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杭州泽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年处理100万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
案例2:杭州萧山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萧山城运固废资源化综合体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
位于杭州市萧山区蜀山街道小白线的杭州萧山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萧山城运固废资源化综合体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总投资约3亿元,占地面积约84.163亩,总建筑面积约2.678万平方米,2022年1月正式投运,设计规模为年处理能力73万吨,其中拆除垃圾55万吨,装修垃圾(含大件垃圾)18万吨。项目全面规范拆除、装修垃圾末端处置,通过全密闭的生产车间,配套三重有效的防尘措施,避免扬尘等环境污染,有效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并专注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积极探索解决城市拆除、装修垃圾再生利用的工艺技术,将建筑垃圾处置成各类再生骨料、环保细沙等,已累计处置拆除垃圾约65万吨、装修垃圾约7.5万吨。同时,项目配套装修垃圾智能箱体110只,专用运输车辆6辆,并依托数字化手段强化装修垃圾投放、清运和处置全过程管控,实现经济、环境、社会效益最大化,有效为城市环境“减负”。项目有效实现了拆除、装修垃圾的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为萧山区实现固体废弃物“收运处一体化”提供强大的末端处置保障。
案例3:桐庐强基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石材废泥掺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
位于杭州市桐庐县横村镇龙腾路99号的“石材废泥掺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由桐庐强基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实施,并由浙江省浙南综合工程勘察测绘院有限公司(勘察单位)、浙江联艺勘察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单位)、浙江利越建设有限公司(施工单位)、桐庐强基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建设单位)共同参建,总投资6000余万元,2021年9月正式投运,专攻废弃资源综合处置利用,将建筑垃圾处置成各类再生骨料,其中部分用于直接销售,另一部分作为生产砖类、砌块类、工艺砖等混凝土制品的原材料(原材料配比85%以上),年可处理各类建筑垃圾60余万吨,最大处置量可达90余万吨。目前,项目企业已拥有“一种多孔砖冲压机”“一种建筑废料的骨料粉碎回收装置”“一种拼接式隔音房”“一种生产混凝土实心砖空间换地设备”“一种再生骨料除杂装置”等实用新型专利18项,被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评为“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并荣获“2022全国绿色建材下乡活动推广企业”“杭州市绿色工厂”等荣誉。
案例4:宁波市海曙住建建筑垃圾处理服务有限公司“建筑垃圾可循环处置项目”
案例5:宁波绿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建筑渣土干热化处理与资源循环利用项目”
位于宁波市海曙区横街镇应山村工业集聚区的“建筑渣土干热化处理与资源循环利用项目”,由宁波绿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实施,占地面积30.9亩,其中厂区占地面积10.9亩,堆场等生产配套面积20亩,拥有标准厂房5500平方米,办公用房800平方米。项目已建成建筑渣土干热化处理生产线2条,年处理能力达70万吨,年生产资源再生土25万吨。2019年,项目企业被确定为“宁波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第一批)”。目前,项目企业已拥有“一种建筑渣土回收处理方法及其回收处理系统”发明专利1项以及“一种建筑渣土理石机”“一种建筑渣土泥石快速分离机”“一种建筑渣土干热化处理装置”“一种建筑渣土微波干热化输送装置”“一种建筑渣土研磨机”等5项实用新型专利,“建筑渣土干热化设备自动控制软件系统”“建筑渣土全流程处理自动化控制软件系统”等软件著作权2项,“益生垚”商标注册证1项,研发的资源再生土等产品中已经在园林绿化、边坡复绿、耕地改良等多个领域成功应用。
案例6:宁波振和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建筑渣土及淤(污)泥资源化再生利用年处理40万吨项目”
位于宁波市象山县定塘镇中坭村工业园的“建筑渣土及淤(污)泥资源化再生利用年处置40万吨项目”,由宁波振和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实施。项目以建筑渣土及淤(污)泥为主要原材料烧制保温砖和砌块,烧结保温和砌块砖具有抗裂、抗渗、高强度、轻质、保温、隔音、耐久性等优良性能,较好地克服了蒸压加气块外墙易开裂、易渗水等缺点,同时提高了外墙与砂灰的粘结度。项目年资源化再生利用建筑渣土及淤(污)泥约40万吨,年产烧结保温砖约6000万块,烧结保温砖及烧结砌块已应用到象山县中医院、大目湾中心菜场等项目。目前,项目企业已拥有“一种密封式制样粉碎机”“一种粉碎装置”“一种建筑材料下料振动装置”“一种房屋改造用水泥废料清理设备”“一种具有锁定连接结构的双层幕墙”等各类专利7项,并取得了《浙江省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认定证书》《浙江省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检验室合格证》《中国绿色建材产品认证证书》等证书,荣获“2019年度全国墙体屋面及道路用建筑材料产品质量优等达标企业”“2017-2019年度浙江省新墙材龙头企业”“宁波市淤污泥和建筑废弃物新墙材资源化利用示范基地”“2021年度宁波市固体废物利用处置骨干企业”等荣誉。
案例7:宁波平海建材有限公司“平海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产业项目”
案例8:浙江开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地基处理结合建筑渣土资源化再生利用技术”
案例9:浙江星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年处理建筑垃圾、大件园林等固体废物100万吨资源化利用项目”
位于宁波市江北区姚家村九龙大道旁的“年处理建筑垃圾、大件园林等固体废物100万吨资源化利用项目”,由浙江星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实施,总占地面积50余亩,年处理建筑垃圾、大件园林等固体废物100万吨以上,年产免烧砖、护坡砖、生态砌块等约8000万块。项目已拥有垃圾分拣流水线两条,建筑垃圾破碎流水线两条,生物质颗粒、RDF生产流水线各一套,混凝土拌和站一套,水泥制品流水线一套,水泥免烧砖流水线两套,自动打包流水线一套,泥石分离流水线一套,并积极打造“收用一体化”的环境治理模式。运营至今已累计服务社区、工地、商场、工厂、部队、政府机构等单位达1000多家,受益人群达100多万,至今已综合处理建筑垃圾,大件垃圾、园林垃圾、装修垃圾等约200万吨。项目企业于2021年被认定为“宁波市固体废物利用处置骨干企业”,并于2022年被确定为“宁波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资格认定公告企业(第四批)”。
案例10:工程渣土资源化利用为再生路基填料——段塘中路(看经路~环城西路)道路工程项目
案例11:宁波市海曙四明墙体建材有限公司“年处理30万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
位于宁波市海曙区龙观乡金溪村的“年处理30万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由宁波市海曙四明墙体建材有限公司实施,项目企业成立于2001年,是宁波市第一家生产混凝土砖企业,总占地面积20余亩,年消纳建筑垃圾30万吨,年产混凝土砖6千万块,实现对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可减少建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年产值可达2000万元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目前已拥有先进制砖、码砖设备,六间蒸汽养护室,两条制砖自动流水线,两条自动码砖、打包流水线。2019年,项目企业被确定为“宁波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第二批)”。2022年,项目企业投资1500万,对厂房进行全面改造,进行全封闭化生产,并配备除尘、降尘设施。2023年,项目企业申请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努力向绿色化生产方向转型。
案例12:绿润环境科技(宁波)有限公司“废弃泥浆多样化再生利用成套技术项目”
案例13:宁波夯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工程渣土资源化利用为固化土路基用填料生产基地项目”
案例14:温州凯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仙庄岛渣土、淤泥资源化利用项目”
位于温州市瓯海区郭溪街道浦北村仙庄岛的“仙庄岛渣土、淤泥资源化利用项目”,由温州凯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实施,占地200多亩,系与瓯海区温瑞塘河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针对省重点项目“仙湖调蓄工程”进行的渣土消纳、种植土改良、渣土固化资源化利用等综合业务合作项目,已拥有两条种植土生产线、两条固化剂生产线,设计年消纳渣土量为100万方,主要生产有绿化种植土、农田种植土、固化土等,可广泛应用于市政建设、园林绿化、道路基建、软基固化、水稳等工程领域。项目企业是浙江大学、浙江省农科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合作单位,技术力量较为雄厚。目前,项目企业已拥有“一种具有称重功能的粉料生产用预混仓”“一种预防搅拌不均的淤泥线中层土体连续搅拌固化设备”“一种淤泥制备工程袋装固化土固化系统”“一种避免粉料飞散的粉料给料装置”等多项实用新型专利。
案例15:温州瓯建资源化利用科技有限公司“娄桥建筑渣土循环利用基地项目”
案例16:温州采泰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利用建筑渣土制备烧结保温砌块生产线项目”
位于平阳县海西镇平海大道33号的温州采泰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利用建筑渣土制备烧结保温砌块生产线项目”,占地面积50亩,总投资1.5亿元,项目引进和吸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利用余热隧道式干燥室、隧道窑烧成、两次码烧烧结保温砌块自动化生产线,年设计生产能力30万立方(折标1.8亿块),可消纳建筑渣土80万立方米。项目是利用当地建筑渣土掺加一定比例的页岩、煤渣,烧制中加以天然气辅燃,由全智能机器人自动切码,全线实现自动配料、生产和监控,且烧结保温砌块制造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两次码烧工艺,全程采用有效的环保节能措施,环保处理符合国家标准。项目企业生产的烧结保温砌块产品取得《浙江省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认定证书》;2022年,烧结保温砌块取得《浙江省建设科技成果推广项目证书》,项目企业获评“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目前,项目企业已拥有“一种砌块成型机码板装置”“一种吸音砌块”“一种拼接式砌块”“一种防渗透多孔砖”等多项实用新型专利。
案例17:文成县华欣页岩砖有限公司“利用建筑渣土制备烧结砖生产线项目”
位于文成县百丈漈镇外垟工业园区的文成县华欣页岩砖有限公司“利用建筑渣土制备烧结砖生产线项目”,占地面积25.83亩,总投资7000万元,于2023年2月投运,具有制砖生产线1条,烧结节能多孔砖、多孔砌块年生产能力为6000块标砖,年可消纳处置40万吨工程弃土、建筑泥浆。项目是利用当地工程弃土掺加一定比例的页岩、煤渣生产新型节能非粘土烧结多孔砖和非粘土烧结多孔砌块,由机器人自动码砖,全线实现自动配料、生产和监控,且制砖设备采用国内先进的烧结砖焙烧工艺,全厂使用半自动控制系统,全程采用有效的环保节能措施,环保处理符合国家标准。项目企业自有实验室,定期对产品行进检测。项目企业车间顶部已安装光伏面板,安装面积3823.68平方,安装容量620.21KWP,年发电量600000KW以上。项目企业生产的非粘土烧结多孔砖产品已取得《浙江省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认定证书》。
案例18:温州郑鸥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利用建筑垃圾制备混凝土砖生产线项目”
位于文成县百丈漈镇生态工业基地的温州郑鸥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利用建筑垃圾制备混凝土砖生产线项目”,占地面积15亩,总投资2015万元,于2017年8月投运,拥有专业的混凝土水泥砖生产线及各项检测设备,化验设备,全程采用QT-10成型设备2套流水线,全套推砖码垛机,年产量达6000万块混凝土砖(混凝土普通砖)、3000万块非承重混凝土空心砖,年可消纳处置26万吨建筑垃圾。项目是利用当地建筑垃圾掺加一定比例的水泥生产新型节能混凝土砖块,由全自动推砖码垛机自动码砖,且制砖采用国内先进的工艺,全厂使用自动控制与监控,安装智能机器码砖等新型技术设备,全程采用有效的环保节能措施,环保处理符合国家标准。2018年,项目企业获评“浙江省新墙材绿色生产试点企业”。项目企业生产的混凝土砖等产品已取得《浙江省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认定证书》。
案例19:温州绿颐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
位于温州市永嘉县桥下镇埠头村的温州绿颐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占地面积约17亩,2022年7月正式投运,项目具有建筑垃圾破碎筛分能力25万吨、年机制砂生产能力达12万吨,并拥有年生产8万吨干混砂浆生产线以及18万吨市政道路水稳料生产线,可广泛应用于生产各类环保建材及制品,包括免烧环保砖、硬化回填料、路基固化土、机制砂石等系列产品。目前,项目企业已拥有“一种利用建筑垃圾再生料制备环保砖”“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整套系统及其方法”“智能蒸汽产生器”“一种建筑施工用混凝土生产搅拌装置”等多项实用新型专利。
案例20:浙江瑞商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建筑渣土制备烧结砖生产线项目”
浙江瑞商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是由瑞安市政府“瑞商回归”招商引进的一家民生工程类公益性质的企业,以建筑渣土为原料,再生成环保节能新型墙体砖和砌块。位于瑞安市上望街道闻涛路567号的浙江瑞商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建筑渣土制备烧结砖生产线项目”,项目总投资1.5亿元,于2021年7月投运,具有制砖生产线2条,烧结节能多孔砌块年生产能力为1.65亿块标砖,年可消纳处置82.5万吨建筑渣土。项目是利用当地建筑渣土掺加一定比例的页岩、煤渣生产新型节能烧结节能多孔砌块,由机器人自动码砖,全线实现自动配料、生产和监控,且制砖采用国内先进的烧结砖焙烧工艺,全厂使用自动控制与监控,全程采用有效的环保节能措施,环保处理符合国家标准。2022年,项目企业被瑞安市无废办授予“瑞安市拟培育的固体废物回收利用处置骨干企业”称号。项目企业生产的非粘土烧结多孔砖已取得《浙江省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认定证书》。
案例21:湖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中心“建筑渣土循环利用中心项目”
案例22:浙矿(湖州)资源循环有限公司“年处理200万吨建筑垃圾项目”
案例23:湖州鸿辉资源再生有限公司“年处理30万吨建筑废料回收再处理项目”
位于湖州市吴兴区湖织大道2599号大东吴集团工业园区内的湖州鸿辉资源再生有限公司“年处理30万吨建筑废料回收再处理项目”,总投资1520万元,于2014年8月投运,2022年4月完成技改验收。项目采用“1+N”的建设模式,主要由一个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处置中心及N个衍伸产品制造中心组成,其中每个衍伸产品都可发展成为一个产品产业。项目采用挖机破碎锤、筛选机、制砂机等生产及辅助设备,主要是将建筑垃圾分类分级破碎、筛分,生产出可取代天然砂石的骨料,再配合水泥及其他材料等制成低标号再生骨料混凝土、道路水稳层、道路二灰垫层等。据统计,2022年项目企业累计消纳处置湖州市内建筑垃圾52.5万吨,制成再生混凝土销销售26.13万方,制成再生水稳材料销售8.17万吨,制成再生石子、石粉销售15.42万吨,制成再生机制砂1.5万吨/月,年销售额约1.5亿元,纳税约300万元。2021年,项目企业获评“湖州市建筑垃圾利用处置示范单位”。
案例24:安吉绿净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安吉县生态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筑材料循环利用中心项目”
位于湖州市安吉县递铺街道鲁家村的安吉绿净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安吉县生态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筑材料循环利用中心项目”,占地面积约11914平方米,主厂房总建筑面积11541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17000万元,2022年10月正式投运,主要处置房屋拆除、室内装修、建筑施工等20多种建筑(装修)垃圾混合物,项目拥有建筑(装修)垃圾固定处置线和全自动进口移动处置线,其中建筑(装修)垃圾固定处置线日进场处置量约1000吨;移动处置线日进场处置量约500吨,年处置总量约36万吨。项目生产的骨粉料主要用于市政道路路基水稳、道路基层换填及免烧结机制砖原料等,依据城市末端处置+能源资源的发展理念,既可节约天然矿物资源,也可减少环境污染,体现可持续循环的经济发展特点,成为打造县域“无废城市”的重要一环,对安吉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案例25:德清县迪飞达建材有限公司“全封闭专业处置建筑(装修)垃圾年产1亿标砖项目”
案例26:海宁市置业新材料有限公司“工程弃土资源化利用项目”
位于嘉兴市海宁市重点交通工程绿色新材料产业基地内的“工程弃土资源化利用项目”,由海宁市置业新材料有限公司与海宁宝峰新材料有限公司合作方式运营,占地约25亩,总投资2000万元,建有8000平方米生产车间。项目主要利用基建建设产生的工程弃土,再生运用于道路基层、基层、沟渠、仿古建筑建设的替代材料,主要产品有替代道路路基(宕渣层)的石灰土,替代道路基层、底基层(水稳层)并可应用于农田水利道路基层、面层的固化土,可应用于仿古建筑、围墙、人行道、地面铺装的小青砖以及可应用于农田、水利、林地、道路灌排水渠的榫卯砖。目前,灰土产品已应用于海宁城铁配套周长线、锦绣路辅车道工程、S207海宁尖山段、G524国道海宁海昌段新建工程、硖许公路扩宽工程等多条交通、市政道路路基工程,累计消纳工程弃土约60万方,生产石灰土约66万方;固化土产品已应用于临平8号路—港北路至胡家文河道路工程的基层、临平区乔司街道方桥区块耕地恢复项目,累计消耗土方约2万方,生产固化土约2.3万方,并在耕地恢复项目中应用了约10万块小青砖替代了道路压边石;累计生产小青砖及榫卯砖约120万块,在沟渠改造、景观工程用开始运用。
案例27:鸿翔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筑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海宁市)”
案例28:嘉善县鸿翔资源再生利用有限公司“建筑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案例29:桐乡市同德墙体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年消纳建筑垃圾60万吨及年产16000万块标砖新型墙体材料技改项目”
案例30:嘉兴秀鸿资源再生利用有限公司“嘉兴秀洲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
案例31:工程渣土与工业废渣协同资源化再生填料道路路基应用——桐乡经济开发区文晖路道路工程
案例32:浙江稽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弃渣资源化平衡利用于路基填筑”
案例33:绍兴市城投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城投再生资源泥浆(渣土)资源化利用项目”
案例34:绍兴市绿程新材料制造有限公司“城投道路拆除垃圾资源化利用基地项目”
位于绍兴市越城区林芝街道绿云路与北站东路交叉口的绍兴市绿程新材料制造有限公司“城投道路拆除垃圾资源化利用基地项目”,项目分期建设,其中一期占地约25亩,于2023年2月正式投运,主要消纳道路拆除固废、开展道路拆除固废资源化利用,可实现年产再生路基填料50万立方米、再生水稳填料40万立方米的产能。项目严格按照“分层拆除、分类改良、全量利用”的原则,通过技术创新途径实现道路拆除垃圾的全量利用,其中旧路路基拆除料在工厂中经过预处理、再生处理,生产成再生填料用于道路路基填筑;水稳、混凝土块等拆除后经过破碎、筛分、改良后用于新道路水稳基层的建设等。目前,项目主要对工程渣土资源化利用为再生填料进行量产,2023年2月投产以来已完成12.3万吨工程渣土的资源化利用,并应用于绿云路、越东路互通等工程。经检测,应用工程各项检测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项目已申报2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
案例35:绍兴市越路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建筑废弃土绿色循环新型墙材项目”
位于绍兴市越城区滨海新区曹娥江闸前大桥右岸管理区的绍兴市越路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建筑废弃土绿色循环新型墙材项目”,占地面积约250亩,于2022年12月正式投运,年处理建筑渣土30万立方米,具有年产30万立方米烧结保温砌块产品的生产能力。项目采用目前欧洲现行的二次码烧连续式隧道式干燥技术,为二次码烧单线产能全国最大(年产30万立方)、二次码烧隧道窑跨度全国最宽(9米)、二次码烧设备工艺全自动化数控程度全国最高,同时配备意大利现行技术制造的大型细碎对辊机、大型联合真空挤出机等设备。产品以建筑废弃土为主要原料,相较于传统材料外加保温材料和加气混凝土砌块等建筑材料,烧结保温砌块具有抗冻融性能强、耐候性能高,不开裂、建筑寿命长,隔音效果好、导热系数低、综合使用成本低,更绿色、环保与节能等特点,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目前,项目企业及产品已取得《无废城市细胞“无废工厂”证书》《浙江省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认定证书》《浙江省建设科技推广项目证书》等证书。
案例36:绍兴市上虞环集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上虞城市资源再生利用绿色综合体项目”
位于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绍兴市上虞环集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上虞城市资源再生利用绿色综合体项目”,占地面积40亩,总投资1.2882亿元,由绍兴市上虞环境卫生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出资兴建,杭州市城乡建设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设计,绍兴市上虞环境卫生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绍兴市上虞环集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管理,主要针对上虞区内产生的建筑装修垃圾、大件垃圾、园林垃圾等进行资源化处置利用,设计处理规模为500吨/日,设计生产再生标准砖为10万块/日。项目于2021年9月开始投运,截至2023年7月底共处置垃圾172980.58吨,分离出不同粒径的再生粉料、骨料49397.94吨,粉料、骨料进入制砖线配以辅料可压制成再生砖,同时产生三种副产品,分别为可燃轻物质68212.16吨、渣土51375.55吨及废旧金属249.22吨。项目投运后,以新型的资源化处理基地替代传统的填埋消纳场,通过高效运作、有序管理,有效破解城市建筑装修垃圾、大件垃圾、园林垃圾难收集、难储存、难处理等问题,全面提升上虞区建筑装修垃圾的资源化处置率,减少垃圾填埋处置量,有效补齐上虞区垃圾处置短板。
案例37:浙江润昇新能源有限公司“城市建筑垃圾和生物质固废协同资源化项目”
案例38:东阳市“巍山弃土再生资源利用项目”
案例39:浙江金州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2亿块保温砌块新型绿色建材生产线建设项目”
位于金华市永康市城西新区的浙江金州科技有限公司“新型绿色建材生产线建设项目”,总投资3.4亿元,一期“年产1.2亿块保温砌块”项目,2019年11月开工建设,2020年11月投运,主要利用建筑垃圾中的页岩、建筑渣土(不含废弃混泥土块)为主要原材料通过一次码烧工艺制成新型绿色建材保温砌块,可年消纳42万吨建筑垃圾,已形成完整的“建筑垃圾回收—建筑垃圾加工—资源化再生产品”的建筑垃圾资源化链条。2022年公司实现销售额6.69亿元,利润总额为1674万元,上缴税收1923万元。2022年12月,项目企业通过智能化工厂验收,项目建有大数据中心,涵盖自动窑温控制系统、PGS系统数据对接端口、环保在线监测系统、全程设备中控及状态监控系统、车间环境监测系统。项目企业已拥有“一种环保砖及制备方法”等国家发明专利7项、“一种高隔热的环保砖”等实用新型专利8项,保温砌块产品已取得《浙江省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认定证书》《浙江省建设科技成果推广项目证书》《绿色产品认证证书》《碳足迹证书》等证书。
案例40:衢州市城建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衢州市万川建筑垃圾处置中心项目”
衢州市城建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位于衢州市柯城区航埠镇万川村990号,由衢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衢州市柯城区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于2020年8月共同出资组建。企业运营管理的“衢州市万川建筑垃圾处置中心项目”始建于2021年3月,占地面积53亩,投资约1.81亿元,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项目于2022年5月正式投运。处置中心拥有年处置建筑垃圾25万吨、装修垃圾15万吨的生产线各1条,主要负责处置衢州市本级、柯城区、智慧新城及衢江区部分地区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含装修垃圾)。生产线通过破碎、筛分、风选、光选、磁选等主要工艺流程,产出0~5mm、5~10mm两种混合骨料,并用于道路交通和建筑材料领域,成效良好。同时,针对建筑垃圾中含有的木块、木屑和废塑料等轻物质等具有密度小,重量轻的特点,是影响建筑垃圾骨料再生质量的关键,项目通过“物料打散+正压吹送+负压抽吸”工艺分离出轻物质,匹配不同风力,进行骨料和轻物质的机械化分离。处置中心建成后,解决了衢州市建筑垃圾无处安放的窘境,变废为宝,实现建筑垃圾垃圾资源化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置。
案例41:浙江远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固废资源化再利用中心项目”
位于台州市椒江区洪家街道水仓头的浙江远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固废资源化再利用中心项目”,于2022年6月开始建设,2023年6月正式投运,项目企业浙江远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与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有机功能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所联合成立大宗城市固废资源化利用联合创新应用中心,联合创新应用中心主要针对“大宗固废高效资源化利用制备道路材料技术”开展基于应用导向的研发、技术推广与产业化。项目是台州市首个大宗城市固废资源化利用示范产线,年设计处理能力150万方建筑垃圾,主要利用“道路化应用+改良种植土”两种处置工艺,将工程渣土制备为可替代传统水泥稳定层等道路结构层的新型复合稳定料和园林绿化土。项目以工程渣土作为主要原料进行资源循环利用,解决台州市工程渣土产量大、处理难的问题,减少了堆放、填埋的土地用量,同时实现变废为宝,将其用于道路建设和改良种植土。项目企业已拥有“一种方便均匀铺摊添加剂的泥浆固化用添料机”“一种建筑工程用泥浆固化混合装置”“一种泥浆固化用干料注料装置”等发明专利3项、“一种建筑渣土搅拌混合设备”实用新型专利1项。
案例42:温岭市千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年处理100万吨建筑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项目”
位于台州市温岭市箬横镇新屋村588号的温岭市千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年处理100万吨建筑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项目”,是温岭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占地面积28.5亩,2022年1月正式投运,主要以建筑垃圾为主要原材料,通过分拣、破碎、筛分后,对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和再生处理,经工业加工形成再生产品,使其重新应用于建设工程,产品主要为再生骨料、机制砂,再生水稳料、再生混凝土预制品及再生混凝土。项目具备年处理100万吨建筑垃圾的处理能力,每年可生产包括5万吨再生水稳料、50万吨再生混凝土预制品、53万吨再生骨料及再生机制砂等产品,产品为温岭当地建基础建设企业提供基础配套服务。2022年,项目处理建筑垃圾58.95万吨,生产再生水稳料5.22万吨、骨料和机制砂47.5万吨、再生混凝土预制品及再生混凝土35万吨,总产值达8973万元。项目已拥有“一种建筑工程用建筑垃圾破碎装置”“建筑垃圾制成混凝土的生产线”等发明专利2项。
案例43:浙江天造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城市建筑垃圾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
案例44:丽水市盛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再生骨料项目”
位于丽水市莲都区南明山街道缙青路808号的丽水市盛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再生骨料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亿元,2017年9月开工建设,2018年10月正式投运,厂房面积7000多平方米,综合楼、宿舍楼面积6000多平方米,现有两条固定生产线和一条移动生产线,年设计处理能力100万吨。主要采用“‘多级破碎+多级分选+多种分选方式’+资源化利用”的主体工艺,对建筑废弃物进行综合处理和利用,主要成品有再生骨料、墙面材料、地面材料等,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使建筑垃圾变废为宝。自2020年起陆续参与丽水市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建筑垃圾清运处置项目、丽水南城吴垵村房屋建筑残值处置项目、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空港园区建筑废弃砂石处置等丽水市莲都区、丽水开发区众多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任务,累计已处置建筑垃圾100多万吨,资源化利用生产的再生骨料用于水泥砖的骨料和城市管道的铺设垫层。该项目企业作为土生土长的丽水企业,致力推动循环经济的升级转型,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积极助力丽水大花园建设。(厅城管处供稿编辑蔡璟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