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助农增收模式之十——“武定板栗”牵手电商奏响乡村振兴致富曲

云南楚雄网讯武定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具有发展板栗种植的天然优势,但是发展同质化、销售难、价格低、分拣存储难等问题,成为制约全县板栗产业发展的“拦路虎”。针对这一难题,武定县通过打造“互联网+农业”现代化供应链基地,打通农产品流通环节“最后一公里”,让电商成为“武定板栗”发展的直通车,奏响乡村振兴致富曲。

完善物流设施,助力电商通畅。为有效破解流通难题,武定县抢抓政策机遇,牢牢把握住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的实施契机,不断探索促农增收致富的新途径。完善物流配送体系。高度重视农村在农产品生产、流通中的重要地位,将其物流纳入全县电商发展大局,构建县、乡、村一体的物流网络,建成电子商务物流分拨中心1个、县城物流中转站1个、乡(镇)物流中转配送中心11个、村级物流服务点69个,打通物流网中最大堵点。同时,统筹规划全县物流配送体系,制定武定县邮路运输规划图,整合物流运营车及众多商业快递资源,让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坚实支撑。建设现代化发展基地。为打通板栗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建成首个集县域农产品收购、生产、冷储、分拣、包装、配货、发货、流通、展示、产销对接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互联网+农业”现代化供应链基地,提高板栗销售质效,助力板栗产业现代化发展。

强化品牌建设,实现品质俱佳。生产源头维护品质。制定并落实《武定县板栗病虫害防治三年实施方案》,助力板栗品质升级,产量提升。针对部分板栗种植区域出现病虫灾害的实际,武定县林草局主动出击,迅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抢抓时机,采用无人机、自动喷雾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板栗病虫害防治工作,逐渐消除病虫果卖相差、卖价低等问题,有力保障种植户利益,维护板栗产业发展安全。打造品牌优化品质。严格把控板栗的质量和安全,借助板栗现代化供应链基地对产品进行筛选,并通过品质认证检测,特色产品包装设计,信用维护等环节优化产品,进一步保障电商订单品质,打造“武定板栗”特色农产品品牌。电商运营打响知名度。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推介活动,进行全方位宣传,促进传统农业与新型互联网经济深度融合。2022年,武定县举行电商助力“武定板栗”上行活动,现场开展武定县农产品供应链基地授牌仪式、板栗产业发展交流座谈会、“武定板栗”包装展示和品尝等活动,助推“武定板栗”由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升产品知名度。在活动日期间,日流通收购板栗数量最高达到150吨,带动周边村民临时就业300余人。

THE END
1.应县:发展乡村产业助农增收致富应县:发展乡村产业 助农增收致富 中国城市建设网山西频道 发布时间:2024-11-28 应县杏寨乡望岩村是山西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示范村,把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作为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产业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望岩村位于农牧交错带山西草牧业发展的核心区,拥有发展草牧业得天独厚的http://csjs.youtrl.cn/?list_7/21414.html
2.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焦“三个年” | “因果制宜”汉阴积极培育白酒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本网讯(通讯员 苏凌云 沈杰)为培育壮大白酒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近年来,汉阴积极发挥优势白酒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造血”功能,“因果制宜”,大力发展猕猴桃、拐枣等白酒产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走进陕西安康福天原酒业有限公司年产600吨猕猴http://www.akxw.cn/s/tuopinzhenxing/index_6.html
3.富硒产业:农产业发展新硒望助力农民脱贫致富富硒红樱桃的成功给龙泉村发展带来了巨大动力,今几年,龙泉村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富硒草莓、老兵硒菇、大樱桃等一批设施农业蓬勃发展,进一步加快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步伐。 河北肃宁:富硒黑小麦助农增收 又是一年麦收季。近日,在河北省肃宁县尚村镇东是堤村富硒黑小麦种植区,田间地头一派繁https://www.fapccapiac.org.cn/articletag/83cfc1ac617923d2011aef8a2f45d9b8
4.昌江农村电商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探索路径十月田互联网小镇,助农增收致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十月田镇高度重视建立农村电商平台,伴随互联网产业深入发展,一边是消费者迅速增长购物需求,一边是亟待推广和销售的农产品,政府通过"互联网+农业"进行电商赋能,对乡村振兴积极起到作用,作为昌江最早的电商平台,十月田互联网农业小镇,在当地开展农业电商工作有五年之余,其https://newscdn.hndnews.com/hb/html/mobile/452290.html
5.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1.农业生产能力和供给能力稳步提升。耕地质量和抗旱防洪除涝能力提高,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效能提高。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取得长足进展,粮食产能稳固提升。 2.乡村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乡村产业发展由增产转向提质,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得到新提升。标准化生产、特色化经营http://www.zgxczx.cn/content_1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