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经销商真的会被淘汰吗?如何才能破局求生?推荐阅读资讯

从农资电商与大零售兴起开始,关于农资经销商何去何从的争论就从未停息。赞成彻底淘汰经销商环节的极端派有之,无限夸大经销商价值的赞成派有之,想要从经销商变革中获利的竞争者、厂家、业务员也不少。

但是,农资经销商真的会被淘汰吗?

不可能被淘汰的经销商环节

前些年,农资行业姗姗来迟,跟上了快消行业的发展步伐,互联网时代的特征也逐渐凸显。尤其是在农资电商和连锁大零售的冲击下,不少传统经销商的业绩都受到了影响。但同时,也有能够随市场和需求变化的群体,蜕变成为头部。

什么情况下,一种事物会被彻底取代?当这类事物的核心功能已经毫无用处,或是被完全替代的时候,譬如有了替代品的高毒农药。但农资经销商的核心功能价值依然存在,并且不可替代。

首先,经销商最主要的功能是向分散的用户提供产品。

在我国,80%的农户是中小农户,数量超过2亿户,且十分分散。在这样的前提下,没有任何一家农资厂商,敢打包票能靠自己把生产的产品覆盖到每一个县、镇、村。想要把产品往终端延伸,依靠的就是如同毛细血管一样细密的经销商。省代辐射市代,市代影响县代,县代管理镇代……这种最传统但也最有效的代理方式,才能保证厂家的产品进入千家万户。

其次,经销商拥有众多厂商无法企及的资源。

譬如资金资源。厂商生产出来的货物,需要卖给经销商,才能实现资金回笼、扩大生产。尤其是在行业发展趋于缓慢的时候,经销商就相当于“蓄水池”的功能,承担了极大的资金风险,而这也是厂家直营无法替代经销商的一大原因。

再如人脉资源。在乡村社会中,不可避免地需要人情世故来为产品和品牌赋能,熟人推荐、乡亲背书的可信度在基层销售中远远胜于虚无缥缈的专家学者。因此,在当地拥有强大人脉的经销商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且长久经营积攒下来的信誉也能让新品牌更快地打开市场。

最后,厂商产品的一大部分附加价值,必须通过渠道来实现,除了已经提到的信任度背书外,农资销售不可缺少的服务、示范、售后、产品组合,都需要经销商,或者是厂家业务协同经销商提供。

经销商向何处进化才不会被淘汰

农资行业进入新时代后,转型阵痛不可避免,群体内进行分化也是理所当然。不能满足各方需求的经销商生存环境被不断压缩直至淘汰,能跟上时代的则能再次脱颖而出,成为新时代的领头羊。

那么,那些不被淘汰的经销商是凭何优势存活至今?其他尚未转型的同行要向哪方面努力才能成为“幸存者”?

其实纵观农资行业那些活得还很好的经销商,归根到底无非是两条道路:

要么在既有道路上深耕,做中间商中的佼佼者。

其实传统经销商的本质,就是中间商,现在这个道路依然走得通,只不过出现了效率更高、价格更低、覆盖面更广的新对手,如电商和大零售,赚走了这一部分利润。而想要顺着这条道路走下去的经销商,就要随时代要求而改变。

广西汇福达总经理朱继学认为,大批发商未来发展的战略核心一定是好的产品,尤其是产品结构优化,要不断根据市场、客户和用户的需求调整优化产品结构。

因此,要赚卖货的钱,首先就要学会升级产品组合,将各类产品进行功能化定位。譬如有些产品的功能是拓展渠道,有些是利用品牌影响力塑造企业形象,有些是跑量,有些是做利润,有些是与厂家维系关系,还有些是进行新品类的试水……一个健康的中间商,需要把控各种定位产品的组合,实现整体化,来保障最终的整体利润。

此外,随着农户购买方式的改变,经销商的销售渠道也可以随之调整。传统经销商的下游是低一级的经销商或零售商,再往下就是一户户具体的使用者,而现在已经有许多经销商开始下沉到这一层面,譬如在东北、云南、山东等地出现的仓储式农资零售店,绕过传统零售商,直接与成千上万个种植户建立销售关系,也是不错的销售方向。

要么创新模式,整合资源,进化为平台商或服务商。

传统经销商是在从产品上赚钱,而现在大部分农资经销商转型的目标,是跳出这一模式,寻找在农资(或是种植业)上下游中的其他赢利点。

譬如做自有品牌。随着信息壁垒消失和种植户用肥用药技术的进步,无意义的品牌溢价越来越不被接受,就给了一部分农资商做自有品牌甚至发展自建工厂的机会,这是在赚生产部分的钱;再譬如现在很多经销商都十分重视作物聚焦,在单一作物结构市场专注一两种作物,从种业到种植再到建立品牌打通销售,这是已经有许多优秀者证明过可行的道路;或是做技术服务,通过基地诊断、需求沟通来做定制化技术服务,卖独一无二的技术方案。

此外,围绕中游做联盟,围绕下游做指导,都是适合中部以上经销商的转型方向。具体操作还是要根据自身的资源和能力不断探索。

同时,无论选择了哪条道路,内部企业化改革、提高效率、平衡业绩也是不能忽略的。因为很多时候不是经销商不赚钱,而是运营或是管理出了问题,导致内部消化过大,吞吃了利润,乃至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过去的数年间,农资行业的格局变化之大可以说是有史以来之最。从增量市场到存量市场的转变,使得销量提升受阻,农资经销商曾经的经营逻辑也不再适用。其实最基本的破局之法,就在于变化—厂家在变,产品在变,种植者在变,销售模式也在变,而作为链接上下游的经销商,也必须跟上变革的步伐。只有在新的环境中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进化模式,才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而不被淘汰。

THE END
1.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农资市场暗潮涌动 企业如何破局而出 2023年,对农资市场而言是分化之年、淬炼之年和成长之年。这一年,随着国家政策不断推动,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技术的推广应用成为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实施,对农资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资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市场竞争日益激烈。https://www.agri.cn/sj/scdt/202402/t20240207_8607957.htm
2.数字经济时代,农资企业如何拥抱数字化破局重生?第九期《农资企业2025年,如果农资企业不改变陈旧的思维模式,不改变落伍的营销方法,不洞察营销的本质,就很难在市场上保持核心竞争力! 悲观者永远正确,乐观者永远向前! 如果你想积极拥抱变化,想在数字化时代破局重生,那一定要参加本次《农资企业全域数字化营销研学营》,跟专业人士一起,实现数字化渗透,提升企业效率!https://www.ttxn.com/news-210.html
3.守护根际降,地卫士凭啥做到行业领先?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的农资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有的地方出现了一个村就有5、6家农药肥料店。农资经销商们也都绞尽脑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留住老客户,争取到新客户。 一流的产品更需要一流的营销。 当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频发的“非常态”成为“新常态”,破局增长成为渠道商最关键命题。2024年如何布局新的https://www.nfncb.cn/index.php/nhbd/36990.html
4.危机之下,肥企如何寻找突围破局之路?–北方农资网危机之下,肥企如何寻找突围破局之路? 如今化肥行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肥企受到两头挤压:一头是原料、人工、运输等成本不断上升;另一头是产品供过于求,价格跌跌不休,利润进一步下滑,企业普遍感到经营压力日渐增大。化肥行业经历一次又一次市场低谷,面对严峻形势,肥企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农资市场获得一席之地?河北百禾丰http://www.bfnz.cn/3958.html
5.培训机构广告设计(农资销售培训讲师课程)而不少农资企业,处处与竞争对手较劲,挖角竞争对手团队、釜底抽薪竞争对手经销商和零售商,打价格战等等,都是经常使用的手段!最值得尊重和学习的恰恰是你的对手。尊重对手,向对手学习才能够迎接对手的挑战,才能够超越对手。 所以,农资企业每每到了至暗时刻,时刻保持危机意识,真正从产品技术上突破才是真突破,才能更好https://edu.xinpianchang.com/article/baike-469425.html
6.中国农资在2017-2018全国百佳(优秀)农资经销商专家评审会上,专家评审会审议通过了2017-2018全国百佳(优秀)农资经销商推选活动入围榜单。(入围榜单详见20—22版,也可前往中国农资传媒微信公众号进行查阅)本届专家评审会由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处长王一军,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东盟农资商会会长李殿平,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副http://nzkj.cbpt.cnki.net/WKB2/WebPublication/wkTextContent.aspx?colType=4&yt=2018&st=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