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省消协发布2023年投诉热点问题及典型事例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蒋文艳)3月11日,省消协发布2023年受理投诉数据分析,归纳总结了消费纠纷十个方面8个热点问题及20件典型事例。
(甘肃经济日报)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蒋文艳)3月11日,省消协召开“双先”表彰授牌暨2023年度消费维权情况通报会。去年,全省消协组织共接到消费者投诉19612件,调解处理18948件,解诉率96.61%,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381万元。值得注意的是,与2022年相比,在各类投诉性质问题中,比重变化增幅较大的是售后服务问题和安全问题,比重从21.42%、6.65%增长至25.99%和8.85%。
通报会上,省消协负责人介绍,从2023年投诉整体情况来看,通过各类投诉性质的比重变化对比,售后服务问题和安全问题与2022年同期相比增幅比重明显。根据投诉性质分析,售后服务5097件,占投诉总量的25.99%,售后服务、质量、价格、合同、安全占据消费者投诉的前5名,其中,售后服务问题投诉的重点集中在餐饮服务、食品、汽车及零部件以及服装等领域。
在商品类投诉中,食品、服装、汽车及零部件、装修建材、家具等占据消费者投诉的前5名,通过商品类投诉比重对照,可以看出食品问题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比重较为突出。消费者对于食品问题的投诉,集中反映在两个方面:网店和超市销售不洁食物导致消费者人身安全受损,且和经营者沟通也得不到应有的赔偿。
在服务投诉中,餐饮服务、住宿服务、店面销售服务、物业服务、美容美发服务等占据消费者投诉的前5名,从比重对照情况来看,社会生活服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较大。2023年生活社会服务5091件,占服务类投诉量的60.74%,其中,餐饮服务所占比重最大,餐饮服务2529件,占生活社会服务类的49.67%。消费者投诉的问题有:就餐吃到不洁食物导致上吐下泻的问题;就餐时吃出异物的问题;用餐环境卫生差,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的问题;婚宴定金不退的问题等等。
兰州晚报:市消协值守本报热线解答咨询、投诉问题直播消费擦亮眼定金与订金细区分
现场值守
加强二手交易平台监管
消费者张女士投诉称,在网上购买了一辆二手电动车,向商家支付了全款,但是商家没有发货,消费者未收到商品,多次联系商家及平台后,商家又提供物流虚假信息,仍然查询不到订单。平台回复称,商家因违法违规等原因被平台封号处理,对消费者造成严重财产侵害,致使消费者维权困难。
近年来,网络二手交易逐渐兴盛,成为不少人购物的渠道,随之产生的纠纷也越来越多。对此,市消协建议压实平台责任,从用户入驻、信息发布、宣传推广、交易安全、售后保障、违规处罚、纠纷解决等方面全方位把关治理,落实实名认证,强化卖家资质审核。同时,电商平台应当强化对平台内店铺异常经营行为监测,加强消费者投诉情况分析,对消费投诉量较大或经营风险异常店铺提高保证金交纳额度,降低因店铺跑路或关店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失。
线上家电产品参差不齐
消费者王女士在社交媒体平台直播间花了60元买了一款迷你破壁机,收到商品后,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不少,包括噪声大、机体散热不良、豆子打不碎等问题,隔三差五出状况。王女士与商家沟通协商更换了一个新的,但是仍然会出现以上问题。
定金与订金差别很大
在值守热线时,市消协接到3个关于“定金”的投诉。消费者王女士反映,在一房地产公司交了2万元“定金”,没有实地去看房屋户型,最后房屋交易没有达成,2万元“定金”一直退不回来。同样,消费者刘先生在另外一家房地产公司交了2万元“定金”,后来因为多种原因,房屋交易没有达成,“定金”也退不回来。
在现实生活中,因“订金”和“定金”引发的消费纠纷时有发生。事实上,两者虽只有一字不同,但差别很大。“定金”具有担保性质,而“订金”只是一种支付手段,具有预付款的性质。“订金”的任何一方不履行合同时,均不存在丧失或者双倍返还“订金”的后果,而“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收取方有权没收“定金”,“定金”收取方不履行合同,则需向缴纳方双倍返还“定金”。“定金”的数额一般不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订金”的数额依当事人之间自由约定。市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需要提前支付款项再消费时,要充分了解“定金”与“订金”的区别。在作出购买决定前,请向销售方明确了解,支付的费用是“定金”还是“订金”,以防事后不必要的纠纷和损失。在没有取得商家的明确答复前,不要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更不要贸然支付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