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14日,由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主办,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武威金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甘肃大北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甘肃能化金昌能源化工开发有限公司支持的“2024年全国高效肥产业发展论坛”在甘肃金昌召开。
会上发布了氮肥及水溶肥行业2023年度部分数据,其中2023年度高效尿素产量达到436.2万吨,十强企业分别是: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茂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益通数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天泽煤化工集团股份公司、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农大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烟台众德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建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煤鄂尔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十强企业总量357.2万吨,占总产量比例的81.9%。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顾宗勤全面回顾总结了我国在高效肥研发与推广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交流了高效肥产业最新技术成果,同时提出了高效肥企业未来的工作重点。我国高效肥料发展成绩显著,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高效肥产品产量初具规模。我国缓控释肥料、稳定性肥料、增值肥料、水溶性肥料等四大类高效肥产量已经位于世界前列。据调查,2023年我国高效尿素产量436.2万吨,同比增长3.8%;其中增值尿素315.1万吨,同比下降4.2%;缓控释尿素产量约103.1万吨,同比增长30.1%;稳定性尿素产量17.9万吨,同比增长48.1%。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水溶肥分会统计,2023年重点国产水溶肥企业水溶肥产量合计223万吨,同比增长8.8%。
二是高效肥生产技术取得积极进展。合成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丰富了增效物质、包膜材料的种类,全生物基肥料增效剂和包膜材料的研发成功,大大提高了增值尿素和包膜尿素的性能和安全性;悬浮技术的进步提高了悬浮型水溶肥的流动性和稳定性,提升了液体水溶肥的含量,降低了水溶肥的成本;新型耐高温抑制剂的研发成功,使脲酶抑制剂高温易分解的难题得到解决,大大提高了稳定性肥料的性能。
三是高效肥施用技术和装备日趋成熟。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发展,高效肥施用技术和装备日趋成熟。如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化水肥一体化装备集成了农业遥感、远程控制、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精准养分管理技术,提高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大幅降低人工成本和劳动强度,实现了节水节肥绿色增产。茂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新型种肥同播机在玉米、水稻等作物上取得成功,减少了施肥次数,并能保证施肥的均匀性和科学性,提高了控释肥的肥效稳定性。
顾宗勤还提到了我国高效肥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是高效肥成本偏高;二是高效肥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三是高效肥产品研发和推广投入不足。
顾宗勤提出高效肥企业未来的三大工作重点:
三是加强供应链和营销管理。高效肥企业要和竞争力强的基础肥供应企业、助剂企业建立战略合作,稳定高效肥原料供应和价格、降低高效肥生产成本。还要与服务能力强的流通企业、农机企业、农业服务企业、种植业专业合作社建立互利共赢的战略合作关系,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营销服务效率。要突出创新点,强调环保性和可持续性,合理确定目标市场,注重服务和客户体验。要加强营销人员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技术咨询、使用指导等售后服务能力。
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技中心节水技术处处长吴勇做了《节水增量与肥料需求》的报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产量稳步增长,已经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93公斤,国家粮食安全总体有保障,但同时也必须看到,随着我国自然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趋紧,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升级带动粮食需求持续增长,粮食供求紧平衡态势将长期存在,在未来一段时期,现有产需缺口可能会进一步扩大,需进一步提升粮食产能,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他表示,干旱缺水是粮食增产的最大短板,也是挖掘产量的最大潜力点。在资源上统筹用好“三滴水”:优先用好天然降水;高效使用地表水;减少抽取地下水。具体方向上,旱地要集雨保墒强保障,多措并举提单产;水浇地需要节水灌溉扩面积,水肥一体创高产;水田上旱作生产改制度,强化农艺减损失。
一是整合研发资源,持续发力高效肥。心连心公司率先在行业内提出“中国高效肥倡导者”的品牌定位,持续加大新品的研发力度。以中国氮肥工业(心连心)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氮肥高效创新中心为研发平台,与中科院合作研发的新一代控失尿素,首次采用了内置包裹控失技术,提高氮肥利用效率20%以上;与德国巴斯夫合作研发的超控士尿素,氨挥发抑制率达50%以上,有效减轻雾霾,保护生态环境;通过收购国内腐植酸行业领军企业——新疆双龙公司,创新推出了5S腐植酸活化技术,使得腐植酸的分子量更小、活性更高,具有调养土壤、强壮根茎、提升作物品质等作用。通过多年的市场培育和推广,目前心连心形成“控失、腐植酸、聚能网”三大系列高效肥,已经成长为行业大单品,受到市场和客户的广泛认可。
二是依托大数据,建设“三位一体”农化服务模式。心连心公司建立了以大数据为支撑的“配肥中心+化验室+高效农业服务中心”三位一体模式,立足于“一区一作一肥一技”,打造起心连心特色的农化服务体系。公司在全国建有108家高效农业服务中心和配套化验室,配备近千人的营销服务队伍。从免费测土化验开始,截至目前搜集、分析全国土壤样本超9.3万份,形成全国的土壤地图。在全国建设259家配肥站,形成“测、配、产、供、施”一体化服务流程,为农户提供精准服务和解决方案。
三是立足西北、南方,积极探索水肥一体化模式。心连心公司为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与普及,一是结合新疆地区特点,利用滴灌设施对棉花全生长周期建立了水肥管控、植保方案、栽培管理等全流程的技术服务体系,保障农户做到精准施肥、科学管理。相比传统模式,帮助农户平均省肥15%~20%、增产3%~5%,真正让用户实现了节省成本、增产增收。二是在江西赣州针对脐橙作物,开展水肥一体化模式示范推广,帮助当地农户省时省工省肥省水。经测算,在示范田块帮助农户节肥30%~50%的同时,增产8%左右,亩综合效益增加575~772元。水肥一体化模式的推广效果,已经赢得了众多农户的广泛认同,同时带动了心连心高效肥、水溶肥、液体肥等产品销量的增长。
会上,金昌市副市长吴双峰作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作了《智慧农业中精准施肥技术与装备》的视频报告,甘肃省耕地质量建设保护总站副站长武翻江、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博士后段志平、大北农集团副总裁林梅根、华中农业大学吴礼树教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副研究员杨俊刚、茂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钟成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副教授涂攀峰、阿麦仔化工(云南)有限公司市场及战略发展部总监苏伟、云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阚夕国、青海云天化国际化肥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吴秀玲等专家和企业代表也进行了发言。
会后,与会代表还分别参观了甘肃能化金昌能源化工开发有限公司、甘肃心连心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武威金仓科技试验示范田及甘肃大北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