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营销网点建设,夯实商品流通服务基础
积极开展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运作模式,构建优质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绿色通道。截至目前,全市系统共建有嘉兴市天天农展会有限公司、平湖市农产品展销配送有限公司等8家农产品骨干配送企业(配送中心),实现市域范围全覆盖。配送中心与当地农业主体建立稳定联系,采取统一定点采购、统一制定价格、统一安全检测、统一加工分拣、统一配送服务等“五统一”方式,向全市503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农产品配送业务。截至11月底,全市系统8家农产品配送企业实现销售额5亿元,同比增长42.9%。以农产品展销中心和配送中心为依托,大力推进农产品连锁网店(社区店、直销店)建设。其中,嘉兴市天天农展会有限公司在市区开设7家以农产品展销为主的直营连锁超市,今年销售额近1亿元。
二、重视流通主体培育,建立市场销售有效渠道
按照嘉兴市委打造千亿级世界水果交易中心目标要求,持续做大做强嘉兴市供销社社有企业嘉兴水果市场。市场每年消化海南三分之一的芒果,是全国最大的芒果批发集散地,也是全国最大的菠萝蜜交易中心,榴莲、火龙果、龙眼等几大热带水果品种交易规模均居华东地区第一位。目前,市场交易主要辐射浙江全省及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山东、上海等省市,是果品走进长三角市场的“桥头堡”,在全国果市大流通中发挥着空间枢纽作用。今年,受两轮疫情影响,市场临时封控近1个月,交易额和交易量同比均小幅回落,但仍然表现出强烈的发展韧性。截至11月底,嘉兴水果市场实现交易额458.77亿元,市场交易额有望连续两年突破500亿元。此外,市、县供销社通过提升完善市场软硬件设施、异地迁扩建等多种方式,不断推进系统内农批市场提档升级。
三、强化品牌农业意识,提高竞争力和质量效益
四、补齐冷链物流短板,增强农村流通服务水平
五、坚定数字引擎打造,促进农产品流通提档升级
率先在全省开展数字农合联建设,不断深化“浙农服”推广应用。结合实际,加快“浙农服”本地个性模块上线应用,目前已建成嘉兴市特色产业农合联、南湖菜包包、秀洲菜小二、银加善农产品、平湖智慧农资、金平湖鲜到家、海盐乡旅兴农、海宁数智共富菜园、桐乡智慧冷链等13个地方特色应用场景。组织近600位农业技术专家、土专家入驻平台,为全市农户提供技术支持。截至目前,嘉兴市“浙农服”用户8168个,访问总量40余万次。加快农产品采购与销售数字平台“嘉供宝”开发应用,筹建实体化公司,逐步做大做全本地农产品“地图”,全面掌握嘉兴全市农产品类别、产量、地域分布、种植主体等。(嘉兴市供销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