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学校传“真经”农机手田间地头

阳光讯(龚静闫雪峰记者奚钦)“老师,这个机器好,我的园区不知道能不能使用啊?”

在汉阴县兴汉农民田间学校,专家们正带领全市粮食生产经营主体能力提升培训班学员开展现场教学,学员们热情高涨,与专家积极互动,田间学校场景鲜活。

以田地为教室,以农民为主角,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让“学生”边听课边动手实操,与专家面对面讨论,现场答疑解惑,这就是农民田间学校。截至目前,安康市已培育认定农民田间学校85所,其中建成省级农民田间学校3所,培育认定市级农民田间学校60所,县级农民田间学校22所。这些学校为安康乡村产业振兴,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公布第一批全国县级优质农民田间学校名单,平利县田珍茶业农民田间学校、汉滨区天瑞塬农民田间学校、旬阳市隆科农民田间学校入选。

从“够不着”到“零距离”

走进汉滨区天瑞塬现代农业园区,瓜果飘香,各类蔬菜郁郁葱葱,园区里各种现代化农业设施“各显神通”。这里是第一批全国县级优秀农民田间学校所在地。

在园区一处蔬菜大棚内,天瑞塬农民田间学校负责人刘瑞红仔细查看着蔬菜长势,叮嘱村民注意事项和栽培细节。“大多数农户往往靠着老经验、旧办法开展生产,想要学好技术、新经验,苦于无从着手。”刘瑞红说,这就需要田间学校扎根基层,将教学场所搬到田间地头,将为农教学、为农服务的理念贯彻到底,真正以为农、助农的初心,将自身的“角色定位”立得更加明晰。

田间学校给农民带来的技术指导成为乡村发展产业的重要支撑,而培养新农人必须接地气,依托基地。天瑞塬田间学校的建设主体陕西安康天瑞塬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是安康市最具规模的标准化设施蔬菜产-贮-销-培训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基本形成了蔬菜种植、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技术培训、储藏加工、物流配送及销售为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企业,为培养新农人打造出良好的实训基地。天瑞塬农民田间学校从2013年开始从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2023年被评为陕西省农民田间学校,共有专职教师8人,兼职教师30余人,目前培训总人数达5000人次。

天瑞塬农民田间学校与汉滨区建民办忠诚村串联在一起,放眼望去,忠诚村也处处是村民的水果蔬菜种植地。“希望在人才、科技的加持下,我们村产业能进一步提质增效。”刘瑞红表示,他们将发挥农民田间学校的桥梁作用,打通教育培训和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积极引导农民与技术、市场、信息对接。

从“新农具”到“新农人”

在汉滨区大竹园镇东旭茶庄上空,一架架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一边飞行,一边演示撒播作业。日前,汉滨区农广校在大竹园镇东旭农民田间学校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育植保无人机操作技能培训,来自全区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50名学员参加培训。培训结束后通过中国民用航空局官方在线理论考试和现场实飞考核后,颁发《农业植保无人机操作员证》。

“本期培训聚焦粮油等农作物耕种管收机械化作业环节,加大专业农机手培育,提高农机手技能水平,为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以及开展植保无人机统防统治储备人才。”汉滨区农广校校长何小刚介绍,与普通学校的上课模式不同,农民田间学校构建“专家+农技人员+新型职业农民+辐射带动户”的技术传播路径,帮助“老农民”脱胎换骨,转型为有知识、懂技术的“新农人”。

走在东旭农民田间学校内,乡间村路,花香四溢,鸟飞虫鸣。学校拥有教学楼1栋,标准教室4间,标准化宿舍40余间,一次可容纳100至300人参加培训。此外还有手工体验馆、茶叶博览馆等。“我作为多年扎根于‘三农’的实践者,却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感,这就是农业企业的严重‘用工荒’,尤其是农业专业人才匮乏。”单旭表示,在田间学校必须是真正能学到技术、学到管理、学到营销,把农民培养成真正复合型的人才,他们才能有本领去自己创业,成长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农人”。

在东旭农民田间学校的展厅内,还展示着学校聘请的知名专家的简介,单旭说,新农人培育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基地+产业+导师”培训为路径,借助农业科研推广机构的力量,让“洋专家”与“土专家”结合。目前,东旭公司与安康学院签订《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和建立安康市汉滨区富硒茶产业链专家工作站,形成与科研机构的全面、深度合作。现有专业培训老师6人,固定技术辅导员4名。累计培训专业技术人才80人,农民专业技术培训600人次。

从“新模式”到“新课堂”

家门口就能“深造”的田间学校,教学方法和内容自然不能浮在表面。如何让农民教育培训贴近农业生产、贴近农民需求、增强培训效果?这是田间学校的关键。

纵观全市农民田间学校,无外乎在授课方法上讲农民话、教农民做,鼓励和激发农民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培育出新时代高素质农民。

平利县田珍农民田间学校的负责人田珍在茶叶种植加工行业已有近20年的经验,再加上她是本地人,周边的乡里乡亲对她十分信任。她表示,教给村民的都是她实践过的方法,村民用得好,自然对她更加信任。

“由于村民们受教育程度不同,再加上有些人听不懂普通话,有些老师就在教学中使用方言,大大提高了学员的接受度。学员都是附近的村民,彼此都认识,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有问题都能及时反馈。”田珍说。

安康市农业科技信息宣传中心副主任陈波表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过去,农业生产以产量为导向,农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广种薄收。如今,农业发展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未来的农业是集约化、科技化、现代化、智慧化农业,迫切需要培育一支高素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与之相适应。农民田间学校这种培训新模式,在农民和农业现代化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农民田间学校已成为培养高素质农民的摇篮。

在这种新模式的推动下,田间学校的课堂也需要不断推陈出新。田珍农民田间学校在运营过程中,坚持以农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田间(车间)为课堂,以实践(实训)为手段,以提升茶叶生产者、经营者技能素质、致富能力为目标,将专业培训嵌入茶叶全产业链,采取课堂教学、现场教学(田间和车间)、线上学习、模拟教学、孵化指导等方式,常年自主组织培训近500人次。近三年,田间学校学用“课堂+教学”“田间(车间)+实训”的培训模式,按照遴选培训对象、调研培训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制订教学计划、组织培训实训、落实跟踪帮扶的程序要求,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600余人。

这片土地孕育着希望,同时也承担着农业人的情怀和梦想。目前,全市各级农民田间学校积极开展现代农业新技术新业态试验示范,主动承担高素质农民培育等教学培训任务,已成为农民素质素养和产业发展能力提升的加油站。截至目前,全市高素质农民累计培育首次突破2万名,达21902人,培育认定高级职业农民399人,中级1111人,初级17860人,高素质农民领军人才28人。

安康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余绪海表示,农民田间学校是以农民为中心,以经营主体为依托,以产业为链条,以田间为课堂,以需求为导向,以实践实训为手段的农民教育培训平台,是推进农民教育培训与农业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有效载体。下一步,安康将坚持“围着农民建,领着农民学,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的原则,围绕全市农业主导特色产业,建好用好农民田间学校,发挥好农民田间学校在农民教育培训中的作用,助力乡村人才振兴,让更多的高素质农民在乡村振兴舞台上“大展拳脚”,为加快建设秦巴山区农业强市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新力量。

THE END
1.鸿蒙系统与python鸿蒙系统支持python吗Python 作为一种易学易用的编程语言,非常适合用于编程教育。未来,在鸿蒙系统的教育应用中,可以集成 Python 编程环境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便捷的编程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在鸿蒙设备上使用 Python 进行编程实践,提高他们的编程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线教育与培训应用: https://blog.csdn.net/shangzhiqi/article/details/143466544
2.2024考研大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4考研考试范围《农业知识综合四4.教育对人力资本的重要性 5.发展中国家教育存在的问题 6.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发展战略与政策思路 五、人口迁移、工业化和城市化 1.二元经济结构概念 2.分析我国的农村人口流动特点、政策 3.工业化、城市化概念 4.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农业进步的关系 https://www.kaoyanying.com/dagang/152723.html
3.张锐3.《大数据时代下智慧+健康校园的研究与构建》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 4.《2018年前沿交叉学科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教育部重大课题 5.《中国大学生体育赛事运营模式创新》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重点课题 6.《大学生乒乓球赛事品牌推广和运行机制研究》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一般课题 7.《大学体育中生命安全教育培训方案的研究》教育https://pe.pku.edu.cn/info/1035/35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