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2建筑废弃物的危害性分析

建筑废弃物具备了广泛性、模糊性、滞后性的特征,正是由于上述特点导致忽视了其管理,使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破坏,具体危害如下所示[2]:

2.1水环境污染

建筑废弃物在堆放或填埋过程中,会受到雨水、地表水或地下水冲刷作用而渗出污水,会对地下水或地表水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这些污水当中存在大量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元素,若未得到有效处理,排入河流当中,甚至会影响到生活用水质量。

2.2大气污染

建筑废弃物堆放时,会受到环境作用,导致部分有机物分解产生毒害性气体,部分建筑废弃物甚至会发出恶臭味。另外,建筑废弃物还会产生粉尘,会影响空气质量。

2.3占用土地资源

建筑废弃物会占据大量土地资源,并会给土壤环境带来破坏作用,改变土质,影响植物生长。

4建筑废弃物循环再利用策略分析

4.1企业内部循环利用

建筑企业对废弃物进行内部循环利用,可为企业带来潜在效益。从企业发展层面来看,企业所追求的是经济效益最大化,循环利用与之并不违背。当然,建筑企业要实现废弃物内部循环利用,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但所产出的效益却是巨大的。部分传统建筑材料完全可以直接循环利用,如木材、砖瓦等,通过适当筛选便可获取二次利用价值。当然,在筛选过程中,应重视这些材料的质量控制,避免其影响整体建筑质量。相对于木材、砖瓦而言,混凝土在现代建筑施工中用量更大,且质量不易降低。通过循环使用混凝土,可为建筑企业节约大量成本,从而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4.2加强建筑废物宏观管理

4.3加强建筑可循环材料研发

为了进一步促进建筑废气物循环再利用,并实现高度循环利用,应加强建筑可循环材料研发,从根本上为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提供支持。通过对建筑材料进行创新,使其在保证功能属性的前提下,具备更好的循环利用性,提升其潜在应用价值。建筑施工过程中,在保证建筑产品质量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可循环建筑材料。从行业发展角度来看,应该加大建筑可循环材料市场推广,使其逐渐普及,为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奠定基础,让建筑产品对环境、生态具有更好的亲和性,达到节约材料、能源,降低生态环境污染的目的。

4.4构建建筑废弃物信息管理平台

[关键词]循环经济;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产业链

1引言

2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定义及现状

2.1定义

建筑废弃物是建筑物在修建、改建、扩建、拆迁的过程中产生的,具有一定回收再利用价值的废弃物。建筑废弃物资源化是指将建筑废弃物经过拆除、分类、加工、深加工处理形成具有再利用价值的新产品。

2.2国内外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现状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众多国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在国外有许多成功先例,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早就意识到建筑物废弃物资源再利用的重要性。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环境标志的国家。德国的每一个地区都有大型的建筑废弃物再加工综合工厂,仅在柏林就建有20多个,回收利用率达80%。197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再生集料和再生集料混凝土使用规程》,1991年又制定《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规定建筑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必须送往“再资源化设施”进行处理,将建筑垃圾视为“建筑副产品”,回收利用率已达到95%。美国政府制定《超级基金法》规定:“任何生产有工业废弃物的企业,必须自行妥善处理,不得擅自随意倾卸。”美国CYCLEAN公司用建筑废弃资源建设了一栋绿色办公大楼,面积6.2万平方米,回收利用率已达70%。

在21世纪初期,我国政府在《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和发展白皮书》中,制定了长期的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鼓励废弃物的研究和利用。将“建筑废渣综合利用”列入了1997年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我国首个建筑废弃物“零排放”项目成功运行:南科大及深大新校区前期拆迁工程中产生废弃物近100万吨,经过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企业资源化处理。经测算:节约土地资源约90亩、减少天然沙石原料消耗60万立方米、节省运输填埋费用4000多万元、实现产值6000余万元。但总的来说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的能力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3循环经济理论分析与应用

3.1循环经济理论

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构建的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组织生产、消费和废物处理等经济活动。将传统经济的“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开环式经济系统转变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闭环式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的融入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之中,使物质和能量在循环中得到充分利用。循环经济旨在以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友好方式发展经济,以低成本实现高效益的生态化经济。

3.2循环经济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中的应用

在新型的循环经济体系下,建筑废弃物具有再利用的潜在价值。将建筑废弃物资源化,达到节约自然资源、节约能源、美化环境、减少污染的效果,实现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建筑物废弃物的资源化就是在构建的循环系统中进行物质循环、能量循环,使建筑资源和能量在循环流动中得到充分利用。循环经济理论体系下构建建筑废弃物循环系统,如下图所示。

建筑废弃物循环系统

建筑物循环系统将传统的线性流程改为“建筑资源—建筑产品—建筑废物”的反馈式流程。在这个循环的过程中,循环动力为组合生产、居住消费、整合利用、控制中心。组合生产就是利用建筑资源修建各种建筑。居住消费就是指对房屋的使用。整合利用就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建筑废弃物转化为可再次利用的建筑资源。控制中心是控制组合生产、居住消费、整合利用三个环节,为确保建筑废弃物循环系统高效运作,以达到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的3R原则。减量化原则是指减少在生产和消费中物质和能量的消耗,减少建筑废弃物的数量和体积,高效利用资源;再使用原则是指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尽量最大限度的使用建筑物资源,避免其过早地成为废弃物;再循环原则是指把建筑废弃物再次变成建筑资源循环利用,从而减少废弃物最终处理量。

4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产业链的构建及合理性分析

4.1产业链的构建

4.2分析产业链的合理性

产业链从建筑废弃物产生开始,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公司接到建筑废弃物处理项目,使用先进的移动式处理设备运抵该地对建筑废弃物就地处理,此方法可以节约建筑废弃物的运输成本、装卸成本,具有较强的处理灵活性。再对建筑废弃物进行明确的清理分类,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废弃物价值。再利用先进的处理设备对分类的废弃资源进行初加工、深加工,形成达到质量标准的废弃资源化产品。废弃资源化产品大部分用于就地建设使用,也可以卖给市场销售机构,以实现其价值。这样的模式以较低成本实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第一、增加了就业水平。第二、房地产商也非常愿意将废弃建筑交由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公司处理,这样可以减少拆卸费用、运输费用、填埋费用。第三、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的销售价值可以由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公司所得,刺激了公司的积极性。第四、建筑废物合理处理避免了对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所以该产业链的健康循环得到了政府、生产者、消费者、社会、自然共同认可,满足了政府维持社会稳定、生产者追求利润、消费者物质需求、自然资源保护。在循环经济的环境协同理论中,这一产业链模式也很好地协同了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保护的矛盾。

5优化产业链的建议

上文对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产业链进行了循环经济理论分析,得出建筑废弃资源化产业链是完全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但是产业链能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是产业链能够顺利高效的运转,所以我们必须强化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链接以及让产业链运转的动力。

5.1升化环节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获得建筑废弃物环节、加工处理环节、再生产品销售环节。①获得建筑废弃物环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公司应该做好公司形象,充分展现公司实力,积极争取建筑废弃物处理项目。②在加工处理环节中,应该大力支持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科学技术研究,制造先进的废弃物处理设备:a.保障废弃物资源化产品质量,让消费者用得放心。b.提高生产力效率,降低废弃资源化产品成本。c.避免二次污染,避免在资源化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和不合理能源消耗以及所生产产品本身对环境的污染。③在销售环节,应该合理的介绍该产品的性质为再生产品,同时给予质量的保证,对其性能和使用方法向消费者一一介绍,让消费者对建筑物再生产品有一个更新的认识。

5.2强化链接

强化链接分为强化外部链接和内部链接。强化外部链接指政府对该产业链的各环节间链接的强化,强化建筑废弃物的生产者、再生者和消费者的关系,达到废弃物产生者积极配合、再生者积极处理、消费者愿意使用。政府应该建立合理的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质量指标体系和对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公司严格的监管制度,保证再生产品质量,避免再利用变成再污染,给社会带来损失。内部强化链接是指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公司内部应该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精简的组织形式,保证产品低成本高质量生产,增强市场竞争力。

5.3鼓足动力

6结论

建筑废弃物资源的开发运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的作用,但是我国对建筑废弃物的重利用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比率非常低。我们不能仅仅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忽视环境污染给我们带来的负面效益,我们需要看到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给我们带来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虽然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技术挑战和成本付出,但从长远来看,对我们国家的健康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在国内在这方面也有许多有效的尝试,我们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学习发达国家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方面的先进科学技术、高效的管理制度、合理的产业政策,结合中国社会环境,将建筑废弃资源的利用产业化,形成建筑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海萍,宋德萱.建筑废弃物管理的生态发展之路[J].住宅科技,2011,31(10):24-28.

[2]王家远.建筑废料减量化管理措施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报,2004,21(9):32-33.

[3]徐平,张敏霞.我国建筑垃圾再生资源化分析[J].能源环境保护,2009,23(1):24-26.

[4]张翼鹏,戴连鹏,范文涛.谈国内外建筑垃圾再利用的发展和现状[J].科技信息,2010(4):394-395.

[5]李云燕,循环经济理论研究框架与内容探讨[J].生态经济,2006(5):60-63.

[6]冯久田,尹建中,初丽霞.循环经济理论及其在中国实践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13(2):28-33.

[7]刘永彬.废钢铁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及发展前景展望[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2,5(5):25-30.

[8]N.CregoryMankiw.EssentialsofEconomics,5thEdition[M].Cengagelearning,2010.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日本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模式

日本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以地方自治体为主,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辅助和管理,企业、研究机构、行政部门积极参与,形成了产学官一体化的园区管理和运作模式。目前,日本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和管理主要由环境省和经产省共同负责,实行双重管理体制。环境省负责废弃物的处理工作,而经产省主要从产业方面进行管理,负责对可回收资源如铁、废塑料等的管理工作。

入园企业的技术水平在同行业中必须具有先进性、领先性,方能取得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资金援助。国家对入园企业的补助经费,一般占企业建设经费总额的1/3-1/2。各地方政府对入园企业也有少量补贴,但补助金额多少不等。如,北九州市政府对入园企业的补助费用占企业总投资的2.5%。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补助经费主要用于新建工厂的土地占用、厂房建设及主要设备购置。以北九州生态工业园区为例,该园区目前已投资502亿日元,其中国家投入100亿日元,市政府投入58亿日元,民间投入300亿日元,已建成16家研究机构和21家生产企业。

二、日本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主要做法

日本生态工业园区是以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为目标,在发挥地区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培育和引进环保产业,严格控制废物排放,强化循环再生。截至2006年底,先后批准建设26个生态工业园区。日本推进生态工业园建设的主要做法是:政府主导、学术支持、民众参与、企业化运作,产(企业)——学(大学和科研院所)——官(政府)——民(国民)紧密协作,共同实施。

(三)强大的学术支持。在园区内开辟专门的实验研究区域,产、学、政府部门共同研究废弃物处理技术、再利用技术和环境污染物质合理控制技术,为企业开展废弃物再生、循环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日本大部分工业园区都非常重视高科技的发展。如,北九州生态工业园区开展的实验项目包括废纸再利用、填埋再生系统的开发、封闭型最终处理场、完全无排放型最终处理场、最终处理场早期稳定化技术开发、废弃物无毒化处理系统,以及豆腐渣食品垃圾生物质塑料化等。

(四)园区建设重点突出、特色分明。从总体上看,日本生态工业园区内的产业活动是以废弃物再生利用为主,但从利用的废弃物种类看,园区之间还存在差别,即各园区都有自己的方向。另外,同一类型的废弃物再生事业也可能在不同的生态工业园区实施。如,秋田县、宫城县、北海道和北九州市等4个生态工业园区均布局了家电再生利用设施。后一种情况表明,日本所规划、建设的生态工业园区是具有地域性的,即首先考虑不同地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技术基础,同时也考虑废弃物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三、对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启示

(一)加强法律规范。日本的经验表明,通过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法律体系能明确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建立生态工业园区中的权责关系。日本企业较强的环境意识是建立在环保法律基础上的。而当前我国的环保法律体系尚不完善,企业的法律意识、道德意识淡漠。因此,加强环境执法监管有利于提高企业守法的意识,推动企业积极主动开展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今后,必须尽快建立促进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立法,明确政府、企业和居民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建筑材料;循环利用

一、传统建筑材料的可循环利用

传统建筑材料主要包括烧制品(砖、瓦类)、沙石、灰(石灰、石膏、菱苦土、水泥)、混凝土、木材、竹材等。在拆除旧建筑时,不仅会产生大量的砖头和混凝土废块、木材及金属废料等废弃物,而且无论是新建或是拆毁时都会留下建筑残骸,如果能将其大部分作为建材使用,即“建筑废弃物”成为“建筑副产品”,这将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这样既节约建筑材料资源,减少对建筑室内外环境造成的污染及建筑垃圾的浪费,又传达了原建筑的历史信息,从而延续城市文脉。值得注意的是,传统建筑材料的可循环利用特别适用于当前我国历史建筑的改造及修缮。

其中,木材作为一种典型传统材料,其生长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大量砍伐破坏生态环境,为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资源,各国开始控制木材滥伐。如今,从老房子中拆下的零散厚木板条,间隔地排布在新建筑正立面之上。而那些旧木壁板、门框子,木地板材及主要结构木料已成为新博物馆建筑的生动要素,与艺术家的作品一同构成了展区中的拼贴艺术。这种新与旧合而为一,体现着建筑师对传统材料再利用的热衷与建筑历史的传承。

二、一般废弃物在建筑中的再利用

1.用于建筑结构构件

集装箱是商品运输的最常用容器,也经常被大量废弃在港口等处。近来国外一些建筑师对此却颇有兴趣,试图利用这些大箱子来营造建筑。

实例分析1:“320工作室”

西雅图的两位年轻建筑师罗伯特·亨布尔和乔尔·伊根曾利用一个巨大的集装箱改造出一个独特的周末作室,其面积达30m2,合320平方英尺,故定名为“320工作室”(图2-9)。集装箱原来的边角都用铸铁包裹,4个角都有钢梁,具有足够的强度,设计者进行切割和拼合,可以安置一张双人床和一个卫生间。内部墙体用钢钉和泡沫绝缘板制作,打开或滑动时可形成一边的落地窗和另一边的滑动玻璃门。整个空间置于林地中,很像是一个别致的小亭榭。

设计中,一个“最大限度的改造”想法出现了。在对原印刷品厂房一层及地下室的修复中,建筑师将原有的橡木梁及柱子之间插入了一个可变换的模件系统——磁道上的运货集装箱,从而满足了新的功能及审美的要求。同时,在结构设计及概念上,对各自独立分隔的私人工作室及公共画廊空间,起到和谐作用。

同时,在集装箱的再利用设计中,建筑师保留了原箱子中符合航海标准的胶合板地板及内部灰色漆,但将其端头置换为玻璃,并将整个集装箱安置在钢辊上。这种卷轴系统,是在原有地板之上的混凝土中安装轨道,仿佛是用作运输巨大的雕塑品进入建筑。集装箱的波状表面经切割成细长片并弯曲形成其内部的长凳,从顶部倾泻下的2英寸厚透明合成树脂板材垂至工作台及长凳。建筑师并没有为每一个组件安装昂贵的喷洒器,而是在整个空间中安装了一个标准的喷洒器格栅,各组件均装有电缆及数据线。整个设计理念表达了艺术家对空间创造的激情。更胜一筹的是,建筑师通过可移动的材料组件的使用,重新定义了建筑所特有的体量、平面与空间布局。

2.用作建筑装饰材料

另一方面,将废弃之物用作建筑室内外装饰材料的作法,如今已在国外建筑界悄然兴起。例如,在美国宾夕法尼亚的一个活动中心设计中,建筑师BohlinCywinskiJackson创新地使用了可循环利用的废弃橡胶轮胎用作建筑北立面的墙面板。通过形式、材料与能源的合理使用,该建筑体现出对环境认知的重要性。在轮廓鲜明的斯堪的纳维亚的朴素环境之中,显示着她那微妙的心思与巧妙的工艺。在建筑北立面,逐渐弯曲的长长墙面上,覆盖着由废弃轮胎制成的细长片状“墙面板”。这些汽车轮胎是从河岸、停车场及其它地方捡来,经切割成为与轮胎宽度相同的条形“板材”,它们,垂直固定并相互连接地排布,形成了一种耐用、防水的建筑表皮。然而,由于轮胎各自不同的胎面花纹,为其粗糙的表面质地增添了多样性。更重要的是,这种对废弃材料的再利用方式,实现了具有环保意义的创造性设计。

三、新型可循环建筑材料

“Recycle”指一个物品被再次用作该物品或适应性再利用为其它产品的可能性。可高效循环使用的产品将减少原材料的用量、能源消耗及建筑垃圾的浪费。然而,简单地要求所有的建造材料均为可循环利用材料,并不如人们所期待的那样高效。事实上,在材料再利用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消耗大量能量。通常来说,一个耗能量低、可循环比例高或具有显著环境效益的产品,是可持续设计的完整选择。例如,铝材的生产是一个高能耗的过程,而其循环再利用可节省高达95%的耗能量;与铝相比玻璃的生产是廉价的,其循环再利用仅节省5%的耗能量19,相对而言,铝的循环利用更有意义(图2-16)。那么其它建筑材料又是如何呢?如今常用的新型可循环建筑材料有可循环纸材、可循环建筑钢、铝材料、预制建筑等。

四结束语:

建筑材料资源的可循环利用还涉及处理成本、机械设备、工艺流程等技术经济问题。目前,与新材料相比,再生及循环使用的材料有价格高、现场通用性差等问题,综合利用时有一些不足之处。但是,一定要从环境保护及资源利用效率的角度出发,进行成本效益的综合分析,并确定可循环利用经济效益的评价方式,中国在建筑材料资源的可循环利用领域将呈现更好的前景与空间。

[关键词]:农村固体废物;循环经济;绿色发展;污染现状

[前言]:

1、农村固体废弃物污染现状及危害

2、循环经济理念在固体废弃物处理中的应用

工业固体废物传统的处理方式是填埋或焚烧,农村固体废物的处理不宜采取这种方式,因为农村人口分散,这种处理方式会付出更高的成本而相对贫困的农村地区根本无法承担并且农村固体废物总体上危害程度比工业固体废物要低,即更适宜无害化处理而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9]。因此固体废物的处理方式的优化是实现固体废物资源化的重要途径,在固体废物处理过程中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减少固体废物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2.1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定义为在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是一种建立在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10]。它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11]。循环经济提出改变了传统经济中“资源―产品―消费―污染排放”的单向流动经济模式,转而提倡“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自然生态模式,按照生态经济规律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持续发展[12]。

2.2循环经济理念在固体废物污染治理的应用

2.3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由于固体废物种类较多,在目前情况下,还不能全面控制、处理和利用所有的废物。我国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亟待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2.3.1资源回收率低。在固废的循环利用中,不少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比如固体废物的分类回收体系和分类回收机制尚未建立和完善,很多可以循环利用的固体废物没有得到充分回收和利用,一些不易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丢弃现象严重,资源的回收多为低级的材料回收,如废纸、废玻璃、废钢铁等[25]。

2.3.3技术工相对落后。对于一些行业,产品回收利用技术开发投入严重不足,技术与装备水平不高,如葡萄酒酿造中产生的葡萄果梗、葡萄子和皮渣等固废的回收产品大多数由规模较小的企业甚至是小作坊企业生产,由于回收工艺技术的制约,导致了回收再造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葡萄酒酿造中产生的固废利用率不高[27]。

2.3.4分布分散,不便于管理。由于农村较为分散从而又导致了很多地区难于实现机械化生产,也不便于集约化生产管理。加大管理力度,重新规划好农业生产区域,使得可以进行集约化生产,这样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也可以降低管理的成本和压力[28]。

3、开展固体废物循环利用的建议

3.1加强政府的资金扶持和思维引导。加强政府的扶持和引导是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的必要条件[29]。政府要转变职能,为发展循环经济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在编制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规划时,都要考虑到固体废物循环利用工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推进循环经济中的作用,在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上提供经济上支持和技术上的帮助的同时,在组织开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一系列宣传活动中,把推动循环利用作为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转变观念,树一立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3.2综合利用。综合利用是实现固体废物资源化和减量化,解决环境污染及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统一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在废物进入环境之前,对其加以回收利用,可大大减轻后续处理处置的负荷。因此,在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应把综合利用技术放在首要位置。

3.3在农村固体废物处理方面加强法治工作。以循环经济的理念完善、指导现有农村固体废物污染立法,运用法律的手段来加强农村固体废物的治理。总体上看,农村固体废物比城市固废在无害化和资源化方面更适宜实施循环经济,中国农业有长期和成功的循环经济传统,需要保持和发扬,要加强政策和法律的鼓励和扶持,通过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实施进一步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

结语

固体废物是一种放错地方的资源,具有十分明显的循环经济价值,但是现有的再生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且废旧物资的产量还在迅速增加,因此在农村地区更深层次的引进循环经济理念,还需要大量的借鉴和比较,以及多方的努力和支持。循环经济在我国农村固体废物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只是农村环境保护极为微小的一个部分,在以后的农村发展道路上更应鼓励固体废物循环利用,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危害性,推进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置,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默,谭译.农村固体废物污染治理中循环经济的实施[J].城市地理,2014,23(18):233-238.

[2]艾平,张衍林,李善军,晏水平.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的分析[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0,45(01):67-74.

[3]周珂,武亦文.循环经济在我国农村固体废物污染治理,中的实施[J].环境保护,2007,25(20):14-16.

[4],王文杰.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开发前景[J].天津农业科学,2009,(03):123-129.

[5]何品晶,章,吕凡,等.我国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基础条件与适宜模式[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5,87(2):116-120.

[6]潘立力.农村生活固体垃圾处理的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5,56(7):154,156.

[7]李玲.固体废弃物处置与管理方法研究进展及展望[J].广东化工,2010,45(5):67-74.

[8]尹高飞,巴士迪,翟梦瑜,等.我国农村固体废弃物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15,35(5):70-72.

[9]我国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治理行业发展综述[J].中国环保产业,2010,34(11):19-22.

[10]马忠玉,蒋洪强.水循环经济与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研究[J].生态环境,2006,67(2):214-221.

[11]张天柱.从清洁生产到循环经济[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3(6):173-178.

[12]张金利,姚伟龙.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北京市建筑固体废物再利用模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15(4):93-98.

[13]孙跃跃,汪云甲.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7,34(4):45-51.

[14]刘惠芳,涂Z,黄钰.论我国农业固体废弃物能源化利用技术[J].现代商贸工业,2010,24(5):134-138

[15]李宝珍,王一鸣,郭佩玉,孙金世,钱明亮,王肇明.北京市郊农业生态环境的工程对策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8,5(4):234-239.

[16]高福平.循环农业中农业废弃物的再生利用[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8,58(2):254-259.

[17]鄢小蓝,庞燕.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农业废弃物逆向物流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56(6):213-218

[18]艾平,张衍林,李善军,晏水平.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的分析[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0,(01):23-27.

[19]施晨璐,孙永明,孟凡乔,刘东升,孙振钧.能源农场―中国可持续农业新模式[J].可再生能源,2006,(01):21-28.

[20]吴树栋.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J].人造板通讯,2005,(08):53-58.

[21]徐国伟,常二华,蔡建.秸秆还田的效应及影响因素[J].耕作与栽培,2005,(01):145-149.

[22]金升藻,荣俊,李助南.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大力发展湖北农区节粮型畜牧业[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0,(04):176-180.

[23]张雪松,朱建良.秸杆的利用与深加工[J].化工时刊,2004,67(5):56-60.

[24]徐玉宏.我国秸秆焚烧污染与防治对策[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7,34(3):126-131.

[25]李培庆,魏刚才,常新耀.畜牧业生产对环境的危害及其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45(2):87-90.

[26]艾平,张衍林,李善军,晏水平.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的分析[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0,56(1):345-350.

[27]王英姿,黄毅斌,翁伯琦,王义祥.中国农业CDM发展现状及潜力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5(4):67-70.

[28]卢怡,张无敌,宋洪川,李建昌.农业固体废弃物发酵产氢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45(9):456-461.

[29]余伯良.秸秆饲料生产技术简介[J]粮食与饲料工业,1997,45(7):190-195..

一、各国废旧纺织品回收数量

1德国

在德国每年有190万t的废旧纺织品和服装被丢弃,其中约42%、近80万t的废旧纺织品、服装被收集并循环利用(表1)。

2日本

在日本,每年约有100万t废弃纺织品和服装被丢弃,因日本收集废旧纺织品和服装的工作并没有大规模展开,只有约12%,近12万t废旧纺织品、服装被收集并循环利用。主要利用方向是二手服装、擦洗用布料等。

3英国

英国消费者每年购买200万t的新衣物,2008年,英国整个国内服装市场价值约380亿英镑(折合700亿美元)。英国每年约有110万t纺织品和服装被丢弃,其中约27%、近30万t废旧纺织品和服装被收集并循环利用(表2)。

4美国

根据美国环保署(USEnvironmentalProtectionAgency)固体废弃物办公室,美国每年人均丢弃纺织品和服装68磅(31kg),每年约有113.3万t纺织品和服装被回收,占销售总量的15%。其中一半以上作为二手服装捐赠给慈善机构,约22.6万t废旧纺织品服装被再生利用。

德国在循环经济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早在1972年德国就制定和颁布了《废弃物处理法》,1996年又颁布《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确立产生废弃物最小法、污染者承担治理义务以及政府与公民合作三原则。家庭废弃物利用率从1996年的35%上升到2003年的60%。目前,废弃物处理成为德国经济支柱产业,年均营业额约410亿欧元,并创造20多万个就业机会。

日本政府从上世纪80年代前后开始,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大力推行循环经济。2000年,日本政府颁布了《促进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法》,此外,还制定了一系列配套的法律法规,如《废弃物处理法》、《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法》、《建筑资材循环利用法》、《食品循环利用法》、《容器和包装材料循环利用法》、《家用电器循环利用法》和《汽车循环利用法》等。出台的措施包括:政府部门率先使用再生品,对循环型社会公共设施的完善提供财政支持;企业有义务提高制品和容器的耐久性,完善维修体制,在设计阶段考虑产品的循环利用;国民在使用再生品和回收循环资源方面有义务进行合作,有义务遵守建设循环型社会的规定,当制品成为循环资源时有义务协助企业收集。

英国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由环境、食品和城市事务部(DEFRA)负责,目前,该部门已经开始一项可持续服装路线图的项目,整个项目包括绿色设计、清洁生产、有机认证等内容,其别包括:“新使用、回收和丢弃服装的管理达到最大化”。

4法国

法国生态和可持续发展部于2007年颁布了《关于新纺织服装产品、鞋及家用亚麻布产生的废物再循环与处理法令草案(G/TBT/N/FRA/66号通报)》,该草案制定了关于纺织废物延伸生产者责任及计划的组织程序。2008年12月开始,欧盟开始实施新指令,将废旧纺织品及服装列为可循环利用材料,极大地推动了纺织品及服装在欧盟的循环利用。

5美国

美国发展循环经济年代较早。1976年,美国联邦政府就制定了专门的《固体垃圾处理法案》,到目前为止,已有十几个州制定了废弃瓶子的处理办法规定,20多个州制定了禁止在庭院内处理废弃物的法规,近一半的州对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处理率超过了30%。每年11月15日是美国的“回收利用日”。各州也成立了各式各样的再生物质利用协会和非政府组织,开设网站,列出使用再生物质进行生产的厂商,并举办各种活动,鼓励人们购买使用再生物质产品。在美国,二手服装店是废旧纺织品服装的主要走向,市民将废弃服装干洗后捐献给慈善组织,慈善组织分拣后直接挂牌出售,市民对二手服装的接受程度高,二手服装的销售不受限制,也没有消毒等“卫生”要求。

三、国际知名纺织品回收组织

1国际再生局

国际再生局(BUREAUOFINTERNATIONALRECYCLING,BIR)是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贸易联盟,设有纺织品回收部,目标是提高各类材料的回收以及制造自身可以被回收利用的产品,会员达800多家。

2纺织品回收协会

纺织品回收协会(TEXTILERECYCLINGASSOCIATION,TRA)是位于英国的贸易组织,同时也是国际再生局纺织品部的会员,其目标之一是提升纺织品回收和二手服装、鞋类制品的回收产业,会员为16个从事纺织品回收的协会。

3纺织品回收联合会

纺织品回收联合会(VERENIGINGHERWINNINGTEXTILE(VHT-THETEXTILERECYCLINGASSOCIATION))位于海牙,代表了荷兰超过90%的参与纺织品回收的商业机构,会员包括40家荷兰纺织品分类机构、大型的从事废旧纺织品回收的慈善和商业机构、处理和再生二手服装的公司。它同时也是国际再生局的会员。

4回收企业联盟

回收企业联盟(FEDEREC-FEDERATIONOFRECYCLINGENTERPRISES)位于法国巴黎,联盟设有纺织品回收部,会员包括法国废旧纺织品收集和分类公司。这个联盟为长期的纺织品和服装分类活动提供财务上的支持,并负责纺织品和服装产业的研究和发展。

5纺织品回收贸易联盟

纺织品回收贸易联盟(FACHVERBANDTEXTILE-RECYCLING(FTR-TEXTILERECYCLINGTRADEASSOCIATION))位于德国斯图加特,80家会员来自德国、奥地利、比利时、法国、匈牙利、意大利等地,根据该联盟统计,纺织品回收企业为德国带来了1万个工作岗位,为整个西欧带来了10万个工作岗位。

6次级材料和再生纺织品协会

次级材料和再生纺织品协会(THESECONDARYMATERIALSANDRECYCLEDTEXTILE(SMART)ASSOCIATION)是一个纺织品和非织造布料回收贸易组织,位于美国。该协会创建于1932年,由来自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智利、丹麦、德国、洪都拉斯、印度、日本、墨西哥、巴基斯坦、南非、西班牙、瑞士等在加拿大、墨西哥和美国等3国拥有办事处的215名会员企业组成。

关键词:建筑;废弃物;利用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A

一、对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的认识和建议

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技能能使建筑材料再生循环利用,使往常较难处置的建筑废物能变废为宝,同时与传统的露天堆积和填埋方式比较,不需占用很多农田,也节省了运输成本,是节能环保的处置方式。也是一个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

但此项技能门槛相对较低,仅仅将建筑废物经人工简略分拣用处置设备粉碎后,按颗粒巨细用于地上根底材料、制砖材料及制造砂浆,所以,只需有利可图,公司进入这个职业比较容易。因而,这个职业的市场竞争是会十分激烈的,不适合咱们国企介入。

建筑废物在处置的过程中对周围的环境可能会形成二次环境污染,如深圳部九窝余泥渣土受纳场周边每天扬尘导致周边空气污染严峻,因而政协委员和周边居民主张中止部九窝余泥渣土受纳场二期工程,别的选址缔造。所以,建筑废物的处置场必须有完备的环保设备,投资较大。

二、建筑废弃物主要类型

1、废旧建筑塑料

在我国,建筑塑料生产总量已超过630万t,当年产生的废建筑塑料约为250万t,其中填埋占93%,焚烧占2%,回收率仅占5%,与发达国家比较,建筑塑料废弃物的资源化率极低。随着建筑节能的推广和应用,建筑行业内对保温材料的消耗也逐年上升。尤其是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最主要的应用是在包装中做防护减震材料和建筑中做保温隔热材料。按照其生产方法有模塑成型聚苯乙烯泡沫塑料(EPS)和挤出成型聚苯乙烯泡沫塑料(xPS)两类。我国近年EPS发展很快,根据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EPS专业委员会资料2003年总量已经达到115万t,其中包装45万t,建材59万t,其他11万t。我国每年废弃的EPS泡沫塑料量在50万t以上。按照平均比重20kg/m0(50m3/t)计算,体积高达2500万m3(相当于17500万t钢铁(0.14m3/t)的体积)。

2、废弃混凝土

三、建筑废弃物利用的实例

以工程施工为例,在某工程施工中,利用HEC土体固结剂固结建筑垃圾渣土,作为路基处理,仅此一项,减少建筑垃圾外运14万m3,减少外调土方22.5万m3,节约工程建设费用近2000万元;在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中,将产生的各类废弃物结合枢纽新建道路和场地平整工程进行循环利用,达到了节省垃圾堆场、降低垃圾外运费用和防止环境污染一举三得的效果。笔者在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内道路及配套工程7标段、19标段等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对HEC固结建筑垃圾渣土路基、5%水泥稳定建筑废弃物垫层施工的一些方案、方法进行了一些考察及现场调研,下文中对两种利用建筑垃圾的施工工艺及方法进行简单论述:

1、HEC固结建筑垃圾渣土路基

1.1HEC固结原理

HEC的活性组分会渗透到固结体单元的相界面上面,对固结土体中的铝硅酸盐活性起到激发作用,促使其形成牢固的聚集体,HEC中的水化产物也通过固结体基本单元结成牢固整体,从而实现从内到外的固结,以提高强度,并保证水稳定性。HEC固结渣土:以HEC-1为胶凝材料与渣土拌和的混合料,经碾压密实形成的固结体道路结构层。

1.2施工工艺

施工放样,可按一般常规的道路路基放样方法即可。摊铺渣土,在准备堆料的路基上面,先洒适当的水,路基表面保持湿润。测量道路的厚度、宽度及预定要达到的干密度,计算出渣土的应用数量,并将其摊铺在设定好的宽度上,保持平整。通过试验,确定松铺系数,在摊铺过程中不仅要保证路面平整,还要将大土块及杂物剔除,以保证摊铺质量。

摊铺HEC前,事先检测土的含水量,使土体处于最佳含水量(土体的最佳含水量通过试验确定)。通常,我们在施工中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2%~4%的范围内)状态时施工。土的最低含水量≥14%。按配比用量摊铺HEC,摊铺时要求现场均匀、平整的摊铺,并要确保HEC-1用量准确。为确保HEC用量的准确在施工中我们是按两包(100kg)的固结剂在现场划成许多小方块,在每个小方块内放置2包固结剂。

将HEC固结土拌和均匀,用平地机拌和以确保拌和均匀及深度达到路基顶部,一定要避免素土夹层,从而保证了固结土的质量。

将HEC固结渣土混合料整形达到设计要求的坡度和路拱,特别需要注意是接缝处必须顺适平整。

养生,碾压完成并经压实度检查合格后,立即进行保湿养生(用塑料簿模覆盖)。当气温大于5℃时采取保湿措施,养生期为7d。养生结束后,将覆盖物清除干净。养生期间封闭交通禁止一切车辆通行。

2、5%水泥稳定建筑废弃物垫层施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利用建筑废弃物的方面还有很多,如场地回填、河塘沟浜回填、软基处理等,都值得深思。合理利用现有资源,统筹调配,妥善安排、节省投资,可以扩广至机场建设的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1]方丽明.废旧高分子材料在建筑材料中的回收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4,09:325.

[2]刘景矿.建筑废弃物管理成本补偿模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1衡水市农业污染现状分析

1.1化学投入品现状

全市年施用化肥总量(折纯后)约为33万t,主施氮肥和磷肥。其中磷肥施用量约为12万t,占化肥施用量的35%;氮肥施用量约为21万t,占化肥施用量的64%。流失途径主要有地表径流流失和地下淋溶流失,其中地表径流流失总磷约431t、总氮约1684t,地下淋溶流失总氮约2843t。施药总量约为0.45万t,杀虫剂占施药总量的8%,除草类农药占总量的6.5%,有机磷类占13.4%,菊酯类占4%。

1.2农业废弃物现状

全市耕地面积57.33万hm2,种植小麦面积28.95万hm2,小麦秸秆生产量约为180万t;玉米播种面积25.67万hm2,秸秆生产量约为840万t;棉花、花生、豆类等其他农作物秸秆量200多万t,全年秸秆产生总量约为1200万t。地膜用量约0.6万t,回收量0.48万t,田间残留量0.12万t,占总量的20%。

1.3畜禽养殖污染现状

全市每年猪、牛、羊、家禽存栏分别是285万头、44万头、145万只、4500万只,出栏分别达到420万头、26万头、143万只、3200万只,饲料总产量90万t,每年产生的畜禽粪便约1000万t。2农业清洁生产典型技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清洁生产理念,努力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综合控制技术,不断探索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以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新农村为目标,以保护和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农业生产的环保节源、减污增效的生态平衡。

2.1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模式

针对当前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产生的秸秆、粪便、生活垃圾和污水等废弃物,积极探索建立以农业与生活废弃物循环利用为主的自我净化循环利用体系,以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处理、利用。

2.1.1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在秸秆综合利用上,不断开发新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包括保护性耕作、乡村清洁循环利用及能源转化、秸秆栽培食用菌、氨化、堆沤、快速腐熟、秸秆生物反应堆等技术。目前利用秸秆主要途径:一是用作肥料,农作物秸秆粉碎处理后,一部分直接还田,一部分腐熟堆沤后还田。主要方式为秸秆直接还田,小麦秸秆还田约23.87万hm2,玉米秸秆还田约22.33万hm2,约占秸秆总量的78%;二是用作饲料,玉米秸秆经过青贮、氨化后转化为饲料,用于饲喂牛羊等发展畜牧业,牲畜的粪便作为有机肥料用于作物栽培。每年玉米秸秆青贮160万t、约为12.2万m3,玉米秸秆压块2.1万t,秸秆氨化10万t;三是玉米秸秆生物反应堆秸秆压块代煤作燃料。农作物秸秆经热解气化产生燃气,用于取暖、做饭,或粉碎压块代煤作燃料,产生的灰分作为有机肥用于农田栽培;四是秸秆基料化利用技术。棉柴秸秆栽培食用菌,利用棉柴秸秆粉碎后栽培姬菇、鸡腿菇,其废料作为大田底施有机肥料用于生产,既节约了资源,又增加了经济效益,实现了农村生态环境好转。

2.1.2畜禽粪便循环利用技术通过推广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和生物有机肥技术,达到农业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和废弃物综合利用。一是畜禽粪便沼气开发利用。引导龙头企业、科技示范养殖小区建设沼气循环利用工程,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沼气池—种植业,即“猪-沼-果”、“猪-沼-粮”、“猪-沼-菜”等生态模式,畜禽粪便流入沼气池,经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用于炊事、取暖或转化为沼气灯,沼渣、沼液可直接用于无公害作物栽培或加工为有机肥,从而实现农业绿色有机循环;二是畜禽粪便工厂化生产商品有机肥。通过微生物制剂进行畜禽粪便发酵、除臭和脱水等无害化处理,进行商品化有机肥生产,使畜禽粪便得到无害化、资源化循环利用。

2.2农业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模式

控制农业生产过程中过多的农业投入品使用,农村生活中垃圾、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以降耗增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2.1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乡村清洁工程是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突出以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清洁水源为主线,以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农业污染防控为核心,构建农业清洁生产体系,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一是田园清洁工程。以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为重点,以“两减一控一提高”(即减少农药和化肥用量、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提高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为手段,大力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以节水、节肥、节药等实用技术推广为切入点,采取生物病虫害防治、频振式杀虫灯等物理和生物杀虫方法,实现绿色植保技术,实现农业清洁生产,促进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二是家园清洁工程。分户或联户分类设置垃圾收集池,按有机垃圾、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建筑垃圾和危险物垃圾分类收集,以村为单位,统一建设乡村物业管理站,配备垃圾清运设施和运输工具,分类清运和处理农村生活垃圾;三是水源清洁工程。以户为基础,配套建设单户或联户生活污水净化池或沼气池,解决人畜粪便、生活污水等综合处理和再利用问题,消除农村污染源,实现村容村貌整洁,空气新鲜,水源洁净。

2.2.2加强测土配方施肥建设有机化学肥料的过量使用,不但造成浪费,而且造成土壤的富营养化,淋溶之后污染地下水,破坏生态环境,使土壤质量下降。通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可以合理确定施肥量和肥料中各营养元素比例,有效提高化肥利用率。推行“一村一站、一户一卡”测土配方施肥模式,完善专家查询系统,实现“配方到户、供肥到村”,做到测土、配方、生产、供肥“一体化”。

2.2.3加大产地环境调查,开展不同作物污染区的划定农产品产地安全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保证,开展农产品产地安全状况普查、监测、产区划分和修复治理,是保护和改善产地环境质量,实行农业清洁生产,减少产地污染,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措施。一是建立健全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网络。开展大中城市郊区、工矿企业区、污水灌区等重点区域的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现状普查,对农产品产地的大气、灌溉水、土壤进行监测,摸清产地安全质量底数;二是开展农产品产地污染修复治理。对未污染的土壤,要采取措施进行保护,防止造成污染。对轻度污染的土壤,要采取物理、化学、生物措施进行修复。对重污染的土壤,要调整种植结构,开展农产品禁止生产区的划分,避免造成产品污染。

3加快建立健全农业清洁生产的体系建设

针对农业资源利用率低、浪费大、污染严重的现状,通过技术创新,重点突破农业清洁生产关键共性技术,加快建立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体系。

3.1加强农业清洁生产的技术指导

组织开展节能、节水、废物再生利用等农业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实施,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农产品质量和土壤安全监测技术、农业投入品替代及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产地环境修复和地力恢复技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及其清洁化生产链接技术的指导培训服务。

2013年9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通知,同意10个园区为第四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所谓“城市矿产”,是对废弃资源再生循环利用的形象化比喻,指从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和蕴藏于城市各个角落的废旧机电设备、电线电缆、通信工具、汽车、家电、电子产品、金属和塑料包装物中,提取可循环利用的钢铁、有色金属、贵金属、塑料、橡胶等资源。

开发“城市矿产”,循环利用废弃资源一直被视为朝阳产业。有人预计,“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建设50个“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管理与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宋国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建设将有利于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废物循环利用产业产生了积极的示范效应,但这还远远不够。

垃圾变“矿产”企业看好

华新绿源环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北京市8家具有汽车拆解回收资质的公司之一。公司董事长张军向《中国经济周刊》详细介绍了该公司的业务模式,即将报废汽车和电子垃圾回收进行拆解,然后进行彻底破碎,将报废车辆中所具有的铁、有色金属、塑料、铜等不同物质分开。同时,拆解过程中仍完整可用的零配件将被二次销售。

张军向《中国经济周刊》晒了企业的“账单”,以北京出租车所采用的现代伊兰特车型为例,拆解一吨报废车辆所得废铁约为800公斤,以市价一吨废铁1600元计算,收入约为1200多元。此外,一吨报废车辆中废铜废铝的售价总额可达200元。通常情况下,拆解后的二手零配件平均销售收入为1500元。因此,拆解一吨报废车辆的毛收入约为2900元。除去收购成本(2200元)、税费及其他人工费用,拆解一吨报废车辆的净利约为200元至300元。

事实上,张军的汽车拆解回收生意仅仅进行了不到3年,作为由IT产业跨界至城市矿产开发的实践者,他对行业发展十分看好。

“目前,(公司)月均拆解量已保持在1600吨。二手配件销售到全世界50多个国家。”张军高兴地表示。

同样得到市场认可而进入规模生产的另一个主要“城市矿产”是城市生活垃圾。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是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的新方向。

据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已将“支持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污泥生产线和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线的建设”列入我国建材工业发展重点。目前,包括中国建材集团、金隅集团和海螺水泥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均在不同程度上建成运营了水泥窑协同处理垃圾生产线。

瑞士豪瑞集团中国区总裁、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恩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该公司目前正试图通过利用协同处理技术,建设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和其他废弃物的生产线。2013年底,在华新的40多个水泥工厂中,投产和筹建的项目将达到30个。

中国科学院环境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研究所闫大海博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协同处理技术是发掘城市矿产的有效途径。通过协同处置废弃物而产生的飞灰和热能,对于水泥生产过程本身是一种“省燃料、省原料的技术”,能够有效减少水泥的生产成本。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可燃废物对燃料和原料的应用替代比例分别达20%和30%。此外,水泥厂还有部分废物处置费收益。

缺乏“游戏规则”政府需“给力”

根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要达到4.5万亿元,产值年均增速保持15%以上。城市矿产的开发和利用被称为“静脉产业”或第四产业,但在宋国君看来,我国“城市矿产”的发展还远未达到产业化阶段,推动“城市矿产”等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不能仅靠市场。

宋国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阻碍城市矿产实现产业化的根本原因是产业政策缺失。从源头上看,整个体制缺乏完善的回收利用体系和支持政策。传统的城市废弃物处理体系束缚了生活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回收、分类、运输和处理等环节的无序。更重要的是,我国国民垃圾分类意识薄弱。

张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现在日本和欧盟都已经走在了产业发展的前列,但是二者选择了不同的路径,日本以精细化处理为主,对每种金属、每种塑料,甚至每个元件都能进行分类;而在欧盟,尤其是德国,则是以集中粗加工为主,不如日本精细,但是效率更高。“但是,不论是哪一种方式,其背后都有非常健全的法律和政策支持,而在我国,环保企业享受到的政策支持太少,法律对社会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很弱。长此以往,不仅是对资源极大的浪费,是对环境极大的破坏,对于环保企业来说,也是一种深深的伤害。”

美国环境保护机构公布数据显示,目前全美共有约5.6万家公私企业涉及废弃物的回收利用行业,创造就业岗位达110万个,每年的毛销售额高达2360亿美元。而在我国,很多城市矿产要么被填埋焚烧,要么被小作坊粗放处理造成二次污染,最终流到正规环保企业的少之又少。

“目前我们所谓的拾荒者,不存在劳动保障、不存在职业尊严,实际上并不能够称之为就业。”宋国君表示,根据他的研究,台湾通过发展“城市矿产”带动就业的做法非常成功。通过从源头上设立垃圾分类处理厂从而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可以肯定的是,不存在资金(短缺),不存在技术(落后)的原因。”宋国君认为,现实的困境在于,推行垃圾分类会直接触及许多人的利益,例如城市环卫部门及垃圾处理厂。

关键词:循环型社会;低碳经济;物质流动指标;努力指数。

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期,城镇化速度保持了较高水平。“十一五”期间年均GDP增长率达到10.5%,1978-2000年城镇化率年均增长约1.1857%,即每年城镇约增加1574.6万人。2008年底,中国城镇化率水平已达到45.7%。按照2000年以来的速度,采用线性趋势外推法,2029年中国城镇化率会达到70%,在这一过程中,城镇人口将增加3.3亿人。由于城乡资源能源消耗存在差异,仅城镇化一项,给中国带来巨大的资源能源和环境方面的压力。按照2008年数据计算,每年1574.6万人进入城市,全社会生活能耗会增加247.8万tce,全社会生活用水量增加约6.49亿立方米。在CO2排放量方面,按照世界能源署(IEA)测算,1990到2007年,中国CO2排放量增加了170.6%,2007年CO2排放量60.7亿吨,约占全球CO2排放量的21%,位居世界第一。2008年我国城镇生活垃圾高达1.47亿吨,由于人多地少,全国范围很多地方出现了垃圾围城现象,各种社会矛盾也相伴而生。一些地方对循环经济实施方法的理解有偏差,焚烧没有经过正确分类的垃圾,对环境造成损害,引发社会公共事件。

一、日本构建循环型社会的指标分析。

日本《循环型社会推进基本法》将循环型社会定义为:通过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费、防止或减少废物产生,促进产品适当的循环利用,妥善处理不可循环利用的资源,最大程度减少环境负荷的社会。最大限度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一方面要防止原材料成为废弃物,即要提高资源的生产率,另一方面要减少产品向废弃物的转化,主要通过尽可能延长产品使用寿命来实现。循环利用包括再使用(reuse),再生利用(reclamation)和热回收(heatrecovery)。该基本法明确要求从技术和经济性综合权衡决定可循环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处置,并要求政府制定《循环型社会推进基本计划》,采取整体和系统性的政策、措施推动循环型社会的形成。

在日本《循环型社会推进第二基本计划》中,为了推动循环型社会形成,依据基本法中关于循环型社会的基本原则,分别设计了物质流动指标和努力指数,并明确了具体的实施目标。

(一)物质流动指标及目标。

与第一基本计划相同,第二基本计划采用资源生产率、循环利用率、最终处理量三个指标分别反映社会实物流动的三个方面,根据日本经济结构变化和环境变化,补充了金属矿物生产率、和CO2减排两个指标,规定了2015年这五个指标的目标值,这些指标值均可以通过构建全社会物流图计算获得。

1、资源的生产率=GDP/自然资源输入。近年来,整体来说,日本资源生产率得到了提高。但也存在新的问题,随着高技术产品为代表的新应用的需求增长,岩土资源输入显著下降了,原油和金属资源的输入量有所增加,由于这部分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约束,导致工业废弃物数量上升。在第二计划中,设定2015目标值达到42万日元/吨,达到1990年的两倍。

2、循环利用率=循环利用量/(循环利用量+资源输入量)。日本2015年目标为14%~15%,比1990年的8%提高约80%。

3、废弃物最终处理量。2004年就日本全国而言,最终处理场工业废弃物的剩余处理容量仅能维持7.7年,在大城市区仅剩下3.4年。因而,废弃物处理量成为一项关键指标,第二计划设定2015年目标为0.23亿吨,比1990年的1.1亿吨下降了80%。

4、金属矿物资源的资源生产率。即在自然资源输入中除去非金属矿物计算出的资源生产率。

设定的目标为77万日元/吨,比2000年的59万日元增加了30%。

5、CO2减排目标。用以测度循环型社会和低碳社会整合发展的实现情况。废弃物和化石燃料的温室气体减排,可以通过废弃物转换为原料燃料,废弃物发电实现。2010年在废弃物方面,预计实现二氧化碳减排780万吨。

除上述指标以外,第二基本计划其他指标未设定实施目标,仅用于监测变化,识别所需要采取的行动。

(二)努力指数及目标。

构建循环型社会不仅仅需要科技、制度和策略的更新,更重要的是生产、消费观念的转型,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努力指数同样分为两大类,一是用于设定实施目标的部分,二是用于监测变化情况的指数。前者测度包括减少废弃物数量、思想和行动改变、促进循环企业发展、实施个人循环利用法案四个方面。

1、减少废弃物数量。

减少市政固体废弃物数量。城市家庭和商业活动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是不同的。因而,该计划有针对性的设定了三个努力指数。首先是,全社会(包括公众和商业机构)每人每天垃圾排放数量,2015年比2000年下降10%;其次,为了评价公众减少垃圾数量和参与分类收集的努力水平,设定2015年家庭每人每天垃圾排放数量(不含回收利用量)比2000年下降20%的目标;第三,对于商业活动排放的废弃物总量,则要比2000年下降20%。减少工业废弃物数量,2015年工业废弃物最终处理量,比2000年的8900万吨减少60%,比1990年减少80%。

2、思想和行动的改变。

通过调查问卷来测度构建SMC社会的思想和行为改变。该计划的目标设定为:90%的回答者会选择倾向于减少垃圾排放,重复利用现有产品和购买绿色产品,而且有50%会采取切实的行动。调查问卷的问项充分考虑到生活方式转变,例如增加了互联网使用、自行携带购物袋等方面的内容,在问卷调研中也利用网络等媒介使得整个过程更为便利和有效。

3、促进循环企业发展。

促进绿色采购。设定目标为:50%的地方政府、上市企业(东京、大阪、名古屋证交所一板或二板市场上市企业),30%的非上市企业(非上市,而且雇员数500以上)在组织范围内实施了绿色采购。提升企业环境管理水平,鼓励开展ISO14001认证。拓展循环企业的市场规模。2015年循环型企业市场规模达到2000年的两倍,循环企业雇员数也在考虑范围内。

4、持续实施针对个别项目或企业类型的循环利用法案和计划。

其他指数则用来获取变动情况的量化信息,找到未来可能采取的政策方法。

二、中日构建循环型社会的指标与实施目标比较。

(一)指标设定的法律依据。

中国没有构建循环型社会的明确提法,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实现与环境和谐发展的主要指标和实现目标,散布于中国政府各部门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性文件中。

为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2008年8月,中国政府了《循环经济促进法》,自2009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关于循环经济的立法还体现在《可再生能源法》、《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管理办法》等政策性文件中。

如前所述,日本推动循环型社会的法律体系,由一部基本法、两部综合法和六部单项法组成,除此之外由政府定期制定推动循环型社会的基本计划。

(二)物质流动指标。

2007年6月,由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利用现有的数据信息基础,针对宏观层面和工业园区分别编制。宏观评价指标由资源产出指标、资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指标和废物处置降低指标五大部分构成。其中,资源产出率指标是指国内生产总值与一次资源消耗量之比,为了具有可比性,这里的GDP是以不变价计算。一次资源利用效益越高,该项指标比率越高;资源消耗率指标主要描述单位产品或创造单位GDP所消耗的资源,可反映减量化的实现情况;资源综合利用指标主要反映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废水、城市生活垃圾、农业秸秆等废物的资源化利用程度;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指标,主要反映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状况,体现了节约使用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的要求。废物排放降低指标,主要描述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废水最终排放量减少的程度。

(三)评价体系。

(四)实施目标比较。

在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资源产出率提高15%的目标,同时提出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2%的目标。尚未纳入循环利用率、最终处理量以及废弃物排放中的二氧化碳排放等约束性目标。同时,中国未对个人、企业、地方政府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努力程度设定实施目标。

三、对中国构建循环型社会的借鉴意义。

(一)实现从发展循环经济向构建循环型社会转变。

日本构建循环型社会基本计划属于《日本循环型社会推进基本法》规定的实现立法目标的重要手段,致力于整合发展循环经济、构建低碳社会和与环境友好三个方面。其基本计划每五年进行一次修订,值得注意的是第二计划增加了废弃物处理方面的二氧化碳减排指标。

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中,面临能源、资源不足,环境污染的严峻压力,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可持续。中国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二)重视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

(三)建立完善单项法律法规。

中国虽然在《循环经济促进法》和一些环境法律法规中规定了推进循环经济的内容,但是《循环经济促进法》作为一部总纲性质的法律,条文不够全面,尤其缺乏日本类似循环型社会基本计划的实施文件和《容器包装回收利用法》、《家用电器回收利用法》、《建筑材料回收利用法》等专门法律。

(四)采取精细化管理方法。

精细化管理不仅为日本企业家所擅长,其精髓渗透到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循环型社会构建方面,精细化管理既反映在计划条文规定的细致入微,又表现在实际操作中的周到考虑方面。

中国关于城市居民和商业活动的垃圾排放方面的指标,尚未纳入到我国经济社会的规划目标中去。建城2010[63]号文已明确提出:“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综合利用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促进生活垃圾处理的产业化发展”。应当把具体量化指标和实施指标纳入到规划中去。

(五)完善循环型社会的数据统计。

日本在构建循环型社会方面的统计比较完善,因而其实施目标中有较多量化指标。在日本统计年鉴第24章,针对可再生容器回收情况就进行了统计,统计项目涉及无色玻璃容器、纸制容器包装、塑料包装和容器等,分别统计了期望收集数量、实际收集数量,涉及的市政当局数和人口比例,年内再商品化量和再商品化率等项目。

由于中国现有统计数据指标、统计调查方式限制,前述一些指标尚未纳入到实施目标中。中国现有的统计系统、制度方法和调查渠道主要是反映经济社会活动方面的,对资源和环境的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渠道相对不太健全。从3R原则来看,其基本思想就是资源的循环、高效和减量利用。建议在后续的循环经济统计中考虑加入其他物质流动指标,把废弃物处理中的二氧化碳排放纳入统计调查范畴,并明确物质流动的调查统计组织方法,把循环利用率、最终处理量在内的物质流动目标纳入循环经济专项规划中。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EB/OL],(2011-09-20)[2011-09-25].stats.gov.cn/tjsj/ndsj/2011/indexch.htm[2]新华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11-03-16)[2011-08-01].gov.cn/2011lh/content_1825838.htm[3]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EB/OL].

(2007-06-27)[2011-08-01].hzs.ndrc.gov.cn/newfzxhjj/t20070814_153501.htm[4]新华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EB/OL].(2008-08-29)[2011-08-01].gov.cn/flfg/2008-08/29/content_1084355.htm[5]governmentofJapan.FundamentalPlanforEstablishingaSoundMaterial-CycleSociety[EB/OL].(2008-03-16)[2011-08-01].

THE END
1.吊顶石膏板掉落怎么处理土巴兔装修网吊顶石膏板掉落怎么处理知识攻略汇集,提供全面吊顶石膏板掉落怎么处理装修问答与攻略,为广大业主指点吊顶石膏板掉落怎么处理相关装修策略,并分享吊顶石膏板掉落怎么处理相关的精美装修效果图与装修公司推荐https://m.to8to.com/zx/602677/
2.地板缝隙大如何处理地板缝隙大一定要及时的处理,要不然会影响到我们日后的使用,或者是地板的使用寿命,那么地板缝隙大如何处理,在下面的文章中小编已经为大家总结了几个办法,希望对你们会有用。 地板缝隙大如何处理 1、重新打蜡 如果在木地板刚出现裂缝的时候,气势也就是问题不太大,在这个时候我们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裂开的地方,然后https://www.qizuang.com/gonglue/jxwd/124748.html
3.老火:《装修完全手册》2、吊顶罩面板材普通采用纸棉石膏板、铝扣板、PVC扣板等。 3、罩面不宜用多层板制作。 浴缸 现在市面上浴缸大致分铸铁缸钢板缸亚克力浴缸等三大类,另外还有聚脂玛瑙缸、维克力、树脂等,后面三种不经常应用,现在将前三种的特性分析如下: 铸铁缸:优点---光洁平整,色泽温润,防污垢,易清洗,寿命长;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107/08/1235110_177818129.shtml
4.脱硫石膏固废如何处理?但是废旧的脱硫石膏可以提出来很多有用物质,例如水泥生产所必需的混凝剂,粉刷石膏纸面石膏板以及生产http://www.loupan.com/ask/815448.html
5.石膏板的制作但是由于制作完成的石膏板需要一段时间干燥,所以要提前制作完成以备使用。下面我们将介绍两种常用石膏板制作的方法: 一、废旧包装盒制作石膏板 废旧纸质包装盒可以直接用石膏浆进行浇筑,可以非常便捷制作出许多形状的石膏板。通过收集简单几何形(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等)包装盒,利用其固有形状用石膏浆浇筑成型,等石膏https://www.qplll.net/file/Course/QP_COURSE/QPFDZZ/fdzz/al-2.html
6.吉安工业固废处置吉安建筑垃圾吉安污泥处理宁波顺安固体废物处置有限公司一家从事工业固废处置的企业,主要有建筑垃圾、岩棉、污泥、橡胶、塑料、石膏板等处置技术,为我国污染治理及防范起到了重要作用,为环境的保护付出自己的一份力!http://jianshi.sagfc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