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的今天,能够“生存”已是很多农药厂苦苦追求的目标。对于农药行业来说,原材料成本能占到商品总成本的60%-70%,原材料采购在成本控制、保障生产、内部各业务单元间协同、上下游供应链企业的战略合作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做好采购管理,就成为当下农药企业突破行业发展困境的有效途径。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农药企业应如何做好采购管理的知识,欢迎阅读。
订单的按时交货率较低
在G农药公司的供应商当中,很多供应商的管理者素质和文化水平比较低,他们的管理理念也较为落后,对需求方的交货及时性、准确性以及对整个供应链运行效率的重要意义并未深刻理解。其次,供应商生产运作模式落后,致使在生产计划、加工、运输等任何一生产环节出现问题,将无法保证交货及时性。
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使采购成本居高不下
采购流程模糊,很容易滋生腐化
笔者深入调查G农药公司的采购流程后发现,在营销部下达采购订单后,其公司采购部人员根据订单需求,在SAP系统导出原材料需求,采购员再根据原材料需求与多家供应商议价确定供货。在笔者调查过程中,发现G公司的采购分配管理流程并不明晰,采购分配比例由采购员确定。采购员按照供应商提供的价格、服务、交期等评判标准来分配采购比例,但主要评判还是以价格为主导。
采购员的专业素养需要提升
在G农药公司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采购部门的员工每天都看起来非常地忙碌,忙着处理繁杂的日常业务,这正是多品种、小批量的采购业务模式所导致的。G公司的采购员常常因为不熟悉业务知识、或是太忙碌而盲目地听取供应商建议,导致采购成本增加,甚至对原材料特性及功能了解甚少,这样的情况难以提升采购人员的管理水平。
采购信息系统落后
早晨八点半是G农药公司采购部门开工的时刻,部门内的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根据销售部下达的生产订单需求,在电脑系统中将原材料需求导出,针对每个生产订单,采购员都必须手动制定原材料分配表。这对大型的生产企业来说,每天都有繁多的生产订单要下达,采购员必须日复一日重复地做同一件事情,导致采购员整体效率降低,更无从在采购专业知识方面取得突破。
管理层不重视采购管理的战略作用
许多农药企业的管理者极其注重市场端的销售工作,将销售工作推到公司战略的最高处,但他们往往忽视采购管理环节所带来的重要影响力,他们认为销售才是生产型企业的利润源泉,只要做好了销售,就能获得利润。这些管理者的想法是极其片面的,要知道采购部只要将采购成本下降1%,就可以给公司带来5%-8%的利润增加,事实告诉我们采购管理就是向管理要利润。所以采购、研发、销售三者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最为关键的因素,三者缺一不可,只有相互配合,才能发挥农药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
库存原材料使企业遭受巨大损失
G公司采购部门根据生产计划制定出的原材料需求,与多个供应商对所需原料展开询价及议价工作,然后将原料份额对供应商进行分配和执行,最后跟进原料到厂的进度并及时将原料入库,整个环节却忽视了库存管理。在G公司仓库中,每年都有大量积压原材料进行处置外卖,变现后取得收入仅为原值的50%,对公司增强盈利水平产生了巨大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