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砦村位于310国道以南,中牟县城以东10公里,韩潘路从村庄中穿过,村域面积5000多亩,总人口1987人,下辖2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随着近几年的发展,村中铺设明亮的水泥路,街道安装了路灯,铺设污水排放管道,方便了群众的出行和人居条件。并且建有篮球场、图书室、大队部(两层建筑400平米使用空间)、村民娱乐活动场所、健生器材。解决了群众文化娱乐需求,农闲时候有地方娱乐,满足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有一个农民经济合作社——赵砦农资部,主要经营农资、化肥、种子、农药等产品。尊崇“踏实、拼搏、责任”的企业精神,并以诚信、共赢、开创的经营理念,创造良好形象,完善技术、周到服务、全心全意服务双农。努力做周围农民朋友坚强的后盾。
付庄村有6个村民组,农村人口2608人,耕地面积4000亩,人均纯收入13743元,比上任期增收1677元。经济收入薄弱,无任何支柱产业,经济支柱主要以大蒜,小麦,蔬菜,养殖收入为主。2011年至今蔡小勇担任村支部书记,支委5人,2011年至今蔡中原担任村主任,村委5人。新增机井17眼,新修道路2100米。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2011年固定资产余额440000元,2014年末固定资产余额510000元,净增70000元;2012年的资金余额890256.50元,2014年的资金余额42449.90元,净减847806.6元。在任期内带领和引导群众改变种植结构,能够与镇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0完成各项中心工作和临时性中心工作。
后董庄村位于官渡镇东北8公里处,与郑开大道、郑汴物流相邻,交通便利,区位优越。辖区总面积11000亩,其中耕地面积6000亩,农作物主要以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西瓜、草莓、蔬菜大棚、大蒜、花生等。下辖4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共501户2010口人。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锐意创新,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已建成草莓大棚450余座,2014年后董庄村人均收入达到8600元。生活富裕,民风淳朴,和谐稳定,后董庄村各项工作成绩突出,多次被评为镇级经济工作先进村、信访稳定先进村。多年来未出现一例违法建筑。后董庄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也开展得红红火火,和谐、民主、文明之风在后董庄村蔚然成风。目前已成立盘鼓队、腰鼓队,村民在农闲之余自娱自乐,时尚又健康。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村人民同舟共济、艰苦创业,致力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等,凭借丰富的资源、独特的区位、便利的交通、宜人的气候和勤劳智慧的人力优势,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后董庄村村民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正朝着小康社会不断推进,后董庄村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富裕、和谐发展。
石井村是2010年8月因南水北调工程由南阳淅川县金河镇的第一批搬迁移民,位于中牟县官渡镇西吴村北,介于郑开大道与连霍高速之间,紧邻仓狼公路,全村140户,四个村民小组,人口536人。结合创新社会管理及阳光村务网要求,完善推行了党支部领导下的“民主议事会+民主监事会+民事调解委员会”的民主管理模式。2013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卫生村,2013、2014年省办奖励移民发展扶持奖180万元。2011年流转土地500亩,租给河南瑞亚牧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已投入资金3.6亿元,建现代化奶牛养殖棚6座,可容纳奶牛10000头(现已引进国外优质品种奶牛3000头)。日产鲜奶60余吨,安排村民劳动力就业100余人。移民扶持项目投资600余万元,其中建有720平方米青年牛舍一座,仓储车间一座及莲藕无公害种植110亩。现基本实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