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如何理解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根据党中央要求,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问答》紧跟实践发展步伐,聚焦理论热点难点,回应干部群众关切,以问答体的形式全面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内容通俗易懂、形式新颖活泼,是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指定学习材料,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辅助读物。

中国文明网开设有声书专栏,对全书7个板块、100个问题进行连载,帮助广大网友深刻领会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核心要义、理论品格,不断提高学习贯彻自觉性坚定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58)

山林交融,天水一色,雄秀与苍茫相映,江水清碧见底,村落集镇点缀其间,万千气象沿江挥洒……元代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生动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山水田园的秀丽景象,把千百年来人们追求美好生活和美丽家园的梦想表达得淋漓尽致。如今,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用乡村振兴战略这一“神来之笔”,正绘就一幅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乡村,是一个历史性课题。鸦片战争后,我国陷入了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农民命运更加悲惨。孙中山先生对此痛心疾首,提出要对农业“振兴而改良之”。之后,梁漱溟、晏阳初等一些有识之士为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由于旧的社会制度的制约,再加上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他们的探索难以深入下去。我们党成立以后,充分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把为广大农民谋幸福作为重要使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带领亿万农民求解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领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发展集体经济、大兴农田水利,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领导农民率先拉开了改革序幕,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和特产税,农业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组织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征程上不断迈出新的步伐。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绘就美好生活新图景。图为青山翠谷间,校舍五彩斑斓的乡村小学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农业农村与国家同步实现现代化、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城的比重上升,乡的比重下降,是客观规律。在我国拥有14亿人口的国情下,不管工业化、城镇化进展到哪一步,农业都要发展,乡村都不会消亡,城乡将长期共生并存,这也是客观规律。即便我国城镇化率达到70%,农村仍将有4亿多人口。如果在现代化进程中把农村4亿多人落下,到头来“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凋敝的农村”,这不符合我们党的执政宗旨,也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清醒看到,同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相比,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不高、农村发展滞后,“一条腿长、一条腿短”问题比较突出,并带有一定普遍性,必须切实加以解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必须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把保障好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抓好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生产供给,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全面启动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我们要凝聚全党全社会的强大合力,充分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苦干实干、久久为功,以奋斗成就乡村振兴伟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习言习语

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

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THE END
1.三农指的是哪三农(新时代三农都有哪些问题)三农指的是哪三农(新时代三农都有哪些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什么是三农 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所谓"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研究三农问题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https://www.tjjntw.org.cn/news/2769.html
2.凤凰新三农凤凰网新三农专访内蒙古紫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总裁 李安民[详情] 精彩专题 天南地北 盛产好物 寻味中国,品味地道。[详情] 品牌强农 更多>> 化浪(山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接待西班牙阿拓乐来访 中国品牌日 | 走好品牌强农之路 宁夏银川市四项举措加快现代农业品牌创优 https://xsn.ifeng.com/
3.王纬: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为农行改革发展行稳致远提供保障新华访谈坚持合理定位,突出商业金融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重点。我们在三农服务领域,重点围绕中央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围绕大三农、新三农、特色三农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等项目,在服务小微领域重点围绕国家双创战略,支持创新创业型和科技型的小微企业的发展。 https://www.news.cn/politics/cyzdzwn/06/index.htm
4.四川三农新闻网就此而言,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是农民赖以维持生计的生产生活方式,是他们在守望历史中创造新生活的能力。农民对农业文化遗产的理解、接纳和参与程度,直接关乎遗产保护的当下与未来。因此,政府大力引导农民在动态适应中赓续农耕技艺的根脉,汇聚社会力量推动乡土社会的“活化”,便成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中之重,也是农业和http://www.sc3n.com/index/news/topics/id/6.html?page=1
5.温铁军:“维稳”大局与“三农”新解从2002年中央政府明确“三农”问题为“重中之重”已经过去10年,从国家“十一五”规划为改变“三农”困境于2006年大幅度增加“新农村建设”投资也已经5年。同期在资本主义主流世界绝无、但在中国却重复出现的“中国特色”还有很多。例如: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发了8个,中国粮食连续增产了8年。 http://sass.cn/921111/1281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