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新世纪以来,国家一直将“三农”问题列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那么,什么是三农具体指什么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呢本文将具体梳理。
1.三农
“三农”是“农民、农村、农业”三者的统称。
农民:我国目前人口最多的群体,是中国革命和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
农业:是指以土地、水面、草场、山林等为主要生产资料的产业群。
农村:是指人口集居的城镇以外的广大国土地域,即人口集居远低于城镇的乡村。
2.“三农”问题的产生与本质
(1)三农问题的产生
“三农”问题是工业化进程中必然产生的问题,是由我国当时的经济制度造成的。
杜润生先生是八十年代农村土地承包制的力倡者,他认为,“三农”问题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问题。工业化提高了生产效率,产生了以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为核心的“三农”问题,进一步工业化又能吸纳这些剩余劳动力,使“三农”问题自然消失。
以非政府的经济学家和经济学者为代表的学者则认为,“三农”问题说到底是一个制度问题,既是过去制度造成的结果,也是现在“三农”问题难以根治的原因。制度既是“三农”问题的因,也是“三农”问题的果,其总的根源是制度。从根本上说,“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是城乡分治、一国两策、重城轻乡。城乡分治的二元化社会结构,是我国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盘根错节,根深蒂固,而且形成一整套法规体系和管理制度,相当坚固。“三农”问题近几年凸现出来,是新形势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体现。
(2)三农问题的本质
3.“三农”问题的特征
从发展中来看,“三农”问题呈现长期性、复杂性与特殊性的特征。
(1)长期性
(2)复杂性
在信息化时代,许多企业为了增强竞争力,不断采用资本密集型的生产方式,这又在一定的程度上起到了排斥劳动力的作用,阻挠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西方国家在工业化时期,虽然也存在资本对劳动的替代,但在剩余劳动力基本吸纳完毕后,才开始以资本替代劳动,没有像我国来得这么快,工业化与信息化、资本密集化几乎同时进行。其次,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大部分农产品没有比较优势,规模小、成本高、质量低,标准体系不健全等,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很难靠自身力量站稳脚跟,这些使得我们解决“三农”问题更加复杂。
(3)特殊性
我国农村与城市发展严重失衡,等农村经济出现了影响整个经济建设时,才意识到农村经济长期来存在的巨大问题,不得不用很大的代价去弥补,城市和农村发展的不协调性使得“三农”问题更加特殊。这是许多工业化国家不曾遇过的发展背景。此外,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耕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土地资源进一步紧张,尽管国家方面尽力保障“18亿亩耕地红线”,但人均占有量仍不及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三农”问题更具特殊性。
4.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2021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新的建设意见:
(1)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粮食面积,大力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确保2022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稳定生猪生产,确保畜禽水产和蔬菜有效供给。落实好耕地保护建设硬措施,严格耕地保护责任,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4)要扎实推进乡村建设,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立足现有村庄基础,重点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逐步使农村具备基本现代生活条件。
(5)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妥善解决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好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6)要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强化乡村振兴要素保障。
(7)要全面学习、系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切实理解精神实质,把握核心要义,紧密结合具体实际学懂弄通做实。
(8)要始终遵循党的农村工作基本经验,加强“三农”领域作风建设,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
推荐阅读:
氢作为工业原料已非新鲜事,为了更好达到减排目标,经济高效地使用绿色氢气成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2017年共7.7EJ氢气被用作工业生产原料,其中3.9EJ用于合成氨,约4%的粗钢使用直接还原法(DRI)生产。HydrogenCouncil预计2050年全球配合使用氢气生产10%的DRI
3.2固废处理:垃圾焚烧发展加速+电价存量补贴政策加码两会对固废治理力度依然不减,垃圾焚烧项目商业模式相对清晰,在各省出台的专项规划及补短板方案催化下,前期布局的企业2021年将迎来业绩兑换期限,此外“十四五”明确要求对部分城市“零填埋”,焚烧项目落地有望进一步加速。另一方面,电价存量补贴政策加码,有
能源消耗中,只有化石能源产生碳排放,而非化石能源不产生碳排放,2020年我国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耗总量的83.6%,非化石能源占16.4%。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分别为56.7%、18.9%和8.0%,化石能源合计占比83.6%。水电、风电、核电和光伏占比分别为9.1%、3.1%
EUETS导致清洁能源结构发生变化。风电、光能、生物质能快速增长,而核能比例逐步下降。2019年,风电快速增长超过水电成为第二大清洁能源,占清洁能源的22.45%,从2005年的70.47万亿瓦时到2019年的430.73万亿瓦时,增长超过5倍;光能占清洁能源的7.21%,增幅超过9倍
地下漏斗:由于集中开采地下水,导致集中开采区的地下水位下降,周边地下水向集中开采区流动,而形成的区域性漏斗状凹面。短期来看,地下漏斗会造成地下水越采越深,矿化度变大,从而对水处理技术要求上升,财政支出增加;长期来看,地下漏斗将导致地面下沉,影响建筑物稳定性和人口承载力。华北平原是我国主要农耕区和工业区之一,
免费配额的额度确定方法由“祖父法”发展为“行业基准法”,促进设备迭代更新。(1)在第一、第二阶段,会员国的免费配额是根据历史温室气体排放量数据发放的(该方法称为“祖父法”,grandfathering),这种做法虽然减小企业减排成本,但有时会鼓励历史高排放量型的企业排放更多。(2)从第三阶段开始,“基准方法
市场格局较为分散。从2019年新增环卫服务年化金额占比来看,排名前8的企业占比仅不到20%,行业参与企业在1万家左右,相对分散,其中排名靠前的上市公司包括:侨银环保、龙马环卫和盈峰环境(主体为中联环境)。随着环卫一体化加速,机械化率提升,竞争加剧,未来掌握智慧环卫数据,具备较强运营管理能力的企业有望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