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公有制

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实践,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任务,系统阐明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中特别强调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深刻认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对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揭示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这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和实践的科学总结,是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规定着社会性质和基本结构,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其中,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发展的带有根本性的标准。马克思指出:“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列宁也曾指出,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

判断一种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归根到底是看其是否有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生产力快速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旧中国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时代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创新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把握这一历史机遇的战略选择。

当前,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进入加速发展时期,但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离不开生产力的跃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生产力迭代升级、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而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形成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关系,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本质要求,也是对我们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

深刻认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它们的共同作用构成整个社会的矛盾运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才能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完善上层建筑。物质生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上层建筑也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有着十分复杂的关系,有着作用和反作用的现实过程,并不是单线式的简单决定和被决定逻辑”。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提供了科学指引。

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形成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生产关系,根本在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保证了发展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统一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在不同社会形态下的性质不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一方面自觉地调整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另一方面把握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形成新的生产关系并推动生产力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生产力标准必须全面准确理解,不能绝对化,不能撇开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来理解生产力标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而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这就要求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也就是说,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实现高质量发展,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就需要形成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全面深化改革构建新型生产关系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强调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一次重大理论创新,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而新质生产力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因此,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

加快构建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社会生产关系是多层次的,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的诸多关系,需要通过一定的体制机制来实现。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新质生产力催生出新产业、新模式,这些新产业的生产要素发生了重要变化,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组合配置相较传统产业有很大不同,迫切需要适应其特点建立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制度。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后者主要是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需要指出的是,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必然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与之相应已有制度需要不断健全,新领域新实践需要推进制度创新、填补制度空白。

新质生产力涉及众多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并形成与之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必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注重系统观念,树立全局思维,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的关系,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关系,并实现两者良性互动、协同发展。

THE END
1.众律金联官网–律师的生产资料共有制平台AI与资本,是新时代的核心生产资料 律师掌握AI和资本吗? 现在掌握吗?未来掌握吗?真的掌握吗? 绝大多数律师并不掌握生产资料,以劳动力获得营收,手停口停 如何才能掌握AI和资本? 以众筹法律AI为原始模式,逐渐成熟为AI共有制(劳动集体掌握生产资料) 公司化运作,联合认同理念的律师群体100%持有该主体权益 https://www.c-law.net.cn/
2.工作上个人自我评价(精选20篇)4、整理烟草企业生产安全标准化档案资料 7月27日州公司请来了专家对我们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操作档案如何建立的培训,然后去崔坝三天帮忙整理标准化生产的相关资料,回到城郊烟草站后至今,便在学习、整理烟草企业生产安全标志化的相关资料。 5、不断向书本求知,提高自我的专业素养。 https://www.diyifanwen.com/fanwen/ziwopingjia/8197431.html
3.要做生产资料的掌握者,不要做生产资料本身早上拖地的时候正好在想早上拖地的时候正好在想,我们的教育基本是遵循培养劳动力的路径在走,不论是资本主义还是共产主义。生产资料要么掌握在资本家精英手中要么掌握在国家手中,社会不需要更多精英争夺蜂王蜂后,只需要培养大量的工蜂,不论是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保持阶层稳定都说得过去。 但是https://xueqiu.com/4555853292/127895588
4.掌握生产资料的能力是赚钱最重要的能力这是将门星第31篇原创 掌握生产资料的能力是赚钱最重要的能力 你需要聚焦做那些能积累/创造生产资料的事,否则你不太可能挣很多钱 你依靠专业能力挣钱也没一个网红挣得多,除非你自https://www.jianshu.com/p/752955dd7c94
5.生产前技术资料准备主要任务是编制各种试车方案生产技术资料管理生产前技术资料准备主要任务是编制各种试车方案生产技术资料管理制度,使生产人员掌握各装置的生产维护技术。 A. 正确 B. 错误 题目标签:资料技术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A 复制 纠错https://www.shuashuati.com/ti/34ab26127b2148778046ce298ab069fb.html
6.新闻详情十六、如何认识基本上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意义? 《决议》指出:“一九五六年,我国基本上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实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新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必要步骤。按照https://www.jxkjzb.com/index.php?c=details&a=index&cate_id=29&article_id=1384
7.再论完整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本质论自斯大林时代开始形成的、也是我们党在一个长时间内坚持的传统社会主义观,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时,通常总是指出在经济上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和计划经济,政治上是无产阶级专政和共产党的领导,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些都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主义特别是资本http://www.hprc.org.cn/gsyj/zzs/zgtssh/201605/t20160512_4566715.html
8.核心生产资料需要掌握在自己手里,致普通创业者们的一封信#[?]WAY这个地球已经有足够多的像你一样普通的人投身于物质的生产。物质的供应已经多到再需要更多的像你一样普通的人去花尽心思,卖给也许仅存在于市场分析图表中的那些顾客。 裴锡、Peter YU及伙伴Daniel 这样的复杂多变,这样的拥挤,让你逐步看明白了你自己与周期的关系:周期会消耗你宝贵的生命,对此你需要保持极高的觉知https://blog.csdn.net/shadowcz007/article/details/131928961
9.企业培训资讯服务平台专注于企业培训的资讯服务平台,提供最新的公开课培训班资讯,详细的企业内训课纲,丰富的企业管理资料,内容涵盖到人力资源、生产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企业培训的各个方面http://www.stpx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