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浙江省农作物主导品种和推荐品种名录要闻资讯

浙江省农作物主导品种和推荐品种名录及介绍

(2012年)

二〇一一年三月

前言

种子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各种农业要素发挥作用的载体,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最重要的因素。我省农业在资源短缺情况下,结构调整能取得先发优势,农产品能在市场赢得竞争地位,能打开国际市场,主要靠优良品种与本地特色资源的有效结合。因此,发展我省高效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迫切需要优质、高产、抗病、特色的优良品种支撑。

我省农业生态类型多样,农作物种类众多,主要农作物品种每年通过省级以上审定60多个,非主要农作物品种更是丰富多彩。如何选择优良品种,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技术环节。筛选优良农作物品种,向广大农民和种子企业推荐,促进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对于进一步优化我省农作物品种结构和品质,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省政府、省农业厅十分重视农作物品种推介工作,省农业厅已连续多年向社会发布农作物主导品种,省种子总站和省种子产业协会发布农作物推荐品种,指导农业生产,引导农民种植优良品种,取得了明显成效。2012年,省种子总站根据近几年农作物品种试验审定和展示示范结果以及我省主导产业发展要求,经各市推荐,并广泛征求有关业务和科研单位意见,筛选出2012年农作物主导品种和推荐品种共100个。现将各品种的特征特性、主要栽培要点和适宜种植区域等内容予以汇编,供参考。

由于水平有限,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编者

二〇一二年三月

目录

2012年浙江省农作物主导品种介绍

3、中早39作物名称:早稻审定编号:浙审稻2009039产量表现:2008-2009年省早籼稻区试,平均亩产487.6公斤,比对照嘉育293增产6.5%。;2009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0.2公斤,比对照嘉育293增产3.9%。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中熟早籼,全生育期109.7天,比对照长0.5天。株高适中,茎秆粗壮,叶片挺,着粒较密。谷粒短圆,颖尖无芒。亩有效穗20.0万,株高87.1厘米,穗长17.0厘米,每穗总粒数123.5粒,实粒数112.8粒,结实率91.2%,千粒重26.1克。抗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谷粒较圆,直链淀粉含量较高,适合作加工用粮。栽培技术要点:做好种子消毒,预防恶苗病。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全省作早稻种植。

4、甬籼69作物名称:早稻审定编号:浙审稻2007026产量表现:2005-2006年省早籼稻区试平均亩产507.6公斤,比对照嘉育293增产5.0%。2007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8.5公斤,比对照嘉育293增产1.7%。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中熟早籼,全生育期107.7天,比对照长0.6天。株高适中,分蘖力中等,株型紧凑,剑叶挺笃,叶色较绿,穗型较大,穗弯,叶下禾,谷粒短圆。抗倒性好,后期青秆黄熟,丰产性好。亩有效穗20.5万,株高78.5厘米,每穗总粒数127.7粒,实粒数112.5粒,千粒重25.9克。感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较高,谷粒较圆,出米率高,适宜加工和饲料用粮。栽培技术要点:1、3月底4月初播种,大田每亩用种量4公斤左右,秧龄25-30天。2、亩插2万丛以上,每丛6-7本,每亩落田苗12-15万。3、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促早发。4、后期灌水宜干湿交替,促使穗基部籽粒灌浆饱满。5、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全省作早稻种植。

5、秀水09作物名称:晚粳稻审定编号:浙审稻2005015产量表现:2002-2003年嘉兴市单季晚粳稻区试平均亩产579.7公斤,比对照秀水63增产6.4%;2004年嘉兴市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2.3公斤,比对照秀水63增产6.4%。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密穗型中熟晚粳稻,全生育期159天,比对照秀水63长1天。株高适中,叶色青绿,株叶挺拔,茎秆粗壮,矮秆包节,耐肥抗倒,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亩有效穗21.9万,每穗实粒数109.5粒,结实率92.3%,千粒重25.6克。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感褐稻虱。米质优。栽培技术要点:1、秧田亩播种量30公斤,秧龄30天左右,直播稻要求短芽播种。2、每亩插1.5~2.0万丛,落田苗6~8万/亩。该品种分蘖较强,亩苗数达到25万时应及时搁田。3、施足有机肥,总肥量折纯氮14公斤左右,配施磷钾肥,施肥方法做到重前控后,减少后期氮肥用量。4、后期切忌断水过早,防止青枯发生。5、注意白叶枯病、褐飞虱、稻曲病等病虫害的防治。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嘉兴及生态类似地区作单季晚稻种植。

6、嘉33作物名称:晚粳稻审定/引种编号:苏审稻200711浙种引(2009)第006号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00.8公斤,较对照武运粳7号增产4.1%。特征特性:株型较紧凑,长势较旺,穗型中等,分蘖力较强,叶色深绿,群体整齐度好,后期熟色好,抗倒性较强;每亩有效穗17万左右,每穗实粒数138粒左右,结实率93%左右,千粒重26克左右。株高105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62天左右,较对照迟熟2天。接种鉴定中感白叶枯病,感穗颈瘟、纹枯病;米质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栽培技术要点:1、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一般每亩栽插1.8-2.0万穴,基本苗8-10万。2、移栽后深水护苗2-3天,浅水发棵,够苗后适时搁田,中后期干湿交替,切忌断水过早。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浙江省粳稻区作晚稻种植。

9、绍糯9714作物名称:晚糯稻审定编号:浙品审字第371号产量表现:1999-2000年省双季晚粳(糯)稻区试平均亩产413.39公斤,比对照秀水63增产0.85%;2001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3.4公斤,比对照秀水63增产0.28%。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中熟晚粳糯稻,全生育期132.3天,比对照秀水63长1.3天。株型紧凑,穗型中等,生育期适中,熟相较好,亩有效穗21.15万,每穗总粒数89.4粒、实粒数81.5粒,结实率91.1%,千粒重27.4克。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感白背稻虱和褐稻虱。糯性好。栽培技术要点:1、作连晚种植每亩秧田播种量40公斤左右,秧龄35天左右。2、亩栽2万丛,每亩落田苗6万左右。3、每亩施肥量折合纯氮17.5公斤,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为4:3:3。4、生育后期应保持田土湿润,以保持根系活力。5、注意防治稻瘟病,稻瘟病重发区须在破口期喷药防治。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全省作晚稻种植。

10、宁88作物名称:单季常规晚粳稻审定编号:浙审稻2008003产量表现:2004-2005年宁波市单季粳稻区试平均亩产539.0公斤,比对照甬粳18增产5.1%。2006年宁波市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3.6公斤,比对照增产7.5%。2005-2006年参加绍兴市单季晚稻区试,平均亩产510.3公斤,比对照秀水63增产4.3%。特征特性:该品种中熟晚粳稻,全生育期145.4天,比对照甬粳18短1.1天。该品种株型紧凑,株高适中,茎秆粗壮,抗倒性较强。青秆黄熟,丰产性好,米质较优。平均亩有效穗21.8万,成穗率77.6%,株高94.4厘米,穗长15.9厘米,每穗总粒数122.5粒,实粒数109.9粒,结实率89.7%,千粒重26.6克。中感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感褐稻虱。栽培技术要点:注意稻瘟病和褐稻虱的防治。适宜种植范围:适宜在宁波、绍兴地区作单季稻种植。

11、甬优8号作物名称:单季杂交晚粳稻审定编号:浙种引(2008)第001号苏审稻200615产量表现:2007年省单季杂交晚粳稻引种试验平均亩产576.2公斤,比对照秀水63增产12.7%。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中熟偏迟晚粳稻,全生育期150.3天,比对照秀水63长3.0天。株型松散适中,抗倒性较强,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穗大粒多,结实率较高。平均亩有效穗16.6万,成穗率80.3%,株高113.3厘米,穗长18.9厘米,每穗总粒数181.8粒,实粒数157.9粒,结实率86.9%,千粒重26.3克。中感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米质较好。栽培技术要点:栽培上注意稻瘟病、褐稻虱的防治。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全省单季杂交晚粳稻种植

12、中浙优1号作物名称:杂交晚籼稻审定编号:浙审稻2004009产量表现:2002-2003年省单季杂交籼稻区试平均亩产511.1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4%;2003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2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3%。特征特性:该组合属迟熟中籼,全生育期136.8天,比对照汕优63长5.5天。株型紧凑,叶色深绿,剑叶挺直,穗大粒多,结实率高。亩有效穗16.55万,株高118厘米,每穗实粒数136.4粒,结实率91%,千粒重27.1克。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米质优,米饭口感软。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5月15-20日播种,秧田亩播种量7.5公斤,秧龄25-30天。2、一般行株距8×6寸,亩插1.3万丛左右,每亩落田苗6-8万,亩有效穗达到15万左右。3、中等肥力水平田块,每亩纯氮用量7-8.4公斤,增施磷钾肥,后期应控制氮肥用量。4、干湿交替,注意提早烤搁田,防止倒伏。5、适时防治纹枯病和螟虫等。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全省作单季稻种植。

17、甬籼15作物名称:早籼稻审定编号:浙审稻2008024产量表现:甬籼15经2006年-2007年宁波市早籼稻区试,平均亩产472.1公斤,比对照嘉育293减产2.95%。2008年宁波市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2.4公斤,比对照嘉育293增产4.5%。特征特性:该品种株型紧凑,属半矮生型,叶片较挺,叶色淡绿,灌浆快,着粒偏稀,青秆黄熟,谷粒圆。两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07.9天,比对照短2.8天;平均亩有效穗23.3万,株高75.1厘米,穗长17.5厘米,每穗总粒数100.0粒,实粒数89.5粒,结实率89.5%,千粒重25.4克。米质适宜加工用米。该品种属早熟早籼,株高适中,分蘖力中等,抗倒性较好,后期青杆黄熟。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栽培技术要点:要求有足量的基本苗,注意白叶枯病的防治。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宁波地区种植。

18、嘉育253作物名称:早稻审定编号:浙审稻2005024产量表现:2003-2004年浙江省早稻区试平均亩产500.5公斤,比对照嘉育293增产8.3%;2005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5.7公斤,比对照嘉育293增产5.9%。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中熟早籼,全生育期107.1天,比对照长1.3天。株型紧凑,叶色深绿,叶片长而挺,茎秆粗壮,耐肥抗倒,穗型大,着粒密,后期转色好,亩有效穗20.8万,株高84.3厘米,穗长17.8厘米,每穗实粒数106.2粒,结实率75.2%,千粒重26.0克。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谷粒较圆,直链淀粉含量较高,适合作加工用粮。栽培技术要点:1、播种量30-35公斤/亩,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叶龄不超过5-5.5叶。2、落田苗12-15万/亩,争取亩有效穗25万以上。3、基肥用量一般占总用肥量的60%左右;早施、足施苗肥,配施钾肥,切忌后肥过重。4、前期多次搁烤田,促根壮蘖;后期忌断水过早,以促进基部籽粒灌浆饱满。5、注意白叶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全省作早稻种植。

19、秀水114作物名称:单季常规晚粳稻审定编号:浙审稻2009005产量表现:2006-2007年嘉兴市晚粳稻区试平均亩产592.6公斤,比对照秀水63增产12.6%;2008年嘉兴市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5.2公斤,比对照秀水63增产11.8%。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密穗型中熟偏早晚粳稻,全生育期159.0天,比对照短1.0天。株高适中,株型挺,耐肥抗倒,穗型较大,后期熟色较好,丰产性好。亩有效穗20.4万,株高99.1厘米,每穗总粒数135.1粒,实粒数120.3粒,千粒重26.2克。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感褐稻虱,抗条纹叶枯病。米质优。栽培技术要点:1、作单季晚稻移栽种植,5月25日前后播种,6月20-25日前后移栽,秧田亩播30公斤,秧本比1:10;2、移栽大田行株距7×4寸,亩栽2万丛左右,丛插3本,基本苗6万左右。直播栽培,亩基本苗6-8万,秧苗4-5叶期注意疏密补稀、填补空缺。3、亩施氮化肥折尿素总量控制在33公斤左右。4、直播田幼苗期秧坂保湿润,3叶期后浅水促分蘖。抓好苗期稻蓟马,大田纹枯病、纵卷叶虫、螟虫、褐稻虱、穗部灰虱,稻曲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和杂草的及早防除。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嘉兴、湖州地区作单季晚稻种植。

20、宁81作物名称:连作晚粳稻审定编号:浙审稻2008007产量表现:2006-2007年省连作晚粳稻区试平均亩产499.5公斤,比对照秀水63增产10.0%。2007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0.1公斤,比对照秀水63增产12.8%。特征特性:该组合属中熟晚粳稻,全生育期137.9天,比对照秀水63长2.0天。分蘖力中等,穗大粒多,丰产性好。茎秆粗壮,后期青秆黄熟,转色好。亩有效穗21.4万,株高92.7厘米,穗长14.9厘米,每穗总粒数122.4粒,实粒数106.7粒,结实率87.2%,千粒重25.2克。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和褐稻虱。栽培技术要点:1、作连晚栽培,播种期为6月25-30日。每亩用种量3.0kg左右,秧田播种量每亩25-30kg,秧龄25-30天。2、每亩插2.0-2.4万丛,基本苗8-10万苗;抛秧栽培每亩抛80-90盘,基本苗8-10万苗。3、总用肥量每亩施纯氮双季10-12公斤,过磷酸钙25kg,氯化钾7.5kg。4、插种后返青即浅水灌溉,当分蘖总苗数达到85%-90%苗时即搁田控苗5、宁81穗型大,穗着粒密,后期要注意灰稻虱和蚜虫的防治。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我省粳稻区作连作晚稻种植。

21、浙优12号作物名称:单季杂交晚粳稻审定编号:浙审稻2008019产量表现:2005-2006年省单季杂交粳稻区试平均亩产533.9公斤,比对照增产7.8%。2007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8.4公斤,比对照秀水63增产11.6%。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中迟熟杂交晚粳稻,全生育期152.0天,比对照长4.2天。该组合属株型紧凑,植株高度适中,繁茂性好,丰产性好,茎秆粗壮,穗大粒多,分蘖力中等,结实率较高,后期熟相好,抗倒性强;米质与对照秀水63相仿。平均亩有效穗15.8万,成穗率72.3%,株高120.9厘米,穗长18.7厘米,每穗总粒数207.7粒,实粒数174.0粒,结实率83.5%,千粒重24.2克。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和感褐稻虱。栽培技术要点:注意稻瘟病、白叶枯病和褐稻虱的防治。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我省稻瘟病轻发粳稻区作单季稻种植。

22、甬优12作物名称:单季籼粳杂交稻审定编号:浙审稻2010015产量表现:2007-2008年省单季杂交晚粳稻区试,平均亩产565.4公斤,比对照增产16.2%。2009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3.7公斤,比对照增产22.7%。特征特性:属迟熟三系籼粳杂交稻,茎秆粗壮,抗倒性较强;感光性强,生育期长;分蘖力中等,穗大粒多。全生育期154.1天,比对照长7.3天;平均株高120.9厘米,亩有效穗12.3万,穗长20.7厘米,每穗总粒数327.0粒,实粒数236.8粒,结实率72.4%,千粒重22.5克。中抗稻瘟病和条纹叶枯病,中感白叶枯病,感褐稻虱。米质中等。栽培技术要点:适当控制基本苗和氮肥用量,加强对稻曲病的防治。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我省钱塘江以南作单季稻种植。

23、新两优6号作物名称:杂交晚籼稻审定编号:浙种引2007第001号产量表现:2003-2004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33.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2.1%;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4.4公斤,较对照增产22.9%。2005年浙江省籼型单季稻省外引种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4.5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0.2%。特征特性:该组合系中熟偏早晚籼稻,全生育期125.0天,比对照短7.4天。株高、株型松散适中,剑叶适中,较挺笃,后期青杆黄熟,穗大粒多,着粒较密,丰产性较好,有二次灌浆现象。亩有效穗14.9万,株高114.5厘米,每穗总粒数143.0粒,实粒数119.6粒,结实率83.6%,千粒重28.1克。中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5月中旬播种,稀播,培育带蘖壮秧,亩插1.3-1.5万丛。2、每亩大田施氮量以10-13公斤为宜,配合施用磷钾肥,早施分蘖肥,适当追施穗肥3、水浆管理应浅水栽秧,深水保苗,返青后浅水勤灌促分蘖,后期不可断水过早。4、注意稻瘟病的防治。孕穗期应注意防好稻曲病。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全省作单季稻种植。

24、Ⅱ优023作物名称:单季杂交晚籼稻审定编号:浙审稻2009025产量表现:2006-2007年杭州市单季杂交晚籼稻区试平均亩产529.5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7.6%。2008年杭州市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9.2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8.4%。特征特性:该组合属迟熟三系杂交籼稻。植株较高,分蘖力中等,穗型较大。生育期134.7天,比对照长5.1天;平均亩有效穗16.7万,成穗率59.1%,株高118.6厘米,穗长24.1厘米,每穗总粒数174.8粒,实粒数143.1粒,结实率81.9%,千粒重25.5克。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感褐稻虱。栽培技术要点:注意白叶枯病防治。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杭州地区作单季稻种植。

25、丰两优香1号作物名称:单季杂交晚籼稻审定编号:国审稻2007017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江西省水稻区试,2004年平均亩产556.40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19%;2005年平均亩产492.17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49%。特征特性:该品种株型松散,叶色浓绿,叶片挺直,长势繁茂,整齐度差,分蘖力一般,有效穗较少,穗大粒多,结实率较高,熟期转色较好。全生育期126.0天,比对照汕优63早熟2.6天。株高117.8厘米,亩有效穗14.1万,每穗总粒数180.4粒,实粒数140.8粒,结实率78.0%,千粒重27.0克。中感稻瘟病。米质较优。栽培技术要点:秧龄30天,栽插规格5寸×8寸,每亩插1.5万穴。重点防治稻瘟病等病虫害。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浙江省作单季晚籼稻种植。

二、玉米26、华珍作物名称:甜玉米审定编号:浙审玉2004003产量表现:2002-2003年省甜玉米区试,平均鲜穗亩产713.0公斤,比对照超甜3号增产17.3%。2003年省甜玉米生产试验,平均鲜穗亩产814.9公斤,比对照增产27.4%。特征特性:春播出苗至采收92.3天,比对照超甜3号迟熟1天。株高228.7厘米,穗位高89.7厘米,果穗长筒型,秃尖少,穗长19.4厘米,穗粗5.2厘米,穗行数12.6行,行粒数40.2粒,鲜籽千粒重345.1克。籽粒浅黄色,排列整齐,种皮薄,食用品质好。可溶性总糖含量(干基)40.7%。高抗大小斑病和茎腐病,高感玉米螟。栽培技术要点:适当稀植,亩栽3000株左右,重施穗肥,防倒伏。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全省种植。

27、浙凤甜2号作物名称:甜玉米审定编号:浙审玉2004008产量表现:2002-2003年省甜玉米区试,平均鲜穗亩产701.1公斤,比对照超甜3号增产9.4%,2004年省甜玉米生产试验平均鲜穗亩产787.6公斤,比对照增产13.01%。特征特性:春播出苗至采收85.6天,比对照超甜3号短5.7天。株高189.5厘米,穗位高57.4厘米,果穗长筒型,穗长20.4厘米,穗粗5.2厘米,秃尖长2.5厘米,穗行数14.9行,行粒数37.1粒,鲜籽千粒重299.5克。籽粒黄白相间,排列整齐、紧密,种皮较薄,甜度高,可溶性总糖含量(干基)36.7%,商品性好。抗大小斑病,感茎腐病,感玉米螟。栽培技术要点:宽行密株,亩栽密度3000~3500株,重施攻穗肥。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全省种植。

28、金玉甜1号作物名称:甜玉米审定编号:浙审玉2007001产量表现:2005-2006年省区试平均鲜穗亩产809.7公斤,比对照增产5.5%。2007年省甜玉米生产试验平均鲜穗亩产781.8公斤,比对照增产8.7%。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期(出苗至采摘)88.4天,比对照超甜3号短2.4天。株高206.7厘米,穗位高71.5厘米;果穗长筒形,穗长19.4厘米,穗粗4.8厘米,秃尖长1.6厘米,穗行数13.5行,行粒数36.1粒,鲜千粒重327.7克,单穗鲜重246.4克。籽粒黄白相间,排列整齐。感大、小斑病,高感茎腐病,感玉米螟。商品性较好。栽培技术要点:该组合植株较高,应适当降低种植密度,及时培土防倒伏;加强苗期管理,促早发;注意防治大、小斑病。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全省种植。

29、浙凤糯2号作物名称:糯玉米审定编号:浙品审字第348号产量表现:春播鲜果穗平均亩产833.1公斤,比对照苏玉糯1号增产7.7%;夏秋播鲜果穗平均亩产641.4公斤,比对照增产3.1%。特征特性:春播出苗至采收89天左右,比对照苏玉糯1号早熟3天;夏、秋播73天左右,比对照早熟4天。株高春播一般200厘米左右;夏、秋播170-180厘米,穗位高80厘米。株型半紧凑型,多穗性,双穗率在80%左右,穗长18厘米,穗粗4.2厘米左右,穗行数12-14行,行粒数33粒左右,单穗鲜重160克左右,千粒重250克,果穗秃尖少,籽粒排列较紧密,外形较美观,籽粒纯白,商品性好。果穗蒸煮具有甜、糯、香的特点,鲜食风味佳。栽培技术要点:注意合理密植,防止多穗而影响商品性和产量。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全省种植。

30、美玉8号作物名称:糯玉米审定编号:浙审玉2005009产量表现:2004-2005年省糯玉米区试平均鲜穗亩产804.2公斤,比对照苏玉糯1号增产15.0%,2005年省糯玉米生产试验平均鲜穗亩产815.9公斤,比对照增产23.6%。特征特性:春播出苗至采收92.0天,比对照苏玉糯1号长0.7天。株高204.8厘米,穗位高87.6厘米;果穗圆筒型,穗长20.9厘米,穗粗4.8厘米,穗行数14.3行,行粒数36.0粒,鲜籽千粒重308.6克,单穗重272.8克。籽粒白色,排列整齐,直链淀粉含量3.1%,皮较薄,风味佳,果穗籽粒中3/4糯质型,1/4甜质型。中抗大斑病、小斑病,感茎腐病,高感玉米螟。栽培技术要点:该组合植株较高,应适当控制种植密度,每亩3000~3200株为宜,注意后期控制肥水,适期收获。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全省种植。

31、郑单958作物名称:普通玉米审定编号:浙审玉2012008产量表现:2010年-2011年省玉米平均亩产450.4公斤,比对照增产16.2%。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0.9公斤,比对照增产4.3%。特征特性:该组合生育期102.5天,比对照农大108短3.2天。株型紧凑,株高208.7厘米,穗位高78.6厘米,空秆率1.8%,倒伏率3.0%,倒折率0%。果穗筒型,籽粒黄色,半马齿型,轴白色,穗长16.5厘米,穗粗4.8厘米,秃尖长1.3厘米,穗行数14.8行,行粒数34.2粒,单穗重139.3克,千粒重268.3克,出籽率86.6%。感玉米螟,抗小斑病、茎腐病、高抗大斑病。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株型较紧凑,穗位低,种植密度亩栽3500-4000株,注意防治锈病。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全省种植。

三、大豆32、台湾75作物名称:菜用大豆认定编号:浙品认字第271号产量表现:鲜荚一般亩产500—650公斤。特征特性:该品种系晚熟菜用春大豆品种。播种至采收80-90天。株高60—65厘米,株型紧凑、圆叶、属有限生长,主茎节数15—16节,顶芽分化为花序,平均分枝3—5个,白花、荚果白毛、豆粒绿色。该品种表现早熟大粒、宽荚、糯性、甜味、成熟一致等特点。栽培技术要点:植株需肥量大,要施足基肥,即每亩施复合肥25—30Kg,开花结荚后,籽粒壮大时追施尿素10公斤/亩。注意病毒病的防治。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全省种植。

33、引豆9701作物名称:菜用大豆审定编号:浙品审字第341号产量表现:多年多点大区对比试验,一般鲜荚平均亩产620公斤,与矮脚毛豆相仿。特征特性:该品种系早熟菜用春大豆品种。播种至采收73天左右。株高30~35厘米,株形较紧凑,单株有效分枝1.9个,有效荚数17.5荚,单株粒数33.2粒。鲜荚深绿色,白毛、豆荚宽1.3厘米,长4.9厘米,荚大粒大,鲜荚壳较薄,二、三粒荚多,出籽率高,百荚鲜重220-230克。豆荚蒸煮酥糯、微甜,风味好。抗病性较强,较耐低温。栽培技术要点:适当增加密度,配合施用氮磷钾,早施苗肥,重施花荚肥。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全省作早熟鲜食大豆栽培。

34、浙农6号作物名称:菜用大豆审定编号:浙审豆2009001产量表现:2007~2008年省菜用大豆区试鲜荚平均亩产667.9公斤,比对照台湾75增产12.5%。2009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93.4公斤,比对照增产11.9%。特征特性:播种至采收86.4天,比台湾75短3.8天。有限结荚习性,株型收敛,株高36.5厘米,主茎节数8.5个,有效分枝3.7个。叶片卵圆形,白花,灰毛,青荚绿色、微弯镰形。单株有效荚数20.3个,标准荚长6.2厘米,宽1.4厘米,每荚粒数2.0粒,鲜百荚重294.2克,鲜百粒重76.8克。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淀粉含量5.2%,可溶性总糖含量3.8%,口感柔糯略带甜,品质优。经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种鉴定,大豆病毒病SC3病指63.5,感SC3病毒病;SC7病指52.5,感SC7病毒病。栽培技术要点:3月中下旬至4月上中旬播种,亩用种量约5公斤,注意病毒病的防治。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全省作春季菜用大豆种植。

35、衢鲜1号作物名称:菜用大豆审定编号:浙审豆2004002产量表现:2003年浙江省秋季菜用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鲜荚658.2公斤,比对照六月半增产27.8%。一般鲜荚亩产700公斤左右。特征特性:系菜用秋大豆品种。播种至采摘生育期80天左右,有限结荚习性,株高43.2厘米,主茎较粗壮,主茎节间数11.8个,有效分枝1.5个,白花,灰毛,单株结荚22.2个,荚以二粒荚为主,荚宽粒大,百荚鲜重283.8克,百粒鲜重74.3克。鲜荚翠绿,商品性好,食味糯甜,略带香味,口感好。鲜豆淀粉含量2.21%,可溶性总糖含量1.42%。栽培技术要点:夏季种植适宜播期为6月20日至7月上旬,亩植密度1万株左右;秋季种植适宜播期为7月10日--7月25日,亩植密度1.2万株左右。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全省作菜用秋大豆种植。

36、浙秋豆2号作物名称:秋大豆审定编号:浙审豆2003001产量表现:2000-2001年浙江省秋大豆区试中平均亩产126.9公斤,比对照丽秋1号增产21.0%。2002年省秋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42.2公斤,比对照增产36.3%。特征特性:该品种全生育期95.7天。有限结荚习性,株高49.4厘米,主茎节间数13.3个,分枝数2.7个,叶片卵圆型、偏小、叶色较浅,开紫花。单株有效荚数33.3个,荚熟色灰褐色,以二粒荚为主。籽粒椭圆形、黄皮、褐脐,百粒重27.9克。省区试品质测定,蛋白质、脂肪含量中等。栽培技术要点:宜在7月15-30日播种,留苗密度1.2-1.5万株/亩为宜,注意防止倒伏。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本省肥力中等的地块作秋大豆种植。

四、油菜37、浙双72作物名称:油菜审定编号:浙品审字第220号产量表现:浙江省油菜区试平均亩产137.3公斤,比对照九二-58系增产21.95%。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43.4公斤,比对照九二-58系增产12.8%。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甘蓝型半冬性油菜品种。熟期适中,全生育期220-224天。株高160-170厘米,有效分枝位20-30厘米,一次分枝数8-9个,单株角果数400个左右,每角粒数20-22粒,千粒重4.0克左右。品质优,芥酸含量0.67%,硫苷含量22.73umol/g,含油量43.52%。耐湿性较强。栽培技术要点:施肥量比一般油菜品种适当多些,重施基、苗肥,适施薹花肥,增施磷钾肥,勿忘施硼肥。年前防冻,年后防渍害。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全省种植。

38、浙油18作物名称:油菜审定编号:浙审油2006001产量表现:经2003-2005年两年度省油菜区试,平均亩产154.1公斤,比对照浙双72增产5.4%。2004~2005年度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30.2公斤,比对照增产5.0%。特征特性:全生育期226.0天,比对照浙双72早1.3天。株高168.1厘米,有效分枝位41.4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9.8个,二次有效分枝数7.6个,主花序长59.3厘米,单株有效角果数445.3个,每角粒数20.8粒,千粒重3.9克。品质优,芥酸含量0.11%,硫苷含量22.3微摩尔/克,含油量42.8%,油酸含量69.2%。菌核病和病毒抗性与对照相仿。栽培技术要点:注意施用硼肥,加强病虫害防治。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全省种植。

39、浙油50作物名称:油菜审定编号:浙审油2009001产量表现:2007~2009年两年度168.0公斤,比对照增产15.7%。2008~2009年度省油菜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8.8公斤,比对照增产9.4%。特征特性:全生育期227.4天,略早于对照,属中熟甘蓝型半冬性油菜。株高157.2厘米,有效分枝位39.8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10.4个,二次有效分枝数8.5个,主花序有效长度55.7厘米,单株有效角果数481.8个,每角粒数21.9粒,千粒重4.3克。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品质检测,含油量49.0%,芥酸含量0.05%,硫甙含量26.0μmol/g。经浙江省农科院植微所抗性鉴定,菌核病和病毒病抗性与对照相仿。栽培技术要点:重施基苗肥,须施硼肥,加强病虫害防治。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全省油菜产区种植。

40、浙大619作物名称:油菜审定编号:浙审油2009002产量表现:2006~2008年两年度平均亩产163.3公斤,比对照增产9.9%。2008-2009年度参加省油菜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68.7公斤,比对照增产3.2%。特征特性:全生育期225.2天,与对照浙双72相仿,属中熟甘蓝型半冬性油菜。株高182.6厘米,有效分枝位54.8厘米,一次分枝数10.2个,二次分枝数8.0个,主花序有效长60.6厘米,单株有效角果515.7个,每角实粒数23.6粒,千粒重4.05克。品质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含油量45.2%,芥酸含量0.1%,硫甙含量18.43μmol/g。经浙江省农科院植微所鉴定:菌核病株发病率17.4%,病指13.3;病毒病株发病率35.0%,病指16.2,菌核病、病毒病抗性均强于对照。栽培技术要点:重施基苗肥,需施硼肥,做好病虫害防治。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全省油菜产区种植。

五、西瓜41、早佳作物名称:西瓜审定编号:浙品审字第325号产量表现:一般亩产可达3000公斤特征特性:该品种为杂交一代早熟西瓜,植株生长稳健,座果性好,开花至成熟28天左右。果实圆形,单果重5-8公斤。瓜果绿色底覆盖有青黑色条斑,皮厚0.8-1厘米,不耐贮运。果肉粉红色,肉质松脆多汁,中心糖度12%,边缘9%左右,品质佳。耐低温弱光照。栽培技术要点:一般采用大棚等保护地设施栽培,加强肥水管理,早春播种可多茬收获;不耐连作,应轮作或嫁接栽培;大棚亩栽约300株,小棚亩栽约500株,采用三蔓整枝,注意病虫害防治。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全省作保护地早熟栽培。

42、浙蜜3号作物名称:西瓜认定编号:浙品认字第217号产量表现:一般亩产2000公斤左右特征特性:该品种为杂交一代新品种,生长稳健,座果能力强,果实高园或园形,果皮深绿色,隐显深色条纹,一般单瓜重5-6公斤,皮厚1.2厘米,果肉红色,肉细脆嫩,多汁,风味好,中心糖度11%左右,边糖8%左右,梯度小,品质优,开花至果实成熟约需35天左右,采收期较宽。,栽培技术要点:不耐连作,应轮作或嫁接栽培;亩植600株左右,果实膨大期要加强肥水管理。适宜种植区域:适宜我省作露地中晚熟栽培。

44、拿比特作物名称:西瓜审定编号:浙品审字第307号产量表现:一般亩产可达2000公斤。特征特性:该品种为小型杂交一代西瓜。果实椭圆形,果形稳定,单果重约2公斤。果皮薄,瓜皮为花皮。红瓤,肉质脆嫩,中心糖度12%以上,梯度小。早春栽培座果容易,连续结果性好,不抗蔓割病。栽培技术要点:不耐连作,应轮作或嫁接栽培,需用大棚等保护地栽培;注意不宜过多施肥,特别是氮肥,亩栽500株左右,适时采收。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全省作春季早熟和秋季小型西瓜保护地栽培。

六、小麦45、扬麦158作物名称:小麦审定编号:浙品审字第181号产量表现:该品种在1990年-1992年两年省小麦区试,平均亩产216公斤,比对照浙麦2号平均增产4.3%。特征特性:平均全生育期174.34天,与扬麦5号相仿,属早中熟类型。为春性红粒小麦,株型紧凑,穗长方型,长芒、白壳,分蘖力中等,穗大粒重,增产潜力大,品质优于扬麦5号,赤霉病抗性为中感至中抗,强于浙麦2号。栽培技术要点:一般10月底至11月初播种,亩用种量9-10公斤;做好赤霉病和黄花叶病的综合防治。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在全省麦区种植。

46、扬麦12作物名称:小麦审定编号:国审麦2001003产量表现:1997和1998年度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区试,平均亩产297.4公斤,较对照扬麦158平均增产4.1%。特征特性:熟期与扬麦158相当。株高92cm左右,分蘖力强,亩有效穗30-34万,长芒,白壳,红粒,每穗36粒左右,千粒重40克,后期灌浆快,熟相较好。抗白粉病,中抗赤霉病,纹枯病轻,耐寒性好于扬麦158,耐肥、抗倒性一般,耐高温逼熟。品质上属优质中筋小麦。适宜作为蒸煮类专用小麦生产。栽培技术要点:一般10月25日至11月15日播种,亩基本苗15万左右。适宜种植区域:在我省麦区可作为扬麦158替代品种种植,梭条花叶病毒病重发田块不宜种植。

49、东农303作物名称:马铃薯审定编号:浙品认字第218号产量表现:单株产薯0.4公斤左右。春播,每亩产薯1800~2000公斤;秋播,亩产薯900~1000公斤。特征特性:植株直立,茎秆粗壮,株高45厘米左右,开展度40厘米×50厘米,分枝中等,叶绿色,花白色。结薯集中,且部位高,易于采收。薯块外观好,卵圆形,表皮光滑,淡黄色,芽眼浅,肉黄色。薯块大而整齐,长6~8厘米,横径5~6厘米,单株结薯6~7个,单株产薯0.4公斤左右。早熟,播种至初收85~90天,地膜覆盖栽培,4月中旬即可采收。秋播,11月可采收。高抗花叶病毒病,轻感卷叶病毒病和青枯病。耐湿性较强,除旱地外,也适宜水田种植。品质优,食味佳。栽培技术要点:1、种薯处理。播前将种薯薄摊于温暖见光处或阳光下曝晒数日,使幼芽和薯皮绿化,再切块播种,可提早3~5天出苗,并有利壮苗。2、密度每亩4000~4500株,地膜覆盖栽培密度可增至6000株。播前起85~90厘米宽的高畦,畦上双行栽,株距25~30厘米。结薯部位高,出苗至封垄前结合锄草培土2~3次,防止薯块裸露。3、重施基肥,结合施用焦泥灰、草木灰更有利多结薯、结大薯。适宜种植区域:适于江、浙一带种植。

二、2012年浙江省农作物推荐品种介绍1、中早41作物名称:常规早籼稻审定编号:浙审稻2012002产量表现:2009-2010年浙江省早籼稻区试,平均亩产462.8公斤,比对照增产7.0%。2011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0.8公斤,比对照嘉育293增产6.9%。特征特性:中早41属中迟熟早籼稻,茎秆粗壮,抗倒性好,分蘖力较弱。全生育期114.3天,比对照长2.1天。平均亩有效穗18.0万,成穗率70.5%,株高95.1厘米,穗长20.0厘米,每穗总粒数153.2粒,实粒数122.0粒,结实率79.7%,千粒重24.1克。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早播,适当密植。适宜种植范围:适宜在全省作早稻种植。

2、温718作物名称:常规早籼稻审定编号:浙审稻2012001产量表现:2009-2010年浙江省早籼稻区试,平均亩产449.3公斤,比对照增产3.9%。2011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2.1公斤,比对照嘉育293增产2.6%。特征特性:温718属中迟熟早籼稻,茎秆坚韧,抗倒性较强,分蘖力强。全生育期115.0天,比对照长2.8天。平均亩有效穗21.5万,成穗率74.3%,株高88.8厘米,穗长20.3厘米,每穗总粒数127.8粒,实粒数102.5粒,结实率80.2%,千粒重24.1克。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栽培技术要点:适当控制氮肥用量,防止后期贪青。适宜种植范围:适宜在全省作早稻种植。

3、浙优18作物名称:单季籼粳杂交稻引种编号:浙审玉2009005产量表现:浙优18经2010-011年省单季籼粳杂交稻区试,平均亩产662.1公斤,比对照增产7.8%。2011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72.4公斤,比对照增产5.3%。特征特性:该组合属籼粳交偏粳型三系杂交稻,生育期较长,茎秆粗壮,抗倒性好;分蘖力中等偏弱,穗大粒多。两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53.6天,比对照长1.0天。平均株高122.0厘米,亩有效穗13.0万,成穗率64.0%,穗长20.5厘米,每穗总粒数306.1粒,实粒数233.0粒,结实率76.3%,千粒重23.2克。中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感褐稻虱。栽培技术要点: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稻曲病等病害。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我省作单季稻种植。

6、甬优17作物名称:单季籼粳杂交稻审定编号:浙审稻2012018产量表现:2009-2010年省单季籼粳杂交稻区试,平均亩产625.0公斤,比对照增产31.0%。2011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6.0公斤,比对照增产22.6%。特征特性:该组合属籼粳交三系杂交稻,茎秆坚韧,抗倒性强;生育期适中,后期转色好,穗大粒多。全生育期150.3天,比对照长3.7天。平均株高128.8厘米,亩有效穗11.9万,成穗率67.3%,穗长25.9厘米,每穗总粒数303.1粒,实粒数246.3粒,结实率81.6%,千粒重24.1克。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感褐稻虱。米质较优。栽培技术要点:单季5月下旬至6月初播种,亩播种量6.5公斤/亩以内;秧龄20-22天。单季栽培移栽密度8×8寸,双本插。孕穗至抽穗扬花期薄水养胎授粉,灌浆成熟期干湿交替,要求10天两头灌浅水,至收割前一周断水,忌断水过早。要加强秧田期和大田前期的飞虱防治和后期的稻曲病防治。90%以上谷粒黄熟后收割,切忌割青。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我省作单季稻种植。

7、黄华占作物名称:常规晚籼稻审定编号:浙审稻2010014产量表现:黄华占经2007年-2008年省单季杂交晚籼稻区试,平均亩产531.6公斤,比对照减产2.6%。2009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5.3公斤,与对照平产。特征特性:黄华占属籼型常规稻,株型集散适中,熟期较早,茎秆较坚韧,抗倒性较强,分蘖力较强,穗型中等,结实率较高,后期转色好。该品种剑叶窄而挺,微卷,剑叶角度小,谷粒较长,谷壳黄亮,稃尖无色,千粒重较低。两年平均全生育期127.4天,比对照短6.8天;平均株高102.0厘米,穗长23.0厘米,每穗总粒数156.1粒,实粒数139.8粒,结实率89.6%,千粒重23.2克。米质优。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感褐稻虱。栽培技术要点:注意稻瘟病、白叶枯病和褐稻虱等病虫害的防治。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我省稻瘟病轻发地区作单季籼稻种植。

8、嘉优5号作物名称:单季杂交晚粳稻审定编号:浙审稻2010017产量表现:2008-2009年省单季杂交粳稻区试平均亩产556.3公斤,比对照秀水09增产17.8%。2009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8.8公斤,比对照增产15.6%。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中熟粳型三系杂交晚粳稻,全生育期146.3天,比对照长0.6天。该组合株高适中,株型较紧凑,茎秆坚韧,抗倒性较强;感光,分蘖力中等,穗大粒多。后期转色较好,丰产性好。米质中等。平均亩有效穗13.3万,成穗率73.2%,穗长19.8厘米,每穗总粒数173.7粒,实粒数156.2粒,结实率90.0%,千粒重28.6克。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感褐稻虱,中感条纹叶枯病。栽培技术要点:适当密植,注意稻瘟病的防治。适宜种植范围:适宜在我省粳稻区作单季稻种植。

11、浙甜6号作物名称:甜玉米审定编号:浙审玉2005003产量表现:2002-2003年省甜玉米区试平均鲜穗亩产709.7公斤,比对照超甜3号增产16.8%,2003年省甜玉米生产试验平均鲜穗亩产761.9公斤,比对照增产19.2%。特征特性:春播出苗至采收87.6天,比对照超甜3号短3.7天。株高212.3厘米,穗位高68.5厘米,果穗圆筒型,穗长19.1厘米,秃尖长2厘米,穗粗5.4厘米,穗行数14.1行,行粒数39.3粒,鲜籽千粒重349.3克。籽粒黄白相间,甜脆,皮较薄,可溶性总糖含量9.5%,风味好。中抗小斑病、抗大斑病。栽培技术要点:发芽势较弱,要求育苗移栽。每亩密度以3300~3500株为宜,并适当增加施肥量和穗肥用量。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全省种植。

12、科甜1号作物名称:甜玉米审定编号:浙审玉2008001产量表现:2005~2006年省区试鲜穗平均亩产870.1公斤,比对照超甜3号增产12.6%。2007年省生产试验鲜穗平均亩产804.7公斤,比对照增产11.9%。特征特性:春播出苗至采收90.6天,比对照短0.5天。株高219.0厘米,穗位高84.6厘米,穗长20.1厘米,穗粗4.9厘米,果穗筒形,籽粒黄白相间,排列整齐。秃尖长1.5厘米,穗行数14.2行,行粒数38.1粒,鲜籽千粒重287.9克,单穗鲜重285.0克。鲜穗外观品质较好,籽粒黄白相间,品质较优,可溶性总糖含量8.48%。感小斑病,中抗大斑病,中抗茎腐病,感玉米螟。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穗位较高,中上部叶片较宽,中后期注意培土防倒。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全省种植。

13、苏玉糯202作物名称:糯玉米审定编号:浙审玉2009006产量表现:2007~2008年平均鲜穗亩产882.1公斤,比对照苏玉糯2号增产15.1%。2009年省生产试验平均鲜穗亩产1018.7公斤,比对照增产23.3%。特征特性:春播出苗至采收83.3天,比对照苏玉糯2号长2.8天。该品种株高225.8厘米,穗位高97.0厘米,双穗率12.0%,倒伏率8.4%,倒折率1.2%。果穗长锥型,穗长19.5厘米,穗粗5.0厘米,秃尖长1.5厘米,穗行数13.1行,行粒数37.2粒,籽粒白色,排列整齐,鲜千粒重316.8克,单穗鲜重238.2克。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直链淀粉含量2.5%,感官品质、蒸煮品质综合评分83.7分,比对照苏玉糯2号高1.0分,蒸煮品质、柔嫩性好。经东阳玉米研究所抗病虫性接种鉴定,抗茎腐病,中抗大、小斑病,感玉米螟。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植株较高、穗位高,应适当控制种植密度,蹲苗控高,注意防倒。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全省种植。

14、美玉加甜糯7号作物名称:糯玉米引种编号:浙种引2008第008号产量表现:2008年浙江省糯玉米品种引种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鲜穗797.3公斤,比对照苏玉糯2号增产6.4%。特征特性:春播出苗至采收85.5天,比对照苏玉糯2号长4.8天。株高203.0厘米,穗位高102.0厘米,双穗率32.9%,空秆率1.3%,倒伏率0%,倒折率0.7%,穗长20.2厘米,穗粗4.4厘米,秃尖长1.0厘米,穗行数16.0行,行粒数37.3粒,鲜籽千粒重243.3克,出籽率67.2%,单穗鲜重211.7克,净穗重75.5%。果穗穗形长锥形,籽粒色白,排列整齐,商品性较好;甜糯籽粒分离比例为1:3,口感佳,直链淀粉含量2.4%。中抗小斑病,感大斑病,抗茎腐病,高感玉米螟。栽培技术要点:注意重视基肥促早发,适当控制种植密度。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全省种植。

15、金糯628作物名称:糯玉米引种编号:浙审玉2009005产量表现:2007-2008年省区试平均鲜穗亩产910.5公斤,比对照增产18.4%。2009年省生产试验平均鲜穗亩产1037.6公斤,比对照增产25.6%。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期(出苗至采收)80.0天,比对照苏玉糯2号略早。该品种株高217.7厘米,穗位高83.9厘米,双穗率7.8%,倒伏率为1.7%,无倒折。果穗筒型,穗长18.0厘米,穗粗5.1厘米,秃尖长0.7厘米,穗行数16.0行,行粒数32.7粒,鲜千粒重307.6克,单穗重245.7克。籽粒白色,排列整齐,糯甜籽粒比例3:1。口感糯中带甜,皮较薄。抗小斑病、中抗大斑病、茎腐病,感玉米螟。栽培技术要点:适当密植,早施苗肥促早发。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全省种植。

16、浙鲜豆5号作物名称:菜用大豆审定编号:浙审豆2008001产量表现:2005~2006年省菜用大豆区试鲜荚平均亩产624.3公斤,比对照台湾75增产14.6%。2006年省生产试验鲜荚平均亩产523.0公斤,比对照增产12.0%。特征特性:播种至采收85.0天,比台湾75短1.9天。有限结荚习性,株高35.8厘米,株型收敛,主茎节数8.8个,有效分枝2.7个。叶片卵圆形,白花,灰毛,青荚淡绿色、直葫芦形。单株有效荚数26.3个,标准荚长4.9厘米,宽1.3厘米,每荚粒数1.9粒,百荚鲜重239.8克,百粒鲜重63.1克。口感鲜脆,淀粉含量3.56%,可溶性总糖含量3.06%。抗SC3病毒病,感SC7病毒病。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较耐肥抗倒,在栽培上可适当增施肥料,根据地力适当调节种植密度,视鼓粒饱满程度和荚色适时采收。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全省作春季菜用大豆种植。

17、衢鲜2号作物名称:菜用大豆审定编号:浙审豆2007001产量表现:2004-20005年衢州市夏季菜用大豆区试鲜荚平均亩产856.1公斤,比对照六月半增产9.6%。2006年衢州市夏季菜用大豆生产试验,鲜荚平均亩产866.1公斤,比对照六月半增产16.7%。特征特性:播种至采鲜荚81.7天,比对照六月半短2.0天;有限结荚习性,株高56.7厘米,主茎较粗壮,主茎节数14.4个,叶片卵圆形,白花,灰毛,结荚性好,单株有效荚数33.7个,单荚粒数2.2粒,3粒荚比例较高,荚宽粒大,百荚鲜重291.9克,百粒鲜重69.0克。鲜荚商品性好,食味糯甜,略带香味,口感好。种皮黄色,脐淡褐色,干籽百粒重36克。干籽含油量18.91%,蛋白质含量42.04%(换算系数5.71%);鲜豆淀粉含量2.95%,可溶性糖含量1.97%。栽培技术要点:作夏大豆种植,适宜播种期在6月20日至7月上旬;作秋大豆种植,适宜播种期在7月中旬至7月底。夏播每亩密度0.8~1万株,秋播每亩密度1.2万株左右。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衢州作菜用秋大豆种植。

18、浙农8号审定编号:浙审豆2009002作物名称:菜用大豆产量表现:该品种2007年省菜用大豆区试平均亩产699.0公斤,比对照台湾75增产12.1%,达显著水平;2008年省区试平均亩产570.2公斤,比对照增产6.4%,未达显著水平;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37.4公斤,比对照增产9.7%。2009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04.4公斤,比对照增产13.7%。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期(出苗至采鲜荚)85.0天,比台湾75短5.2天。有限结荚习性,株型收敛,株高27.2厘米,主茎节数7.7个,有效分枝3.8个。叶片卵圆形,大小中等,白花,灰毛,青荚绿色、微弯镰形。单株有效荚数22.0个,标准荚长5.2厘米,宽1.3厘米,平均每荚粒数2.1粒,鲜百荚重254.2克,鲜百粒重70.3克。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淀粉含量4.2%,可溶性总糖含量2.3%,口感较糯,品质较优。经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种鉴定,大豆病毒病SC3病指5.0,抗SC3病毒病;SC7病指27.0,中抗SC7病毒病。栽培技术要点:3月中下旬至4月上中旬播种,亩用种量约6公斤,苗期应早管促早发。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全省作春季菜用大豆种植。

19、中双11号作物名称:油菜审定编号:国审油2008030产量表现:2006~2008年两年度长江下游区试平均亩产167.2公斤,比对照秦优7号减产0.98%。2007~200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9.6公斤,比对照秦优7号减产3.5%。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平均233.5天,与对照秦优7号熟期相当。株高153.4厘米,一次有效分枝平均8.0个。抗裂荚性较好,平均单株有效角果数357.60个,每角粒数20.20粒,千粒重4.66g。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测试,平均芥酸含量0.0%,饼粕硫甙含量18.84μmol/g,含油量49.04%。区试田间调查,平均菌核病发病率12.88%、病指为6.96,病毒病发病率9.19%、病指为4.99。抗病鉴定结果为低抗菌核病。抗倒性较强。栽培技术要点:重施基苗肥,需施硼肥,做好病虫害防治。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全省油菜产区种植。

20、京欣一号作物名称:露地西瓜审定编号:浙品审字第320号产量表现:一般亩产可达3500公斤。特征特性:京欣一号为,早熟杂交一代西瓜。经多年试验、试种,表现植株长势强健,抗病性较好,易座果。果高圆形,绿花皮,单果重平均5-6公斤。瓤大红色,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5%,边缘8.5%。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适用于温室、大中小棚、露地地膜覆盖栽培等多种栽培形式;施肥以底肥为主,每亩有机肥3000公斤左右,在栽培过程中实施追施氮磷钾等肥料;每亩700~800株;株行距0.6×1.5米;采用三蔓整枝,每棵秧选坐一个果,留瓜节位在12~15节,以侧蔓第2个雌花坐果为主,当果实达到鸭蛋大时,及时灌膨果水肥,以后保持地面湿润,采收前5~7天,停止浇水以防裂瓜。适宜种植范围:适宜在全省作露地、保护地早熟及延后栽培。

21、浙蜜5号作物名称:西瓜审定编号:浙品审字第315号(2001年)产量表现:一般亩产可达3000公斤左右。特征特性:杂交一代西瓜品种。经多年试验、试种,表现植株长势稳健,较抗病。座果性好,开花至成熟32天左右,果实高圆形,光滑圆整,单瓜重5-6公斤。皮厚约1厘米,较耐贮运。皮色深绿,覆墨绿色隐条纹。果肉红色,中心糖度12%,边缘9%左右,品质佳。栽培技术要点:有一株结多果的特点,需肥量大,遇低温时低节位座果有皮厚和空心现象。肥水不足时,果形偏小。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全省作露地中晚熟栽培,也可作小拱棚早熟避雨栽培。

22、扬麦18作物名称:小麦审定编号:浙审麦2011001产量表现:经2008-2010年度浙江省小麦区试平均亩产357.0公斤,比对照增产6.8%。2010-2011年度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36.7公斤,比对照扬麦158增产0.2%。特征特性:属弱春性小麦,株型较紧凑,茎秆坚韧,抗倒性较强。分蘖力中等,穗大粒多,籽粒饱满。长方形穗,白壳,长芒,红粒,半硬质。全生育期185.3天,比对照长2.7天;株高82.1厘米,亩有效穗25.9万,成穗率43.8%,穗长8.5厘米,每穗粒数36.4粒,千粒重40.9克。中感赤霉病。栽培技术要点:适期早播,促进分蘖成穗,注意防治赤霉病。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我省种植。

23、扬麦19作物名称:小麦审定编号:浙审麦2011002产量表现:经2008-2010年度浙江省小麦区试平均亩产352.1公斤,比对照增产5.4%。2010-2011年度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52.5公斤,比对照扬麦158增产4.9%。特征特性:属弱春性小麦,株型较紧凑,植株较矮,茎秆坚韧,抗倒性强。分蘖力较强,籽粒饱满。纺锤形穗,白壳,长芒,红粒,半硬质。全生育期183.1天,比对照长0.5天;株高76.8厘米,亩有效穗28.1万,成穗率46.0%,穗长8.3厘米,每穗粒数34.4粒,千粒重41.3克。中感赤霉病。栽培技术要点:适期早播,注意防治赤霉病。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我省种植。

24、浙啤33作物名称:大麦认定编号:浙认麦2008001产量表现:2004~2006年度浙江省大麦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亩产分别为303.7公斤和379.5公斤,比对照花30分别增产2.6%和1.9%;两年度平均亩产341.6公斤,比对照花30增产2.3%;2006~200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48.4公斤,比对照花30增产5.2%。特征特性:二棱春性皮大麦,叶色浓绿,旗叶宽,苗期生长旺,耐湿性强,茎秆粗壮,抗倒性好,株型紧凑,易脱粒。根据2005~2006年度省大麦品种比较试验结果,全生育期174.5天,株高76.6厘米,比对照花30矮6.5厘米,亩有效穗36.0万,每穗实粒数26.7粒,千粒重42.2克。两年抗病性鉴定结果,中感赤霉病和黄花叶病。品质经测定,细粉麦芽浸出率81.27%,糖化力217.80WK,蛋白质含量9.83%。栽培技术要点:一般在11月上中旬播种,保证基本苗20万左右,施足基肥,重施麦枪肥,促进分蘖成穗,并适施穗肥促平衡。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全省种植。

25、浙大8号作物名称:大麦审定编号:浙(非)审麦2009001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大麦品比试验,平均亩产342.7公斤,比对照花30增产6.0%。2008~2009年度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63.9公斤,比对照花30减产2.8%。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二棱半冬性偏春性皮大麦,全生育期171.5天,比对照短1.5天。该品种株型较紧凑,茎秆粗壮,分蘖力中等偏弱。耐湿性、丰产性较好。籽粒饱满呈椭圆形,千粒重高。平均平均株高90.5厘米,比对照高3.6厘米,亩有效穗35.3万,比对照少1.3万,每穗实粒数24.7粒,比对照少1.5粒,千粒重47.0克,比对照高5.2克。栽培技术要点:适当增加用种量,早施苗肥,提高成穗率。适宜种植范围:适宜在我省种植。

26、浙凤棉1号作物名称:棉花审定编号:浙审棉2007002产量表现:2004-2005年省棉花品种区试平均亩产113.2公斤,比对照湘杂棉2号增产17.5%。2006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皮棉132.5公斤,比对照湘杂棉2号增产20.0%。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中熟类型杂交棉一代种,平均出苗~吐絮121天,与对照湘杂棉2号相仿。该组合植株塔型,叶片较小,叶色较深。结铃性强,丰产性好。株高114厘米,单株有效铃25.4个,单铃重5.4克,衣分43.2%,籽指9.4克,霜前花率92.2%。感枯萎病。栽培技术要点:选择枯萎病轻发田块种植;注意对棉铃虫和红铃虫的监测防治。适宜种植范围:适宜在我省棉区枯萎病轻发区种植。

29、浙甬2号作物名称:甜瓜认定编号:浙认瓜2008001产量表现:2007~2008年多点品比试验,‘浙甬2号’平均亩产1901.5公斤,比对照‘阿鲁斯达令’增产4.3%;大田栽培一般亩产1800公斤左右。特征特性:植株生长势中等,株型紧凑;叶心状五角形,叶片长和宽分别为30~35厘米和2,1~25厘米,节间长6~7厘米,分枝能力强,侧枝第一叶节即发生雌花(两性花),适宜座果节位为主蔓第11~15叶节的侧枝。果实近圆球形,果实纵横径分别为13~15厘米和13厘米左右,平均单果重1.1~1.4公斤;果皮底色青绿色,网纹中密、中等粗细、分布均匀;软肉型,果肉浅黄绿色,厚约3厘米;实测果实中心糖度17.5%,比对照高2个百分点。中熟,果实发育期45~50天。田间表现抗白粉病。栽培技术要点:大棚深沟高畦栽培,畦和沟宽分别为1米、畦高25厘米以上;春季亩栽1600株左右,秋季亩栽1600~1800株;多施有机肥,适时追施磷钾肥;宜用滴灌适时灌水;注意防治蔓枯病。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全省春秋季大棚种植。

30、夏日香作物名称:甜瓜审定编号:浙(非)审瓜2009002产量表现:2007至2008年多点品比试验,‘夏日香’平均亩产1952.6千克,比对照‘翠蜜’减产2.5%。特征特性:早中熟,果实发育期43天左右,较对照‘翠蜜’早2~3天。植株生长势中等,植株紧凑,侧蔓结瓜。果实近圆球形,果形指数1.01左右,果皮底色灰绿色,果面覆有细密网纹,平均单果重约1.2公斤;果肉绿白色,肉厚3.5厘米,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折光糖度计)15%左右,口感脆。花期集中,易坐果。耐热性较强,田间表现对蔓枯病有较强的耐性。栽培技术要点:适当密植,单蔓整枝,亩栽1600~1800株;开花前1周预防霜霉病。适宜种植区域:适宜浙江省大棚种植。

31、慈蚕1号(原名:慈溪大粒1号、白花大粒20-1)作物名称:蚕豆认定编号:浙认豆2007001产量表现:经多年多点品比试验,鲜荚平均亩产953.7公斤,比对照‘白花大粒’增产17.8%。一般大田鲜荚亩产900公斤左右。特征特性:植株长势旺,株高约90厘米,叶片厚,单株有效分枝8~10个;花瓣白色,花托粉红色,单株有效荚数15~20个,单荚重35.7克,2~3粒荚约占90%,荚长13厘米左右;鲜豆粒淡绿色,长约3.0厘米,宽2.2~2.5厘米,厚1.3厘米左右,百粒重450克左右;种皮淡褐色,种脐黑色,种子百粒重190~220克。全生育期约230天,播种至鲜荚采收200天左右。鲜豆食用品质佳,商品性好,适合鲜食和速冻加工。栽培技术要点:浙北至浙南适播期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单粒点播,亩用种量约4~6公斤,种植密度2000~2500株/亩;酌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全省种植。

32、浙豌1号作物名称:豌豆认定编号:浙认蔬2006005产量表现:经多年多点品比试验,鲜荚平均亩产1027公斤,比对照‘中豌6号’增产54%。一般大田亩产约1000公斤。特征特性:植株蔓生,长势较强,株高约110厘米,主侧蔓均可结荚,每株3~5蔓,单株结荚20~25荚。播种至鲜荚采收135~140天,比对照‘中豌6号’迟10天左右。茎叶浅绿色,托叶大,白花。嫩荚绿色,平均荚长9.3厘米,荚宽2.1厘米,单荚重约10克,每荚含籽粒7~8粒,豆荚与豆粒大小均匀,百粒鲜重66克。嫩豆粒味甜、色翠绿;中等成熟时质糯。品质佳,耐贮运,适宜鲜食和速冻。栽培技术要点:本省一般在11月上中旬播种。穴播,行距30厘米,穴距15厘米,每穴定苗2~3株,亩用种量约2公斤。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全省种植。

33、千丽2号作物名称:辣椒审定编号:浙(非)审蔬2009005产量表现:2007~2009年‘千丽2号’大棚春季栽培前期亩产量1019.2公斤,比对照‘弄口早椒’增产16.6%;总亩产量3405.9公斤,比对照增产15.8%。特征特性:长势较强,株高73厘米,开展度70厘米,第一花序着生于9节,结果性强,果实采收期长;果实羊角形、较直、尾钝尖,表皮光滑、有光泽,商品嫩果皮色青绿,老熟果深红色、果长16厘米,横径2.0厘米,果肉厚0.2厘米,单果重约18克;青熟果辣味轻;经接种和田间鉴定抗疫病和病毒病。从定植到嫩果采收春栽约45天,秋栽约33天。栽培技术要点:杭州地区春季栽培在10月上中旬播种,亩栽2200株左右;秋延后栽培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中下旬播种,亩栽2000株左右。适宜种植区域:适宜浙江省保护地栽培。

36、白雪春2号作物名称:萝卜审定编号:浙(非)审蔬2009003产量表现:2007~2008年杭州、嘉兴、丽水、萧山品种试种比较试验,‘白雪春2号’平均亩产5251.8公斤,比对照‘白玉春’增产6.9%。特征特性:株高约51.5厘米,开展度约72.7×71.0厘米,生长势强,叶簇平展,叶片深裂,最大叶长42.2厘米,宽14.3厘米,裂片数10对左右,叶片绿色,叶脉浅绿色。肉质根长筒形,皮肉均白色,长约25~32厘米,径粗约7.5~8.2厘米,单根重1.0~1.3公斤左右。生长期60天左右,肉质根不易分叉,须根少,根形漂亮,商品性好。耐抽苔,杭州地区3月播种一般不产生先期抽苔,抗性接种鉴定抗病毒病和霜霉病。栽培技术要点:浙江省一般可在3月上中旬播种,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砂壤土最为适宜。一般行距40~50厘米,株距23~25厘米。做好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及时追肥和防治病虫害。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全省早春保护地、春季露地及秋季栽培。

37、紫妃1号作物名称:茄子审定编号:浙(非)审蔬2009006产量表现:2007~2008年多点比较试验中,‘紫妃1号’茄子的前期亩产量1172.3~1494.5公斤,平均亩产1314.9公斤,比对照‘杭茄1号’茄子增产21.6%;总产量3378.4~4024.2公斤/亩,平均3660.4公斤/亩,比对照增产14.9%。特征特性:生长势强,株型直立紧凑,平均株高87.2厘米,开展度76.9厘米,最大叶18厘米×9厘米,始花节位在第7~8节,结果集中,果长34.1厘米、果径2.4厘米,果形长直,果皮紫红色,色泽光亮,商品率高。果肉致密洁白,单果重约68.2克。中早熟,耐热,抗性接种鉴定中抗黄萎病。栽培技术要点:亩栽1800株/亩为宜。其他按常规管理。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全省栽培。

38、绿雄90(原名:TSX-8720)作物名称:青花菜认定编号:浙认蔬2007003产量表现:2001-200,3年在临海、萧山和慈溪等地多年多点品种试验结果,平均亩产1596公斤,一般亩产量1200~2000公斤。特征特性:属中晚熟杂交一代种。定植至采收90~110天。生长势强,植株较直立,株高65~70厘米,植株开展度40~45厘米,总叶数21~22片。商品性好,作保鲜出口花球采收,花球横径11~14厘米,茎直径5~8厘米,单球重400~450克;作内销采收,单球重750~1250克。球形圆整紧实,蕾粒中细、均匀,色绿。耐寒、耐阴雨性较强,低温条件下花蕾不易变紫,蜡粉较浓。抗霜霉病。适宜保鲜出口和速冻加工兼用。栽培技术要点:我省秋季栽培,一般8月中旬至9月上旬播种。定植时注意去掉生长弱小苗,种植密度2500株/亩左右。对缺硼较敏感,缺硼田块需增施硼肥。注意黑腐病等病虫害综合防治。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全省秋冬季栽培。

39、浙017作物名称:花椰菜审定编号:浙(非)审蔬2011003产量表现:2009~2010年多点品比试验,‘浙017’平均亩产量2623公斤,与对照‘庆农65天’相当。特征特性:属松散型品种,株型紧凑,产量潜力大;花球松散、花梗淡绿。中早熟,定植至采收65天左右。叶片长椭圆形,叶缘波状,植株部分叶片具叶翼,叶色深绿,蜡粉厚,最大叶长和宽分别为56厘米和25厘米左右。株型紧凑,植株较直立,株高和开展度分别为50厘米和70厘米左右。花球扁平圆形、乳白,花梗淡绿,花球直径23厘米左右,单球重约1.2公斤,适合鲜食和脱水加工。品质较好。栽培技术要点:浙北地区7月上中旬播种,浙南地区7月中下旬播种。适当密植,亩栽2200株左右。适宜种植区域:适宜浙江省秋季种植。

40、浙粉702作物名称:番茄认定编号:浙(非)审蔬2011006产量表现:2009~2010年在浙江省海宁、嘉善、丽水等地多点品种比较试验,‘浙粉702’早期产量和总产量分别达到1949.8公斤/亩和4925.1公斤/亩,分别比‘浙粉202’增产4.3%和6.0%。特征特性:早熟,无限生长类型,长势较强,叶色浓绿,叶片肥厚;第一花序节位6~7叶,花序间隔3叶,连续坐果能力强;果实高圆形,幼果淡绿色、无青肩,果面光滑,无棱沟;果洼小,果脐平,花痕小;成熟果粉红色,色泽鲜亮,着色一致;平均单果重250克左右(每穗留3~4果);果皮、果肉厚,畸形果少,果实硬度好、耐贮运,商品性好,品质佳,宜生食。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微所鉴定高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抗番茄叶霉病。栽培技术要点:栽培密度2300株/亩左右,单秆整枝,每花序留3~4果。注意温度管理,加强中后期肥水管理。适宜种植区域:适宜浙江省喜食粉果地区种植。

41、航杂3号作物名称:番茄审定编号:浙(非)审蔬2009008产量表现:2007~2009年多点品种比较试验,‘航杂3号’春季前期产量1394.9公斤/亩,比对照品种‘阿乃兹’增4.3%,总产量5398.9公斤/亩,较对照增10.6%。特征特性:无限生长类型,植株开展度中等,叶色浅绿。第1花序发生于第7~8叶位,花序间隔3叶;单株结果数24个左右;果实光滑圆整,无绿果肩,2~3心室,果脐小,大小一致;成熟果大红,色泽鲜亮,着色一致;果形指数0.91,单果重136克,大小均匀;果实硬度1.13公斤/平方厘米,耐贮运性好;品质佳;经浙江大学和浙江省农科院鉴定,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和根结线虫。栽培技术要点:单杆整枝,栽培密度2200株/亩左右,每花序留3~5果。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浙江省栽培。

42、浙翠3号作物名称:豇豆审定编号:浙(非)审蔬20090011产量表现:2006~2007年多点品种比较试验,2006年平均亩产量1792.5公斤,较对照“之豇282”增产18.4%;2007年平均亩产量1764.4公斤,较对照“之豇282”增产15.3%。二年平均亩产1778.5公斤,较对照增产16.8%。特征特性:植株蔓生,生长势较强,分枝中等;第一花序节位第5~6节,花紫红色,三出复叶,小叶长12.1厘米、叶宽8.8厘米;每花序结荚2~4条,平均每株结荚18~20条,平均荚长65厘米,荚宽0.9厘米,平均单荚重29.8克,条荚粗细匀称,肉厚,肉质致密;荚色油绿,商品性好;种皮朱红色,长圆形,百粒重15克。中熟偏晚,全生育期119天,嫩荚采收期35天左右。田间表现煤霉病、锈病、白粉病发病较轻。栽培技术要点:宜露地栽培,适当稀植,亩栽约3000穴。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全省露地栽培。

43、浙芸3号作物类别:菜豆审定编号:浙(非)审蔬2010006产量表现:2008~2009年经杭州、遂昌、磐安多点品种比较试验,‘浙芸3号’平均亩产量分别为1544公斤和1632公斤,分别比对照‘红花白荚’平均增产6.6%和5.8%,两年平均1588公斤,比对照增产6.2%。特征特性:植株蔓生,生长势较强,平均单株分枝数1.9个左右;三出复叶长和宽分别为11厘米和13厘米左右;花紫红色,主蔓第6节左右着生第一花序;每花序结荚2~4荚,单株结荚35荚左右;豆荚较直,商品嫩荚浅绿色,荚长、宽、厚分别为18厘米、1.1厘米和0.8厘米左右,平均单荚重约11克。耐热性较强。种子褐色,平均单荚种子数约9粒,种子千粒重260克左右。栽培技术要点:平原地区春、秋季分别在2~3月和8月播种;高山栽培4月下旬~7月初播种。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全省种植。

44、浙蒲6号作物名称:瓠瓜审定编号:浙(非)审蔬2009009产量表现:2007~2008年春季设施栽培多点品种比较试验,‘浙蒲6号’春季前期(前1/3采收期)亩产量平均1206公斤,比对照品种‘浙蒲2号’平均增加7.8%;亩总产量平均达4369公斤,比对照平均增产11.7%。经嘉善、嵊州等生产性示范,‘浙蒲6号’亩产2500~4000公斤,比对照‘浙蒲2号’增加7%以上。特征特性:早熟,长势中等,叶形较小,侧蔓结瓜,侧蔓第1节即可发生雌花,雌花开花至商品成熟约8~12天;座果性好,平均单株结瓜6~7条;果实长棒形,上下粗细均匀,脐部钝圆,商品瓜平均长度约36厘米,横径约5厘米,果皮青绿色,单果重约0.4公斤;肉质致密,质嫩味微甜,种子腔小,品质好,商品瓜率88%。耐低温弱光性和耐盐性强于浙蒲2号;春栽植株后期衰败时期稍晚于浙蒲2号。经接种鉴定,抗枯萎病,中抗病毒病和白粉病。栽培技术要点:施足基肥,及时采收,每株同时留果2~3个为宜。注意防治白粉病和蚜虫。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全省作设施早熟栽培。

45、圆葫1号作物名称:西葫芦审定编号:浙(非)审蔬2010009产量表现:经多年多点比较试验,平均亩产量3852公斤,比对照‘早青一代’增45.7%,前期产量2363公斤,比对照增27.6%。生产试验亩产量3601公斤,比对照增62.0%;前期产量1904公斤,比对照增22.2%。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短蔓型,株型较直立,无分枝,长势较强。茎蔓深绿色,叶掌状,叶裂中等,绿色,叶面无白斑,叶面长28.4厘米、宽32.1厘米,叶柄长48.5厘米、直径1.7厘米。第一雌花着生于7~9节,能单性结实,连续结瓜性好,单株可同时坐瓜2~5个。定植后36天左右可采收嫩瓜。果实近圆球形,果型指数0.8,果柄长4.4厘米,嫩果果皮底色翠绿有光泽,覆乳白小碎斑。一般花后7~12天可采收嫩瓜,单瓜重350~450克、横径10.0~10.5厘米、纵径8.0~8.5厘米。嫩果适采期较长,果肉淡黄色,肉质细腻,口感好,商品性佳。田间表现抗病性较强。栽培技术要点:冬春季设施栽培一般于12月中下旬~1月上中旬播种,采用保温育苗。秧龄35~45天,于1月下旬~2月下旬定植。秋延后设施栽培一般9月中下旬播种,定植密度1500株/亩左右。适宜种植区域:适宜我省春季早熟和秋延后设施种植。

46、华栗作物名称:笋瓜审定编号:浙(非)审蔬20090021产量表现:2005年~2006年2年多点次试验,商品老熟瓜平均亩产1570.9千克,比对照品种‘甘栗’增产12.3%。特征特性:中迟熟,生长势中等偏旺,分枝性中等。第一雌花节位8~10节,雌花分化较多,可连续发生雌花,易坐果。坐果后45天左右采收,商品老熟瓜扁圆形,表面略具凹凸,底色深绿,覆浅绿色斑、纹,瓜横径15~18厘米,纵径8.5~10厘米,果肉厚2.5~3.1厘米,单瓜重1500克左右,果肉橙黄色,经后熟肉质粉甜,口感好,鲜瓜淀粉含量13.9%。田间白粉病发病较轻。栽培技术要点:适当早栽,亩留瓜1000个左右;露地栽培宜在梅雨来临前采收;注意疫病防治。适宜种植区域:可作加工专用品种在浙江省种植。

47、浙秀1号作物名称:黄瓜认定编号:浙认蔬2008028产量表现:2006~2007年多点品比试验,‘浙秀1号’春季前期平均亩产量1145.8公斤,比对照‘戴多星’增产6.8%;平均亩总产量6270.8公斤,比对照‘戴多星’增产1.4%。一般亩产量5000公斤左右。特征特性:早熟;生长势较强,叶片较小,叶柄长14.5厘米左右,平均节间长7.6厘米左右;第一雌花着生于主蔓第2节左右,其后每节均有雌花,为全雌性品种,主蔓结瓜为主,一般单株结瓜28个左右;瓜条圆筒形,瓜长13~16厘米,横径2.5厘米左右,深绿色,无刺,种子腔小,肉厚,肉质脆嫩、清香、微甜,单瓜重70克左右。抗白粉病和霜霉病。栽培技术要点:多施基肥、及时追肥;亩种植2500~2800株;及时吊蔓、整枝,适时采收。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全省冬春及夏秋设施栽培。

48、浙绿1号审定编号:浙(非)审蔬2010010作物名称:苦瓜产量表现:2008年多点品种比较试验,‘浙绿1号’平均亩产量2808.6公斤,比对照‘碧玉’增产10.0%;2009年平均亩产量2732.2公斤,比对照增产13.5%。两年平均亩产量2770.4公斤,比对照增产11.8%。特征特性:植株蔓生,生长势和分枝力较强,蔓长4米左右,节间长11厘米左右,叶掌状、深裂,叶缘锯齿状,叶面长和宽分别为20.3厘米和22.6厘米左右。主侧蔓均能结瓜,主蔓第一雌花节位9~12节。商品瓜长圆锥形,绿色,果面条状瘤与圆粒状瘤相间,瓜长25~30厘米、直径6~6.5厘米,肉厚1.2厘米左右,苦味轻,单瓜重480克左右。中熟,田间抗性鉴定结果抗白粉病和霜霉病。栽培技术要点:亩种植300~400株;及时吊蔓、整枝,适时采收。适宜种植区域:适合浙江省种植。

50、兴科11号作物名称:杏鲍菇审定编号:浙(非)审菌2009002产量表现:2007~2008年多点品比试验,‘兴科11号’首潮菇平均产量251.4克/袋、生物转化率为57.1%,比对照增产11.2%。特征特性:该品种菌丝色白浓密,生长适宜温度26±2℃,生长速度约0.5厘米/天。适宜出菇温度13~16℃,子实体单生或丛生,单菇重102~127克;菇盖侧生,浅灰褐色,表面较光滑,呈近圆形,采后不易破裂,厚度中等;菇柄白色无毛、中实、球瓶状,上部略细,中部较粗,长为9~14厘米,直径3~6厘米;菌褶向下延生,密集、乳白色,边缘及两侧平滑,孢子印白色。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检测,粗蛋白2.01%,氨基酸总量为1.597%,均高于对照;粗纤维含量1.39%,略低于对照。从接种到头潮菇采收一般需55~65天。栽培技术要点:工厂化设施条件下可周年生产,自然栽培一般8~9月制袋接种。菇蕾密度偏密时,需要疏蕾。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工厂化设施条件下周年生产。

51、雪秀1号作物名称:金针菇审定编号:浙(非)审菌2009001产量表现:2007~2008年多点品比试验,首潮菇瓶栽和袋栽的平均产量分别为261克/瓶、358.25克/袋,生物转化率分别为87%、89.6%,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13.5%、13.4%。特征特性:该品种菌丝色白浓密,生长最适温度21~22℃,速度约0.65厘米/天。出菇整齐,最适温度8~9℃。子实体纯白丛生,菇形密集,紧凑。菇盖近圆形,直径0.4~1.2厘米;菇柄光滑,基部少绒毛,直挺壮实,长13~15厘米,粗0.2~0.5厘米。口感爽滑脆嫩,略带甘甜,耐储存,货架期长。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检测,粗蛋白、氨基酸总量、粗纤维含量分别为2.375%、1.93%和1.19%,均优于对照。生产表现较抗斑点病。栽培周期56~65天,比对照短约2天。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生育后期应注意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及时采收以提高商品性。

THE END
1.《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中,属于免费范围内的热带及亚热带水果是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中,属于免费范围内的热带及亚热带水果是( )。A.香蕉B.苹果C.哈密瓜D.石榴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https://www.shuashuati.com/ti/5cd4a333c049404ba87eef24427019c2.html
2.农产品的种类(权威)农产品的种类(权威) 农产品的分类 按传统和习惯一般把农产品分为粮油、果蔬及花卉、林产品、畜禽产品、水产品和其他农副产品六大类。 (一) 粮油 粮油是对谷类、豆类、油料及其初加工品的统称。粮油产品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农产品,它不仅是人体营养和能量的主要来源,也是轻工业的主要原料,还是畜牧业和饲养业的主要https://blog.csdn.net/u013405259/article/details/84694342
3.食用农产品包括哪些种类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食用农产品、初级农产品、农产品初加工这些专业名词,大多数人很难准确把握区分。下面小编来分析一下食用农产品。 食用农产品包括哪些种类 1、植物类 (1)小麦、稻谷、玉米、高粱、谷子、杂粮(大麦、燕麦等)及其他粮食作物。 https://www.guanmai.cn/classroom/202307036508
4.食品和新资源食品目录(精选10篇)篇2:食品和新资源食品目录 当前,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开发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重大挑战。从机遇上来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把发展绿色食品作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纳入日程。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https://www.360wenmi.com/f/filel5dgw8k1.html
5.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20221029165234.doc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doc,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 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 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 鲜活农产品品种目次 种类 稀有品种示例 白菜类 大白菜.平时白菜(油菜.小青菜).菜薹 甘蓝类 菜花.芥蓝.西兰花.结球甘蓝 根菜类 萝卜.胡萝卜.芜菁 绿叶菜类 芹菜.菠菜.莴笋.生菜.空心菜.喷https://m.book118.com/html/2022/1029/7104141164005006.shtm
6.绿色食品认证条件10篇(全文)在大宗农产品种类方面, 目前绿色食品认证出口种类涵盖5大类、57小类, 本研究从中选取3个代表性的出口品种———水果、蔬菜和水产品, 因为在2009~2013年中这三种占出口比重较大, 分别为17.7%、14.2%、5%, 出口额详细情况见表1。 2. 总体假设 既然企业进行绿色食品认证有很大一方面是为了服务于农产品出口, 因此https://www.99xueshu.com/w/filey08cjvyg.html
7.农产品保险有哪些种类农产品保险有哪些种类 农产品保险是一种保障农民利益的重要方式,主要目的是为农民提供经济保障,减轻因自然灾害、疾病等原因造成的农作物损失。根据不同的保险对象和保险范围,农产品保险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农作物保险:主要保障农民种植的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蔬菜水果等。该保险种类可以覆盖自然灾害、病https://www.xyz.cn/toptag/nongchanpinbaoxianyou-625644.html
8.2024年农产品购销合同范本6篇.docx20XX专业合同封面COUNTRACTCOVER20XX专业合同封面COUNTRACTCOVER甲方:XXX乙方:XXXPERSONALRESUMERESUME2024年农产品购销合同范本本合同目录一览1.合同双方基本信息1.1双方名称1.2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1.3注册地址1.4联系方式2.合同标的2.1农产品种类2.2农产品规格2.3农产品数量2.4农产品质量标准3.购销价格3.1价格确定方式3.2价格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7135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