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什么是供给侧改革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什么是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核心,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僵化的高校教育和科研管理体制,成果转化的低效率等已经成为技术创新和技术转化的阻碍因素,也是供给侧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此,中国政府出台了大量的改革措施,尽管其成效如何有待评价,但至少是把对了脉。值得强调的是,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技术与西方领先国家之间的差距已经日益缩小,从政策导向上看,基础研究,而不是应用研究是鼓励的重点,如果不能及时从追随者和模仿者向领导者转变,技术进步终将是一句空话,日本就是前车之鉴。
资本是一种重要的投入品,但现在的中国从总量上将并不是一个资本缺乏的国家。中国有全世界最高的储蓄率,像巨额的外汇储备实际上也是中国借给其他国家的储蓄。为什么中国的民营企业会出现资本的饥渴症呢关键在于资本配置的无效率。无论是政府投资还是商业银行贷款,高度集中于非利润导向的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在大量无效率的使用资金的同时,不断将无效率投资的损失交由社会去负担,大量的资本被无效率的国有企业糟蹋使用,使得民营经济,尤其是从事实业的民营经济,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来扩大、甚至维持生产。供给侧改革应该改革资金的无效率使用方式,让民营资本在与国有资本竞争资金时,受到的不公平待遇程度能相对减少,尽管大家都知道民营经济得到完全公平的对待是奢求。
土地市场相对比较复杂,这里不做论述。相对于生产层面,物流层面改革相对容易,这里也不做说明。
总结而言,供给侧改革其实与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的政策是高度重合,其政策的目标是改革不利于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只是像里根之前的美国,税率过高造成创新回报过低,企业家精神不足,因此其减税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点。相对而言,现阶段的中国问题面临的问题比较复杂,供给侧改革可能是全方面的,如此而已,没有什么神秘之处。
拓展资料: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目的及原因
一、什么是农业供给侧改革,其目的是什么
二、为什么要进行农业供给侧改革
为什么要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因为农业的供给结构出现了问题。一是从总体上说供大于求;二是供给的结构配置不够合理;三是供给的质量和品种不能满足市场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总之一句话就是农业的供给体系和综合生产能力不能适应市场和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从而导致了农业领域的高库存、高成本以及农业短板的问题。那么,农业领域为什么会出现高库存、高成本以及农业短板的问题?
1、高库存。高库存是怎么形成的呢?高库存集中表现在玉米库存的增加。玉米库存为什么会大量增加?一方面从国内来讲,主要跟国家的收购政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加上玉米的产量相对较高,于是农民大量种植,国家也大量收购;另一方面从国际来讲,整个国际的玉米进口到岸价格要比国内的价格低廉,于是又大量进口。同时,国内玉米的加工需求消耗有限。正是由于国际国内的这些因素,导致了库存的大量增加。
2、高成本。高成本主要是指农产品的生产成本较高,这主要是指与国际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市场的需求而言。我们农产品的生产主要是以高投入和高污染为代价而进行的生产,比如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不但造成了环境的污染,也增加了成本。我们的化肥施用量大,但是利用率低。另外,我们的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程度不够高,生产相对较为分散。这些都无疑导致了农业生产成本的增高。从而影响了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供给能力。这些问题说到底,最根本的还在于体制和制度的问题。我们的经济还是一种管制经济,还带有很深的计划经济或者说指令经济的痕迹,市场并没有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在农产品的种植方面,仍然深受政府指令的影响和左右,再加上信息的不够畅通,尤其是政府在信息服务方面的不到位,使得农产品的种植和销售与市场脱节。这些政策和制度性的约束因素抑制了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潜能作用的发挥,从而导致了农业供给结构的失衡和库存的增加,也导致了产品成本的增加。
三、农业供给侧改革改什么、怎么改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就目前来讲,主要是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为此要进行结构性的改革,要从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政策、制度等各方面入手。
第一,首先要转变思维方式,要从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转向市场经济的思维方式。要把我国的农业放到整个国际大市场的环境中来考虑,要从国际大市场的角度来考虑我国的农业生产,要有国际的视野和市场的视野,不能老是停留于计划经济的视野和局限于狭小的国内视野,要有大农业的观念。
第三,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应该是通过结构调整的改革,包括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农业供给侧改革对应的就是农业现代化,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使农业结构更趋合理,就是要在结构合理的前提下,通过培育现代化的新型职业农民,通过现代化的生产组织方式,利用先进的现代农业技术,生产出更多更优质的农产品,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就库存情况而言,目前粮食库存最严重的是玉米,而相对不足的是大豆。所以,就种植结构而言,对于非主产区的玉米要压缩,提高大豆种植,稳定小麦和水稻种植。要稳步提升农产品加工和市场化水平,加大防灾减灾力度,确保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促进农业生产以数量为主转向数量和质量并重,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注重品种的多样化,注重市场导向,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第五,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同时,真正让市场在原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给农民以自主的经营权。在不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政府不应该对具体的农业生产进行干预,更不用强制农民种什么不种什么,甚至对农民空许愿,欺骗农民,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搞僵政府和农民的关系,把农民推向政府的对立面。政府要做到取信于民,真正当好“守夜人”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