率提高一倍,即在同样能源消耗和资源消耗的水平上,得到了4倍的产出。

(2)10倍因子理论认为,为了保持现有的生态环境水平,我们必须通过提高资源效率来平衡和补偿对环境的破坏,必须继续减少全球的物质流量。据推测,人口按现在的水平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将增加10倍,因此必须将资源效率和能源效率提高10倍。

3-1.分别给出SETAC和ISO对LCA的定义。

ISO对LCA的定义:LCA是对一个产品系统的生命周期中输入、输出及其潜在环境影响的汇编和评价。这里的产品系统是通过物质和能量联系起来的,具有一种或多种特定功能的单元过程的集合。在LCA标准中,“产品”既可以指产品系统,也可以指服务系统。生命周期

THE END
1.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包括哪些基本要素导读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包括三个基本要素: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1.人的劳动,即劳动力的支出,它是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主要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有目的地改造自然的活动。2.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主要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包括生产工具、生https://m.51dongshi.com/eedfrcebvcegv.html
2.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包括哪些基本要素()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包括哪些基本要素() A. 劳动者的劳动 B. 劳动对象 C. 劳动资料 D. 劳动空间 题目标签:过程物质生产过程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A B C 复制 纠错https://www.shuashuati.com/ti/5a40e39b5e9448ce97a45842d69d9f83.html?fm=bdbdsedce19c4397160f43638c75e6eb4a25b
3.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包括哪些要素.doc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包括哪些要素物质资料生产是指人类通过自身的劳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将自然界原有的自然物质改变成为适合于人类需要的物质财富的活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唯物史观认为,在两种生产的相互关系中,首先被决定的前提下,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概述4卷,第368集》第46卷,上册,第494连续不断地进行,就是再生产https://m.renrendoc.com/paper/292719499.html
4.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包括哪些基本要素【解析题】瘟疫的流行导致的好的结果包括: 【解析题】规范性公文标题的时间是( ) 【解析题】实时操作系统与其他的操作系统相比,更加注重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解析题】资产负债表是根据( )这一会计等式编制的。 【解析题】克制性工作也称向心工作;退让性工作也称离心工作。 【解析题】食用菌培养料中常用作https://www.jzhaopin.com/q-916960.html
5.自考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1.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1.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1.3、社会生产中活跃革命的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1.4、生产力自身内在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构成生产力系统的诸要素之间的矛盾和矛盾的不断解决。 https://www.eol.cn/baokao/zk-wyw/20230819154048.html
6.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基本的要素是()【题目】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基本的要素是( ) 【题目】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基本的要素是( ) A、自然环境 B、人的劳动 C、劳动资料 D、劳动对象 纠错 查看答案 查找其他问题的答案?https://www.zikaosw.cn/daan/18559275.html
7.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应当具备的基本要素有()。A生产过程B生产扫一扫,咨询广东编制考试备考资料,考试附件 疑问解答 免费领取,广东编制招聘备考资料,了解更多考试相关信息 题目 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应当具备的基本要素有( )。 A 生产过程 B 生产关系 C 劳动对象 D 劳动资料 E 人的劳动 优质答案 查看答案 近期公考资料 https://gd.huatu.com/tiku/3643607.html
8.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A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对象,生产资料 B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生产工具 C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D劳动者的劳动,生产工具,生产资料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略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小额打赏 169人已赞赏https://www.examk.com/p/3973338297.html
9.马哲复习资料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力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其基本要素包括:一是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二是劳动对象。三是劳动者。(P100)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https://www.douban.com/note/121458269/
10.考研政治(一)马克思原理费尔巴哈所理解的实践仅限于定义方式:通过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 考点八 物质和运动 运动的概念:云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存在方式:凡是物质都是运动的)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不可分割,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另外,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https://blog.csdn.net/wangjunlei666/article/details/126823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