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常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
——2024年6月27日在常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上
常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冯旭江
受市政府委托,现将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有关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打算汇报如下,请予审议。
第一部分:近年来有关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化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建设成效,着力构建农产品网格化数字监管体系,全面增强基层监管能力,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监管水平。全市农产品抽检合格率长期保持在98%以上,连续多年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零发生”。全国全省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工作现场会相继在常州召开,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获得部省领导充分肯定。
一、突出源头净化,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出来”
(一)推进农业发展绿色化。着力推进种植业绿色高效发展,深入开展化肥农药减量行动,累计建成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片)17个、省级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基地)37个,稻麦草害综合治理示范区4个,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66.47%。推进农牧结合循环发展,坚持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为主攻方向,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推进渔业产业提档升级,长荡湖围网养殖全面完成清退,滆湖5万亩“以渔控藻”生态修复试验工程稳步推进,全市13.77万亩规模以上池塘全部完成生态化提升改造。推进“两废”回收处置,建成废旧农膜回收网点166个,废旧农膜回收率达94.4%,设置农药包装回收点498个,无害化处置率达100%。推进绿优农产品高质量发展,全市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77.65%。
(三)推进质量管理认证化。协同推进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两个“三品一标”行动,重点打好提质效、促规范、树品牌“组合拳”。全市共培育绿色食品企业354家、产品440个,有机食品企业32家、产品74个,培育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27个以及金坛茶叶、溧阳板栗2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天目湖白茶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拥有焦溪二花脸猪、溧阳白芹、建昌红香芋、天目湖白茶、溧阳鸡、阳湖水蜜桃、吕墅萝卜7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天目湖白茶、溧阳白芹2只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产品,夏溪花木市场、大娘水饺、玉莲、玉枝、丰登5个“农字头”中国驰名商标。
二、突出风险防控,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管出来”
(一)打造智慧监管“一张网”。全面构建涵盖生产管理、移动监管、质量追溯、风险监测、公共查询等功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平台,构建了基于农业大数据的市、县、镇、村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体系,集成地理信息、移动监管、网格化监管、监测管理、村级协管、合格证等六大系统,实现农产品监管的动态化管理和智能化分析。通过建立健全全市监管队伍和监管对象的电子化档案,运用手机APP更加便捷实时地开展日常监管,实现日常监管全痕迹呈现。市(区)、镇、村三级监管网络每年开展6500次左右监督检查,发现整改问题110条左右。
三、凝聚各方合力,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抓出来”
(一)强化责任落实。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下发关于印发《常州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规则和成员单位食品安全工作职责》,明确规定各成员单位职责任务,各责任单位职责清晰,衔接协调顺畅,工作落实到位。市食安委将食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532战略。每年召开成员单位扩大会议,研究部署重点工作。市、辖市(区)、镇三级政府间、农业部门间、政府与部门间、部门与农业生产者间,层层签订责任书和安全生产经营承诺书,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明确任务目标,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无空白。
(二)强化安全生产。加强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结合科技入户、新农人培训、普法宣传等活动,向农业生产者普及标准化生产技术知识,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整体素质。同时,强化源头管控,以投入品使用、合格证出具、“三项记录”为重点检查内容。针对“销售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未按照规定收取保存承诺达标合格证、未经兽医开具处方销售购买使用兽用处方药”等三个重点方向,集中开展执法检查,以案释法、以法宣教,进一步压实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
(三)强化宣传引导。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贯活动,提升监管主体、监管部门的质量安全主体意识、责任意识。拍摄并展映《老楼普法微课堂》农安法系列短片,使农安法更进一步深入基层、深入农户、深入田头塘口。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在全社会倡导投入无违禁、管理无盲区、产品绿色化、消费无担忧的理念,夯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群众基础。
第二部分: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近年来,我市围绕数字化监管体系建设、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推行等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还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一)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较为突出
虽然我市在水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方面开展了积极有效的工作,但仍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养殖户规范用药意识不强。近年水产行业处于动荡调整期,养殖户在保本逐利的心态下会选择使用一些违规投入品,这些投入品多以中药制剂、调水剂等为标签,其中含有抗生素,导致在检测过程中容易出现抗生素超标。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市场端落实仍有困难。近年,我市全力推行水产品出塘合格证运用,努力推动合格证溯源工作,但从市场端开具情况看,很少看到常州产地的合格证,合格证随意填写主体信息的情况仍很普遍,导致市场端不合格水产品追溯很难,合格证正规化管理存在农口“一头热”的情况。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层监管力量仍显不足
第三部分:下阶段的工作思路与打算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四个最严”的总体要求,努力推进监管体制与协作机制统筹建设、风险防控与专项整治双向突破、政府监管和社会共治有机结合,推动加快构建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体系,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切实从源头上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一、聚焦突出问题,深入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二、注重基层队伍,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
持续推行“网格化+精准监管”。继续实施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标准化提升行动,提升乡镇机构主体监管、日常巡查、协助抽样、快速检测、指导生产等工作标准化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入网主体分类分级监管。健全完善“四级”检测体系。以市级检测中心为龙头,县区级检测室为骨干,镇级检测室为基础,村级服务站为补充,加强检测能力建设。全面推广应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强化检验检测质量监管,培育壮大检验检测队伍。全面推广胶体金快检方法,逐步替代酶抑制法,切实通过快检发现风险点。从严从实执法案件办理。加强与公安、市场监管、供销社等部门的协同配合,严格农资产品生产、经营、使用全过程执法监督,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行动,重点查处违法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和农药、兽药等化学物质残留等行为。
三、创新工作方法,有效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痛点难点问题
提升风险隐患发现预警能力。科学制定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实施方案,组织地方实施本辖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全市农业农村部门定量抽检率保持在1.8批次/千人,全市监督抽检不低于20%。提高监测工作实效性,加强不合格农产品溯源,完善不合格样品信息处置流程。加强风险会商,及时研究排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清单或风险隐患,强化检打联动、产管联动。规范承诺达标合格证开具。统一全市承诺达标合格证样式,普及水产品“一证一检”制度,强化规范性出证监管检查,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协同监管、联合执法。开展《常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立法调研。通过调研发现并推动解决问题。进一步理清部门职责,明晰生产、监管、执法、市场等部门责任边界,对目前监管薄弱的难点痛点加快补齐漏洞,如目前对水产品质量安全影响较大的原料药,调水剂,垂钓用的饵料、窝料等应明确管理部门和处罚条款。再如,要通过立法来明确各级监管人员和村级服务站的职责、义务和权益,探讨是否可以通过社会聘用的方式,引入专业技术人员开展采样检测工作,以替代目前兼职的村级协管员等问题。
各位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市人大一直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工作,这次专题听取工作汇报,既是对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一次全面检查,同时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鞭策和支持。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和支持下,进一步压实责任、创新举措、完善体系,不断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真正把常州打造成为绿色化生产、全程化监管、品牌化运作和社会化共建的农产品质量建设样板区,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