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党中央推进的大数据战略计划,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冷链行业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互联网+冷链新时代已来临。互联网和冷链物流的融合意味着将互联网的整套现代技术包括智慧互联、大数据、物联网等应用到冷链物流行业,通过数据分析技术,对供应链网络和资源进行优化和提升,以提升对下游需求和供给预测的准确性,实现降本增效,并大幅提高运作效率。冷链物流企业应用GPS定位、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按照规范化、标准化要求对运输车辆实施定位跟踪以及全程温度自动监测、记录和控制等流程,按照冷链物流全程温控和高时效性要求,整合各作业环节。
冷链物流企业以一套完整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为支撑,连接其运输网络。企业通过总部冷链全程监管平台,追溯整个货物流向,包括从订单受理到客户签收全程的订单状态,每个过程中使用的车辆、设备、人员信息以及提货、入库中转、在途、签收每个过程中使用的冷链设备的过程温度,在设备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展示轨迹和湿度。同时,平台还具备报警功能。此外,平台还预留数据接口,方便与客户系统对接,具备数据分析和报表导出等功能。平台对人、物、信息等资源进行整合,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提高效率,让冷链物流企业的TMS、WMS系统以及大数据分析平台等无缝连接,实现数据信息共享。
在冷链物流规模方面,2020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约为3,604亿元,2015-2020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0%。考虑到政策要求加强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以及冷链物流产业投融资增长,冷链产业未来预计将持续处于上升时期,未来几年冷链物流的发展将保持一个良好势头。2019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因势利导出台20多项冷链物流政策和标准情况,推动冷链物流行业顺应侧供给改革潮流,并公示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试点城市名单、企业名单以及餐饮冷链物流服务规范试点企业名单,助力冷链行业健康发展。
传统模式下,生鲜从农户手中到消费者手中,至少要经历产地集散市场、产地批发商、销地一级批发商、销地二级批发商以及超市、农贸市场、餐厅等渠道商。上述各环节均存在加价20%-30%的情况,总加价率可高达110%。以2020年陕西苹果种植商为例,采收成本为2.5元/斤,代办果园收购价3元/斤。按照果径进行分级打包,出货价为5元/斤。从陕西经陆运到达上海,在上海农批市场进行散货出售,其出货价为8元/斤。商超、农贸等终端零售价为12-15元/斤。易腐产品如蔬菜肉类在装车时大多在露天而非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仅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方面损失率就达约20%。冷链物流通过搭建有量供应链选货场平台,建立从供应商到渠道端的直接供应体系,减少生鲜流通过程中的中间环节,让利上下游商户。以肉类为例,冷链运输较常温运输,加价率减少45%,仅为40%。冷链物流为食品的安全输送提供了保证。生鲜食品需要完整的冷链物流对货物进行全程温度控制,以确保食品的安全,而冷链物流可以实现装卸货物时的封闭环境,从而大幅减少损耗率。以海鲜为例,冷链运输就可将损耗率由15%降低为约3%。
本文援引于报告《2021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研究报告》,首发于头豹科技创新网。如需阅读完整版报告,请前往头豹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