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发展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研究

乡村产业发展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研究

随着新型城镇化、城乡融合进程的推进,人口流动频繁,人户分离规模越来越大,人走村空现象普遍,导致城镇建设用地紧张现象与宅基地闲置现象严重矛盾。我国宅基地总量呈现下降的趋势,虽然宅基地无序扩张现象基本得到控制,但农村宅基地闲置规模依旧庞大,约占总量的19%。我国闲置宅基地待整理、复垦、开发利用潜力大。

从供给端来看,现阶段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不足,闲置宅基地数量多,农民合理住宅需求得不到满足,乡村多产融合发展程度较低。宅基地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用地短缺制约了乡村产业的发展,难以满足政策标准以及新时代下农户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憧憬。事实上,我国农村存在大量优质土地资源有待挖掘和释放。闲置宅基地“活化”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一环,未来无论从政策要求、当前市场所需乃至社会共识中均突显其重要性、战略性及前瞻性,具有深远的研究意义及重要的研究价值。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1.乡村产业发展

乡村产业以农民为主体,依托乡村特色资源,产业类型不局限于第一产业,还包括二、三产业,且三产融合为未来发展趋势,承载着乡村经济转型升级、振兴乡村文化的功能。

乡村产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也赋予其重要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复合利用功能,这也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及作用所在。在文化传承方面,乡村土地资源更新过程通过文化赋能产业,活化当地文化;在改善人居方面上,产业兴旺带来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生态和人居环境的改善;在乡村功能升级上,产业为村庄发展赋能,借助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的发展,实现乡村文商旅产四大功能共同发展、相互嵌入、融合创新,激发村庄活力。

2.宅基地退出

根据《土地管理法》规定,宅基地不局限于本村村民用于建造房屋的集体建设用地,还包括其附属设施,比如庭院、附属用房等。孙雪峰认为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户使用建造房屋及与居住生活有关的建筑物上的土地。孙鹏飞认为宅基地由住房、仓库、水井等组成。本文宅基地主要包括房屋、庭院以及辅助用房(存放农资农具、家庭禽畜养殖场所等),一种是家庭居住生活场所,一种是生产辅助场所。

从法学角度上阐释退出概念,宅基地退出实际上是农户自愿消灭宅基地用益物权,村集体经济组织恢复对宅基地完全支配的权利。我国农村宅基地退出实际上是农民宅基地使用权的退出,是宅基地使用权人自愿将作为宅基地的用益物权消灭,从而恢复所有权人对宅基地的完全支配状态。吕军书等认为宅基地退出指的是农户自愿通过放弃占有或者转移占有的形式转移宅基地使用权及其建筑物。宅基地退出指的是在自愿原则下,农户放弃宅基地使用权,将其交还给村集体经济组织。

(二)乡村产业发展与宅基地退出的关系

我国出台一系列文件实现宅基地退出工作与乡村产业发展有效衔接。城乡经济不协调发展导致劳动、资金、土地等资源单向流动,进而加剧了这种不平衡。为有效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痛点,可以从促进乡村经济业态多元化发展及产业升级方向入手。以乡村产业发展为目标,探索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着力培育乡村特色产业,将宅基地改革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是未来工作重点。通过“鼓励农户宅基地退出—依法引导退出宅基地入市—发展与乡村特点匹配的产业”实施路径实现宅基地退出赋能乡村产业。

农户基于个人需求退出宅基地,村集体通过整理、复垦农户腾退的宅基地,根据国土空间规划使其转变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实现低效用地盘活利用,发挥其经济功能。将入市的经营性建设用地用于发展乡村产业,为产业发展提供土地要素,增强了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有助于催生包含高附加值、高渗透性、强外部性的产业链条,有效提升产业附加值,以产业繁荣拓宽农户增收渠道,从而又促进农户宅基地退出,形成良性循环路径。宅基地退出与乡村产业发展是双向促进的关系。

(三)研究假说

1.乡村产业发展与宅基地退出

乡村产业承担着农村经济转型、提升农户收入的功能,解决农户收入偏低、城乡收入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乡村产业发展对乡村繁荣、宅基地经济价值提升、农户增收产生积极作用。宅基地价值提升在一定程度能够促进进城落户农户退出农村宅基地;产业发展可以促进拥有多处宅基地的农户退出闲置的宅基地。

假说Ⅰ:乡村产业发展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正向推动作用。

2.农户产业兴旺满意度的调节作用

主观满意度主要是指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积极情感展现和正面认知评价。相较于其他行为主体,农户做出决策更多地遵循满意度原则。农户产业兴旺满意度不仅与当前村庄产业发展质量有关,而且与产业发展对家庭的带动作用有关。因此,产业兴旺满意度作为农户对乡村未来产业发展与振兴的心理预期,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假说Ⅱ:农户产业兴旺满意度正向调节乡村产业发展对其宅基地退出意愿的正向影响。

3.经济发展水平的调节作用

乡村产业发展主要通过影响农户收入、就业,促进其退出农村闲置宅基地。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经济落后地区,农户就业机会有限,收入偏低,该地区农户对乡村产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反应强烈。因此,在产业发展刺激下,落后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更容易得到提升。

假说Ⅲ:经济落后地区,乡村产业发展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更显著。

4.农户产业利益联结程度对其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

乡村产业发展对农户的收入有明显的影响,影响程度与农户参与度密切关联。农户参与乡村产业,从而促进其收入分化、职业分化,积极的农户分化促进宅基地退出。农户参与乡村产业能够增强其责任感、政策认同感,而政策认同感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正向影响。本文用农户产业利益联结程度表示农户参与度。

假说Ⅳ:农户产业利益联结程度对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正向影响。

1.研究区域概况

2020年,江苏省人均住房面积达到53.1m2,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为62.6m2,远高于我国人均住房面积。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全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250万人,仅占26.56%,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乡村人口减少878万人,农业人口转移规模大,意味着有大量宅基地被闲置。

江苏省通过发挥区域优势资源,构建徐淮农业区、里下农业区等五大农业空间格局,并积极塑造美丽田园乡村,通过挖掘乡村特色,发展具有区域品牌特色的生态农业、生态渔业等产业,实现乡村空间优化。

(二)村级层面宅基地基本特征

调研区域“一户多宅”现象普遍,有的村“一户多宅”达1385户,仅有9个村不存在“一户多宅”现象。闲置宅基地问题突出,有的村闲置宅基地数量达到500户,村内闲置宅基地面积最高达33.3×104m2。农户村里有宅基地同时村外拥有住房的现象普遍。

(三)实证模型与变量选取

1.实证模型

本研究使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具体模型如下。

2.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受访者有意愿退出农村宅基地,则Y=1;反之Y=0。

(2)核心解释变量。关于乡村产业振兴评价体系,有学者从农业多功能、农业支撑体系、产业融合等方面进行构建。在梳理乡村产业发展评价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CLES调研数据,以村为评价单元,采用因子分析法,从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产业融合、产业效益、农户生活改善四个维度构建本研究乡村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农户产业利益联结程度用农户在本村产业组织中的身份(负责人、核心成员、普通成员、未参与农户)表示。

三、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一)乡村产业发展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

经多重共线性诊断,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借助stata16.0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

乡村产业发展在1%的显著水平上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产生正向影响,假说Ⅰ得到验证。其原因主要为乡村产业发展能够满足农户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带动农户共同富裕,为农户提供更多的就业途径,能够缓解农户在宅基地退出后有关重置成本及就业方面的忧虑。同时产业繁荣推动宅基地经济价值的提升,农户在放弃宅基地时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补偿,这提升了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随着乡村产业的发展,进城落户农户倾向于选择退出农户宅基地,获得收益满足城镇生活的需要。对于因继承造成一户多宅的情况,继承的住宅大多偏僻、使用率低,农户因产业发展带来宅基地价值提升而愿意退出。

控制变量中,首先分析农户个体因素,与女性农户相比,男性农户的宅基地退出意愿更高。其原因主要是,男性在村中话语权更高,宅基地退出与否主要取决于家中男性。年龄大的农户对宅基地的依赖程度较高,更倾向于保留宅基地。家庭因素中,家庭常住人口数具有积极作用。理论上,家庭农村常住人口越多,农户更倾向保留农村宅基地。然而本文实证结果与理论结果相反,可能的原因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户向往提高家庭生活品质,倾向于退出农村闲置宅基地,获取相应的补偿。宅基地因素中,宅基地面积呈现正向影响。其原因主要是农民退出后可以获得更多的补偿,能够满足其退出后预期收益,对家庭成员就业以及孩子的教育都产生正向促进作用。而房屋面积则呈现负向影响,房屋面积越大退地机会成本较高,农户更愿意保留宅基地。

(二)农户产业兴旺满意度调节效应检验

根据农户产业兴旺满意度,将样本划分为三类(不满意、一般、满意)进行异质性检验。农户产业兴旺满意度为一般、满意的样本中,乡村产业发展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假说Ⅱ得到验证。农户产业兴旺满意度越高,其对本村产业发展信心越大,能够预见宅基地开发利用潜力,倾向于退出闲置宅基地,获得收益。农户对本村产业兴旺满意度越高,间接说明农户从乡村产业发展中获得的收益更多,降低了农户宅基地退出风险。从中也看到了宅基地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农户愿意选择退出闲置宅基地。

(三)经济发展水平异质性检验

(四)农户产业利益联结程度对其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

四、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本文聚焦乡村产业发展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的研究。利用Logit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乡村产业发展能提高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因产业发展带动宅基地价值提升,从而促进农户自愿退出农村闲置宅基地。农户产业兴旺满意度对该“影响链条”起到正向调节作用,持满意态度的农户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

(2)经济落后地区,乡村产业发展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更显著。该地区的农户基于自身现实困境,对产业发展反应会更加强烈,寄期望于退出闲置宅基地获得相应的补偿,提高生活质量。

(二)启示

乡村产业具有促进乡村功能升级的功能,能为宅基地退出提供动力,激励农户参与宅基地退出的行为。为进一步推进农户退出闲置宅基地,优化产业布局,围绕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宅基地有序退出的目标,研究得出如下启示。

(2)调动农户参与的积极性,赋予其更多发展空间。在推动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过程中,调动有精力、有条件的农户积极参与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模式创新,辐射带动小农户发展。同时还要为农户参与提供技能培训等全方位的服务,建设更有针对性、建设性的农户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3)乡村积极挖掘自身优势特色发展乡村产业,实现三产协调联动,畅通产业价值实现路径。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以自身产业基因为核心主题,基于当地资源禀赋发展“农业+”“旅游+”等,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或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催生具有高附加值、高渗透性、强外部性的产业链条,充分发展产业的多种功能价值,助推乡村功能升级,为乡村发展打造核心吸引力和竞争力。

THE END
1.农户的认定标准是什么爱问知识人农户是指在公安部门取得农村户籍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并拥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家庭户。农户的人囗可以https://iask.sina.com.cn/b/newqTsToznJJt9.html
2.农户是什么意思农户的解释是什么引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要将大约一亿一千万农户由个体经营改变为集体经营,并且进而完成农业的技术改革。” 国语词典: 以农业生产为业的家庭。 如:「这里的农户大半以种植水稻维持生计。」 网络解释: 农户 农户,名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家。 https://www.hao86.com/ciyu_view_989ec743ac989ec7/
3.农地法权中农户的概念界定中文题名:农地法权中农户的概念界定 作者:吴昭军 第一作者:吴昭军 机构:西南政法大学,重庆401120 年份:2016 卷号:0 期号:3 起止页码:43-46 中文期刊名:改革与战略 中文关键词: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农户;按份共有;合伙经营; 摘要:文章认为,应坚持农户的主体地位。农户是由享有实际承包土地资格与实际土地分配https://la.swupl.edu.cn/articles/article_detail.aspx?id=668181925
4.农户成员与家庭成员的概念北京徐勇我国的农村土地承包是主要以农户为主体的承包。只有拥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人,才能成为农户成员。农户成员与家庭成员并非同一概念,因为家庭成员是有血缘关系的人组成的生活体,农户成员则是进行生产的成员。农户成员是一个经济概念,家庭成员则是带有身份性质的概念。一旦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农户成员的概念不明确,不能https://lawyers.66law.cn/s27084596f7950_i1411550.aspx
5.“公地悲剧”下农户考虑的是边际概念,而社会考虑的是平均概念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公地悲剧”下农户考虑的是边际概念,而社会考虑的是平均概念A.正确B.错误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制作自己https://www.shuashuati.com/ti/162c2ec9c5f64f558078fe812d730efe.html?fm=bdbds411c6a3350390180728b705695cec0ae
6.年轻农民的肖像,平板电脑站在田野里。概念农户,食品,生物产品概念农户,食品,生物产品.. - 00:14 4K 。 农业技术。 年轻的农民使用数字平板电脑。 - 00:14 4K 。 农业技术。 农民在麦田里拿着平板电脑 - 00:15 4K 。 农业技术。 农民在农业领域使用数字平板电脑。 - 00:16 4K 一位男性农民在田里使用数字平板电脑 - 00:15 4K 站在麦田里拿着一片药片的https://xsj.699pic.com/shipin/02yrp3.html
7."三农"的概念是指()。A.农户农田农产品B.农村农业A.农户、农田、农产品 B. 农村、农业、农民 C. 农村、农户、农民 D. 农业、乡镇企业、畜牧业 E. 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运输 单选题,请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 ABCDE 提交 查看参考答案https://www.shangxueba.cn/daxue/CJWA7SDH.html
8.农村土地流转的概念是什么农村土地流转的概念是什么 导读:对于农村土地流转就是指将农户承包的土地通过合法途径转让给其他农民或其他经济组织,保留承包权,将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民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行为。对于农村土地流转方式主要有: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抵押、入股、继承七种方式。https://www.64365.com/zs/1418496.aspx
9.经济实践报告精选合集实习报告(一)农户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认识不明确和信心不足。调查中发现:70%的农户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概念、职能职责、重要意义不了解,不知道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和好处,观望态度强烈。80%的农户对已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管理、盈利和服务能力缺乏信心,不愿意和合作社一起承担生产经营风险,宁愿继续单家独户的生产。 https://www.anhui365.net/74-12506847.html
10.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在不改交农地经营权的基础上,农户将生产作业委托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分类 题型:单选题-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4 题号:20447461 分享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在不改交农地经营权的基础上,农户将生产作业委托给专业的托管组织经营,托管组织代替农户完成部分或全程的农业生产作业。调查发现,目前新疆玉米种植户的农业生产托管采用率偏低,下图示意农业生产托管对农户福利https://zujuan.xkw.com/18q20447461.html
11.农民1背景起源 2概念特性 3社会看法 概念 区别 4词目定义 务农者 村民 5三农政策 6相关收入 消息由来 网友质疑 7相关问题 8词条图册 1背景起源编辑 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大陆建立政权以后,随着农村土地改革计划的完成,农村居民均获得土地,这时农民演变为“自耕农”,但维持的时间极短;随着合作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https://baike.sogou.com/v645296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