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银研究行业深度农药行业研究之总览篇——绿色发展加速产业整合,关注优质原药企业升级机遇

作者:招商银行研究院公司金融总部授信审批部南京分行

■农药市场规模稳步增长,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药生产基地。农药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保障粮食增产增收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22年全球作物用农药市场销售额693亿美元,近5年CAGR为5%。全球农药产业链分工基本成型,跨国巨头牢牢把持着前端创新药研发和终端制剂销售渠道两大高附加值环节,而得益于完备的基础化工产业体系以及极具竞争力的成本控制水平,中国拥有全球近70%的原药产能,行业呈现“原药强、制剂弱”的特征。

■农药中长期需求稳定,品种升级带动市场规模增长。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国际粮价大幅上涨,农药需求同步增长,价格指数创历史新高,行业迎来持续两年的高光时刻。展望2023年景气度回调压力较大,市场降温趋势显现。不过长期来看,在全球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的背景下,农药需求韧劲十足。而随着农药品种结构的不断升级,预计市场规模仍维持稳定增长。其中,以高效低毒农药、生物农药为代表的环境友好型农药将加速替代老旧农药,发展前景广阔。

■准入门槛提升,行业资源集中,产业整合有望加速。格局分散、产业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制约了中国农药转型升级的步伐。不过当前产业整合的驱动因素正不断强化。能耗双控、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监管约束使得准入门槛持续提升。与此同时,跨国农化巨头整合和愈发高昂的农药登记成本也使得行业资源开始逐步向优势企业集中。中国农药行业即将进入新一轮整合期。

■上下游一体化整合将成新常态,原药企业迎来转型升级契机。预计下阶段农药行业的上下游一体化整合将以前向一体化为主,即原药龙头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整合国内制剂销售资源,实现向仿制型一体化农药企业的转型升级。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因素:一是仿制型原药企业的企业规模和相对竞争优势更强;二是全球仿制型原药市场空间将随创新药研发难度的增加而进一步增长;三是原药领域的准入门槛和技术壁垒更高,面临的监管压力也更大。

■业务建议。(本部分有删减,招商银行各行部如需报告原文,请参考文末联系方式联系研究院)。

■风险分析。监管政策变化风险,市场竞争风险,环保及安全生产风险,转基因种植商业化造成农药需求结构变化的风险,新品种开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绿色升级带来的成本上升风险。

正文

农药产业链概述

1.1农药:不可替代的重要农资,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根据《农药管理条例》,农药是指用于防治、消灭或控制农林业的有害生物及调节植物生长的各种物质。作为现代农业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农药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保障粮食增产增收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图1:农药分类

根据PhillipsMcDougall的统计,2022年全球农药市场销售额为781.93亿美元。其中,作物用农药占比接近九成,市场销售额达692.56亿美元,近5年CAGR为5.0%。分地区来看,亚太、拉美两地是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地区市场。2022年,亚太地区市场销售额218.85亿美元,占比32%,近5年CAGR为6.1%;拉丁美洲市场销售额191.37亿美元,占比28%,近5年CAGR为8.6%。分品种来看,除草剂依然是规模最大的细分市场,占作物用农药市场的44%;杀虫剂、杀菌剂位居其后,市场份额分别为27%、25%。三大类品种以外的其他产品份额仅4%。

图2:全球农药市场规模(亿美元)

图3:2022年全球各地区作物用农药市场份额

图4:2021年全球作物用农药市场品种结构

1.2全球产业链分工基本成型,跨国农化巨头主导市场格局

农药研发是技术壁垒最高的环节。只有少数巨头才有资金和技术实力从事规模性的新型原药和相应制剂的创制,并对创新药知识产权形成垄断。而其他多数具备一定合成技术的企业通常只能对专利保护期满的原药进行仿制生产,市场竞争激烈。

终端制剂销售则是核心盈利环节。与原药生产强调合成技术、成本控制相比,制剂更贴近终端市场,对企业的能力要求更全面。除了技术研发以外,制剂领域还强调渠道及品牌建设、售后服务,竞争维度更为多元,附加值也更高(龙头企业的制剂售价可达相应原药的3-5倍)。

图5:农药产业链全景图

根据在产业链参与环节的不同,农药企业可大体分为创制型企业、仿制型一体化企业、仿制型原药企业和制剂加工企业四种类型。

创制型企业主要开展农药创新研发。典型代表为先正达(已由中国化工收购)、拜耳(收购孟山都)、巴斯夫、科迪华(由陶氏、杜邦合并后重组而成)。上述四家跨国巨头拥有丰富的化合物资源库、先进的新型化合物与生物技术品种的研发与商业化能力、成熟且全面的产品线,能够应对全球复杂的农业环境和监管环境,是农药行业无可争议的第一梯队。除此之外,美日等发达国家还有少数具备一定研发能力,但规模和技术实力与跨国巨头存在差距的创制型企业,处于行业的第二梯队。典型代表为富美实FMC、日本住友化学。

仿制型一体化企业以生产专利过期农药为主,并具有原药、制剂一体化产业链,能够以更低的成本为终端农户提供广泛而具有差异化的产品服务。从规模和技术实力来看,他们与其他创制型企业较为接近,同样处于第二梯队。典型代表为安道麦、印度UPL、纽发姆(Nufarm)。

仿制型原药企业主要为国际巨头提供高标准原药,以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农药企业最具代表性。在跨国巨头订单哺育和自主创新的结合下,仿制型原药企业的规模迅速成长,处于行业的第三梯队。

制剂加工企业主要指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制剂企业。在跨国公司牢牢把持终端销售渠道的情况下,其他制剂企业的市场空间有限,主要为本国当地农户提供制剂产品和技术服务。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处于行业的第四梯队。

图6:全球农药企业竞争力分布情况

经过多年的激烈竞争和并购重组,全球农药产业已经形成了以跨国农化巨头为主导的市场格局。作为第一集团,先正达、拜耳、巴斯夫、科迪华不仅在产业链中牢牢把持着前端创新药研发和终端制剂销售渠道两大高附加值环节,而且还实现了种子、植物保护(农药)、作物营养(化肥)一体化发展的业务布局。根据AgbioInvestor的数据,按各公司2021年制剂业务收入为统一口径,四大跨国巨头占据着全球67%的市场份额,领先优势十分明显。

1.3中国是最大的原药生产基地,农药供给侧改革初见成效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国际分工的日益深入,跨国农化巨头纷纷选择将附加值相对较低的中间体及原药生产环节外包至新兴发展中国家,进而规避本国愈发严格的环保要求及安全生产规定。而得益于完备的基础化工产业体系以及极具竞争力的成本控制水平,中国已成为全球农药中间体、专利过期原药最为主要的生产基地。中国拥有全球近70%的农药原药产能,绝大多数原药通过出口销售至跨国公司进一步加工成农药制剂。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统计,2020年中国农药出口量257.7万吨,占全球出口总量的比例达到35.9%,创有记录以来的新高。

图7:中国农药出口量及占比变化趋势(万吨)

作为全球最大的原药生产基地,中国已初步建立农药全链条生产体系,农药的生产和使用也逐步迈入规范化、科学化阶段。“十三五”期间,在安全环保政策趋严、政府监管力度加大、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目标的共同助推下,农药供给侧改革初见成效。具体表现为:

(1)化学农药持续减量。全国化学农药原药总产量(折有效成分100%)从2015年的374万吨下降至2020年的214.8万吨,降幅达42.5%。

(2)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农药生产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2000余家下降至2020年的1705家。

(3)市场规模稳步提升。尽管产量持续减少,但随着产品价值提升,市场销售额不降反升。根据AgbioInvestor的统计数据,2021年中国农药行业市场销售额达480亿元(按终端出厂价格计算),近5年CAGR为3.1%。

(4)农药品种及登记产品总数显著提高。截至2022年底,我国有效期内登记产品涉及农药有效成分共727种,较2016年增加62种;登记产品总数突破4.5万个,较2016年增加近1万个。

图8:中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折百)变化趋势(万吨)

图9:2015-2021年中国植物保护产品市场规模

图10:中国农药登记产品总数及有效成分数量

不过我国农药企业原始创新能力不足、一体化布局也尚处于起步阶段,除了先正达和安道麦以外,基本属于仿制型原药企业或制剂加工企业。畸形的产业结构也制约着行业的转型升级。在全球产业分工中,中国在原药生产和中间体定制加工环节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制剂加工水平及品牌认可度相对较低,行业呈现“原药强、制剂弱”的特征。但目前资源配置与竞争优势存在显著差异。全国制剂加工企业超过1000家,数量远多于原药企业。而由于跨国巨头瓜分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制剂加工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造成市场相对分散。

农药中长期需求稳定,品种升级带动市场规模增长

2.1国际粮价持续震荡,行业景气度短期高位回调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全球粮食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粮食价格大幅波动。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国际粮价经历了两年的持续上涨。截至2022年5月,FAO食品和谷物价格指数均创下了自1990年有记录以来的新高,较2019年底分别上涨了56%和78%。

回顾来看,此轮粮价的疯狂飙升是贸易、生产、金融政策等多重因素催化下的结果。一是疫情影响下国际粮食贸易受阻,能源、人工及海运费大幅上升,引发全球粮食危机;二是两大粮食主产国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生产及供应几乎瘫痪,进一步加剧了国际社会对全球粮食供应链不稳定的担忧;三是干旱、寒潮等极端气候频发,全球主要粮食出口国产量下降,并在恐慌情绪下持续出台出口限制措施,导致世界粮食缺口扩大;四是疫情期间各经济体普遍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通货膨胀水平不断走高。

进入2022年下半年,随着俄乌两国粮食重返国际市场、各国食品贸易管制政策陆续松绑、全球加息周期下能源价格中枢下移,国际粮价开始进入下行通道。截至2022年底,FAO谷物价格指数回落至147.30,较二季度高点下降15%,但仍处于历史高位水平。

图11:2019年以来粮食及农药价格变动趋势

国际粮价的大幅上涨提升了农户种植意愿,全球农作物种植面积回暖,带动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需求同步增长。过去两年农药价格先是跟随国际粮价复苏,并在2021年下半年因能耗双控政策造成供给受限而迎来超常规的高景气行情。截至2021年底,中国农药价格指数创历史新高,同比上涨90%。尽管进入2022年农药价格在供给修复过程中全面回调,但全年均值仍较2021年上涨30%。

旺盛的市场需求助推全球农药产品量价齐升,行业进入高景气周期。四大跨国巨头的植保业务均恢复高速增长,先正达、拜耳、巴斯夫、科迪华近两年农药销售额的CAGR分别为10.7%、16.8%、13.5%和8.1%。以原药加工和出口为主的国内企业同样经历了两年的高光时刻。全国农药百强企业2021年销售额2544亿元,同比增长23.3%。龙头企业方面,36家农药上市公司2021年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1.7%和35.2%。从目前已披露的业绩情况来看,预计2022年营收和净利润水平将有更大幅度的增长。

图12:近5年四大跨国巨头农药销售额增长趋势

图13:国内农药上市公司营收及净利润增速

展望2023年,国内农药行业景气度回调压力较大,市场降温趋势显现。一方面,在全球粮食贸易秩序逐渐回归正轨、美国衰退预期增强的大环境下,国际粮价再次大涨的动能不足。海外农药市场去库周期延长,需求增速有望放缓。另一方面,国内农药新建产能不断投放,绝大多数品种价格缺乏支撑。2022年,中国农药价格指数从1月高点逐月下跌,至年底跌幅为21%。根据中农立华的价格跟踪数据,截至2022年底,全市场87%的产品价格出现同比下跌;截至2023年3月底,该比例扩大到91%。综上所述,我们预计2023年全球农药市场景气度回落,行业营收及利润增速将显著放缓。不过长期来看,在全球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的大背景下,农药需求韧劲十足,增长动能总体稳定。

2.2粮食安全得到空前重视,农药使用需求基本稳定

过去几年复杂多变的国际社会和气候环境使得全球粮食供应体系变得更加脆弱,各经济体纷纷将粮食安全战略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世界人口的稳步增长和人均耕地面积的下降,也对粮食的生产效率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提升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是满足粮食需求的重要解决途径之一,因此农药使用需求刚性,使用量难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另外,果蔬、玉米、大豆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以及全球农耕机械化、规模化的发展趋势,都将进一步增加农药的需求量。根据美国咨询机构GrandViewResearch的预测,2023-2030年间全球农药市场销售额仍将保持年均5.6%的增长速度。

图14:中国农作物播种面积及农药(折百)使用量(百万公顷、万吨)

展望来看,随着环保及食品安全监管趋严,全国农药减量工作将持续开展。农业农村部《到2025年化学农药减量化行动方案》提出,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化学农药使用强度(单位播种面积化学农药使用折百量)力争比“十三五”期间降低5%;果菜茶等经济作物化学农药使用强度力争比“十三五”期间降低10%。考虑到种植面积相对稳定和“减药不减产”的基本原则,我们认为“十四五”期间中国农药使用量将小幅下滑。但随着农药品种结构不断优化(高效低毒农药替代老旧农药、生物农药普及率提升),农药产业也将加快绿色升级,预计国内农药市场仍维持稳定增长,未来5年CAGR与全球增速基本同步,至2026年销售额有望突破600亿元。

2.3农药品种结构优化,环境友好型农药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环保及食品安全意识的日益强化,各国都进一步强化了对农药行业的管控力度。近年来,诸多市场份额排名前列的品种,如百草枯、百菌清、代森锰锌、毒死蜱等,在全球主要消费市场纷纷遭遇禁限用政策。欧盟是全球农药管理最严格的地区,目前已经禁用与限用的品种超过300个;全球第一大农药需求国巴西的禁用与现用品种也超过70个。国内方面,目前禁限用农药共有70种。其中,涕灭威、克百威、灭多威、灭线磷等10种高毒农药将在2024年底前分期分批淘汰。

图15:全球农药品种禁限用数量统计(截至2020年底)

通过发展高效低毒、绿色环保的新农药实现产品升级是应对品种禁限用风险的最佳途径。《“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已将调整产品结构作为重点任务之一,明确提出“支持发展高效低风险新型化学农药,大力发展生物农药,逐步淘汰退出抗性强、药效差、风险高的老旧农药品种和剂型,严格管控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等特性的高毒高风险农药及助剂”。

(1)高效低毒农药替代老旧农药

2016年新的《农药管理条例》发布后,我国农药登记管理进入了全面实施风险评估管理的新阶段,高毒农药淘汰步伐加快。根据中国农药信息网的登记数据,截至2023年3月底,微毒、低毒产品共计38970个,占登记产品总数的86%,高剧毒产品比例则降至0.7%。具体到原药活性成分,目前仍处在登记有效期的高剧毒原药共有77个,涉及15个品种,除杀鼠剂外,仅余阿维菌素、烟碱、氯氟氰菊酯3个品种尚未在国内被禁限用。

除了高剧毒原药的替代升级,剂型结构优化同样是实现农药高效低毒化发展的关键。绝大多数原药不经加工都不能直接在农作物上使用,需加入助剂稀释有效成分、改善其湿润或粘着等性能,成为可安全使用的农药制剂。而剂型指的则是制剂的形态特征。水基化、颗粒化、缓释化、低毒化是剂型未来的发展方向。相较于乳油、粉剂、可湿性粉剂等传统剂型,以水乳剂、微乳剂、悬乳剂、水分散粒剂、微囊悬浮剂为代表的环境友好剂型有效缓解了粉尘、有机溶剂污染等问题,农药利用效率也显著提升。国内剂型优化趋势十分明显,目前国内登记的产品中,环境友好剂型的占比约为43.3%。其中悬浮剂累计占比已从2015年的10%提升至21%;乳油累计占比则从31%下降至24%。随着环保要求的提升,预计未来两年环境友好剂型的产品数量占比将超过50%。

图16:中国农药毒性分布(截至2023年3月)

图17:中国农药剂型分布(截至2023年3月)

(2)生物农药普及率提升

2017年《农药管理条例》、《农药登记管理办法》、《农药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和《农药登记资料要求》等政策法规颁布,不仅明确界定了我国的生物农药范围、构建了更为完善的标准体系,而且优化了生物农药的登记资料要求,并建立登记评审绿色通道对生物农药登记给予优先安排技术审查,使得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近年来,生物农药已成为新登记农药品种的主力。2021年新增的22个有效成分中,16个属于生物农药,占比首次超过一半。截至2021年底,我国生物农药的登记有效成分数量共有122种,占总数的16.8%。其中,微生物农药54种、生物化学农药38种、植物源农药30种。近两年,在品种逐步丰富、产品质量稳步提升的情况下,生物农药的需求明显增长。2021年使用商品量9.2万吨,同比增长9.6%。

图18:生物农药分类、国内登记数量及主要品种

图19:2018年以来新登记农药品种分布情况

图20:中国生物农药使用商品量

不过无论在全球还是国内市场,当前生物农药依然存在药效缓慢、药性不稳定、适用范围窄、成本偏高等问题,竞争力仍有待提升,短期内难以实现对化学农药的大规模替代。目前在全球生物农药产业最为领先的美国,其生物农药销售规模仅占作物农药市场份额的六分之一左右。展望来看,通过研发创新提升产品质量仍是生物农药下阶段发展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更多地与化学农药结合使用,形成优势互补,是生物农药当下更为实际的推广方式。先正达、科迪华、富美实FMC、安道麦等巨头企业近年来也频繁通过并购扩充生物源产品组合,构建生物与化学农药联合使用的综合解决方案。

产业整合进入加速期,原药企业迎来转型升级契机

3.1格局分散、资源配置不合理,制约中国农药转型升级

尽管我国农药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产能稳居全球第一,但格局分散、产业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同样突出,进而导致行业原始创新能力难以提升、总体产能过剩和市场无序竞争,制约了中国农药转型升级的步伐。

市场格局长期高度分散。2018年以前,前十大农药企业销售额占百强企业销售总额的比例始终不足30%。在2018年安道麦成为中国化工全资子公司并纳入统计后,该比例才提升至40%,并至今保持稳定。而若按照《“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披露的全国农药产值3000亿元的口径测算,实际CR10约为26%。

图21:中国农药百强企业销售额及CR10变化情况

注:(1)当年百强销售额为上年销售额排名前100企业合计;(2)2020年前制剂仅披露50强

产业资源与竞争优势并不匹配。我国农药行业整体呈现“原药强、制剂弱”的特征。在仿制型原药市场空间日益增大和跨国巨头订单哺育的过程中,国内头部原药企业的发展已颇具规模,2021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共有60家。除了先正达植保、仿制药巨头安道麦以外,中国仍有10家原药企业销售额排名全球前20,市场竞争力全球领先。与之相比,国内制剂加工企业则长期在巨头的夹缝中求生存,规模普遍偏小,品牌认可度也存在差距。根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发布的农药制剂销售百强名单,2021年中国只有8家制剂企业销售额超过10亿元,百强销售额合计455.3亿元,仍低于四大跨国农化巨头中销售额最低的科迪华(72.5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68亿元)。在这种竞争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我国制剂加工企业数量却超过1000家,占据了市场主体的七成,造成品牌分散、产品雷同,产业资源亟需进一步整合。

表2:2021年全球农药企业销售二十强(百万美元)

注:(1)括号内为2020财年排名;(2)拜耳、巴斯夫、科迪华已剔除种子等其他业务销售额

3.2准入门槛提升、资源向优势企业倾斜,产业整合有望加速

进入新发展阶段后,我国对农药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耗双控、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监管约束使得行业的准入门槛持续提升。与此同时,跨国农化巨头整合和愈发高昂的农药登记成本也使得行业资源开始逐步向优势企业集中。这些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正驱使中国农药行业进入新一轮整合期。

监管层面,国家近年来多措并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升行业集中度。具体包括:(1)不断加大环保和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2017年以来,环保监管高压常态化,对大量不达标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加之江苏响水化工园区安全事故,安全生产要求陡然提升。(2)通过园区化管理加强审查,以不予准入的方式淘汰一批规模小、产品落后、环保不达标的企业。(3)在产业政策上不断鼓励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大中型生产企业。根据《“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的发展目标,农药生产企业数量要由2020年的1705家下降至1600家以下,并着力培育10家产值超50亿元企业、50家超10亿元企业、100家超5亿元企业。

在产业加速整合的过程中,兼并重组将不局限于原药企业或制剂企业之间,跨环节的上下游一体化整合也将成为新常态。国内龙头企业将利用整合契机补齐短板,并以仿制型一体化企业为目标进行转型升级,行业也有望逐步实现规范有序发展。《“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全链条生产布局,推进农药企业集团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逐步改变农药企业多小散的格局。

图22:驱使农药行业加速整合的内外部因素

我们认为,基于以下三个因素,下阶段农药行业的上下游一体化整合将以前向一体化为主,即原药龙头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整合国内制剂销售资源,实现向仿制型一体化农药企业的转型升级。一是当前国内仿制型原药企业无论在企业规模还是相对竞争优势都要显著强于制剂加工企业。二是随着全球创新农药研发难度的增加,专利过期药成为市场主流,仿制型原药市场空间仍将进一步增长,为优势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三是两个环节的竞争策略存在差异,原药领域的准入门槛和技术壁垒更高,面临的监管压力也更大。

3.3创新药研发难度增加,仿制型原药市场空间进一步增长

图23:创新型农药的开发步骤

经历了半个世纪以来持续的换代升级,全球农药品种逐步齐全(有效活性成分600个以上)、应用范围和效果显著提升,对新品种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在全球监管审批流程持续趋严的情况下,新品种必须同时满足安全、环保、高效、经济的要求,研发难度大幅增加。根据PhillipsMcDougall在2016年发布的调研报告,相较于2005~2008年,在2010~2014年间,发现、开发和登记1个农药有效成分的平均研发成本达2.86亿美元,增长11.7%;成功登记1个新产品需筛选的新化合物数量近16万个,增长14.1%;研发平均耗时11.3年,延长1.5年。研发效率的下降使得行业内越来越多地通过对现有品种采取复配剂型等方式来提升药效,一定程度上延长了现有品种的生命周期。

图24:农药生命周期与产品回报的变化趋势

随着研发难度的增加,农药活性成分引入数量有所减少,专利过期农药的市场份额逐渐提升。根据PhillipsMcDougall的统计,2017年全球专利过期农药销售额占比为66%,较21世纪初份额显著增加。到2020年,全球市场销售额排名前20的农药品种中仅有2个为专利期药物,分别是富美实FMC拥有的全球第一大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Chlorantraniliprole)和巴斯夫拥有的氟唑菌酰胺(Fluxapyroxad)。而Enigma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2021~2030年间,包括上述两个品种在内的42种活性成分将陆续专利到期,其中不乏其他市场价值上亿美元的品种,如先正达拥有的新型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氟吡草酮(Bicyclopyrone)、科迪华拥有的水稻田除草剂氯氟吡啶酯(Florpyrauxifen)等,预计未来专利过期农药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而这将为具备合成技术和成本优势的仿制药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因为专利到期后,承接中间体和原药生产的厂商会迅速进入市场,并通过流程创新、工艺优化等方式降低新品种的价格,进而抢占产品放量带来的市场空间。

图25:创新药、非专利药市场规模占比变化

表3:2020年全球农药品种销售额二十强(百万美元)

3.4两个环节的竞争策略存在差异,原药领域进入壁垒更高

长期以来,我国农药企业主要聚焦于单一环节赛道,原药企业和制剂企业相互独立发展。绝大多数原药企业主要以供应跨国巨头原药为核心业务,十分依赖其稳定的订单以获取利润。制剂企业则聚焦本土化的使用需求,在个别品种、区域中攫取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不过近年来,随着跨国巨头的整合、国内环保安全治理升级,农药行业的市场格局也正在发生变化。一方面,受益于专利过期原药带来的业务机会,国内优质原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并开始围绕其自产原药研发生产制剂产品。典型代表包括扬农化工、利民股份。另一方面,部分优质制剂企业为了确保供应链稳定、提升产品竞争力,也逐步向上游原药领域延伸。典型代表有海利尔。

原药、制剂一体化布局成为行业的共同选择。不过,由于产品在技术特点、客户群体、销售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两个环节的竞争策略也大有不同。

(1)仿制型原药:需通过成本优势迅速抢占专利到期后高价值农药品种的市场份额。企业间的竞争主要围绕安全环保、产品质量、成本控制、品种布局展开。

成本控制:与其他化工行业类似,利用高效的合成路线、先进的生产工艺把控各环节的生产成本,进而获取更高的市场份额和利润,是仿制型原药的主要竞争手段。通常来说,合成技术积累深厚、产能规模领先、关键中间体自给能力强、能持续优化工艺设备的龙头企业成本控制能力更强,能够在各主要品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品种布局:农药的品种繁多,除了草甘膦等少数品种以外,大部分单一品种的市场空间有限。因此,丰富多元的品种布局对企业的盈利稳定性十分重要。农药登记证数量越多、品种类型越多样,企业在面临市场价格波动、气候变化、禁限用监管风险时才能越从容。除了现有产品的品种布局以外,即将专利到期的新品种储备也十分关键,代表着企业未来的成长性。新品种储备首先考验的是企业的选种能力。这需要充分考虑产品未来的市场供需情况、工艺及设备的适配性、原登记国的登记要求等因素,十分依赖于核心人员尤其是管理层的从业经验和判断力。

(2)制剂加工:不同于原药生产侧重于化学合成,制剂加工主要以植物保护技术和生物测定为基础,以界面化学技术及工艺为研发和制造手段,其生产过程环境危害较小。企业间的竞争主要围绕剂型研发和销售渠道展开。

剂型研发:制剂配方的合理性、助剂的应用和复配工艺过程的控制对药效有着重要影响。过去国内的制剂企业普遍存在重营销、轻研发的经营理念,导致产品同质化程度高、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较为无序。在绿色发展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缺乏高质量、环境友好剂型开发能力的企业将逐渐被市场淘汰。

销售渠道:制剂加工企业的客户主要为农药经销商(包括供销合作社)、农资服务站、大型农户等,客户数量众多且对产品鉴别能力较弱。通过广泛而深度的销售渠道为客户提供适用性更强的产品和服务,并据此形成品牌效应,是制剂加工企业的主要竞争手段。通常来说,农药登记证品类齐全、各级经销商数量多且辐射范围广的企业,服务能力更强。

值得一提的是,境外市场拓展也是国内制剂企业未来的重点布局方向。出口农药产品需要在进口国取得农药登记证。目前境外登记主要采用合作登记与自主登记两种方式。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合作登记需要依赖国外进口企业,登记证不归农药出口企业持有,而自主登记完成后企业能以自有品牌在登记国销售。过去考虑到登记费用高、资源投入大和风险不确定性强等原因,我国农药出口企业普遍采用合作登记。随着行业不断整合优化,头部效应集中,自主登记已逐渐成为企业出海的新方式。展望来看,具有一定自主登记能力、拥有熟悉当地法规和销售渠道人才并能建立自己分销团队的企业,将在下阶段的出海竞争中占据主动。

图26:出口农药产品在境外登记的两种方式及差异

图27:仿制型原药企业与制剂加工企业在竞争策略的差异

业务建议与风险分析

4.1业务建议

(本部分有删减,招商银行各行部如需报告原文,请参考文末联系方式联系研究院。)

4.2风险分析

(1)监管政策变化风险

作为一种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生态环境污染、农作物药害事故甚至危害人身安全的特殊商品,农药面临着十分严格的法律法规和行业监管政策。而且监管政策将始终伴随行业发展状况和环保标准提升等因素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完善,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影响重大。若核心产品在主要销售国家遭遇停止、撤销产品登记或其他禁限用政策,企业将面临在当地无法销售、经营业绩下滑的风险。

(2)市场竞争风险

由于创制能力弱,再加上登记制度不设额度限制,我国农药长期存在重复建设和产品同质化的问题,造成市场竞争激烈。尤其是投资门槛较低的制剂加工领域,生产企业众多、规模普遍偏小,加剧了无序竞争。在行业整合过程中,企业若未能在规模、管理、营销和技术等方面持续保持竞争力,未来将面临淘汰风险。仿制原药加工领域近年来则不断面临印度市场的挑战,跨国巨头订单外流压力巨大。不过与中国相比,印度市场基础化工原料及中间体产能配套相对不足,环保安全成本上升趋势明显,因此我们预计印度暂时难以撼动中国原药制造大国的地位,但需警惕菊酯类和代森锰锌类等部分品种的订单份额争夺。

(3)环保及安全生产风险

农药生产制造(主要是原药)过程中涉及的原料、半成品和产成品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有毒等性质,产品生产过程中涉及高温、高压等工艺,还面临“三废”排放和综合治理问题,因此环保安全生产管理要求较高。若因机器设备故障、操作不当、安全管理措施执行不到位、自然灾害等因素发生安全事故或造成环境污染事故,企业可能将遭受监管部门处罚或被要求停业整改,对生产经营产生巨大影响。

(4)转基因种植商业化造成农药需求结构变化的风险

由于我国种子安全形势严峻,近几年转基因商业化进程明显提速,市场普遍预计2023年将有转基因玉米种子开始销售试点。根据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的预测,转基因作物种植的推广对农药的总体使用量影响较小,但将使得除草剂、杀虫剂的使用结构发生明显变化。除草剂方面,草甘膦、草铵膦、2,4-滴类、麦草畏等非选择性除草剂市场占有率将不断提高,而乙草胺、莠去津、烟嘧磺隆等产品将会减少使用。杀虫剂方面,用于防治蚜虫、盲蝽的吡虫啉、啶虫脒等产品用量将增加,而用于防治玉米螟、棉铃虫、黏虫、草地贪夜蛾等杀虫剂的使用量将明显减少。

(5)新品种开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我国农药品种结构老化,更新换代任务重。《“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指出,现有登记农药品种中,登记使用15年以上的占70%左右,农药产品抗药性上升、药效降低、用药量增加,残留和环境风险加大。专利即将到期的新品种成为产品更新换代的主力。但即便是仿制型原药,产品开发也面临合成路线选择、质量控制及成本经济性等难题,实现投产具有不确定性。如开发进度不及预期,不仅影响产品升级换代,也会对研发企业的经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6)绿色升级带来的成本上升风险

绿色发展要求将使得农药企业,尤其是原药加工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大环保投入,运营成本上升。以全球规模最大的品种草甘膦为例,甘氨酸法草甘膦的环保处理成本已经占生产成本的10%左右。因此,若生产成本无法向下游转移,企业的经营利润可能会面临受损风险。

THE END
1.农药资讯农药新闻中国农药网企业推广资讯网站提供企业新闻、农药行业资讯信息发布,为企业提供全面及时的资讯、交流商业信息和企业推广服务的专业行业资讯网站!http://nongyao.b2b.biz/news/
2.河北省农药信息网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关于征集2025年农药残留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建议的通知2024-11-29 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严正声明2024-11-21 我站参加2024年农药药情信息技术交流会2024-11-20 农药登记试验业务工作交流会在北京举办2024-11-18 关于公开征求《农业农村部关于修改〈农药登记管理办法〉等5部规章的决定(征求意见http://nync.hebei.gov.cn/html/www/nyjds/nyglgzdt/
3.价格行情文章中心农药资讯网10月,中国农药价格指数持续回跌。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统计,10月农药价格指数(CAPI)为80.68,环比下跌0.58%,同比下跌13.07%。本月,受冬季农业用杀菌剂市场需求带动影响下,杀菌剂价格指数环比上涨1.82%。1 除草剂 10月,除草剂价格指数为7 草甘膦、噻虫胺等10余种原药价格下跌 发布日期:2024-11-20 信息来源:农资导报http://jsppa.com.cn/news/hangqing
4.首届农药(农资)产品整合与集成暨作物解决方案创新交流会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0个字符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查看全部评论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农药市场信息中心 《农药市场信息》传媒 关于我们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9-2020 China Pesticide Network客户服务、广告投放热线 0513-83511907 苏ICP备http://www.pesticide.vip/zgny/ymkd/content/32836d54-515a-4d1c-8c42-09e5b10b6901.html
5.农资网[资讯] 农药市场 市场评析 农药价格 农药技术 国际市场 农药标准 分析预测 [商贸]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合作信息 代理信息 产品展示 [价格] 除草剂价格 杀虫剂价格 农药原药价格 杀菌剂价格 [企业] 国内农药企业 农资及贸易公司 政府机构 农药生产 经销商 植保站 [统计] 产量统计 价格统计 进出口统计 统计简http://www.ampcn.com/nongyao/
6.农药制剂和农药原药有什么区别和农药原药相比,发展农药制剂有什么优势?国内制剂企业的现状如何?未来发展方向又是什么?带着一系列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 发展农药制剂是大势所趋 为什么要重视农药制剂的生产与研发?业内人士指出,因为发展制剂已是大势所趋。 首先是制剂对环境的影响小。以目前世界上产量最大的除草剂草甘膦为例,据测算http://www.5ajob.com/Industry/HTML/9504.html
7.原药2014年我国农药资本属性利润 FAO报告:2021年全球农业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数据农药》 原药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农药市场信息中心 《农药市场信息》传媒 关于我们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9-2020 China Pesticide Network客户服务、广告投放热线 0513-83511907 苏ICP备20014193号-2 投诉邮件nyxx@info.net.cnhttp://www.pesticidenews.cn/zgny/yy/yy.html
8.农药价格农药价格行情农药价格走势1988.TV农药价格网提供2024中国农药价格、杀虫剂价格、杀菌剂价格、除草剂价格、草甘磷价格、农药原药价格,更多农药价格行情、农药价格走势尽在火爆农化招商网。http://nongyao.1988.tv/
9.2024年中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及发展趋势分析(图)2024年中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及发展趋势分析(图) 中商情报网讯:近年来我国农药工业快速发展,已形成了一套包括科研开发、原药生产、制剂加工、原材料及中间体配套较为完整的农药工业体系,农药的产量与出口量已处于世界前列。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为267.11万吨,小幅增长。2024年1-2月全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https://www.askci.com/news/chanye/20240330/171417271179005767045861.shtml
10.中国农药信息网中国农药信息网为客户提供最专业,最全面,最及时的农药资讯(行情、价格、技术等),产品信息(原药、消毒药剂、杀菌农药、杀虫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化肥、叶面肥等),展会信息,搭建企业的网上展示平台为服务内容。 2服务项目编辑 1.信息服务 中国农药信息网[1]为用户提供更专业,更全面,更及时的信息,不做垃圾信息,保证https://baike.sogou.com/m/fullLemma?lid=74039887
11.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本来预判本次冷周期会在2021年左右到来,但是2021年-2022年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恐慌”,供应链“长鞭”波动被放得更大,两年出口了三年的量,加上中国供应的农药原药在市场上占有垄断性份额,2022年底-2023年中期,国外经销商被高价库存压得喘不过气来。需求大幅度下降,中国的原药价格大幅下降,其实是必然现象。https://www.agri.cn/sj/scdt/202402/t20240207_8607957.htm
12.山东中农联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杀菌剂山东中农联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_杀菌剂_原药_山东中农联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中农联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于2006年12月,全资控股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泰安联合生物化学科技有限公司、潍坊中农联合化工有限公司三家原药及中间体生产企业,致力于高科技农http://www.sdznlh.com/
13.中国农药网中国农药网(www.eoonoo.com)致力于打造农药网络大数据平台,专注于农药领域企业服务的门户网站。提供专业农药行业资讯、农药商机、农药招商、农药企业及产品。http://www.eoonoo.com/
14.二甲戊灵龙头扩产巩固市场;环磺酮产能稳增;二甲四氯系列原药增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跟踪中国农药原药及中间体产能建设动态,呈现农药产业链延伸布局谱,探索农药行业″中国制造″产业优势。自2023年8月起,AgroPages世界农化网定期对中国农药原药及中间体项目进行盘点--【产能新增量】,我们将持续于每月月底汇总、梳理当月中国农药原药及中间体投建项目最新动态,总结当月值得重点关注的热http://testcn.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30893.htm
15.金农农药网中国农药网络平台.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来冀调研农药生产经营工作 店铺 商机 供应 .潍坊乐丰生物农药有限公司 .邢台飞驰化工产品销售有限公司 .江苏嘉泰蒸发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温州智兴包装有限公司 .山东华阳农药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陶氏益农农业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江苏长青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nongyao.jinnong.cn/
16.世纪农药网世纪农药网领先的农药交易平台,为广大中小农药企业提供品牌的宣传推广服务,帮您的企业拉到真实的订单,让客户买到货真价实的农药产品。https://wap.nongyao001.com/
17.中国农药批发商城农一网颠覆传统销售模式发力农药电商 由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主导投资组建的农药电商平台——农一网即将上线,该平台开设农药商城、品牌旗舰店、原药与精细化工、专家委员会等频道整合了全球农化企业的农药产品与植保技术方案,并通过建设县级工作站的模… 农一网颠覆传统销售模式发力农药电商 https://www.cnhnb.com/t/7587.html
18.农药产业链农药资讯农药价格农药价格走势原药97% 中国 *** 0/0 2024-12-13 查看 吡虫啉 原药97% 中国 *** 0/0 2024-12-13 查看 草甘膦 原药95% - *** 0 2024-12-13 查看 戊唑醇 原药97% 中国 *** 0/0 2024-12-12 查看 吡虫啉 原药97% 中国 *** 0/0 2024-12-12 https://pesticide.sci99.com/
19.农化网首页 产品 企业 ? 原料行情 ? 微营销 原料采购 会展 供应链服务 交易中心 化工网商城 产业链 热搜: 甲酰胺、 丁草胺、 解毒喹、 双草醚、 对氯氯苄、 三唑酮、 DMF、 吡虫啉、 苯肼 全部商品分类 农药制剂 化肥 农药原药 农药中间体 农资包装类 农膜类 化学器具 农化设备 农药生产原料 http://www.agrochemnet.cn/
20.先正达在中国推广泛滥31年邪恶产品:百草枯(克无踪)食品安全到2011年,“据中国农药信息网的统计信息,目前国内拥有百草枯生产许可证的农药企业有200多家。”[4] 2011年时中国已经是“百草枯的第一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约占全球产能的70%”! “中国目前是百草枯的第一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产量和出口量都很大。据统计,我国是百草枯原药生产大国,全球产能约9万吨,我国的产能为https://www.szhgh.com/Article/health/zjy/2020-07-01/239515.html
21.农资一号网农资1号招商网专注服务中国农资企业招商加盟、代理。提供最新肥料、种子、农药原药、农机机械等行情、促销、展会信息。数万厂家、农资人尽在农化1号招商平台http://www.2888.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