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9001:2015第7.1.1总则规定:“组织应确定并提供所需的资源,以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组织应考虑:
a)现有内部资源的能力和局限;
b)需要从外部供方获得的资源。
上述总则是对组织资源管理的总要求:即组织应确定并提供为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在确定资源时,组织应审视现有内部资源的能力和局限性,确定需要从外部供方中获取哪些资源。凡内部资源无法满足时,如何通过外包的方式解决,外包是企业利用外部资源的有效途径。
任何组织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而外部资源是无限的。为了保证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有效建立、实施和保持,组织应考虑如何从外部资源中识别并获取所需的资源。这就要靠外包来实现。
外包的主要方面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9000:2015标准第3.4.6条对外包定义为:“安排外部组织(3.2.1)承担组织的部分职能或过程(3.4.1)。”
根据以上定义,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外包有关的过程有哪些呢?笔者认为主要应包括以四个方面:
(1)工程物资及其供方的管理,如包括原材料、构配件和工程设备的管理;
(2)施工机具与设备设施的管理;
(3)工程专业分包、劳务分包和服务类分包的管理;其中,服务/类分包,如委托检测、计量、设计和咨询服务、设备安装、检测、设备租赁等都包括在内;
(4)监视和测量资源的管理等。
上述这些外包过程都直接产生和作用于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过程,构成工程项目施工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对其管理的好坏都将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实体质量和质量管理水平,因此,人们把这些管理过程称之为质量管理的“重要过程”。这些重要过程在满足企业资源需求的同时也存有(或潜在有)影响组织绩效和产品和服务实现的重大风险,如果能有效地分配风险处理资源,对上述风险策划并实施有效防控措施,将会由于管理水平的提高,为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所以,对外包过程的管理中风险与机遇是共存的。为了有效地抓住机遇而降低或减轻风险,ISO9001新标准对外包过程管理提出的总要求是:“确保外包过程及其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受控并符合要求。”
新版《规范》对外包过程的要求
01
过程范围
新版《规范》对外包涉及的有关过程与相应条款要求的对照关系见表1:
表1新版《规范》对外包涉及的有关过程与相应条款要求的对照表
02
主要变化
和2007版相比,新版《规范》对外包有关过程要求的主要变化体现在新增的主要要求与其他方面变化上,整理结果如表2。
表2新版《规范》对外包有关过程相应要求的主要变化
新版《规范》对外包管理要求理解和实施的要点
新版《规范》对外包管理要求不仅仅是第7、8、9章,还应包括第12章和第3、10、11章的部分要求。根据作者的理解现将主要的共用要求整理归纳为以下十个方面理解与实施要点:
运用过程方法和风险思维策划
本文表1分析了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外包有关的过程范围主要包括对施工机具与设施管理过程、工程物资与分包管理过程等,新版《规范》的第7、8、9三章均规定了应建立并实施相应管理制度的要求。
在策划管理制度时要考虑:管理制度管理的对象是质量管理的过程和活动,是质量管理过程和活动的准则。组织应按照过程方法和基于风险思维理念建立相应制度并规定运行准则,应在制度中规定质量管理活动的过程、程序、方法、职责。应确定过程管理的目标,识别影响目标实现的影响因素即风险,在评估确定那些可能导致目标偏离的关键影响因素(风险),有针对性策划防范风险的管理措施,在措施实施中应识别任何变更可能带来的风险,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在评价措施实施的有效性基础上实现过程及其绩效的不断改进。
对外包方评价选择与再评价
科学合理地对外包方评价和选择是新版《规范》对降低外包风险措施之一,实践证明也是确保外包过程持续获得成功的基本保证。有人比喻为“成功外包者得天下”,也有说:“选好了外包,项目就成功了一半”,这些活不无道理。实践证明,外包管理的好坏决定着事业的成败。
03
依法签订外包合同
合同是保护当事人双方权益的手段,也是施工企业防范外包风险的重要措施。应在合同中明确双方的责任与风险承担义务,规定合同履行风险的预防措施,对分包方选择、分包项目实施过程管理、分包工程质量验收等作出规定。
要依法签订外包合同,以专业分包合同为例,施工企业需依法并经发包方同意后方能将工程分包。以下情况视为已取得发包方的同意:
(1)已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约定许可分包的;
(2)履行工程合同过程中,发包方认可分包的;
不能满足以上要求的分包为非法分包或违法分包,不仅企业利益受到损失时得不到有效保障,还会因违法带来经济损失、信誉损失和被法律追究的风险。
为了有效地防范风险,应确保分包合同内容至少应包括但不限以下内容:
(1)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2)符合建设工程总承包合同或专业施工合同的规定;
(3)明确施工或服务范围、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质量职责和违约责任;
(4)明确分包工程或服务的工艺标准和质量标准;
(5)明确对分包方的施工或服务方案、过程、程序和设备的签认、审批要求;
(6)明确分包方从业人员的资格能力要求等。
04
对外包过程的验收控制
工程物资的验收
施工企业应根据采购合同及验收规范的要求对进场的工程物资进行验收。对涉及结构安全和重要使用功能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应当在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监督下现场取样,并送有资质等级的质量检测单位进行检测。见证取样检测项目的取样数量应符合规定要求。对影响工程核心质量的重要构件设备,如钢结构、预制装配式大型构件、锅炉、电梯和起重设备等宜到供应方加工现场实施检查验证。
施工机具与设施的验收
对分包方的施工或服务条件的确认
施工企业应依据分包合同约定在施工或服务开始前对分包方的施工或服务条件进行确认,包括:
(1)项目管理机构;
(2)进场人员的数量和资格;
(3)主要工程材料、构配件和设备;
(4)投入的施工机具与设施等。
05
对外包过程能力的监控与管理
施工机具与设施的过程管理
工程物资的现埸管理
分包的过程管理
分包项目实施前,施工企业应对分包方进行施工和服务要求交底,审批分包方编制的施工和服务方案。
应对分包方的下列施工和服务过程及结果进行监督管理:
(1)对分包方的关键岗位历职能力、人员变动、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施工工序质量、和材料、半成品、设备验收进行检查;
(2)对施工进度、施工机械设备、安全与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措施的实施进行检查。包括:资质与安全生产许可、作业人员资格、安全生产协议、安全管理机构与专职人员配备、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资源投人、应急预案、安全生产措施、安全防护设施与设备等;
(3)对分包过程能力的捡查:施工企业对分包方监管的重点是对关键过程、特殊过程和管理的重要过程的控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并跟踪复查;
(4)分包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变更,施工企业应履行审批手续,进行审核验证。分包工程变更文件应作为分包合同的补充内容;
(5)对分包方的履约情况应进行评价并保存记录,作为重新评价、选择分包方和改进分包管理的依据。
06
对外包过程输出结果的验收控制
施工企业对分包工程质量验收应坚持“三检制”原则进行,即在分包方自检、交接检合格基础上进行专检验收,需按照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验收。主要包括对分包工程实物质量和技术资料的检查验收两部分:
(1)实物质量验收:分包项目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完成后,在分包方自检合格基础上,施工企业应按照规定的质量标准、验收规范要求和分包合同约定进行验收,并报请监理验证确认。验收合格前,不得接收分包项目;
(2)峻工资料检查验收:分包工程完工后,总包单位对分包工程实物质量检查验收的同时应对工程技术资料进行检查验收。只有分包工程的实物质量和工程技术资料均通过了验收,且工程保修书内容符合要求,总包单位才能接收分包工程的移交,与分包单位办理移交手续,并进行工程结算。
07
08
沟通与信息交流
09
对外包方业绩的跟踪评价
实现合格名册的动态管理
施工企业应对外包方的履约情况应进行检查评价并保存记录,作为重新评价、选择外包方和改进外包管理的依据。
10
对外包过程及其业绩的检查、分析、评价与改进
施工企业应按照《规范》第十二章相应要求,对上述外包过程及其业绩进行定期检查、考核、分析、评价与改进。
应明确各管理层次和岗位的管理检查、分析、评价、改进的职责,策划实施检查的内容、时机、步骤、人员安排、检査责任、组织管理、记录、发现问题时的处理要求等。规定检查中发现问题跟踪处置要求,并应定期收集对外包过程管理情况的有关信息,依据获取的信息,进行质量管理分析,识别需要改进的需求和机会,实现过程能力和过程业绩的持续改进或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