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春耕进行时,这时候也是农资产品供销两旺的时候,可不少农民却正在为肥料涨价而头疼不已。尤其是今年的肥料涨价不是一般的小涨,加上春季频繁的倒春寒加上去年冷冬的影响,肥料的使用必不可少,是农民的刚需情况下,化肥的涨价就更成了农民怨声载道的话题了。
今年化肥价格涨价有多猛呢?很多农民反映,从去年冬天开始,化肥的价格就几乎是一天一个价。以尿素为例,以前一包100斤的尿素是92元,现在是117元,涨幅27%。有农民算了一笔账,按照每亩地施加尿素12.5公斤计算,每亩地需要比往年多花5.5元。尿素涨价,复合肥也没闲着,每吨涨价300元左右。
在肥料价格涨价的同时,今年由于早先的频繁倒春寒以及去年冬季的严寒,要达到往年的苗情,还需要再多施肥。这样无形中等于在肥料涨价的年份,还增加了种植成本。那能不能不施肥呢?不有一种来自网络上的说法,说农业需要弃用化肥和农药,回到100年前不用化肥与农药的时代,并且“零化肥零农药”中出来的才是健康农产品。
对此,有专家指出,这完全是自认为“看上去很美好”,实则是“美梦一场”的“桃花源”幻影而已,一点也不科学。
首先,我们饿肚子、缺粮食的日子,刚过去也就四十多年。回想刚建国时候,平均每亩地才均产68.6公斤,那时候吃饱饭就是很多人家每日忙碌的最大目标。而现在60岁以上的老人们,几乎在小时候都经历过饿肚子的日子。而后,粮食凭票凭证供应。现在,想吃什么超市都有,并且各种品质,各种天南海北的农产品都能买到。
再次,如果不用化肥和农药,那么粮食产量的猛增将会消失,病虫害的损失无法预估,至少将会有2000多亿斤粮食无法增产或者毁于病虫害。而经济类作物像粮油和水果、茶叶、蔬菜等的损失更是会达550亿元以上。这部分损失相当于失去了现有12%的耕地。
最后,其实多数人对化肥和农药的坏印象都来自于食品安全的报道里。像是农药超标,化肥催苗等新闻报道屡上报道,这其实和农民滥用化肥,以及不正确施肥有关。施肥过量会导致土质酸化,而农药过量,则会出现农药超标。有些媒体在报道药残和土壤恶化时候,化肥和农药往往在没有具体数值的情况下,只为追求轰动效果就夸大了化肥和农药的负面作用,久而久之,农药和化肥的正常功用被“隐藏”,实际功能也被“妖魔化”。化肥以及农药,就成了农民既爱又恨的农资产品了。
不过,人们追求健康农产品,或者说“舌尖上的安全”也是无可厚非的,在农药和化肥提高利用率,降低滥用面积的科普宣传,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最大限度的发挥农药和化肥的效力,却用最少的化肥量和农药量,是以后农业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