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正好,万象更新,青海高原春耕生产由东向西逐步展开。
春季农忙的关键时节,也是农资产品销售旺季和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的高发期。3月11日,省农业农村厅在西宁市湟中区举办2024年全省农资打假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正式拉开今年全省农资打假序幕。
农资质量事关粮食安全。近日,西宁市春耕逐步开始,农资进入购买高峰期,农资打假也拉网式全面展开。
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一家农药化肥种子销售商店,西宁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一大队执法人员经过仔细检查、认真对比,从货架上找到了部分过期的种子和农药,登记记录后,过期产品查扣处理,责令商家进行整改,并在四天后进行了“回头查”。
在湟源县一家兽药饲料经营门店,店内环境干净整洁,各种兽药产品整齐摆放,但执法人员仍发现了问题,“处方药要有专门放置的柜子,必须得有执业兽医师开具的处方才能销售。还有,你的出库单与处方笺不一致,这些问题得马上整改。”西宁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三大队副队长王守宁对门店负责人说。
“西宁市全面开展农资打假‘春雷’行动,从农资生产、经营、使用环节,紧盯农资制售主体,针对农药、种子、肥料、兽药、饲料、农机、农畜产品,开展拉网式全覆盖执法检查,重点检查农资生产经营单位(个人)的资质、进货查验制度、购销台账记录、产品质量和标签标识等,依法查处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农机、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领域的违法行为。”西宁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局长黄玉珍告诉记者。
截至3月底,西宁市县区出动执法人员200余人次,检查农资生产经营主体300余家次,查处农资违法案件5起,罚款3.1万元,查扣涉嫌物品70余公斤,下达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4余份。
进入春季,农户们忙着选良种、备农资,抓紧农时做好春播备耕工作。在大力保障优质农资供应的同时,一张维护农民合法利益、保障农资市场秩序的大网已经织就。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农牧局执法人员联合都兰县农牧业综合执法大队开展农资打假“春雷”执法行动。其中,严厉打击农资“忽悠团”和以“订单农业”为名的非法生产经营农资行为,灵活采取日常监督、定期回访、明察暗访等方式,以点带面推动农资打假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常态化,并发挥“12315”“12345”热线作用,畅通农资举报投诉案件处理“快速通道”,号召群众共防共治,进一步提高行动影响力,营造农资打假高压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