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是苹果生产大省,苹果是陕西三农一个支柱产业,是关系到全省的一个重中之重的产业,陕西苹果产业直接关系到我省的发展,其作用不可忽视,因此,作为苹果产业的一名参与者,有必要对陕西苹果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出路做一个分析和透视。
一、陕西苹果产业存在的问题
陕西苹果产业是陕西农村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产业。已成为陕西省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市场环境因素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是动态的,陕西苹果产业若要在市场生存及发展,就需要有一整套可供产业持续发展的战略方案。因此在做出对陕西苹果产业出路分析之前,有必要对产业现存的问题做出分析。
(一)、产业结构问题
目前陕西苹果种植及生产主要以农民家庭栽培为主,有知识的青壮年农民都外出打工,而经营土地的农民都是老弱病残和留守妇女,他们粗放地经营着土地。果农人口众多,而平均农户种植面积为1-5亩。果农既是生产者,也是经营者,而农民一般知识水平低,果园规模小,生产资源不足。果园技术管理不规范,导致生产的苹果质量一致难以保障,也难以利用机械设备,科学技术形成规模效应。特别是苹果采收时期,农户急于将苹果出售,而在对市场信息不了解情况下,往往出现价格混乱,竞争无序,大部分苹果只能以散装或简易装的形式出售,经济效益低。
陕西苹果产业龙头企业少,占市场份额不大,行业内企业数量不多且规模小,未能发挥辐射及主导市场地位。由于产业内组织松散,货源分散往往导致交易成本高、品质差,难以实现苹果采后的分级、清洗、打蜡、包装、保鲜等商品化处理。
(二)、果品结构不平衡、单产低、优果率低的问题
(三)、苹果产业专业人力资源缺乏,发展后劲不足
另外,从事苹果产业人员后继人才较少。各县的果业技术部门,受国家大中专学生从2000年不分配工作因素影响,基本上没有人员的补充。苹果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因此,苹果产业人力资源发展存在后劲不足,同时缺乏果业方面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四)、苹果生产、采后处理环节薄弱
陕西省苹果生产从2001年起,大力推广苹果四项关键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苹果生产环节还存在果园机械操作程度低和一些先进实用技术的应用不足的问题。
陕西深加工专用品种缺乏,原料建设有待加强。目前多数加工企业没有自己的原料,主要以当地的残次果为原料加工生产,缺乏专用原料,导致产品质量差,售价低。加工产品单一,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效益差。另外,一些企业缺乏质量意识,不能够按照与国际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控制产品质量,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而且,企业新产品研发能力弱。大部分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机构和人员,新产品与新技术研发投入严重不足。生产企业过于集中,布局不合理,造成了对原料的竞争,导致原料成本的增加,企业间无序竞争较严重。
果品在贮藏、包装、加工、运输等环节能力不足。目前,陕西省果品储藏能力约235万吨,但气调、冷藏能力不足65万吨,只占全省果品总产量8.5%,而气调库贮藏量为18万吨,约占全省苹果产量的3%。发达国家果品气调贮藏能力在60%-80%,苹果气调贮藏量占总产量的60%以上,是我国3-4倍;陕西省有分级、清洗、打腊采后处理生产线20条,年加工苹果能力仅10万吨,况且一部分设备在闲置。大部分果品靠人工分选、包装。果品大小、形状色泽差别较大,更缺乏专业化冷藏运输工具,商品化水平低,与国外差距较大,严重影响陕西苹果的市场竞争力。
(五)、苹果产业物流体系薄弱,市场及营销体系不健全
陕西省苹果产业内的物流体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在物流供应链所涉及的农资供应,生产种植,果品储存,运输,流通领域,消费及后消费领域等环节的物流信息不透明及设施缺乏。另外,陕西省苹果产业内企业化程度低,果农基本上以家庭为单位,规模小,投入不足,缺乏组织性。
陕西省近几年虽然培育出一些果品龙头企业,但从总体上讲,龙头企业占市场分额小、数量少,市场竞争能力不足,对产业的带动能力不够,没有与果农形成合作共同体,未能发挥对苹果产业的影响力。在苹果生产的标准化方面与先进国家存在着较大差距,与国际标准及市场接轨性差。另外,企业品牌意识不强,没有形成具有国际市场竞争的品牌,无法立足国际市场。虽然省内部分苹果生产地也注册了一些品牌,但果实质量参差不齐,被盗用和假冒的情况也十分严重,不能用品牌效应来增加苹果附加值。同时也没有建立创造品牌、维护品牌生命的**管理体系。地方品牌相互恶性竞争,很难打出一个国际品牌形象。
(六)、农业信息化发展步伐缓慢
陕西省苹果产业在农业信息化发展方面,虽然在过去10年加快发展速度,但是在应用,开发研究方面仍是严重滞后。系统发展不充分,不平衡,商品化应用软件少。所以末能形成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实现对苹果的生产,加工,储运,流通与市场配送,信息服务以及农业资源环境等整体进行监控。
而产业内企业及各级政府未能在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上,更合理地配置农业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减少农业资源的浪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苹果的质量。而政府对苹果产业在信息化宏观指导,调控和直接投入的力度减少。
目前虽然在产业内建立了陕西省果品信息网站,但网上的生产、供求信息较少,而且是会员才能登陆;各苹果**县几乎没有专业的果品信息网站。另外,过去一直注重生产环节,而忽视市场信息体系建设,人财物投入严重不足。对市场研究太少,信息不灵,对产品销路、消费者口味习惯、国际市场变化趋势等知之甚少。
另外苹果产业的信息化基本设施系统未能充分发出预警通报,不能抵御天然灾害,对抗干早、冻害和雹灾等抗风险能力低。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陕西省苹果产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