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门户网站

——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

白衣学者故园情深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兼高血压科主任成宪武

延边大学国家级“高端人才”、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一层次”“延边金达莱学者”和“图们江学者”成宪武,是一位情系故乡和母校的卓越学者。几十年来,在养育他的故乡和母校中成长成才,最终根植故园,反哺家乡,走过了一条精彩辉煌的道路。

寒门之子风雨求学路

1966年,成宪武出生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万宝镇金光村一户贫困的普通家庭中。1984年,考入延边医学院医疗专业,从此开启了他医学学习和研究的漫长生涯。1992年,被延边医学院内科专业录取,攻读硕士学位。2000年,被推荐到日本名古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全国被推荐到国外攻读医学类博士的40人中,36人来自部属院校,只有4人来自省属高校,成宪武就是其中之一。

回顾日本求学的经历,成宪武感慨地说道:“我想树立一个优秀的中国人的形象,让外国人敬佩信服。那时候我早出晚归,没有休息日,没有娱乐活动,做什么事情都围绕着学习和研究。因为我知道,只有学习才能让我更出色,更丰富”。很明显这样勤奋刻苦的意志和品格贯穿了始终,正是这份勤勉让成宪武一路披荆斩棘、风雨无阻。

躬耕医学卓越科研路

如今的成宪武在学界享誉盛名:先后荣获吉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奖等省部级成果奖5项,中国侨界贡献二等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吉林省政府津贴;在20年间先后荣获日本循环器年会亚太地区青年科研成果一等奖、日本名古屋大学分子细胞循环器研究会成果奖一等奖、日本心脏病财团最优秀成果奖、日本心脏财团—诺华财团优秀成果奖、日本武田药业财团优秀成果奖等国际学会及学术团体科研成果奖12项;荣获InterJCardiol杂志最佳评审奖等国际心血管领域较高水平的SCI期刊杂志最佳评审奖等10余项,并担任国际动脉硬化学会-亚太地区常务理事及美国心脏病协会-动脉硬化/血栓和高血压分会理事等。

2004年,成宪武从日本名古屋大学博士毕业后,一直从事组织蛋白酶/金属蛋白酶在周围血管病、冠心病和心衰发生及血管再生中的作用及机制,在国际上率先证实了组织蛋白酶K通过Notch1激活调节血管再生的新作用机制,开辟了有关“探讨组织蛋白酶K与细胞内信号道路”的研究新方向,所提出的“组织蛋白酶K通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8/Nptch1活化调控细胞凋亡/增殖”观点受到国内外同行高度认同,为当下日益增多的缺血性心血管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理论依据及治疗靶点,并获批两项国家级专利。

近年来,成宪武先后主持了15个国家级科研项目,科学研究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在Hypertension2022、JCSM2022、Circ2019、NatMed2015、NatCommun2014、JACC2013、EHJ2009、CircRes2007等心血管领域较高水平SCI杂志发表论文180余篇,受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50余次、指导培养20多位博士及博士后研究者,指导的博士论文获奖17项。

如今的成宪武,在世界医学研究领域可以说是炙手可热的专家学者,他终于实现了第一个愿望:成为一名卓越的白衣学者。而后,他开始着手完成第二个愿望——回报母校和故乡。

白衣学者深情归乡路

泰戈尔有这样一句诗:“不管太阳把树木的影子拉得多远,它总是离不开根”,这句诗用来形容归来的成宪武是十分恰切的。

2018年3月,成宪武踏上祖国的大地,回到了故乡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回到了母校延边大学,在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高血压科担任主任医师,2019年5月,成宪武受聘成为延边大学医学院临床教授。对于归来后工作的开展,成宪武感觉到责任重大,但是也更加信心满满。他要将其所学,和他研究的成果像种子一样种在延边大学,并且他坚信有学校、医院这样的土壤,有国家政策的浇灌,有优秀科研团队的培育,一定会开花结果。

中文域名:吉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公益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工农大路825号团结大厦Email:jlqiaolian@163.com

THE END
1.菌类文献探索微生物世界菌类文献的宝库在浩瀚的科学文献海洋中,菌类文献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引领着我们深入了解微生物世界。这些文献不仅记录了古老且独特的生态系统,也为现代农业、环境保护和医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首先,让我们从最基础的一环——分类学开始。《真菌志》(Fungi of China)是一部详尽的菌类数据库,它汇集了中国境内所有已知真菌种类https://www.3svb9bc3.cn/xue-shu-jiao-liu/328640.html
2.科学出版社中国生物志库试用通知中国生物志库是我国首个权威发布且具有完整知识产权的生物物种全信息数据库,收录了我国最全面的生物物种信息,满足专业科研和教学需求、兼顾大众科普需求。专业用户主要为生物学、生态学、农学、林学、海洋水产、医药等专业高等院校和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教师和学生,以及生产管理、检验检疫、环境保护等单位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https://lib.gzmu.edu.cn/info/1105/4585.htm
3.会议日程2024年中国菌物学前沿论坛暨中国菌物学会第八届理事第五次会议、中国菌物学会党委会议 09:00-11:30 中国菌物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中国菌物学会党委会议 主持人:郭良栋 地点:澄迈景廷酒店巴厘岛会议室 12:00-13:30 午餐 地点:澄迈景廷酒店一楼海景餐厅 12月29日 《菌物学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NDM0MDA1MA==&mid=2247486044&idx=1&sn=f40242bdb8abb7f7d21a9c9cf9d10d8a&chksm=97ed39d402ed4e6a8c8eee72ef6324b313ec550b91246840f61f33c0c8797ee31f7197d25b91&scene=27
4.原创南非拟制定新的《食品中真菌毒素最大限量条例2024》核心提示:为了加强公众健康保护,提高监管效率,并使南非的食品安全监管法规与国际接轨,南非卫生部于2024年11月1日通过政府公报发布了《食品中真菌毒素最大限量条例2024》草案,并向公众征求意见 <https://news.foodmate.net/tag_2372.html>,意见反馈期为3个月。 http://law.foodmate.net/rule/show-230895.html
5.图片不光合作用植物大盘点!盘点每一次独立起源以及全异养植物所有不光合作用植物大盘点..本期贴子将盘点那些不光合作用的全异养植物,那么那些不光合作用的植物又是用什么方法养活自己呢?不定时更新,更完为止。更新很可能会很慢 因为内容很多且很长,但是保证精彩!https://tieba.baidu.com/p/9314742489
6.吉清肺:创新技术引领槲皮素高效护肺新时代组胺黄酮抗炎抗病毒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呼吸道传染病进入高发期,人们不仅对肺部健康的关注度不断上升,同时对护肺产品的需求也持续攀升。据了解,消费者更倾向于找寻融合了自然疗法与前沿科技的产品,从而获得有效且持久的肺部保健成效。 而在众多护肺产品中,来自美国的吉清肺凭借其独特药食同源研发思路,成为了消费的长期护肺首选。尤其是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7L56GJ0519RLN8.html
7.农业科技报12月10日,记者从湖南省农科院获悉,该院植物内生微生物资源挖掘与利用团队历经6年时间,创制了我国最大、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植物内生微生物资源库,以及首个植物内生微生物资源信息库,并基于其开展了产业化研究。 团队从全国20余个省份、150余种植物的6000余份样品中分离、筛选、保藏了各类内生微生物资源3万余份。http://eb.nkb.com.cn/nykjb/20241212/mhtml/index_content_20241212001002.htm
8.文轩好书赏四川文艺出版社(下)CCTV节目官网CCTV10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本期特邀四川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宋玥女士做客现场,和我们一起来分享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十大好书。本期分享的好书有:《中国川菜史》《成都街巷志》《蜀地文心》《跃入人海 破浪前行》《管家琪讲中国妖怪故事》。(《读书》 20210810 《中国川菜https://tv.cctv.com/2021/08/10/VIDEMstAAqARIC5oPf40Xl3i210810.shtml
9.《菌物志》(斑斑)简介书评在线阅读菌物志 第十四届文津奖推荐图书,中国好书榜推荐图书。生命的第三世界“小菌菌”讲述的真菌与人类共生的精彩故事。中国菌物学会副理事长、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图力古尔作序推荐,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孙翔博士审校。 作者:斑斑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出版时间:2018年10月http://product.dangdang.com/25332945.html
10.菌物志(豆瓣)菌物志的创作者· ··· 傅力作者 作者简介· ··· 斑斑,化学博士,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发表各类学术论文五十余篇。斑斑是博物学爱好者,痴迷底层生物链中的世界,关注土壤、分子和微小的能量。斑斑出版有《澳大利亚简史》《新世界的猫》《十七年蝉》等作品。 目录·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295832/
11.菌物志Mycopedia菌物志主要提供和大型真菌分类学相关的内容、资料和科普。 不认识、不确定的蘑菇一律不食用!本站所提供的蘑菇食用性仅供参考,不是权威结论。食用毒蘑菇的后果自负。蘑菇的食用性可能会随着新研究的发现而变化,并且也不排除鉴定错误的可能性。本站对神经精神型中毒蕈菌的介绍基于客观事实,旨在科普蘑菇知识,不作为识别和http://www.mycopedia.top/
12.专家们齐聚长春共议菌物学科美好未来随后,专家们就吉林农业大学菌物学科创立四十五周年暨学科发展、菌物科学与工程专业创办二十周年暨专业建设、《菌物研究》创刊二十周年等主题进行研讨,各抒己见,共议菌物学科美好未来。 活动的最后,举行了《吉林省菌物志》《吉林省植物志》《吉林省动物志》等吉林省“三志”发行仪式。 https://m.yunnan.cn/system/2023/02/18/032472980.shtml
13.菌物研究杂志《菌物研究》系中国菌物学会和吉林农业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性期刊。面向国内外学者组稿。本刊以登载有关菌物学(主要包括菌物生物学、菌物分类、菌物生态、菌物资源、菌物遗传与育种、菌物药化与药理、菌物栽培与加工、菌物药与功能食品开发等理论和应用方面)的综述、原创论文、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等为主https://www.gwyoo.com/qikan/yixueqikan/swyxgc/201003/352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