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为了切实做好2008年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整体功能和在促进企业加强规范管理、健全内部控制、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合法权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根据集团公司《关于编制2008年审计工作计划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结合公司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现提出编制2008年审计工作计划的指导意见。

一、审计工作的总体思路2008年是公司站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优化管理、加快发展、构建和谐的重要一年。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改革、调整、管理、创新、发展”的工作方针。一方面,审计工作本身要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审计管理体制,调整审计职能和人员结构,不断强化审计管理,创新审计工作思路、手段和方法,促进内部审计又好又快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强和改进审计监督工作,促使公司的工作方针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和落实,为公司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加快发展服务。2008年的审计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风险为导向,以内控为主线,以维护企业权益、服务企业发展、增加企业价值为目标,突出重点,服务大局,讲求实效,实事求是,突出管理和效益审计,强化控制力与执行力的审计,严格财务报告合规性和真实性审计。加强事前和事中审计,在进一步完善审计管理体制的同时,着力抓好审计基础管理工作和审计队伍建设。要通过强有力的审计监督工作,促进企业规范管理、健全制度、增强内部控制执行力,有效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为公司扎实推进持续有效和谐发展服务。

二、审计工作计划的编制依据和原则

(二)编制原则。编制2008年的审计工作计划,要坚持“抓重点、求实效、留余地、上水平”的原则。1.抓重点,就是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抓住重点领域、重点单位、重点项目、重点环节、重点问题等开展审计监督工作。明年要把原油、成品油、物资装备的采购、化工产品以及节能降耗、节水减排,固定资产投资和主要成本费用等作为审计监督的重点。2.求实效,就是审计工作计划要注重实效。要通过科学安排审计项目,抓领导关心的具有普遍性、倾向性或典型性的问题,并注意坚持点面结合,最大限度的发挥审计在维护公司或企业权益、防范经营管理风险、健全内部控制、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3.留余地,就是审计计划的安排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留有余地,要与审计力量相适应,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计划既不能安排得太满,也不能安排得过松,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审计数量和质量的关系。4.上水平,就是审计工作要把加强管理、提高水平放在重要位置。一方面在安排审计项目计划时,要注意把促进科学管理和提高水平作为审计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目标,并选择、安排好有关审计项目和单位;另一方面审计工作本身要加强管理,健全制度,理顺管理关系,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切实提高工作水平。

三、审计工作计划的编制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即审计项目计划和审计管理工作计划。

(二)审计管理工作计划应根据属地单位审计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和需要予以编制。审计管理工作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1.加强审计计划管理和审计管理基础工作方面的计划。2.建立健全审计制度,加强审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方面的计划。3.加强审计业务审理,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方面的工作计划。4.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和运用审计信息化手段方面的工作计划。5.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和水平方面的工作计划等。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中心,突出“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政府投资审计、企业税收专项审计”四项主题,继续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加大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力度,更加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发现和分析问题,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二、审计项目安排

以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为龙头,以经济责任审计、企业税收专项审计、政府投资审计为重点,统筹安排好年审计项目,积极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三、审计重点

(四)强化监督和把关功能,加大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力度。按照区政府要求,以最大限度地防范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现象发生,实现工程优质、干部优秀的“双优工程”为目标,对年立项和新开工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进行全面审计,并按照要求对重大建设项目进行跟踪审计,全面掌握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总体情况,反映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积极做好中央“扩内需”政府投融资项目的督导检查和审计工作。

关键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对策

一、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律法规意识薄弱,经济责任认知缺乏

部分领导干部存在法规意识薄弱、经济责任认知缺乏的问题,不能自觉的遵守财经纪律和规章制度,不能规范经济活动和行为,不能正确的处理行使经济权力与履行经济责任的关系。有些领导干部不重视经济责任审计,认为只要抓好教学和科研工作就可以了,学校在实施审计工作时,工作往往不规范、不到位,为很多干部提供了漏洞可钻。

(二)内控管理制度不健全,责任目标不明确

经济责任审计应该涉及到学校管理的各方面,但有些学校存在教学、科研、财务、资产、采购、基建等活动的内部控制体系尚不健全,职责分工不清晰,操作流程不规范,控制目标不明确等诸多问题,存在可能发生损失浪费、滥用职权或违纪违法等内控制度的薄弱环节或漏洞。

(三)审计程序滞后,时效性不强

对于干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应该发生在其在任期间,才能有效的进行预防与控制,但有些学校对于审计工作的开展不能常态化,很多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都是在其离任或调任后,这样就出现了经济责任审计程序滞后的情况,使得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出现取证比较困难的问题,不能得到全面的审查资料,不能及时对审查中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调查,同时对于审计查出的违纪违规问题不好处理,比如追缴款项等需要在原单位落实,新任领导者有怨言或认为这是前任的责任,可能对审计结论置之不理,大大降低了审计工作的时效性,使得审计工作达不到预期效果。

(四)审计的手段和方法滞后

(五)审计人员力量不足,综合素质不高

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

(一)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审计意识

1.制定审计实施办法。各学校领导要把审计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建立由学校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以及监察审计、组织、人事、财务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当有计划的进行,应于每年末提出下一年度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计划草案,由联席会议研究报学校党委常委会审定后,纳入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2.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校报、校园网络等各种形式大力宣传经济责任审计的业务知识、有关政策和规定等,使广大教职员工充分认识到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充分认识到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从而理解审计行为,配合审计工作。

3.及时总结经验。各学校应认真总结经济责任中的审计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完善和修订有关的经济责任审计规章制度。同时,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审计整改以及责任追究等结果运用制度,逐步探索和推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

(二)明确经济责任,加大审计力度

2.加大审计力度。学校应将全部审计对象都纳入审计范围,同时,可以在其任职期间进行任中审计或对某项专门的事项进行审计,同时,建立和完善重大项目资金使用全过程审计监督制度,更加有效的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三)改进审计手段与方法

(四)实行审计结果公开,严格责任追究

学校应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审计整改以及责任追究等结果运用制度,逐步探索和推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等,将审计结果作为考核、任免、奖罚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对于审计结果,除审计结果中涉及保密的内容外,应及时公开,可用会议、网络、校内文件等形式进行公开,以提高审计工作和审计结果透明度,推动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得到整改。对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责任人要专门研究处理,对违纪违规行为依据有关的规定做出处理、处罚或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五)加强审计机构和队伍建设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较强的工作,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要求审计人员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审计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养主宰着审计质量的高低。各学校应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养,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专业能力,一是要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使审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在履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过程中恪尽职守、尽心尽职。二是要加强审计人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并有计划的安排审计人员进行后续的业务培训,才能适应学校审计工作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三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机构,配备原则性强、业务精的审计人员,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养,努力提高审计人员思想素质和专业能力,为开展审计工作提供基本保证。随着我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深入开展,学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也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特别在健全领导干部监督管理体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进而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雪.学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商,2015(36).

[2]蓝建萍.新形势下如何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财经界,2016(04).

一、目前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责任审计效率问题

在审计实施阶段,由于经济责任审计任务量大、完成时限紧、审计力量不足等因素,要求不断提高审计效率。而随着审计广度、深度不断加大,不能把握审计重点是导致审计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部分单位审计管理没有达到系统化,审计成果没有得到有效承继,导致大量重复审计,进而影响审计效率。另外,审计人员专业技能不熟练,没有较宽的专业知识和应变能力,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不能满足项目要求,导致审计效率低下,而且难以满足审计的质量和效果。

(二)经济责任审计质量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审计价值的实现。部分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内容还不全面,缺乏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全面审计的能力,特别是对财务之外的经济活动缺乏监督力度,审计成果中只偏重于与财务收支有关的经济责任,难以服人,影响审计质量的同时,也影响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评价质量。

二、抓好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做法

(一)采取自查与初审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审前风险控制环节管理

经济责任审计涉及面广,政策性和综合性强,审计要求高,工作难度大。采用传统的审计方式,审计组难以在较短的现场审计期间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整体状况,难以准确把握审计工作重点,难以对被审计人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做出客观、全面、真实的评价,存在着较大的审计风险。因此,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前期,强化审前自查、初审和审前风险评估环节,能够进一步增强审计风险的预控能力。

一是审前自查必须规范细致。项目实施前,组织被审计单位开展审前自查。为确保自查工作质量和实施效果,审计部门提前下发自查通知书、自查组织与实施方案以及自查表等资料,对自查工作进行详细部署,对自查内容提出具体要求,为自查报告提供规范格式,使自查真正成为被审计单位发现问题、查找差距的重要手段。

二是强化自查资料的初审环节。审计组对被审计单位上报的自查资料进行初审,重点是从总体上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状况,审查自查资料是否完整,是否存在自查中无意疏漏或有意规避的重大事项,是否存在重大经营管理风险,资料之间是否存在逻辑错误等。对于自查和初审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初审意见,要求被审计单位立即组织整改,并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对整改情况进行核实。

三是注重开展审前风险评估。审前风险评估阶段,结合被审计单位自查反馈情况和审计人员的初审结论,对被审计单位总体风险水平做出客观评价,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审计实施方案,加大对高风险领域的审计力度,提高审计风险的预控能力。

(二)采取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审计技术平台管理

(三)采取审计督导与过程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审计实施环节管理

(四)采取审计回访与后续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审计整改环节管理

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完成后,及时组织开展审计回访,将被审计单位全部纳入回访范围。回访方式如下:

第一轮,全面回访。年初实施,对上年度被审计单位存在的所有问题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对整改情况进行逐项跟踪检查,形成整改情况报告,汇总报公司主要领导,为领导决策提供翔实可靠的依据。对于未整改完成的问题,向各分管领导进行通报,以便督促问题整改。

第二轮,结合审计项目开展回访。在周期性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前期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再监督,回访情况作为周期性审计报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回访中发现的未按期整改到位的单位,依据业绩考核办法进行考核,并作为第三轮的重点监督项目。

一、财政审计

(一)本级财政年度预算执行和其它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审计;

(二)部分镇政府年度的财政决算情况审计

(三)配合省审计厅进行地方政府债务情况专项审计调查(省定);

(四)配合省审计厅进行政府外债总体情况审计(省定);

(五)配合省审计厅进行政府债券审计调查(省定)。

二、农业与资源环保资金审计

(一)国家和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审计(市定);

(二)县国土资源局财务收支及国土资金审计;

(三)扶贫专项资金审计(省定);

(四)县水利局财务收支及专项资金审计;

(五)县环保局财务收支及环保专项资金审计;(六)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审计;

(七)县林业局财务收支及专项资金审计;

(八)县畜牧局财务收支及专项资金审计;

(九)县农业局财务收支及专项资金审计。

三、固定资产投资和外资运用审计

(一)县建设局及二级单位财务收支审计;

(二)县城市建设综合执法局财务收支审计;

(三)县规划局及二级单位财务收支审计;

(四)国外援助贷款项目公证审计(省定)。

四、行政事业审计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审计(省定);

(二)优抚、救灾和农村医疗救助资金及县民政局财务收支审计(省定);

(三)县教育局及有关学校财务收支审计;

(四)县卫生局及有关医院财务收支审计;

(五)县文体局及二级单位财务收支审计;

(六)县计生局及二级单位财务收支审计;

(七)县科技局财务收支审计。

五、经贸企业审计

(一)县经济局及二级单位财务收支审计;

(二)县商务局及二级单位财务收支审计;

(三)县粮食局及二级单位财务收支审计;

(四)县供销社及二级单位财务收支审计;

(五)县交通局及二级单位财务收支、公路建设专项资金审计。

六、经济责任审计

根据县委组织部的委托,由县经济责任审计局组织对党政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审计领导干部在行使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经济政策执行监督权中的决策情况、法规执行情况、重点资金和资产使用情况。

七、政府投资项目审计

(一)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审计;

(二)二水厂扩建改造工程项目审计;

(三)环城公路建设项目审计;

(四)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审计;

(五)县人民医院新医技大楼项目审计;

一、社区换届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情况

兰城街道办事处社区“两委”换届经济责任审计涉及7个社区,根据《隆阳区兰城街道社区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工作实施方案》,我办事处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街道党工委、监察分局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抽调经济发展办公室工作人员于2012年1月16日起对辖区内7个社区任期四年(2007年12月至2011年12月)来的财务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本次审计的具体做法是:首先是准备阶段,开好宣传发动会议,制订审计工作计划,拟定审计工作方案,下达审计通知书;其次是实施阶段,做好调查取证和整理审计工作底稿等工作;最后是报告阶段,审计报告定稿前,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经上报党工委、办事处,形成正式审计报告后返回被审计单位,同时将审计结果张榜公布。由于此次审计程度序规范,工作认真细致,干部群众对审计结果反映满意。

在审计中审计组始终坚持“依法审计,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各社区提供的会计资料逐单逐据核实各项收支,保守秘密,并遵守审计回避制度。对被审计对象在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做出评价。通过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共召开会议16次,审计总资产达11406238.76元。现将涉及到的王官和汉营社区审计结果情况举例如下:

(一)兰城街道办事处汉营社区审计情况

1.汉营社区基本情况及经济目标完成情况。汉营社区现有5个小区1818户5666人,现任社区干部7人,在任期内、社区两委班子注重党风廉政建设和村级基础设施建设,2008—2011年共筹资584000元,完成村内道路硬化36条,200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109.2元,2011年人均纯收入4064元,比2007年增加1954.8元,增幅为93%。

2.任期财务收支及专款使用情况。(1)本届收支情况反映。村级本届总收入3581188.65元,其中:经营收入725522.46元,发包及上交收入298356.6元,农业税附加返回收入12710元,补助收入1666983.41元(含土地补偿款912351元、钢铁厂污染费420000元),其他收入877616.18元,本届总支出3241471.54元,其中,经营支出847842.61元,管理费用267066.05元,其他支出2126562.88元。本届收益339717.11元。(2)本届资产增减情况反映。本届资产增加合计335783.7元,其中,货币资金减少604000.11元,存货减少1385.85元,长期投资减少5000元,固定资产增加946169.66元。(3)本届偿还债务情况。本届已偿还债务3933.41元。(4)本届净资产增加情况。本届净资产增加合计339717.11元。

3.资产负债变化及资产计量情况。截至2011年11月30日社区账面资产4075371.3元,其中:货币资金116487.06元,固定资产3958884.24元比2007年社区账面固定资产3012714.58元增加946169.66元增加原因是:三家小学81371.1元,电脑和复印机16386元,护林房46176.31元,集市建设经营房136575.49元,社区服务站建设205454.66元,自来水475206.25元),截至2011年11月30日,账面负债总额120000元,其中:应付款120000元,其中欠外单位及个人款120000元,比2007年账面123933.41元减少3933.41元(减少原因:应付款减少3933.41元),资产负债率为3%。

(二)兰城街道王官社区审计情况

1.王官社区基本情况及经济目标完成情况。王官社区现有9个小区1880户4678人,现任社区干部7人,在任期内、社区两委班子注重党风建设和村级基础设施建设,2008—2011年共筹资2151173.94元,完成村内道路硬化9条,200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502元,2011年人均纯收入4072元,比2007年增加570元,增幅为16.28%。

推进审计全覆盖,基层审计机关工作中存在现实困境:认识上出现偏差,思路视野还不开阔;执行上缺乏强制性;审计中操作性不强,监督全面,但审计整改不到位;审计力量及人员能力上的不足,制约着全覆盖的实施。结合实际,笔者从基层审计机关的视角,认为实现审计全覆盖需要突出重点和关键,应在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是收集资料数据。摸清被审计单位底数,掌握审计对象信息,不仅要注重收集整理审计对象等外部单位提供的数据,还要充分利用审计机关内部资料,如:审计机关在历年审计中积累的包括审计信息、审计报告、审计决定、审计统计报表等资料、数据。二是整理分类审计数据。通过对获取的被审计单位信息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建立被审计单位信息数据库。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经济性质、规模、预算级次等标准,将审计对象进行科学分类,设定不同的动态管理层级,设定相应的预警指标,实现数据库的动态更新和日常数据分析等功能,摸清哪些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的管理领域还存在审计监督的监管盲区,分析审计监督已覆盖领域审计间隔的合理性。从而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工作计划提供可靠依据。

实现审计全覆盖,力量不足是一个重要的约束瓶颈,要很好地整合审计资源。一是整合项目资源。一方面,要以财政审计大格局为平台,继续加大对审计机关统一组织开展的各业务领域审计项目的整合力度;另一方面,整合审计机关的审计项目资源,使各级审计机关的审计作用方向一致,形成合力。二是立足内部挖掘促效率。通过科学配置资源,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现有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尝试建立模拟审计实验室,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实战能力。此外,提高审计机关的装备水平,用现代科技把审计人员武装起来。三是尝试业务外包拓新路。尝试创新审计业务拓展方式,将审计业务外包给社会审计机构;此外,对一些常规内容和特殊业务领域的审计,可充分利用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工作成果,对专业性强的知识领域,可借助专家团队予以解决;对关乎民生的业务领域,可尝试借助媒体等渠道,通过公告等形式获取线索,提高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效率。

首先强化政府投资审计。对投资项目实施跟踪审计,从项目的立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立项批复开始到规划设计、工程概预算、土地使用证、招投标、施工合同及施工报告等管理的全过程实施跟踪审计,对项目资金涉及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设备采购等单位进行严格审计。及时交流信息,了解项目建设情况。其次加大经责审计与预算执行相结合力度。每年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前,了解该年度需要审计的经济责任项目,统筹安排预算执行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相互配合,制定好经济责审计与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工作方案。在对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审计建议可以相互汇总,共享审计成果。

一、调研范围

1.二级权属企业及代管企业

二、调研内容

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工作亮点、好的做法;存在哪些不足;对总审计师制度的认识和想法;下一阶段工作计划;需要集团公司协调解决的问题;对集团公司审计管理体制、审计工作开展、审计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一)审计管理组织体系建设情况、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情况、分管领导分管的主要工作及分管的部门等情况,审计机构人员配备情况,包括人数、年龄结构、学历、职称、专业结构、持证情况等,审计专兼职人员情况。

(二)审计职责定位,审计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

(三)近三年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取得的主要成效

1.审计工作计划管理情况,年度审计计划制定的依据、重点内容、审批流程、实施方式及计划完成情况等。

2.各类审计项目开展情况,包括经济责任审计、年度经营业绩审计、工程审计、以及各类专项审计开展情况。审计工作职能和作用在企业整体管理中是如何体现的?

3.审计整改及审计成果运用情况

⑵接受集团公司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未完成整改问题的主要原因、难点及其解决思路。

⑶审计责任追究机制建立及其执行情况。

⑷对审计发现的共性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防止屡审屡犯。

⑸自行组织开展的审计项目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⑹接受外部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4.审计部门在绩效考核中的职责、发挥的作用,包括对企业总部及所属企业两个层面。

5.审计项目组织、资源配置、审前调查及审计方案制定、审计进度控制、审计质量控制、审计报告出具方式等情况。审计业务外包情况。

7.本单位组织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培训情况。

8.审计档案管理是否规范,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征求意见稿等资料是否齐全?

(四)对总审计师制度的认识,对工程建设板块由集团派驻总审计师全面负责内部审计工作的想法。

(五)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主要领导是否重视和支持审计工作,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是否满足本企业开展审计工作的需要。

2.审计职责定位是否清晰,审计的独立性和监督作用是否充分发挥。

3.在审计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信息化等方面存在哪些不足。

4.集团企业审计组织体系是否建立健全,在管控机制和审计工作上下联动等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

(六)下一步工作安排

本企业今后审计工作的思路、审计工作规划,如何加强审计组织体系建设、强化对所属企业的审计管控与业务指导。

(七)对集团公司的建议和意见

1.对集团公司审计管理体制、审计工作开展、加强集团总部与各企业审计部门工作的上下联动、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覆盖率和渗透力等方面的建议。

2.对开展重点投资项目、国际项目及亏损项目审计的思路和建议,包括:

⑴对于由集团公司统一组织、所属企业自查、集团公司重点抽查的组织和工作方式,在落实上有什么困难,需要在集团公司层面解决的问题。

⑵在项目实施的哪个阶段具备审计条件,才能取得更好的审计效果。

3.在接受集团公司审计工作配合方面,特别是在提供审计所需资料方面有哪些困难和问题,对集团公司如何改进审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4.对集团公司(包括集团公司、集团企业及所属企业、其他所属企业各层面)审计队伍建设方面的建议。

5.对审计人员岗位考核及后续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建议。

审计监督是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开展农村集体财务审计,有利于规范村级财务,防止集体资产流失,维护广大农民群众利益;有利于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遏制贪污挪用、挥霍浪费;有利于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

近年来,我市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少数地方管理不规范,违反财务制度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少数地方监管不力,财务监督缺乏连续性;三是少数地方集体财务不公开或假公开的现象依然存在;四是部分村干部,甚至贪污受贿,损害农民利益,引起了群众强烈不满,上访事件时有发生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市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村经济发展。因此开展农村集体财务审计工作,加强农村财务审计监督,已成为我市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各镇(区)、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新时期开展农村集体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农村集体财务审计工作作为当前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认真抓实抓好。

二、扎实抓好农村集体财务审计的各项重点工作

1.农村财务收支审计。一是审计财务收支活动和会计资料是否真实、正确、合法、有效;各项收入是否及时全额入账,有无私设“小金库”、账外账及套支坐支现金;有无贪污、挪用、铺张浪费等违纪问题。二是审计村集体组织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否健全,集体资产有无被侵占和无偿使用现象,固定资产的增加和减少是否履行了报批手续。三是审计村级项目建设程序是否合法,资金使用是否合规。四是审计各种专项资金、上级下拨和接受捐赠的资金、物资是否做到了专款专用,有无被挤占、挪用和改变用途的现象。

3.农村集体土地补偿费专项审计。一是审计农村集体土地补偿费是否严格按照专户存储、专账核算、专款专用进行规范管理,实行专户管理制度。二是审计农村土地补偿费的分配、使用情况是否经过规定程序,支出时手续是否齐全,有无被挪作它用等。三是审计是否将土地补偿费的使用和管理情况纳入村务公开的内容,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4.农民负担专项审计。一是定期审计各项涉农收费情况,有无乱收费和搭车收费等现象。二是审计“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是否存在违反程序、超范围、超标准筹资筹劳和将筹资筹劳款挪作它用现象。三是审计政府各项补贴和转移支付资金到位、使用情况。

5.财政转移支付村级补助资金审计。重点审计市、镇对村级转移支付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发放到位;镇有无截留、侵占、挪用、平调等行为;村级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情况。

6.来信来访案件审计。凡到省、市级的有关农村财务方面的上访,由所在镇(区、园)负责进行专项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向上一级批复单位报告。重大上访案件,由市委农工办负责安排组织进行重点审计,并将结果向市有关部门和上级主管单位报告。

7.其他审计。除以上审计内容外,对农民要求审计的其他事项,可进行审计。

三、严格规范农村集体财务审计工作形式和程序

(一)审计工作形式

1.联合审计。对部分经济业务发生额较大、集体土地征用面积多、实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村(社区),以及重大上访案件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涉农经济问题,由市委农工办统一部署、抽调人员组成联合审计组,对农村集体经济或涉农部门及其重点工程项目进行审计。

3.常规审计。市、镇两级每年要对本辖区内村集体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经济发达的村每年进行一次,欠发达的村或经济业务量少的村进行三年轮审。各镇(区)要建立三年一轮审长效机制,并根据村的数量、规模,每年初制定审计计划,分解落实审计任务,并报市委农工办。同时,建立审计季报制度,并结合实际,重点围绕村级财务收支审计、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与离任审计、土地征用补偿费和村级项目建设资金以及反映突出问题的专项审计等,扎实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确保每年完成1/3村(社区)的审计。每年底将审计结果报市委农工办备案,市委农工办要加大对审计工作的督查和考核力度,确保三年一轮审工作制度落实到位。

4.内部审计。依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行民主理财、民主监督。各村(社区)监委会要组织村民理财小组定期审查每月的收支情况和有关账目,并向村民进行张榜公布。

(二)审计工作程序

各镇(区)要严格按照农业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规定》的范围和程序开展审计工作,审计前要编制审计工作计划,制定具体审计方案,下达书面审计通知书;审计过程中要全面、客观、真实地审查和核实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审计记录和有关证明材料要有规范的文书格式,审计报告要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除涉及商业秘密等不宜公开的内容外,审计结果应向被审计单位及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公布。对审计意见书或审计建议书提出的整改或处理意见要督促检查,抓好落实。

四、切实强化对农村集体财务审计工作的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要组织协调有关部门抓好农村财务审计各项工作,明确职责,抓好落实。市委农工办要配备精干力量,具体抓好农村审计的组织实施工作;市监察部门要加大对审计决定的执行力度,坚决查处农村财务管理中的违法、违纪及违规案件;市财政部门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合理保障审计正常工作经费;市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审计工作的业务指导,积极帮助农经部门开展审计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同时,市公安、金融、法院等部门在审计的调查取证、账务核查、审计决定执行、案件及有关涉案人员查处等方面,要加强协作,规范有序地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

保重点,确保城大道建设审计监督到位,各项工作规范有序,防止违法违纪行为产生;确保重点拆迁项目审计监督到位,制定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拆迁审计办法,保障拆迁审计工作顺利、有效实施;确保、街道审计监督到位,衔接好街道办事处各项审计工作,理顺管理体制,实施分级管理,力争做到财政性资金、政府专项资金、政府统一借贷资金收支的审计监督全覆盖;确保海国际、保税物流公司等实体审计监督到位,注重监督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帮助企业改进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提效率,通过提升素质、加强协作、优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全面实行办结承诺制,即拆迁项目审计,从正式送审之日起至出具征询意见稿,一般项目原则上不得超过30天,重大项目原则上不得超过60天;预算与标底项目审计,从正式送审之日起至出具征询意见稿或出具标底审定书,预算项目原则上不得超过15天,标底项目原则上不得超过10天;单项工程结算审计,从正式送审之日起至出具征询意见稿,原则上不得超过6个月,争取3个月内完成。

树形象,切实提高全体人员的个人修养、业务素质和团队意识,努力提升部门整体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树立“文明礼貌、行为规范、作风硬朗、业务精通、公正廉洁”的部门形象。

二、工作举措

(二)多措并举强化全面覆盖。一是全过程参与,提高审计覆盖程度。基本建设方面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审计全覆盖,拆迁、预算、标底、跟踪及结算审计全过程参与。二是把握审计侧重点,审计与监督相结合。按照“全面监督、突出重点”的方针,或设定限额标准,或设定监督方式,对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项目实施审计监督,基本建设中的预算、标底、跟踪和结算审计做到“重点覆盖”和“一般抽审”相结合,逐步覆盖各街道办事处,对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全面实施审计监督。三是承诺审结时限,质量与效率同步提升。通过形式上内外并举、管理上细化程序等办法,最大程度地提高审计效率,并健全内控制度,强化三级审核力度,有效监督和规范审计过程,千方百计提高审计质量。

(三)全面参与确保衔接到位。根据《党工委、管委会关于加强辖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管理和服务的暂行办法》(城工委发〔〕23号)的规定,从年1月1日起,各街道和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及国有(集体)企业的财政、财务收支将接受审计监督;各街道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的预算编制、工程实施及款项结算等接受审计监督;各街道政府拆迁补偿、奖励等资金接受审计监督。审计局要加强工作实施的计划性和针对性,积极做好沟通和衔接工作,全面参与、街道的拆迁、工程建设审计和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等审计,确保有效实施审计监督,服务好街道办事处财政资金规范管理和有效使用的需要。

三、工作重点

(一)财经审计工作

4、开展村级资产负债审计。开展对口办下属的等村级资产负债审计,以监督村级财务和任期目标为主线,突出真实性审计;以监督投资决策为重点,突出经济决策审计;以监督制约村干部个人行为为切入点,突出廉政审计;以监督投资效益为着力点,突出绩效审计。

5、抓好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对管委会行财户及13个行政事业单位年度和年上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实施审计,对、街道本级年上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实施审计,促进部门预算编制科学化、年度预算执行规范有序,完善单位(部门)相应内控制度。

(二)拆迁审计工作

1、农户住宅房屋拆迁项目,审计局重点对拆迁安置补偿协议、安置房分配、收支明细进行审计。

2、非住宅房屋拆迁项目,审计局对土地、房屋装饰装修、其他附着物补偿费、设备搬迁费、停产停业补助费及搬迁奖励费等补偿标准和支付情况实施审计。

(三)预算与标底审计工作

本级及各街道、口办事处财政资金(含财政性资金、政府专项资金、政府统一借贷资金等,下同)建设项目,单项工程造价在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的预算和标底,审计局全部实施审计;单项工程造价在1000万元以下,审计局以下发《审计通知书》形式进行抽审。

(四)跟踪审计工作

1、本级及口办财政资金建设项目,单项投资估算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及管委会重点项目,由审计局全面实施跟踪审计。

2、、街道财政资金建设项目,单项投资估算在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项目,由审计局直接实施跟踪审计;单项投资估算在1000万元以下项目,由各街道自行选择实施跟踪审计。

(五)结算审计工作

1、本级及口办财政资金建设项目,由审计局100%实施结算审计。

2、、街道财政资金建设项目,确保100%实施结算审计,其中:单项工程造价在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项目,由审计局直接实施结算审计;单项工程造价在500万元以下项目,由各街道自行组织委托审计,必要时审计局进行抽审或者复审。

四、其他要求

1、审计局负责管委会本级、口办事处基本建设项目和、街道重点建设项目的审计工作;、街道纪工委负责本级所属一般建设项目的审计管理工作。

THE END
1.什么是农业投入品?什么是农业投入品? 农业投入品是指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或添加的物质。包括种子、种苗、肥料、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用生产资料产品和农膜、农机、农业工程设施设备等农用工程物资产品,也包括不按规定用途非法用于农产品生产的物质,如孔雀石绿和瘦肉精。https://www.ningguo.gov.cn/OpennessContent/show/3449167.html?branch=453
2.农业农村部中央预算内投资农业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办法》的通知为加强中央预算内投资农业建设项目管理,规范项目竣工验收工作,我部组织制定了《农业农村部中央预算内投资农业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各单位要按照本办法要求,切实组织做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农业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工作,严格履行项目竣工验收程序,推动建设完工项目及时竣工验收;要指导各地加强对本办https://www.agri.cn/zx/hxgg/202412/t20241213_8698655.htm
3.对于有经验的人来说进入市场前应该怎样评估不同类型的农产品投入技术进步是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的一个关键因素。例如,在畜牧业中使用自动化设备可以大幅度减少劳动力成本,而精准农业技术则能帮助实现资源配置优化,从而提升产量和质量。此外,对于特定品种或作物,还可能需要投资研究开发,以找到更适应环境变化且具有商业价值的品种。 https://www.p0c6eq62u.cn/mi-feng-zi-xun/233265.html
4.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必知必会答:农村集体“三资”指的是资金、资产、资源。 6.农村集体资金主要包括哪些? 答: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 7.农村集体资源主要包括哪些? 答:主要包括集体所有的土地、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 8.农村集体资产主要包括哪些? 答:主要包括各种流动资产、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2OTcxNjk0MQ==&mid=2247510855&idx=3&sn=d6b259446b91393cee49dc6370b54e21&chksm=cf6f4640ace305dcb100a92b1a96c7600ac65db3c47c51a957724060580835dffe453cef1f5e&scene=27
5.农业固定资产常见的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有生产性生物资产如种畜、役畜和各种经济林木购置支出,和公益性生物资产如建造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的支出。 以下几类则不能列入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农作物、蔬菜、花卉、存栏待售的牲畜等消耗性生物资产、发放给农户的货币补贴(如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的补贴)和农业设备大修理、农村https://baike.kuaiji.com/v41355567.html
6.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概念.ppt00汇报人:XXX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概念及分析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定义与重要性01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定义指用于农业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农业生产设备、农田水利设施、农产品贮藏和运输设施等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分类按投资主体分类:政府投资、企业投资、个人投资按投资领域分类:农业生产投资、农产品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701/7006044122006126.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