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1、.浅谈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李凤莲佳大附中精品.浅谈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是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最具实践意义的战略对策。改革开放34年来,我国的经济总量及综合国力、科技、教育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0年中国gdp更是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地区发展不平衡、社会分配不公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我们迫切希望寻找一条经济、社会、环境之间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可持续
2、发展战略的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发展的目标应该是多元化的。人类不能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而忽视对那些同样影响人们长期生存和整体生活质量的有关健康、安全、教育、公平、就业及环境和生态保护目标的追求。其次,发展应该是协调的。不仅在社会、经济、环境系统内部要协调,系统之间也要协调。第三,发展应是可持续的。人类应该努力维持自然资源的水平并使之得到逐步改进,使之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至于危及后代人的发展。实质就是承认环境和发展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关系,在发展中融入资源和环境因素,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贯彻发展的思想。中国经济还能持续发展吗?当前,中国经济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哪些问题?如何解
3、决?一、当前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严峻的人口问题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国总人口1370536875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总人口的13.26%;65岁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总人口的8.87%。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可以看出,尽管中国已经实施了卓有成效的计划生育政策,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过大,人口增长依然过快,其中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城乡人口结构等依然存在失衡,问题突出。过快的人口增长对自然环境、社会经济造成各种压力,环境承载量过大,生态系统有失平衡并导致恶性循环,进而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2、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
5、饮水人口约1.6亿。由于污染,水质达不到饮用标准的城市占1/4。80以上的污水未经过处理就排入江河湖泊,全国有监测的1200多条河流中,850条受到污染。3、资源问题(1)人均占有资源量少,资源相对紧缺。在我国,关系到人类基本生存的淡水、耕地、森林和草原的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8%、32%、14%和32%左右,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则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据统计,我国人均耕地1.16亩。由于人为因素和水土流失,我国耕地每年以30万公顷的速度递减,这直接威胁到近13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人均林地1.8亩,仅为世界人均数量的1/9。我国人均淡水资源的占有量每年不到2600立方米,全球人
6、均淡水为7180立方米。人均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60%、10%和5%。(2)资源利用率较低,后备资源不足。我国对于丰富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利用很少。由于生产技术总体水平较低,开发利用资源上浪费相当严重,一些地方的矿产采选回收率低,有的铁矿采先回收率仅有60%,煤矿只有40%左右。目前我国单位产值能源耗费、资源耗费却是发达国家的数倍。(3)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组合错位。我国南方地区水多耕地少,水资源占全国总量的81%,而耕地资源只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35.9%,且能源资源普遍短缺。北方地区水少耕地多,耕地资源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64.1%,而水资源只占全国总量的19
8、政人员、企业家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和长远发展战略,为了获得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发展采用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的“三高”模式,而我们要实现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没有高效的行政管理,没有高素质的企业家群体,那么只能阻碍我们经济发展的速度,必将给环境赞成不可挽回的损害。2.法律体系不健全及执法不力法律上对腐败或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组织及个人的所应承担的成本与其造成的损失不成正比,或是有法不依,执法不力。腐败分子将不法得利在其被发现之前进行转移,导致发现后不能有效地追回其不当得利,而法律上其承担的处罚与其不当得利不成正比,导致许多不法分子铤而走险。其所作所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成为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
9、重大威胁。同样,许多造成重大环境污染的企业,企业负责人对此却只承担很少的责任,或者不承担责任,无形中纵容其只考虑企业自身利益,而置社会、国家、长远利益于不顾。3.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初期,缺乏系统性、长期性发展战略中国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片面追求当前经济利益和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发展缺乏系统性、长期性发展战略,造成了今天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国家的政策调控,贫富差距过大及社会分配不公的问题将会得到有效缓解。三、保证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对策1、要强化和提高全民族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由于几千年的封建传承,传统的经济增长观念已深入人心。由于可持续发展直到2012年才提出,人们对其了解
10、不深,因此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广泛的宣传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应该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和引导普遍地、积极地参与到可持续发展中去。2、加强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立法和实施工作。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法律的保证。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立法和实施工作中,要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体系,同时还要采取措施加强执法力度精品.,必须把执法和立法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时通过立法来惩治腐败,将对腐败分子产生极大的震慑作用,从而减少腐败,净化经济发展环境。3、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增加贫困地区的投入,构建和谐社会让社会弱势群体和强势群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为此,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立要求政府
11、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从经济上给弱势群体以帮助,增加他们的实际收入;从政策上给弱势群体以扶助,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缩小个体之间的贫困差距;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基础建设的投入和资金扶持,加大对西部地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增加对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减少人才流失,缩小地区经济差距,从而构建和谐社会,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增加对废弃物的再利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倡导:转变观念和思路,加强引导,树立绿色低碳发展观。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政府部门要从政策层面上支持和引导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引导、支持社会树立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理念。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