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禁限用药物和常规药物违法使用难题、推进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顺利实施,广东省积极践行“阳光农安”发展理念,创新推动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精准监管”新模式。在工作实践中,广东省以农产品快速检测、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电子合格证开具与应用为核心,率先探索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检小站”数字化平台,对镇街原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公共服务能力实现拓展和延伸,为解决监管“最初一公里”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以快检开证为核心,便利农产品源头管理
检测技术多样可靠,为“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
创新模式,打通服务“最初一公里”
为实现智检小站的推广建设,广东省明确建设思路,创新运维模式。统一省级运营商,在珠三角地区每个区县建设1个县级运营中心、在各镇街建设并有效运行N个智检小站。县域整体推进“1+3+N+3”农产品质量安全城乡融合工程,即在设立1个区县级运营中心的基础上,再建设3个助农优品体验柜、N个智检小站(A站)和3个智检小站(B站)。通过智检小站检测系统(A站或B站)、宣传培训系统(农安课堂)和品牌推广系统(助农优品),构建“政企社”农产品质量安全共建共享体系,以可追溯化、品牌化助力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
其中,智检小站(A站)具备快检、合格证开具、质量溯源、科普宣传、网格化管理等功能。智检小站(B站)则在A站的基础上增加农安课堂直播室,具备快检、合格证开具、农业品牌推广、质量溯源、科普宣传与培训等功能。品牌推广系统(助农优品)通过设计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答题及科普类小游戏,吸引市民体验农安文创产品,加大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推广应用,助推生产经营主体的优质带证农产品“走出去”,引导“食用农产品、认准合格证”的消费观。
落地见效,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高质量发展
在珠三角地区多个核心商圈与省直机关单位中,还投放有多个助农优品新国货体验柜。“质量安全看得见、健康美味品得到”,消费者通过面对面体验,有效推动优质农产品走出去,实现带证农产品与消费者“美好相遇”。从南海平洲的石硖龙眼到徐闻的鲜切菠萝,从增城荔枝到肇庆水产等等,消费者可在助农优品体验柜购买品尝多种类可溯源、农安信用等级高的优质农产品。
构建以农安信用为基础、数字监管为支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新型监管机制,提供让百姓放心且优质的农产品是全省广大农产品生产主体、经营销售主体、科研人员和监管人员的职责和使命,更是全面提升广东农产品在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市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未来,广东将加大基层农安建设力度,构建湾区优质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