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我们眼下最大的矛盾其实是“资本过剩”

我先解释一下这个标题:我是国内学者中比较早讨论生产过剩危机的,大约在上世纪90年代。

在那个年代,在正式的文件中,连“资本”这个概念都还没有出现过,一直到1997年的十五大才把“资本”写进了中央文件里。

因此,我们也就很难在主流的理论体系中,来讨论我们是不是也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是不是也有生产过剩。

而我由于理论功底太浅、受教科书的影响不深,也就没太在意教科书的那个体系到底要回避哪些概念,所以我就比较早地开始讨论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大家都知道,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一般内生性矛盾,我当年提出这个概念算是不太合适的。所以此后又不断地在讨论,“生产过剩危机”是我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就讨论过的。

但今天我要跟大家提的不是一般意义的“生产过剩”,而讲的是“资本过剩”。因为“生产过剩”只是指的产业,而当我们讲到“资本过剩”时,主要指的是金融。

我们现在面临的最主要矛盾,跟全球最主要的矛盾——全球金融资本过剩是一样的,中国也进入到了金融资本过剩的阶段。

因此,从一般的生产过剩、产业过剩进一步发展到今天,当我们深度融入到金融资本全球化的进程中时,我们今天面临的主要矛盾其实是资本过剩。

而资本过剩跟资产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过去,我们遭遇到的第一次生产过剩是在1997年东亚金融风暴时,大量的海外订单被撕毁,当时中国已经形成的对外做消费品生产的沿海工业,受到了巨大冲击。

1998年,当时有相当多的企业难以为继,企业借款变成银行坏账,那时还没有股份制银行、私人金融,只有国有银行,金融不良率达到1/3以上。那次的生产过剩是明显的。

当年林毅夫就站出来说,我们所遭遇到的经济危机是典型的1929-1933年那场生产过剩危机。

他甚至提出,我们要采取的对策就是罗斯福新政的中国版。当时他做这些分析、政策建议时,我是在现场直接听的,所以记忆犹新。

而今天我们所遭遇的主要矛盾不再是一般意义的生产过剩,而是资本过剩。从1998年金融危机后,经过20多年发展,我们现在的金融总量应该说已经是世界最高的额度。

按理说,按照往年的情况,我们今年一季度就应该把全年贷款额度的一半放出去,但最后连1/3都不到。不少资金滞存于银行,找不到投资方向。

客观上来讲,这种情况是由一个很重要的改变所造成的。在去年以前,55%以上的居民借贷投向了房地产、50%以上的企业借贷投向了房地产,尽管三令五申不能这样做,但各个银行都很难改变这种行为,因为大家都争着往地产里投。

过去我们的资产池主要是靠地产,特别是房地产,房地产市场吸纳了大量的银行资金。因此客观上也造成了一种现象,几乎所有的头部地产公司都在做金融、都在加杠杆。

去年以前,我们的资本过剩主要是被房地产吸纳了,这点我们自己在内部讨论时,大家是不言而喻的。希望今天在座的各位企业界朋友,一定要理解这点。

那它最后为什么被释放了出来?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去年有要求——各个银行必须把大量投向房地产的贷款压到1/3以下,以后也不许再往上涨。

正是在房地产投机性投资大量增长、近乎于要出现美国次贷风险的节骨眼上,政府干预、“看得见的手”直接干预这件事情,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没有像美国2007年次贷危机那样出现房地产泡沫的总体崩溃,而是压住了。压住以后,撤出的资金很难一下子找到新的投向。

所以我们说,现在主要的问题其实是金融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因调控而形成的金融过剩。当我们把生产过剩和金融过剩放在一起时,应该给一个新的概念,叫“资本过剩”。

那么,在资本过剩的背景下,还有没有新的吸纳资本投资的领域呢?有,乡村振兴。

所以在十九届五中全会这个确定未来5年发展规划的会议上,特别强调要改变投向,投入到乡村振兴这个新的领域之中。

客观地来看,我们从2005年已经开始了新农村建设,到2017年开始“乡村振兴”战略,做了这么多年,我们已经在乡村形成数以百万亿计的设施性资产。全国的设施性资产是1300万亿元,而集中在乡村的就有数百万亿元。

如果我们真的能够有效地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与“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有机整合,为过剩金融资本找到下乡投资的路径,进一步形成资本的闭环运作,那么“第三资产池”是有可能被打造出来的。

所以第一部分其实就是强调了一下中央所说的“底线思维”,它和我们现在遭遇的情况正好是一致的。中央前些年提出“底线思维”还是很有预见性的。

1989年,在美国带领西方国家制裁中国、让所有在中国的西方资本全部撤出的那个年代,小平同志曾经提出过“两个不要怕”:不要怕中美关系倒退,更不要怕停滞。现在正是“两个不要怕”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

THE END
1.宁德国投:创新农村生产要素流转融资服务平台,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截至目前,平台已确权登记权证信息多达15万余条,涵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水域滩涂养殖权、精品民宿经营权、农村集体资产股权等多个领域。三、围绕农业产业,焕发乡村振兴活力 (一)优化服务系统。主动深入基层,密切关注用户需求,以此为依据对平台功能细节进行优化,提升用户体验,并增加新的产品服务,http://gzw.ningde.gov.cn/xxgk/gzdt/202412/t20241209_1999106.htm
2.农发行都昌县支行:创新项目收益模式打造“粮田”变“良田该项目的实施与建设强化了当地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大改善农田灌溉耕作条件,打造“粮田”变“良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下一步,该行将始终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认真执行中央重农强农的战略决策,持续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各项金融服务,为助力粮食稳产高产贡献力量。(曹达宇)http://cnews.chinadaily.com.cn/a/202412/11/WS6758fcbaa310b59111da81df.html
3.市财政局:金融赋能农村产权让农村资源“活起来”我市以农业为支柱产业,大部分农业经营主体都拥有一定面积的承包土地来进行大规模的高品质种植,这些土地虽然也具有比较高的价值,但是却不能作为媒介来进行融资,经营主体能够提供的其他抵押物所能获得的融资不足以覆盖经营发展的融资需求,限制了农业经营主体的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NzM1MTkxMw==&mid=2651942007&idx=1&sn=00047db02832c372b85f5c2ce1ce52f5&chksm=8a1f93526b2a9f5fe02bdead8a1814d6bd34245bbdc903f9b23109141eea3b92522f8007b8e0&scene=27
4.2024年银行理财产品行业现状研究6、资产池模式转型思路 6 二、一对一模式 1 1、一对一模式简介 2 2、一对一模式规模 8 第二节 银行与其他机构合作运营模式分析 6 一、银信合作运营模式 6 1、银信合作的产生背景 8 2、银信合作的操作模式 产 3、银信合作的产品规模 业 4、银信合作的潜在风险 调 5、银信合作的政策监管 研 6、银信合作https://www.cir.cn/R_JinRongTouZi/A8/YinHangLiCaiChanPinHangYeXianZhuangYanJiu.html
5.中国银行理财产品行业现状模式及前景战略建议报告20243.1.1 资产池模式 (1)资产池模式简介 (2)资产池类产品规模 (3)资产池模式存在缺陷 (4)资产池模式存在风险 (5)资产池模式监管动向 (6)资产池模式转型思路 3.1.2 一对一模式 (1)一对一模式简介 (2)一对一模式规模 3.2 银行与其他机构合作运营模式分析 http://96892234.b2b.11467.com/news/8603303.asp
6.申请固定资产贷款的注意事项(一) 选择目标资产, 构建资产池:商业银行针对资产负债表上的CDM项目贷款进行结构性重组, 剔除不易证券化的部分, 构建资产池; (二) 组建SPV, 完善交易结构:组建SPV后, 发起人将项目贷款“真实出售”给SPV, 其后SPV与资产池服务公司签订服务合同, 与投资银行达成承销协议, 与受托人签订资金托管协议, 在受托人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rq2fz.html
7.农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不落实的原因及对策农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不落实的原因及对策农业银行确山县支行池付恒一、信贷资产风险管理不落实的原因(一)内部原因1.经营管理者的风险意识不够强,是信贷资金风险管理不落实的首要原因。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旧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给农业银行各级管理者和经营者 [https://wap.cnki.net/qikan-JRLS506.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