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田到饭桌的“长征”,生鲜电商和农批市场互相救赎

岁末年初,大家都在忙着盘点着什么。一份2015年生鲜电商死亡名单在网上广泛流传,其中不乏耀眼的明星。引人注目的水果营行在年根儿倒下,老板涉嫌刑事责任被拘,5000多名员工突然失业。2016年初,佳沃市集CEO崔晓琦正式离职,并表示暂时不会再碰生鲜电商,又给行业蒙上一层阴霾。作为农产品流通行业从业者,想再谈点对生鲜行业的看法,着重讨论生鲜产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果蔬产品,期待能与大家碰撞出生鲜产业的发展方向,以及更靠谱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的更迭很像生物演化,模式创新就像基因突变,繁多而沉浮不定,漫无目的地发展,总有几款无比适应最新的环境,在一个特定时期内获得大发展。新的生物界霸主身上保留着祖先的海量基因,新的基因数量并不多,但是有限几个性状改变后,其与其它性状的联系统统发生变化,足以引起生命力的巨大改变,甚至影响生态系统。然而,新的商业模式并不会消灭所有的旧模式,旧模式依然在微环境里长期存在。

生鲜电商创业如火如荼,然而大部分的项目是闭门造车,以为弄个网站,加盟几个冷库就可以玩了,然后拼命地推,结果系统失衡。新颖的生鲜电商要获得成功,必须研究传统的农批市场系统;而农批市场要活下去,也要借助生鲜电商。具体到某个项目,还需要它研究具体的目标产品和具体的产销环节的特点。

一、传统农批体系:从农田到饭桌的长征

农产品从农田流通到城市家庭饭桌,像一条长河,串联起了农民、商贩、市民等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又像长征,每个品类从不同产地翻山越岭,跨越多个地区,多级农批市场,最终在销区市场汇合。

不同农产品特性迥异,虽然所有品类都在农批市场聚集,但是每个品类的参与者却少有互通。一个创业项目须理清自己服务的每一个单品的产销条链,分析每一个环节、生产消费群体、流通渠道,主要变量无外乎那几个。

1、价格

每次倒手都要加价10%-20%,最终流通环节成本和利润占零售价可达70%。

2、品质

冷链运输程度低,每次倒手都有损耗,最终损耗率平均达30%。

3、时效

4、安全

小农破碎化生产为主,没有安全保障,农批市场里的实验室都是虚设,没有第三方属性,而且检出问题影响市场收益。

5、品牌

二、生鲜电商:品牌的聚光灯

尽管不断有先烈倒下,生鲜电商依然受尽资本的宠幸,大家挤在悬崖边等风来。一组耳熟能详的数据是:全国农产品电商仅只有1%盈利,7%巨亏,88%略亏,4%持平,95%都在为培养用户习惯买单。然而,真的只是用户不习惯这种新模式么?

放到电商平台上的产品大都有着绿色、有机、安全等标签,直接结果就是贵,而且真假难辨。普通产品电商平台则大都从销地农批市场发货,仅仅替代了零售店而已,人工送货、冷链、质量保证等成本高于线下零售。而菜市场、果菜店、果菜摊都没有这些成本,机动灵活,说走就走。如果没有先富起来的人投资烧钱,恐怕电商的价格要更贵。

电商与菜市场的果蔬品质没有明显差别,但是大型电商的损耗会小很多。然而,由于信任危机的存在,果蔬产品还是看货才放心,电商也无法满足作为消费主力的老太太们的择菜快感。

产品的安全性跟菜市场相差不差,尤其是从农批市场发货的情况下,倒手、配货好几次之后,安全保障无从谈起。直接从基地发货的高端产品安全性会好很多,安全的可感知性也好很多,因为溯源流程很简单。

这是电商平台的强项,尤其是自营的垂直平台和大品牌的旗舰店,比如沱沱工社、天天果园、天猫旗舰店等,品牌产地直发似乎是目前唯一靠谱的模式,其它试图取代菜市场和零售店的尝试还没见过做成的。无奈国内果蔬品牌只有两个老头:褚时健、柳传志。垂直电商的目标人群也更多是中高产阶级,普通消费者也就趁着做活动尝尝鲜罢了。

三、根本变革到来之前的机会

生鲜电商一直滑行而未起飞,不是因为消费者习惯难以改变,而是很多商业模式尚未解决果蔬流通的核心问题:定价和品牌。普通消费者想要电商的价格比菜市场便宜,高端消费者想要电商的产品值得信赖。

1、零售电商要嫁接菜市场的社交属性,菜市场要发展线上品牌营销

对普通消费者而言,线下的菜市场和果蔬店与线上的零售电商所提供的日常消费产品在产品品质、安全、品牌内涵差别并不太明显,那么价格就成了主要影响因素,时效次之。价格方面,线上普遍比线下贵,因为快递成本过高,日常消费还是要去门口的菜市场和果蔬店。

目前出现的大量限时送达的配送类项目,也就是所谓的O2O,就是要帮着门面解决线上下单的需求,帮着零售电商解决时效问题,以达到吸引日常消费流量。这类服务的产生对改善消费者体验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利润空间很小,而且阻碍了生鲜类产品的另一个属性:社交。

2、批发环节最动荡,也最有搞头,但是最终要落足产品

目前大把的项目在向着国内版sysco的目标埋头苦干,核心服务是为餐馆和食堂送菜,定位是取代城市批发商,进而向产地进军,取代跨区批发商。同时有不少混合型项目,同时服务个人和企业消费者。然而这类项目的货都是从城市批发市场拿的,其优势在于价格。由于城市批发市场的作用是配货,所以他们的劳动强度并未减小,只是依靠很高的采购量获得了更高的议价能力而已。

果蔬产业链变革,最难受的就是农批市场里的城市批发商,要么向上下游延伸,要么被淘汰。他们要想覆盖下游零售,就必须打造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差异性,要想往上游成为跨域贩运商,就要走单品路线,因此他们最终的方向是品牌产品的城市代理商,依靠产品的差异性重塑自身价值。

同样位于销地批发环节的sysco们,则依靠配送能力不断侵蚀城市农批市场,最终城市农批市场成为他们的理货后台。基于品牌优势,sysco们将不得不面对产品品质、安全,这两个因素将获得权重提升,以保护聚光灯下的品牌形象。然而农批市场发货是无法保障品质和安全的,因此将倒逼产地,农产品将迎来产业化、品牌化时代,农批市场时代将一去不返。

3、果蔬产业的未来是单品产业电商,尤其是区域性品牌

无论农批市场体系如何互联网化,无论生鲜电商如何完善线下设施,都是通过对果蔬产品的几个因素进行权重重组,最终的形态就是通过产业电商平抑价格波动,通过品牌增强客户粘性。

产地的规模化经营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充满品种差异、地方差异的复杂过程。当一个品种实现规模化生产后,可以有效控制产品品质,但仍然无法摆脱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价格波动和破碎化种植互为因果。纵观世界,果蔬产品的强者无不是单品产业运作,最著名的案例莫属新西兰猕猴桃产业,而其在中国的业务仍主要通过农批市场分销,互联网化程度不高,更多新的模式会在中国诞生。可以预见的有两种模式:人格化品牌垂直电商和公共品牌平台电商。

人格化品牌的杰出代表是褚橙,运作相对简单,不断维护和更新品牌内涵,追求品牌溢价,控制好渠道,收集消费者数据,不断提升规模,最终的形态就是可口可乐。但是,这需要很长的时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国内现在的机会更多在区域公共品牌的单品产业电商平台。下面以烟台苹果为例讨论其可能形式。

(1)产业资本下地种田,垄断产地资源

就苹果产业化来讲,烟台苹果是走在前面的。在冷库建设方面,烟台核心产区栖霞市有超过600座冷库,年贮藏能力超过100万吨。在好的年份,贩运商们直接跑到地里提前订货,冷库也会拼命收储,但是坏的年份就只能把风险转移给果农。2015年的情况就很不妙,大部分苹果没人收,冷库里的苹果超过70%都是果农自己送储的。很多冷库建成一两年就因为收储亏本而倒闭转手,老板跑路情况时有发生。如今,栖霞市政府发动产业资本成立苹果基金,准备把合格冷库全部纳入一个总公司,统一运营,各冷库则作为股东存在,利益风险共担。如此,将大大促进产地议价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另外,如佳沃收购猕猴桃沃林一样,互联网、房地产、钢铁等原有的支柱产业资本下地种田,争夺区域品牌资源,将成为我国现代农业新的趋势,成为农业现代化主要力量。

(2)人格化品牌崛起,改善社会信任环境

烟台苹果目前有一些企业品牌,但是基本没有深入消费者人心的品牌,区域品牌、传统企业品牌都没有形成有效的信用体系。而一些基于互联网兴起的人格化品牌倒是风生水起,如淘宝上脍炙人口的X小儿果园、牛X果园,以及高端品牌君X果园等,销量远比传统的所谓龙头企业要高。人格化品牌、企业品牌可有效拉近品牌与消费者的距离,增强品牌的可感知性,违约成本高,可信度高。但是,它们需要解决的就是物流成本的问题,以及产业化难题。

新兴的互联网品牌提高境界不应走传统模式,而是应建设透明的供应链、追溯体系,在不影响消费者信任度的前提下,拓展线下渠道,如君X果园就开始尝试在高级酒店、世博会等高端渠道拓展线下业务。

定位普通消费水平的中小规模品牌则可以尝试个性化定制,挖掘果蔬的社交属性,以及开发产地旅游,产地生态公益,定向扶贫等方面。

(3)解决定价混乱的根本出路是集中拍卖

建立农产品拍卖定价模式是流通行业的一直以来的梦想,但是一直没有成功。烟台苹果也有拍卖场,是当地龙头企业,政府也是极力扶持,但是结果却事与愿违。主要原因是:平台没有强制力,没有公信力,缺乏营销能力。随着大型电商平台利用流量优势发展各类众筹、拍卖会等,相信区域品牌产品互联网拍卖一定会成功,届时,产地恶性竞争将得到根除。

眼下,电子拍卖的切入点是已有电商平台的流量优势,新兴品牌的品牌优势。物流方面则要依靠销区的农批市场体系进行分发,因为行业客户仍然在农批市场里,要深入农批市场直接针对行业客户进行营销,教育。同时,发展企业级客户、家庭客户参与拍卖,组织预售、趣味竞拍等多种营销方式,培育市场公信力。

(4)成也金融,败也金融

金融是近年来最火的领域之一,这与经济结构调整有关。金融是高阶工具,如果利用不善,只会造成灾难。利用好了,则会促进实体。

区域品牌证券化是区域品牌营销和流通的一个优良渠道,国内不少地方交易场所在开展区域品牌的证券化,只是正规又知名的不多,但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尤其是在股票市场飘摇不定的时期。相比股票市场,商品证券化风险更小,更容易直观定价,去农批市场问一句就差不多了,比股票市场容易多了。

4、产地生产组织方式的创新

现代农业的根本在产地,产地才是现代农业的核心疆域,这里仍旧是一望无际的蛮荒待垦之地。世界范围内,成功的产业化果蔬品种无不以有组织的生产为基础,新西兰的猕猴桃产业就只有一个品牌,所有的农民都是这个公司的股东。我国则可能主要依靠合作社模式组织生产,只是目前大部分合作社是假的,只用来获取政府补贴,少有发挥真实功能的。

正因为如此,合作社才是创业者的好方向,即将获得大发展,因为:

(1)以前没有人才组织工作,这两年大量的新农人开始涌现;

(2)以前没有工具组织农民,现在技术不是问题了,就差专业人才去搞了;

(3)以前农民小农意识太重,没有契约精神,现在新生代农民正在成为主力;

(4)以前组织起来也没用,卖不出去还是卖不出去,现在互联网可以让苹果卖给全国任何一个人。

合作社这个领域的一些机会很有戏:

(2)甚至农村自治都能用上面这个方法,眼下的农村自治基本上是村领导说了算。农村的民主治理,农民积极的组织生活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农业的发展,民主也是生产力。

(3)农民科学种植知识有限,创业者可以开发知识密集型业务,结合当地情况,推送科学种植知识和技术,提供产业整体行情,提供技术咨询,以此带动农资销售、农机服务、组织货源等业务。被联想投资的云农场就是如此思路,其缺点是不能结合实地情况进行细化指导。合作社则可以承担这项服务,社员之间有信任基础。

(4)开发产地直发品牌。现在有不少的网上直播农场,让消费者用摄像头实时农场进行监督,以证明产品生产过程的健康性。个体农场的信誉和产能有限,合作社的形式能提供更多的权威和产能,建立品牌,降低价格。

(5)接管农村刷墙公司的业务。

(6)接管猫狗两大电商平台的乡村服务站功能,农村是熟人经济,熟人推荐更靠谱。

写在最后的话

农业是一个修身的领域,也是可以给人无限成就的领域,有空多读读褚橙的故事。笔者认为褚橙最好的方向是被佳沃收购,进行产业化运作,持续为品牌注入新内容,以避免在老人的光环消失后因基础设施不牢固而出现坍塌,据报道,柳传志带着陈绍鹏拜访过哀牢山,无果。

THE END
1.农作物种子行业的未来探索多元化进货渠道的策略与实践综上所述,为了实现多元化进货渠道,我们必须采取综合性的措施,从单一依赖某个具体渠道转变为平衡各类不同的资源分配方式。不断探索新的销售路径,同时保持对现有系统的改善,使之更加健全有效,将会成为我们克服当前困境并迎接未来的关键一步。https://www.cjan6a6c.cn/mei-ti-bao-dao/456910.html
2.“产得出”更要“卖得好”比如,此前的采购商出了变故,能迅速找到新采购商,把产品卖出去。这靠农民自身很难做到,要靠高效的产销对接平台支撑。办推介会、展销会让农产品“走出去”,同时邀请外地采购商“走进来”,实地考察农产品情况;打造交易会、博览会等线下交流平台,同时建立沟通产销双方的线上平台……这都需要有关部门主动作为、牵线https://gr.cri.cn/20241209/b5a866e8-9030-38da-acb0-f225f8c47de6.html
3.[中国农资经销商的出路和未来.ppt[中国农资经销商的出路和未来 中国农资经销商的出路与未来 主讲人介绍 冯卫东 《农资与市场》杂志社 总编 《销售与市场》杂志社 高级研究员 中国农业大学EMBA特聘专家 潜心研究中国农药市场销售十余年,连续十二年策划组织“中国农资营销策划峰会”,多家农化企业营销顾问 行业未来的状态 目前是否有行业机遇 从现在走向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104/79862592.shtm
4.未来农资业态下,零售商生存有道未来将是是批零一体化的时代。以后经销商和零售商将没有区别,因为不做零售,就不接地气,感受不到终端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不做批发,就不成气候。所以在此种业态之下,批发和零售两个角色合二为一,讨论“经销商和零售商谁能够生存”这个话题的意义就不大。在批零一体化这条路上走,把握住未来,将活得非常精彩。https://www.chinacoop.gov.cn/news.html?aid=1744529
5.电商产业前景行业发展规划电子商务市场对于上游厂商及品牌商而言,具有大规模推广预售能力的本地团购平台,有望成为其服务本地零售的运营商,从而取代传统代理商、二批商,完成一场ToB的供应链革命。这场革命的终局是,社区团购成为本地零售主流供应链,即区域最大的“批发及零售平台”。要论证这一研判的合理性,可以从时间轴来看:短期来看,服务团长,覆盖宝妈http://2844go.com/news/industry?num=1&size=30
6.陈锡文:中国不考虑农民的出路,关乎6亿人口生存的问题就无法解决摘要:不考虑农民的出路,解决不了中国的农村问题,我国正在努力创造农民的第三就业空间。 我们的粮食为什么不干脆都进口?我们的牛羊肉价格为什么比国际价格贵?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出路在哪里?9月23日,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第三届复旦经济学家论坛上发表演讲时指出,不考虑农民的出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do?id=67365
7.中国蔬菜范文12篇(全文)评价所指的蔬菜生产商,系具有规模蔬菜种植基地的家庭农场(含个体生产经营者)、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企业等,是蔬菜生产的基本单元,是蔬菜产业的基础和源头。中国蔬菜协会力求通过评价活动,把一批拥有良好的生产环境、规范的生产规程、严格的食品安全控制、优良的企业管理、较高的社会责任感的优秀生产商推荐给全社会,以https://www.99xueshu.com/w/ikeyf8xqdfq6.html
8.低头拉车,抬头看路,当代农资渠道商的内功修为市场环境好坏不是最重要,如何在同等的市场环境取得更高市场份额才是一个县级农资渠道商考虑的重点。叫醒自己的不一定是梦想,有时候是责任。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不转型等死,转型可能会有阵痛,但是却是出路所在。对于山东农资县级渠道商未来如何转型,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https://www.jianshu.com/p/5b0875375f3d
9.农资电商寡头化成为新常态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滞后,现有货运体系难以到村镇,并且化肥、农机大多体积大、份量重,加上农药易爆易燃的特性,一般物流难以承担,需要建立特殊的物流系统;三是线上和传统销售渠道冲突,生产企业和大的批发商多持观望态度,保证平台供应充足是每个农资电商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综合来看,现在的农资消费并不是购买单一的化肥、http://3g.sdchina.com/show/3230210.html
10.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调研报告(通用6篇)9、跨境农产品电子商务是一个新热点:2014年10月,阿里巴巴启动韩国农产品直批进中国活动,首批主推韩国食品的96种商品几乎覆盖了整个食品大类。作为阿里巴巴旗下的批发平台,40%的1688买家是淘宝天猫卖家,今后从韩国直接批发进货,下一步就是卖给消费者,比以前通过层层代理商节约成本,货源也相对有保障。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qit0d43t.html
11.未来农产品的出路在哪儿–北方农资网未来农产品的出路在哪儿 大熊说农 种植麻山药的故事 80后朋友是一位专业种植麻山药的合作社社长,因为和农业大学有着密切的联系,种植水平高于一般的合作社,同时产品品质也得到很多餐饮公司,药材公司的认可,每年收获的山药都不愁销售。 麻山药的成功归于什么?http://www.bfnz.cn/1574.html
12.9亿农民的未来——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村建设土地信托包括经营规模,农产品质量,减少中间商盘剥等,是真正为农民服务。信托有金融功能,产业链也要发生交易,也需要到银行借钱,提高产业链价值。不仅是效益问题,设计业务模式一定要想到农民。农民是我们社会主义的主体。信托金融平台要实现双赢、多赢,使农民的利益得到保证。要在实际中消除人们对“金融大鳄”的疑虑,以及https://www.foundation.citic/icms/null/null/ns:LHQ6LGY6LGM6MmM5NDkzOWM0ZGZiMTNlNTAxNGU2MjVkOGZhNjAwNDUscDosYTosbTo=/show.vsml
13.农资进销存软件有哪些零代码企业数字化知识站该软件不仅关注农资进销存,还涵盖农场的各个管理环节,包括生产计划、劳动力管理等。 具备模块化设计,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功能模块,灵活性较高。 商贸通 商贸通是一款适合各种规模企业的进销存管理软件,功能全面,操作简单。 该软件支持多种业务模式,如批发、零售等,适合不同类型的农资企业使用。 https://www.jiandaoyun.com/blog/article/792739/
14.2025第三届西部(成都)农资博览会农资农具农展4、深入特色农业带,精准对接农业农资产品采供市场 除邀请四川、重庆等各市(县)、乡镇农资批发商、经销商、零售商、服务商等渠道商参会外,组委会将深入特色农业带,如:蔬菜产业带、茶叶产业带、柑橘产业带、柠檬产业区、猕猴桃产业区、亚热带特色水果产业带等,邀请种植公司、种植大户、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莅临参观;动员https://www.nzb555.com/exhibit/show.php?itemid=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