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乡村(智能乡村)是响应国务院号召,顺应中央政策,迎合时代背景,构建的以政府、村民、企业良性互动为基层的全国性三农服务项目。项目是通过帮助政府搭建智慧化平台及在乡镇建设基层服务中心,帮百姓、乡镇做好信息采集、发布、推广与共享,落实民生服务,建设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以管理、宣传、服务为切入口、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多扩展性智慧化综合农村服务体系。
01
热点聚焦
中国丰收地图:“智慧”夏管中国粮
夏季是秋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可同时也是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多发的时期,因此为了让地里的作物茁壮成长,做好田间管理才能确保粮食丰产。小麦收完了,现在的田野里种的是什么呢?让我们再次打开丰收地图,如今的中国耕地上,东北地区种着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黄淮海、华北地区、西北地区则生长着棉花、玉米、大豆、马铃薯;而江南、华南耕种的是水稻;到了西南地区则主要是玉米和水稻。无论东南西北,它们都是秋天里丰收的希望。
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与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签署合作备忘录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精神和对重庆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加快推进“数字重庆”建设和数智化赋能乡村振兴,6月26日,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与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签署合作备忘录。
据介绍,双方将在夯实数字化变革基础、迭代升级农业农村数据平台、创新数字乡村及智慧农业应用、构建数字化人才交流培养机制等方面开展全面务实合作。共同推动农业农村大数据公共平台基座与“数字重庆”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相融合,加快在重庆建成“三融五跨”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推广使用“农事直通(重庆版)”“渝农码”等农业公共服务平台工具,打造重庆全域农业农村用地“一张图”和乡村发展动态数据库,形成更多先进适用、易于推广的成果,为数智化赋能重庆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培育新优势、再添新动能,助推重庆农业农村数字化加快转型升级,助力重庆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部官网)
02
河南省印发中原农谷发展规划
河南省人民政府近日印发《中原农谷发展规划(2022—2035年)》。其中提出,到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的农业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科研试验示范基地集群和全球粮食科技创新高地,成为国家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主要战略力量,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全球十强种业企业培育实现新的突破,打造形成千亿级种业、粮食产业集群,中原农谷科技创新力、产业竞争力、品牌影响力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到2035年,中原农谷吸引外资规模2.7亿美元,种业总产值达3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900亿元。
《规划》进一步厘清空间、功能布局,提出“谷城院”融合发展的新思路,将中原农谷建设、城市转型与科研院所发展“一体化”推进,依托当地资源优势整合集聚农业创新要素,贯通产学研用关键环节,促进种业、粮食、食品聚合发展,引领带动河南乡村全面振兴。中原农谷建设的“任务清单”重点围绕“打造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重塑产业新优势、延伸产业新领域、塑造开放新平台、提升综合服务新能级”等5个方面展开,共安排了搭建生物育种和粮食科技创新平台、做强大粮食产业、发展农机装备、培育农业服务、布局现代生物经济、畅通开放通道、夯实基础支撑等24项任务,并围绕农业科技、粮食产业、全产业链培育等领域,明确了需重点实施的20项工程。(河南日报)
03
实践动态
汨罗:“智慧乡村”让村民办事“足不出户”
2021年12月,雨坛村正式启动“智慧乡村”建设。雨坛村智慧乡村系统目前由智慧党建、乡村振兴、积分管理、疫情防控等7个板块构成,包含了党员联户、就业信息、重点人员管控、村务公开、小组账务公开、党员评分、网上购物等10余项功能。村民有效阅读宣传信息、完成改厕、返乡报备、实名认证国家反电诈APP等能获取积分,根据村民获得的积分对党员、网格长、智慧管家的工作进行评比,村民也可以凭积分在电商平台兑换物品。
雨坛村试点后,去年,古培镇在党建引领的基础上,进行了智慧乡村网格化基层治理的创新探索,将全镇划分为22个大网格,每个大网格又划分为若干小网格,并设置一名网格长和“智慧管家”,通过“智慧乡村”系统,实现对全镇辖区人口、民生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数字化管理,提供精准化、精细化、精心化服务,同时团结党员、妇女、青年、乡友乡贤等多方力量,开展党员联户、民情恳谈等各类活动,通过走访、联系、帮扶,理顺情绪,达成共识,构建基层治理的全新框架。(中国社会科学网)
广西蒙山智慧农业尽显“科技范儿”
日前,走进广西蒙山县蒙山镇甘棠村,一座座整齐划一的蔬菜温室大棚里生机盎然,一幅美丽乡村的新画卷徐徐展开。大棚里,工人们正忙着采摘水果黄瓜、千禧小番茄,大棚管理员韩峰一看到特聘技术员刘金波便赶紧过来请教学习棚内温度、湿度、光照强度以及土壤的各项元素指标设置问题。
“这个设置好后,当要素高于或低于预设的阈值,智慧大棚管理平台就会自动触发告警信息到手机上,我可根据情况选择远程升降帘、膜,远程喷淋、滴灌水肥等操作,非常高效省工,在家也能操作。”韩峰乐呵呵地说。在“智慧农业”的加持下,如今的蒙山县乡村产业日渐蓬勃,现代化的设施和先进技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04
国际视角
第十九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开幕
第十九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于6月29日至7月3日在位于四川成都市的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举办。本届西博会主展场设置6大主题馆和4大专业馆,来自56个国家和地区的3500余家企业参展。
本届西博会以“中国新时代·西部新征程”为主题,泰国为主宾国,甘肃省为轮值主席单位,四川省绵阳市、资阳市为主题市。本届西博会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西部地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时刻举办,将立足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秉持“共办、共享、共赢”办会理念,坚持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方向,充分发挥西博会投资促进、贸易合作、外交服务“三个平台”和西部合作、东西合作、中外合作“三个载体”作用,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动西部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积极贡献。(首屏新闻)
05
数据洞察
北斗“赋能”现代农机芜湖人种田更轻松
安徽芜湖正在全省率先大力推进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北斗技术“赋能”现代农机,让种田更轻松。
为稳步推进北斗卫星导航基础产品在安徽省农机化领域的大规模应用,2022年安徽省农业农村厅便在湾沚区安装部署了100套北斗3号农机辅助驾驶系统和100台测亩仪设备,初步实现生产智能化、作业精准化、管理数字化和服务网络化。农机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尝到“甜头”后,今年又自愿出资新增了30余台。除了辅助驾驶系统,北斗智能监测终端在芜湖各县区都已使用。“系统对旋耕、机插秧、植保、机收作业等实现作业状态识别、面积测量和数据实时回传。农户在手机上能看到,我们监管部门也能掌握,农业生产更精准,监管更有效。”无为市农业机械管理服务中心人员表示。(芜湖日报)
数字科技赋能现代农业
向农业强国阔步迈进,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推进,数字经济加速融入农业生产各领域,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带来重大机遇。近年来,我国加快种业、农机等领域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为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不断赋能,为保障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奠定基础。
当前,我国智慧农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各地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新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为现代农业装上“数字引擎”。2022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4%,全国大田种植信息化率超过21.8%。目前,全国累计创建9个农业物联网示范省份、建设64个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遥感、北斗导航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种植业生产中加快应用,精准播种、变量施肥、智慧灌溉、植保无人机等技术和装备开始大面积推广。随着数字技术进一步融入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农业生产将不断提质增效,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