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系统结构本系统采用作业成本管理(ABCM,Activity-basedcostingmanagement)模式对企业的单位产品成本进行管理。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采用实际成本,而制造费用则根据事先确定的估计值进行分配。本系统后台数据库采用SQLSERVER2000,前端可以通过EXCEL服务器的客户端或者通过WEB访问。2.系统功能作业成本管理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成本,同时将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对企业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并动态反映,进行成本链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信息,指导企业有效地执行必要的作业,消除和精简不能创造价值的作业,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本系统由主数据、成本管理和报表三个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
主数据部分包括:产品列表存储本企业所生产的不同的产品类别。批次管理存储每个批次产品的基本信息和直接成本信息,本系统假定每个批次的产品,其单位成本是相同的。作业清单存储预先定义的基础作业,包括作业名称、描述、级别、成本分配率等信息。作业水平本系统的作业水平划分为单位级别(即直接分配到某个产品上的作业)、批次级别(在一个批次内分摊的作业)、产品级别(在一个产品类别内进行分配的作业)和设施级别(在公司内进行分配的作业)。成本管理部分包括:单位作业记录记录每天内发生的单位级别作业的实际情况,用于将来调整单位作业成本的预估值。批次作业记录记录每天所生产的产品的批次作业情况,用于调整将来的批次作业成本的预估值。产品作业记录记录每天所发生的产品级别的作业的实际情况,用于分析和调整产品作业成本的预估值。设施作业记录记录每天所发生的设施级别的作业情况,用于调整设施级别作业的成本预估。报表部分包括:产品成本报表以批次为单位计算单位产品的成本构成和成本合计数。
3.界面设计原则本系统界面设计采用浅绿色背景,10号宋体,灰色边框,并用不同的底色和标志符号代表不同的填报要求。本系统附有一个标准界面设计工具软件,可以更加方便用户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模板设计。详情见《标准界面设计工具说明》。
二、操作说明
三、操作说明
1.作业水平作业水平是指作业所消耗的资源的归集范围。包括单位级别、批次级别、产品级别、设施级别。单位级别是指该作业所消耗的成本分摊到某个特定的产品上;批次级别是指作业成本分摊到某个批次上;产品级别是指作业成本分摊到某个类别的产品上;设施级别是指作业成本归分摊到整个公司上。2.作业动因作业动因是指重复的同一水平的作业如何进行成本归集。本系统设置了如下图所示的作业动因,分别表示某个作业可以按照批数、印模数等相乘计算3.作业清单作业是作业成本管理的核心要素。作业是指在一个组织内为了某一目的而进行的耗费资源的工作。本系统的作业清单如下图所示,包括作业名称、作业描述、作业目的、作业水平和作业动因。
假设某企业在2011年生产两种产品A和B。两种产品都属于劳动密集型。A产品生产了200批次,B产品生产了300批次。每个批次生产20000件。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已经按照产品种类划分。制造费用的总数已知,按照工时进行分配。A产品每个批次需要1000工时,B产品每个批次需要800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