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推广,是“育、繁、推、管、用”五个环节的关键,也是种业发展的根本,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一个品种,通过产品合法,有计划第地推向市场,一是不仅刻意为农民增产增收服好务;二是通过销售,得到应有的利润回报,企业才能进一步滚动发展。
有的公司年年都开了大型会议,涉及黄淮海区域几百人或上千人的会议,花费几十万或上百万元,认为这就是提升公司影响,提升品牌名气,加快产品推广速度,加深合作双方感情,而不从种业的变化、市场的变化、品种合法途径的变化、土地流转及耕作的变化等方面来琢磨考虑,不求创新,不研究不分析观摩效果。现在来看,许多老板感觉不如意,对产品推广不满意,销售任务不如意,公司困难重重,危机增加。
笔者不是说各种产品推荐会不对,只是认为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为好。一个小麦品种,比如就河南局部区域表现最好,有必要召开黄淮海或全省会议去宣传造势吗?就是一个国审品种,那也一定有最佳区域及表现一般或者不适宜区;一个产品找准最佳适宜区,找好最佳合作伙伴,30人或50人,小规模地仔细研究,共同商议,制定规则,稳步推广会更有效。
玉米品种的推广销售更是难以言表。曾经说过一句话,玉米生产看张掖,各种类型的种业企业在张掖都有分公司、或分支机构或代繁合作伙伴,品种信息、生产情况、加工物流状况,也包括全国经营玉米种子的企业情况、老板状况,假冒购买种子的品种、价格、人员等,在张掖都能了解到,是一个种子行业的信息中心;另外一个就是郑州,河南郑州也可以说同样是种子销售信息中心,各种种业状况、品种情况、市场推广情况以及各个公司运营情况,这种信息只要用心都能了解到。
河南地处中原,辐射黄淮海,自古都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就玉米品种推广来看,郑单958从河南驻马店走向了全国;许多推广中有名气的品种,企业也是先在河南造势发力,然后红遍黄淮海的。所以,河南种业,在品种推广中,那真的是人才济济,绞尽脑汁,奇招百出。有一种说法,说河南种业在品种推广运作中,所采取的各种形式,要超山东5年,超河北7-8年,超安徽6-7年,超陕西、山西10年,这样说可能夸大了河南人的运作思路,但从这几年的品种推广及企业情况来看,也确实有这种状况。但从目前看,其实这不是什么好事,各种套路都上了,江郎才尽呀,特别是又赶上当前品种井喷,一夜间上千品种的合法,如何异军突起,开辟捷径,能让自己的产品进村下地,能推广个几十万亩或上百万亩,说实话,那只有天知道了。
笔者认为,虽然推广工作十分的艰辛,推广难度又更进一步加大,各种形式的宣传推广效果降低,种子企业当前大多普遍较为困难,也是大家公认的严冬时期,但品种的推广,宣传推介,也真的不能放松不做,假如不造势不宣传,连个泡都不冒冒,那或许品种合法只是一个形式了。回想以往,在品种表现的最佳时期,召开有效的品种观摩推荐会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只是需要定位,一是定位公司,二是定位产品,三是定位目标。
公司定位,就是看公司资源优势在哪?不一定做高大上企业,也不一定做小而全,也不要盲目想做整体产品链,做专,做精,做特色,做持久才会好;产品定位,就是要分析研究产品的最佳适宜区,以点带面,星星之火,在一两个区找一两个点发力,然后摸索配套的栽培技术,观察品种潜在的缺陷,稳步推进;目标定位,对自己的产品,制定生产、销售推广计划,建议不能只听业务主管或业务员的,要听听合作客户的,听听农户的,最好也听听同行的或有一定影响力人士的不同意见。
在制定目标时,最好在原设定计划的基础上,下浮20%-30%生产,一是不要想把钱都挣完,二是也不要担心没有你的这个产品,农民就没有好品种可种了。控制规模,管控风险,多预留目标空间,让自己及员工轻松些,多预留些流动资金,防备突发事件,管控公司风险,有足够的现金流,正常员工工资及各种开支顺畅,切实将公司的当下掌控好,未来的发展谋局好,服务社会,造福人类,才是一个种业老板的担当责任,大家均心存一份担当,必将托起一片蓝天,托起一个伟大强胜的中国。
种子推广,如同战场,要想打好一场战斗,要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研究自己,琢磨敌情、战情,观察天时地利,准备充分,一旦开战,要号召团队人马齐声大吼,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