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极端低温雨雪冰冻、强降雨、持续高温干旱等多轮自然灾害,市农业农村局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主动担当作为,科学抗灾复产,把灾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了粮油稳产保供。全市粮食种植面积260万亩,预计总产量130万吨,油料种植面积已达118万亩。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荣获全国农技宣传工作成效突出单位称号,“监利大米”荣获世界稻香米地理标志(县域)百强榜第三名。
一、抓预警、强监测,积极有序调度。一是抓灾前预警。每次灾情来临前,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坐镇指挥,实时研判,现场调度。市农业农村局更是责无旁贷,积极与市气象局、市水利湖泊局、市应急局等部门协作互通,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制定应急预案,提醒广大农户做好防灾准备。各乡镇提前检查泵站涵闸设施,全力防范,有序应对。二是抓统计监测。灾情发生后,积极推行日调度制度,定期监测在田作物受冻害程度,测算损失,了解难点堵点,掌握灾情动态。据统计,在年初的两轮极端暴雪冰冻灾害中,全市农业设施和在田作物直接经济损失达8400多万元;6月~7月的特大暴雨灾害,导致水稻绝收面积达到10.13万亩;7~9月旱涝急转,持续100多天高温天气对中晚稻品质和结实率不利,收购价格远低于往年同期;当前持续发展的秋旱,油菜播期虽然比往年推迟10天左右,但是油菜播种面积已接近尾声。三是抓信息宣传。通过农情上报网站、省市级信息交流群、新闻媒体等途径,反馈基层灾情,宣传具体做法。农民丰收节、央视新闻频道两次深度报道监利智慧农业和秋粮收获情况。《湖北监利大力培养新农人》被《人民日报》刊发。
二、争政策、注活力,促进复工复产。灾情发生后,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为引导农户复工复产注入了强劲活力。今年以来,争取到抗灾救灾资金5614万元,全部用于灾后复工复产。其中,争取到设施重建救灾资金1318万元,优先安排育秧大棚恢复重建,早稻和再生稻生产基本实现集中育秧,不误农时。争取到洪涝渍害救灾资金784万元,种子10万斤,用于水稻改种补种,确保应种尽种。争取到高温救灾资金459万元,由政府采购飞防服务开展“一喷多促”,科学提高粒重和结实率。争取到油菜轮作扩种及单产提升资金3053万元,通过抢墒、造墒、适墒播种,农机农艺农信结合,建设油菜标准化基地达20.72万亩,带动了油料生产面积稳中有增。在政策资金的引导和激励下,全市多轮灾情都得到有序复工复产,一定程度上降低灾情损失,保障了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的落实。
三、抓培训、强指导,推进稳产增收。一是发布指导意见。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灾害类型、不同受灾程度制定技术方案,分类施策开展科学田管,确保“受灾田块少减产,正常田块稳产增产”。二是开展现场指导。组建技术专班,实地指导储备春耕物资、检修机具、重建设施;受渍害田块排渍追肥,改种补种;高温天气及时引水,降低冠层温度;推广油菜免耕飞播,压减冬闲田,探索油菜花用、肥用等多功能利用。三是组织技术培训。在关键生产环节,组织乡镇农技服务人员和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开展小麦“一喷三防”、油菜“一促四防”、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及化肥减量增效、作物高效模式等培训,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提升生产水平。通过一系列组合拳,推动广大农户落实科学田管,做到了大灾之年稳产增产。今年7月,成功承办了全省秋粮病虫害防治现场会。
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进一步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强化技术指导,督导种满种足,加强品牌创建,高水平举办江汉大米监利专场广州产销对接推介会,为监利农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