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畜牧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01)
当下,我国农业已处在从传统农业转变成现代化农业的关键阶段,而要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最为关键的就是建设与优化农业科技创新系统,而重视建设农业科研试验基地正好契合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宏观科技发展的趋势,与此同时,这也有助于拓展农业高效与科研院所整体水平,包括自主创新能力、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对于农业高校与科研院所来说,开展科学研究的第二实验室就是科研试验基地,同时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与工作平台,确保顺利实施各项科研活动,有力展现科研成果。
在建设农业科研单位试验基地时,科技创新已被纳入考虑范围,不过从整体角度出发,农业科研单位的试验基地缺少长期、全面的规划,在这样的背景下,必定会给后续建设留下许多隐患,并束缚了试验基地的建设与发展。目前,试验基地在发展中,出现不少问题,而这就使得试验基地无法取得高的效益,包括使用效益、经济效益,所以,科学的战略布局与规划极为关键。
据调查,不少农业科研单位的试验基地的工作效率普遍不高,主要表现为:试验基地的科技成果无法及时转化,这样也就无法获得资金支持;此外,产业未能与科研充分融合,也就降低科研工作的本身价值。
良好的运行机制可以确保顺利开展试验基地各项工作。在调查数个试验基地的情况后,发现现阶段的试验基地基本缺少良好的运行机制,不能有效执行工作计划,而这也严重影响到试验基地科研成果的转化比率。另外,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在开展具体工作时,试验基地也就无法开展开放、真实的交流,忽视许多重要价值,最终降低试验基地的工作效率,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处在新形势背景下,一定要科学合理规划、布局整个农业科研基地,严格执行全国“一盘棋”的规划思路,以整体与全国作为出发点,加强选址规划与顶层设计,防止农业科研基地出现分散性局面。有关机构应当规划农业科研基地在农业主产区域,特别是十分利于进行科研创新的特殊区域。此外,需要综合乡村振兴规划与建设美丽乡村规划,确定农业科研基地建设位置,要很好体现农业科研基地的创新功能与科研功能,同时着眼未来,结合实际情况,规划设计基地,然后,进一步扩大农业科研基地的产业示范区域,开展科技培训,充分展现科研成果。
在科学规划农业科研基地选址工作的前提下,一定要科学划分各项功能区域,包括:基地的示范区、生活区、科研区等,并且要科学规划设计各项工作用地,包括科研实验、集成展示等。采用多种方式,如:与其他单位协作,长时租赁,取得土地使用权证等,进一步开拓农业科研基地的用地范围。另外,农业科研基地应当提高建设标准,拓展融资渠道,争取各种社会资本与产业化项目的资金,打造基地示范区。与此同时,应当科学规划土地范围,着重更新科研设施设备,包括开展温室作业,检测土地质量等,以利于符合运行管理、科研实验的要求。
2.3.1设立完备的组织管理系统
农业科研基地应当组建专门的领导小组,划分工作职责,改进考核标准与制度。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会对基层员工的稳定,及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带去直接影响。所以,应当定期开展考核,及时找出问题,并加以整改。
2.3.2制定管理使用农业科研基地计划
2.3.3改进物资采购机制
2.3.4优化收益分配机制
遵循投资方即为受益方的模式,更新各种分配收益制度,确保科学、公平分配农业科研基地收益,从而确保农业科研基地平稳、可持续发展。
2.6.1有力激发农业科研基地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
2.6.2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
科研基地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农业科学研究,除了开展研究,还应当考虑延伸基地的作用,推行产业化经营模式,把科学研究充分整合到生产建设中,平衡基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推动农业科研基地可持续发展。所以,在确保顺利开展科研工作的条件下,农业科学研究基地要适度扩大基地的产业化功能,把此项列为科研工作的有效增补,进而迈向良性循环发展道路,即:依托科研开展产业化经营,通过产业化经营反哺科研。考虑农业科研基地的特色,一般从以下方面推行产业化经营模式:2.7.1开展观光旅游。借助旅游与科普教育,建设科研基地成为多功能的综合对外展现平台,即:展示高新成果,推荐新型农产品,打造农业休闲观光活动等。2.7.2培训农业技能。组织农业技术培训,推广基地的新品种、新技术,同时提高广大农民的农技水平与综合素质,培养出新型职业农民,即达到农业现代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