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安徽久易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久易股份”)更新披露了招股说明书,拟创业板IPO,公开发行不超过1792.5万股。
异常的毛利率
久易股份成立于2001年,由沈运河、孙大镒出资设立,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沈运河、孙玉文夫妇合计控制久易股份67.52%的股权,为实控人。
注意到,此次久易股份IPO或使其估值实现质的飞跃。2014年,久易股份登陆在新三板挂牌,Choice金融终端显示,截至2022年6月20日,久易股份的总市值为8.84亿元。2022年6月23日,久易股份提交的申报稿被深交所受理,欲募集93843.68万元,公开发行不超过25%的股权,若久易股份成功上市后,其估值或将达到37.54亿元。那么,为何短短3天本来市值仅不到9亿元的久易股份“敢”向市场“说”自己值37.54亿元?
或许这一切的背后皆因公司暴增的业绩。2019年-2021年和2022年1-6月(下称“报告期”),久易股份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2851.04万元、66554.43万元、92843.72万元、89486.57万元,净利润分别为2673.06万元、3873.23万元、7616.84万元、15264.68万元,其中2021年公司营收、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9.5%、96.65%,特别是2022年,仅上半年实现的净利润已超去年全年。
注意到,久易股份能业绩持续增长,其员工也贡献了一份力量。据悉,报告期各期末,久易股份的员工数量分别为414人、448人、449人、493人,未缴纳社保的人数分别为87人、86人、88人、100人,也就是说,久易股份每年至少有2成的员工未缴纳社保。
令人感到诧异的是,2022年上半年,久易股份的研发费用率为2.19%,同行均值为3.85%,而公司的毛利率却达到了25.91%高于同行均值的24.54%。这就不禁令人感到疑惑,在如此研发的背景之下,久易股份的毛利率到底是如何在2022年上半年反超同行均值?
产能该如何消化?
从募投项目上看,久易股份此次IPO唯一的募投项目就是5000吨/年新型广谱杀菌剂丙硫菌唑原药合成项目。
注意到,久易股份募资扩产丙硫菌唑原药确实是一件好事。招股说明书显示,报告期内,久易股份各产品产生的销售收入具体如下:
(注:单位万元)
也就是说,2019年至2021年,拜耳公司的丙硫菌唑原药产量均为6600吨,且市场占有率至少为78.74%。而若久易股份上述募投项目建设完成后,公司将新增5000吨/年的丙硫菌唑原药生产能力,久易股份突然新增如此多的产能是否能被市场消化?与此同时,若募投项目建设完成后,久易股份势必要面临与拜耳公司抢占市场的情况,那久易股份如何能从拜耳公司手中抢到市场?
内控乱,农药三证曾被员工借出
除了上述不规范之外,久易股份还有一起内控事件令人瞠目结舌。
湖北省襄阳铁路运输检察院官网显示,2014年,有一起南京百分百公司等生产、销售伪劣农药被列入了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导性案件。
在该案件中,许全民以百分百公司的名义与王友定(彼时为久易股份市场运营部经理)商定,借用久易股份吡蚜酮的农药登记证、生产许可证、质量标准证(以下简称“农药三证”)。双方约定:王友定提供吡蚜酮“农药三证”及电子标签,并对百分百公司设计的产品外包装进行审定,百分百公司按久易公司的标准生产并对产品质量负责。经查,王友定擅自出借“农药三证”,久易公司并未从中营利。为何作为市场运营部经理的王友定可以拿到久易股份的农药三证?有关上述问题,钛媒体APP发函至公司,但截至截稿,没有收到公司的回复。(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邓皓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