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将环保教育纳入到设计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环保设计理念
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把环保设计的理念传达给学生,并且以身作则地影响学生,让他们知道,作为对人类生活影响越来越大的设计师,具备了多少环保知识也就具备多少做设计师的资格。
1.例如在包装设计教学中,要求学生将生态和环保的绿色设计纳入到包装设计理念中。培养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尽量从社会责任感出发,从环保的角度去考虑包装选取的材料,以及图形色彩等。在选材时,一定要注重包装的无污染性和可回收性。一方面尽量采用可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可利用纯正天然的材质,结合产品的特点进行加工改良。如利用椰子壳设计出的碗形容器,可以巧妙地设计成食品包装等。这样,不仅材料环保的外形好看,并且由于材质的相对稳定性,还确保了储存与运输的安全。另一方面,尽量使用可再生的原材料,使之取之于大自然,又融入到生态系统的大循环中去。如利用一些纸质材料来代替塑料进行包装,避免因塑料的不可化解性,从而导致对我们的环境产生“白色污染”。在包装的图形色彩上,坚持“以人为本,创造绿色环境”的设计原则和理念。可以让学生将大自然景象融入到所要表达的主题中去,这样做不仅可以给消费者再现大自然的各种美景,渲染一种轻松欢快的气氛,还可以唤醒人们爱护大自然,进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达到绿色包装设计的目的,推动包装设计健康发展。
2.例如在室内空间设计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室内设计中坚持绿色设计,即生态设计,它是指在设计中给人们提供一个环保、节能、安全、健康、方便、舒适的室内环境。一方面在设计过程中尽量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节约创造能源、节约施工能源、节约运行和维护能源,节约拆除能源等。利用自然通风与采光,利用各种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等)采用新材料以及低功率新技术,在设计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多种环境因素,创造出舒适、清洁、卫生的室内环境。另一方面在选用材料时,应适当地引入绿化、木材、石材等自然材料,注意保持其自然地材质、肌理、色彩,创造一种质朴、清新的环境氛围。这样缩短了现代人与自然地距离,提高了室内空间环境的品质,还减少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二、加强学生创意思维,扩展学生设计材料范围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利用不同的形式来体现环保意识,为社会创造良好环境。
一、以教材为本,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创设课外实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学生在学习之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增强环保的认识和意识。
【关键词】环保回收;环保素养;回收建议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手机、计算机等电子产品步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电视机、冰箱、微波炉等家用电器更新换代,生活更便捷、舒适。但是,与此同时产生的现代垃圾--“电子垃圾”,并导致了环境的污染。其实,根据循环经济理念,垃圾只不过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所有的废弃物都能找到其有价值的用途。废弃的电子电器垃圾含有丰富的可回收物质,比如塑胶、玻璃及贵金属等。关于电子电气垃圾的处理的法律法规国际上和国内范围内已经明确制订了,但是在我国此类问题依然严重。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项目组认为树立环保回收意识和建立公民的环保评测机制在管理这方面的问题中有着较大的优势。
1.电子电器垃圾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1.1废旧电子电器中的有害物质及危害
废旧电子电器产品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除了日常所知的铅、汞之外,还含有镉、锡、六价铬、聚氯乙烯塑胶、聚合溴化联苯(PBB)等有毒有害物质。存在于印刷电路板等中的铅,对人体系统有很大损害,如对肾脏、神经系统等。汞主要损坏肾脏和脑部;镉在半导体和芯片中广泛应用,容易对肺部、肾脏和骨骼造成损伤。家电壳体塑胶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PVC和阻燃剂。PVC燃烧会产生二恶英和呋喃,具有致癌性,而阻燃剂(一般是指聚合溴化联苯乙醚(PBDE)等含溴元素的有机化合物),损害神经系统,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提高消化及淋巴系统致癌的几率。
1.2已有的环境生态问题
由废旧电子电器问题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重,水体遭到重金属污染,人畜的正常饮水受到威胁,并且农业灌溉使得重金属进入农作物体内。家电等外壳的肆意焚烧,导致大量有毒气体的产生,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和人体疾病。其实,废旧电子电器造成的危害远不止这些,比如土地的毒化等。这里不得不提到几个惨痛的事件:“一、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造成60多人死亡,几千人患呼吸道疾病;二、1950~972年日本汞污染事件----无机汞使鱼中毒,人食鱼后受害。成年人小脑运动失调,视野缩小,发音困难,小孩流口水,不会吃、爬,只能躺,语言能力差。2万多人受害,死亡100多人。
2.中国处理电子电器产品的现状
2.1中国的现状
根据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2006年我国主要电器电子产品的社会保留量,电视机约4.9亿台。电冰箱约为2.2亿台,洗衣机约为2.6亿台,空调约为1.5亿台,计算机约为8,000万台,合计12亿台。2006年这5种产品的废弃量,电视机约为500万台,电冰箱约为210万台,洗衣机约为250万台,空调器约为140万台,合计1260万台。此外,每年还有大量的手机、复印机、等电子产品报废淘汰。
2.2产生的原因
(1)手机、电视等电子电器产品未建立良好的环保回收体系。商家只是向消费者售出产品,而没有承担相应的回收处理的责任。导致消费者无法让废弃的电子电器实现环保回收,这是环保回收体系的不完善甚至缺失。
(2)废旧电子产品的经济利益诱惑。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机制。正规的废旧电器电子处理企业或机构直接从居民手中回收价格低,而小商贩无需环保费用投入,在回收价格上占优势,从中赚取高额利润。
(问卷发放1000份,收回957份,有效问卷数921份,对象为高校学生、民和上海各个公共场合的市民。)
3.1对问卷调查结果得到的数据分析如下:
(1)通过对国家实施的《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的调查结果显示,仅3.25%的被调查者对国家的《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有了解,体现出人们对环保回收的忽视以及环保的责任意识不强。
(2)对于人们家庭中迄今为止拥有过件废旧电子产品(包括电视、MP3、MP4等小件产品)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被调查者的家中拥有1-10废旧电子产品,有的家中甚至超过10件。可见,在整个上海市就有很多废旧电子产品亟待回收处理。
(3)针对现在正规的废旧电子产品回收普遍存在回收量少、效益低等问题的原因分析,得出市民的环保意识亟待加强,并建立合理的回收网络体系。调查结果显示,废旧电子回收不成体系和市民环保意识的淡薄是废旧电子产品未能实现环保回收的主要原因,回收价格及政府的支持力也产生了影响。
(4)对人们所在区域的废旧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现状的调查发现,废旧电子的回收现状很混乱,未能环保回收。调查显示,专业回收网点很少,仅16.7%的被调查者的所在区域有专门网点,废旧电子的环保回收无法得到保证。
(5)对于废旧电子产品的回收方式方面,人们认为比较有利于实现环保回收不少,人们希望政府、环保企业等来推动有偿环保回收。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政府和企业是实现废旧电子产品环保回收的关键,并且要有偿地进行回收,这样才能实现环保回收。
(6)在处理废旧的电子电器产品时,让人们主动送到专业处理点,人们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人们对环保回收处理点的距离和价格很看重。调查显示,38.46%的被调查者看重环保处理点距离,同时人们对价格等也有要求。
(7)对承担环保义务这一问题,人们认为政府和企业应承担主要责任,有必要通过立法来实现环保回收废旧电子产品。而在国家是否有必要通过立法对电子垃圾回收做出规定这方面,调查显示,79.47%的被调查者希望国家能够通过立法来实现环保回收的目标。
3.2对调查数据得到信息的思考
调查问卷所得信息呈现出对电子垃圾处理方式的认识,结果表明仅仅制定处理电子垃圾的规章制度颇显不足,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是关键,如果群众的环保意识强,将电子垃圾乱扔和卖给小贩的事件就会很少。因此,建立居民对于电子垃圾的环保回收综合素质评测机制很有必要。
3.3环保回收综合素质评测机制
环保回收综合素质评测机制的标准分为四大部分,包括环保回收知识、环保回收价值、环保回收观念、环保回收行动,且环保回收综合素质评测最终结果分为A,B,C,D四个等级。每个部分标准中又包含相应的具体指标,其中,评测“环境回收知识”的具体指标依次为:
(1)对“环保回收保护”这一概念的知晓程度;
(3)对若干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淡水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变少等)的知晓程度。
评测“环保回收价值”的具体指标依次为:
(1)科技产品对自然的影响;
(2)对可持续发展的认知;
(3)对局部、整体利益的理解。
评测“环保回收态度”的具体指标依次为:
(1)对电子垃圾的回收中集体与个人关系的看法;
(2)对破坏环境的行为的态度;
(3)对处理电子垃圾的收取费用的理解。
测量“环保回收行动”的具体指标为:
(2)对组织的环保教育活动的参与程度;
(3)对有关环境保护的公益活动的参与程度。
通过四大标准的评测之后,可以得到相应的评测结果,从而更好地了解人们的环保回收情况,推动环保回收进程。
4.建议
根据最终的结果,建立良好的网络环保宣传平台是有效的宣传方式,至于宣传的内容,可以是普及一下关于电子垃圾方面的知识,但是主要是以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为基础,对人们进行宣传教育。比如说消费者使用电子产品,商家能够承担回收责任;电子产品的处理应该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等等。
鉴于目前的回收状况,循序渐进地建立有效的回收系统。充分研究利用环境素质指标机制,建议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建立政府主导的,服务于实际工作的、定期的持续性的公众环境综合素质调查制度,从而更好地实现电子电器长期合理的环保回收。
本文属上海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计划上海市市级项目(项目编号:B-7062-12-001069)。
作者简介: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热能动力改进
一、常见的热能动力运用
二、动力机械运行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不论是何种动力机械,在运行的时候都会对环境产生大气的污染,对人们生活的噪音污染以及废水和固体污染。
(一)大气污染
(二)噪音污染
(三)废水和固体污染
内燃机是现在应用最为广泛的热能动力机械。但是这种动力机械的运行是靠能量的燃烧,煤块或者石油燃烧后的废料如果没有得到很好地处理,就会对环境产生废水以及固体污染,对人们的生活也产生了很大的威胁。
三、针对上述污染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一)设计的环保性
动力机械的运行中,上述污染的产生是比较常见的,但是我们不能够因为污染的常见性而忽视对于这些污染的处理。在研究人员设计动力机械设备的时候,需要本着环境保护的原则,做到设备能够高效率的产生能量,一些废弃物能够回收利用,人们的操作简单易懂。只有动力机械设备的设立遵循环保理念,才能够保证环境的保护。
(二)废弃物的循环
在以前的动力机械设备发展中,废弃材料的产生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情况。为了做到环境的保护,动力机械的操作人员就需要做好废弃材料的循环利用,不随便丢弃废弃物,保证动力机械能够在环保的基础上正常运行。工作人员在废弃物的处理上,工业“三废”的环保性的处理是十分重要的,使得原材料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只有遵循这种废弃物的处理原则,才能够减少机械设备产生的环境污染的基础上保证人们的心理生理健康,促进社会的经济的发展。由此看来,动力设备的燃料的循环利用占据的地位非常关键,企业应该重视这一点。
(三)先进机械设备制造方案的研究
四、结语
参考文献:
世界水日1993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为地球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和不断加重的水污染敲响警钟。
地球日1969年美国威斯康星州参议员盖洛德纳尔逊提议,在美国各大学校园内举办环保问题的讲演会。不久,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的学生丹尼斯海斯将纳尔逊的提议扩展为在全美举办大规模的社区环保活动,并选定1970年4月22日为第一个“地球日”。当天,美国有2000多万人,包括国会议员、各阶层人士,参加了这次规模盛大的环保活动。在全国各地,人们高呼着保护环境的口号,在街头和校园,游行、集会、演讲和宣传。随后影响日渐扩大并超出美国国界,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最终形成为世界性的环境保护运动。4月22日也日渐成为全球性的“地球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地都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环保活动。
世界无烟日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把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以提醒人们重视香烟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世界环境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各国环境保护运动的深入,环境问题已成为重大社会问题,一些跨越国界的环境问题频繁出现,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逐步进入国际社会生活。1972年6月5~16日,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来自113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和民间人士就世界当代环境问题以及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制定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和109条建议的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提出了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以鼓舞和指导世界各国人民保持和改善人类环境,并建议将此次大会的开幕日定为“世界环境日”。1972年10日,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联合国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环境日”的主题。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每年都在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宣传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时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召开表彰“全球500佳”国际会议。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由于日益严重的全球荒漠化问题不断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从1995年起,每年的6月17日被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世界人口日1987年7月11日,以一个南斯拉夫婴儿的诞生为标志,世界人口突破50亿。1990年,联合联合国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1987年9月16日,46个国家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开始采取保护臭氧层的具体行动。联合国设立这一纪念日旨在唤起人们保护臭氧层的意识,并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以保护地球环境和人类的健康。
世界动物日意大利传教士圣弗朗西斯曾在100多年前倡导在10月4日“向献爱心给人类的动物们致谢”。为了纪念他,人们把10月4日定为“世界动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