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随着天气转暖,春耕由南到北逐步进入关键时期。
值得注意的是,粮食大省吉林省即将在疫情防控中迎来春耕的重要时节,这可能将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疫情防控之下,种地的农民要如何返乡回到田地间?种子、化肥等农资产品怎么保障及时到位?
4月12日,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主持召开部领导专题会时强调,要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想方设法打通农民下田、农资到村等堵点卡点,推动春管春播有序开展,加强“菜篮子”产品生产供给,组织做好疫情严重地区鲜活农产品保供工作,确保市场供应稳定。
集体组织返乡,农资统一配送
“目前已经开始收拾地了,现在不焚烧秸秆了,收拾起来就比较麻烦。”在吉林省榆树市种植玉米的刘女士向《华夏时报》记者介绍了当前备耕的情况。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对于很多因疫情滞留在外无法返乡春耕的农民们而言,如何返乡成为了悬在心中的大石头。
而除了等待自家订购农资产品的情况,王女士还告诉记者,她们当地所需的农资产品可以由政府统一调配。
“我们是统一上报给乡里政府,然后会由政府统一调配。“王女士表示调配的各类农资产品的价格都在正常范围内。
据了解,为保障农资需求,吉林省各地已畅通农资运输绿色通道,加强运力服务保障。
保春耕不仅关系到这一年的农业生产,更关系到粮食安全问题。
4月12日,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主持召开部领导专题会时强调,要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想方设法打通农民下田、农资到村等堵点卡点,推动春管春播有序开展。
据了解,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应对近期疫情影响,扎实推进春耕春管,冬小麦弱苗转化升级好于预期,一二类苗比例已基本与常年持平,春播进度同比略快;多措并举保障农资供应,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已基本下摆到店;蔬菜在田面积增加,4月上旬产量1930万吨,可保障每人每天2.7斤菜,一季度肉蛋奶产量同比均有所增长,保障供应有坚实基础,可以满足消费需求。
基于疫情仍在多点散发的背景下,部分地区仍存在对农民下田生产、农机作业、农资调运、鲜活农产品供应等造成不同程度影响的情况。
农业农村部强调,要加快农资下摆入户,做好农机跨区作业及夏粮机收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因封控措施导致的农机手返乡受阻、农机配件购不到等问题。在供需两端同时发力,抓好蔬菜等“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及时协调畅通运输渠道,主动对接疫情较重地区,加大鲜活农产品组织调运力度,开展点对点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