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市场分析(精选5篇)

驻马店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在北纬32°18'--33°35',东经113°10'--115°12'之间,属北亚热带与暖温带交汇过渡的气候类型,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这里古为汝宁府属地,历代设皇家驿站,又盛产苎麻,故名曰“驿城”。全市现辖驿城区、高新区、西平、上蔡、汝南、确山、正阳等2区九县,总面积为15095.3平方公里,全市以平原为主。

(一)基础设施

驻马店市地处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优越地理位置,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的美称,自古以来就是交通枢纽。西气东输等大型基础设施在境内通过,供水、供电、道路建设及园林绿化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猛,城市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二)优势资源

1、农产品资源

驻马店市素有“天下粮仓”、“芝麻王国”之美誉,是国家和河南省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年粮食总产量居全省第二;芝麻产量占世界的1/10,居全国第一位;油料产量居河南省第1位,肉类、禽类总产量分别居全省第2位、第3位。

2、旅游资源

驻马店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180多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余处。这里东有全国最大平原人工湖――宿鸭湖,南有山水一色的省级风景名胜区薄山湖,西有幽奇叠翠、险峻兀立的铜山,北有《西游记》拍摄地之一――“天然石林”岈山;另外,驻马店还有亚洲最大的寺院――南海禅寺、天中山、悟颖塔、梁祝故里、西周蔡国故城、李斯墓、伏羲画卦亭、战国冶铁遗址、“子路问津处”、红色革命根据地――朱沟和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纪念馆等具有较高的参观价值和考古价值的重要的旅游景观。

3、劳动力资源

驻马店市现有887.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31.36万人,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务输出人员务工类别繁多,能做到根据需要可招之即来,来之能用。

(三)经济环境

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1259.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7.0∶43.3∶29.7,全年财政总收入61.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9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04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10.02亿元,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2.6%,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3%。

(四)文化环境

驻马店市地处天中之腹地,人杰地灵,先民们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明,这里的重阳节民俗、打铁花、扁担戏、杠天神、梁祝传说等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确山县朱沟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同时,这里还是韩非子、李斯、干宝、范缜、杨靖宇等名人的故里。驻马店市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整合出以蔡国为代表的古国文化、以“棠溪剑”为代表的冶铸文化、以平舆为代表的交通文化、以南海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梁祝为代表的民间文化和以竹沟为代表的红色文化等六大文化资源体系。

二、驻马店市城市营销目标市场分析

驻马店市城市营销的目标市场为:投资者、游客市场、住户和雇员市场、出口市场。

(一)驻马店市投资者市场分析

驻马店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可以依托小麦、芝麻、香菇、花生等特色农副产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立现代农业基地。采取优惠政策,扶强扶壮王守义十三香、众品食业、大程面粉、王勿桥醋业、品正小磨香油、天歌鹅业等农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品牌经营,迅速扩张生产经营规模,提高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尽快成为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把我市打造成全省重要的优质粮食生产加工基地、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优质林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2、能源和采矿业

驻马店市拥有丰富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电、天然气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因此,驻马店市可以利用这些资源优势,抓住机遇,吸引资金,加快发展,延伸骏马化工集团、蓝天集团开发、豫南水泥等资源性产业的竞争优势,加大创新力度,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层次,培育产业优势。

3、特色工艺品产业

近年来,驻马店市涌现出了麦草画、棠溪宝剑、老君庙木雕、和孝剪纸、上蔡毛笔等一大批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的名、优、特、新产品。可以立足于这些特色工艺品产业的现有发展基础,充分发挥“民间艺术之乡”的优势,引进投资,引导麦草画等特色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提高质量,扩大规模,注重工艺创新,提升艺术品位,促进特色工艺品产业上档升级。

4、旅游产业

旅游业作为一项朝阳产业,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重点扶持的产业和新一轮投资的热点。目前,驻马店市的旅游产业链还比较短,产业化水平较低。下一阶段,驻马店可以围绕景区开发进行招商引资,以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延伸旅游产业链条。

游客市场分为非商业游客和商业游客两大团体。非商业游客主要是观赏该地景观的旅行者,商业游客是到某地出席商务会议,考察某一场所或进行商品交易的公务旅行者。对游客来说,城市提供的是一种旅游产品,其吸引力在于城市整体形象。它既包括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也包括休闲、娱乐和文化设施。把城市作为旅游产品来经营可以带动外地人前来游览、休闲、购物,从而带动城市旅游业、餐饮业和零售业的发展。

1998――2012年,驻马店已连续14年成功地承办了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先后被评为“跨国公司眼中20个最具投资潜力的中国城市”、“中国金融生态城市”等荣誉称号,不少客商已在驻马店投资兴业,大展宏图,商业游客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同时,驻马店拥有为数众多的优质旅游资源,因此,驻马店市应把非商业游客和商业游客两大团体都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面对不同类型的游客,根据自己旅游产品的特点,有所选择、有所侧重。首先要深度开发市内游客市场。他们既是游客又是住户,既是客人也是主人,他们对本地游有了良好的感受,自然会产生主人翁的自豪感,会介绍自己的亲朋好友来到自己的家乡旅游。省内游客应该被看作目前驻马店旅游市场的主体,对于省内游客的合家短途出游、朋友聚会休闲、自驾游等应重点开发。吸引国内其他省份及国际游客应该作为驻马店市旅游业发展的长远目标,要发挥优势、形成特色努力开拓这一市场。驻马店市拓展旅游市场要突出强调文化与旅游的联姻,以文化促进旅游,以旅游发掘文化,实现文化业与旅游业的并驾齐驱。

(三)驻马店市住户和雇员市场分析

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城市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所以住户和雇员市场应作为驻马店市城市营销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市场。对本地住户和雇员来说,城市提供的是一种居住产品,其质量的好坏在于它是否适合居住。是否适合居住包括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社会治安、工作机会、教育机构、生活成本等。一个城市只有提供高质量的居住产品才能留住本地住户和吸引到外部人才。总体来看,驻马店市人才队伍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急需引进高素质人才。驻马店市应用良好的机制、政策、环境培养人才,吸引人才,集聚人才,壮大人才队伍,提高人才素质,优化人才结构,完善人才机制,发挥人才作用,变人口优势为人力资源优势,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驻马店市出口市场分析

对出口市场,城市提供的是出口产品和生产基地、企业和品牌形象、出口贸易的财政优惠等各项附属活动。而出口市场竞争力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降低贫穷的一个重要工具,它有带来经济的高速增长,增加财富,制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好处,因此各地都千方百计地扩大出口能力。2010年,驻马店市出口创汇1.3亿美元,同比增长接近9个百分点,成为全省为数不多的实现正增长的省辖市之一,但出口总值在全省排名中还是处于较落后状态。下一步应逐步加大特色农产品、优势工业品、工艺品在海外市场的开发力度。

三、驻马店市城市营销定位

定位是建立城市品牌的灵魂,准确的定位是城市营销的基础。通过以上对驻马店市情的分析,并借鉴郑州、洛阳、开封等周边城市的定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驻马店市城市形象进行定位:

(一)区域整体定位

驻马店市从性质上讲,应体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生态宜居、宜商城市的特征。本人从城市营销角度提出驻马店市应尽力打造以“驿马”为标志的“宜居、宜商的生态园林”城市品牌。

(二)旅游定位

驻马店市旅游定位要体现“人文自然两脉交融”的景观风貌。构建历史文化脉、自然生态脉两条“人”字形景观主脉,重点开发“一带四区”,打造特色旅游基地。“一带”指构建沿107国道、京珠高速和京广铁路沿线旅游带;“四区”指岈山生态旅游观光区,铜山、薄山湖旅游观光休闲区,天中文化旅游区,红色旅游、军事体验旅游区。可以通过深入挖掘李斯故里等景观、举办重阳文化节等措施,展现以蔡国为代表的古国文化;通过开发南海禅寺景观,展现驻马店悠久的宗教文化;通过开发梁祝故里,展示以梁祝为代表的民间文化;通过开发宿鸭湖、薄山湖水上旅游线路,展现驻马店“北方江南,中原水乡”的景观风貌;通过开发朱沟革命根据地和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展现驻马店的红色文化。

(三)投资环境定位

投资环境定位,主要考虑城市产业发展战略定位,驻马店市可以以现有食品加工产业、能源和煤化工产业、医药产业、轻纺产业、建材产业等现有五大优势产业为依托,以最大限度地综合利用、综合开发为手段,突出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延伸产品链条,兴建大型物流配套加工基地。注重培植产品研发创新、产品质量检测、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等较高层次的产业发展创新体系。逐步建设与特色产业相配套的市场体系,形成以特色产品为支撑,集培训、研发、制造、仓储、配送为一体的区域性高新产业基地。

(四)宜居定位

完善中心城区内部绿化系统,改善城区外部生态环境,形成生态网络,将驻马店建设成为生态健全、环境优美、宜居宜商的生态园林城市。

基于以上分析,驻马店市应依托丰富的资源,重点发展优势产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准确的选择目标市场和定位,加快城市营销进程,实现本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娟.南阳市城市营销SWOT分析.南阳理工学院学报[J].2010(5):106-109

[2]邢红央.南阳市城市营销战略研究[学位论文].河南大学:2009,15-16

[3]郭国庆、刘彦平.城市营销提升核心竞争力.人民日报,2004(5):25

(信阳农林学院财经系,河南信阳464000)

[

关键词]农耕旅游市场分析营销分析发展战略

1分类市场分析

1.1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国外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在世界各地发展很快,特别是在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并且已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我国的乡村旅游的发展已经跨过粗放发展的阶段步入“正规军”的行列。通过对于产品品质、服务水平、管理体制等方面的规范,乡村旅游正在迈入向休闲度假转型发展的新阶段。据不完统计,全国乡村旅游营业收入1200亿元,1500万农民直接受益,现有“农家乐”150万家,休闲农业园区1.8万个,接待游客4亿多人次。

1.2生态养生旅游。我国生态养生旅游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从导入期向成长期过渡的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城市化和社会经济获得较快发展,人民经济收入增加,生活人均消费水平与社会消费特征观念和消费结构转变,生活质量有了新要求。但是,一般生态概念,根本吸引不了游客,必须对生态进行深度开发。因此有各种生态型旅游项目应运而生,如生态养生、生态度假、生态游乐等等。如位于泰国曼谷之南220公里西贡湾华欣,占地7英亩。坐落在华欣的皇家海滨度假村,是世界盛名的疗养胜地之一。评为世界最专业疗养胜地,涵盖温泉治疗、药物疗法和健身计划的广泛服务,将泰国人的盛情和西方风格治疗方法最好地结合起来。

2客源市场分析

2.1客源市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多为城市市民周末一日或两日游。人口稠密的城市附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需求发展快、效益高。市场潜力巨大。

2.2客源市场定位原则。确立目标市场的定位原则:第一、规模效益原则。即锁定目标市场的规模要大到足够获利的程度。只有具备一定规模,才能有利于建立稳定可靠的通道,才有可能取得更多的份额,获取更大的收益。第二、互达性原则。即旅游地的信息能有效到达目标市场,目标市场中的旅游者也能有效到达旅游地,可出入性较为方便自如。第三、资源与市场良性互动原则。因为资源可以引导、创造市场需求,而市场需求也可以引导旅游地优化产品、重组资源。第四、行动可能性原则。即为吸引和服务于目标市场而系统地提出有效计划与策略,并在目标市场上能够实施。

3市场营销分析

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核心,积极调整市场结构,强化对基础市场的促销,大力加强对国内重要客源地的旅游促销,使客源地的游客数量逐年有较大幅度地提高。具体实施如

下市场营销战略:

3.1梯度营销战略。主要面向省内及周边省区城市的客源。从远期来看,鼓励省内自助游、自驾车游等。在巩固近程市场的前提下,向外辐射,形成以中原经济圈市场为核心,通过逐步推进与梯度开发中远程市场形式形成涵盖省内外的旅游市场空间结构。

3.2品牌营销战略。通过多种营销方式的组合形成以品牌旅游产品为载体的特色市场,并借此扩大农耕文化旅游的市场感知度与影响力,实现潜在客源向现实游客的转化。

3.3差异化营销战略。突出农耕文化品牌特色,形成差异化的市场卖点。通过旅游线路延长或者联合组线等,可借助邻近的旅游知名旅游景点的品牌优势,与其旅游线路进行捆绑,以“搭便车”形式对接国内文化旅游中、远程市场。

3.5区域联合营销战略。注重区域产品整合,加强省内旅游联合营销。与周边其它旅游景区整合,合理设计安排线路,可形成多个旅游协作区,开展联合营销。

4产品促销手段分析

4.1宣传促销。宣传促销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等多种新闻宣传媒介进行,积极并逐步在各类有影响的媒体上集中力量宣传,提高省以及全国的“曝光率”;针对重点国内客源市场,开展持续不断地叠加宣传。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

4.3价格策略。制订团队和散客的差价、旺季和淡季的差价、节假日和平常的差价、尤其是对宾馆会议旅游实行会员优惠制、区内景点联合实行游客自愿选择的联票制、旅游交通、景点门票和餐饮套票制以及区内对特定旅游群体的优惠价。

5发展战略分析

5.1文化引领战略。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提升旅游产业生命力。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筛选出核心文化价值,侧重于借助可视文化载体全方位的展示、侧重于其互动性价值的充分发挥、侧重于旅游者心境体验的满足,重要的是围绕核心价值开发出层次性、系列化和高品位的文化旅游产品,让文化在旅游产业中催生动力、增添活力、凸显魅力,打造独具魅力和生命力的品牌旅游目的地。

5.2创意驱动战略。要求整个旅游环境要有新的表现方式,要创意文化,创新思想,创意精品。使整个旅游环境处处有创意,景景显文化,以支撑地方旅游精品,成为地方对外推广的靓丽名片。除了设计出有吸引力、创造力的产品外,还需要强化营销。3、产业支撑战略

5.3多元盈利战略。盈利途径的打造是现代休闲农业开发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说现代农业管理和运营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其产品化、消费化的过程也是产业化的过程,可通过构建销售地产产品盈利、开发旅游经营项目盈利、树立产品品牌盈利、升值产品价值盈利等多元化盈利模式,不仅确保项目资金的快速回流、降低投资风险,而且还能保障项目长期、持续的现金流以及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的升值。

[1]孙其勇.苏州生态休闲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13(10).

互联网+现代农业新农民

一、引言

近年来,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三农”问题,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与它们与传统农业的融合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应运而生。我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我国农业现代化程度较低,在产业链中处于低端,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要想改变这一趋势,就必须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潮流,积极加入到互联网发展这趟高速列车上。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对各行各业的渗透,“互联网+农业”将会使我国的农业产业升级迎来最好的时机。因此,将现代互联网技术引入到传统农业领域中,将成为一种新业态,新趋势。

二、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市场分析

三、“互联网+”为农业带来的机遇

1、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在农产品流通经营领域的探索越来越活跃,我国的农业电子商务网站已经初步建立。农业电子商务是“互联网+”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随着农村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先进的市场理念在农村也逐渐普及开来,这也对农业电子商务网站的建立起了促进作用。并且随着网络技术的使用门槛越来越低,互联网得到普及,越来越多的农民也能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易活动,这也是我国的农业电子商务网站发展较快的一个原因。

2、加速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互联网+”现代农业正好符合我国当下的经济发展背景,符合我国农业需要转变生产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要求,因此农业信息化或将成为助力器和新动能,加速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近年来,我国多地区出现鲜活农产品滞销,买贵卖难的现象,而互联网大数据带来的海量数据将为从源头上解决这些难题提供途径。我国加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过去以生产为中心,转变至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者为中心,通过以销定产倒逼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标准化、规模化。

3、全方位信息服务

“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常态,将互联网作为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特征,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在互联网技术的协助下,农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准确的把握了天气、土壤、水分、市场环境、市场需求等信息,更加有效的指导农业的育种、栽培、施肥、灌溉等生产过程,一方面实现了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促成了农业的标准化生产;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农业资源利用率以及劳动生产率。”互联网+农业“正逐渐成为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

4、新农民的出现

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下,一些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型职业农民主动利用互联网技术搞产品促销,那些已经走入城市的人也开始带着新知识、新技术返乡创业,还有一部分大学生考取公务员留在农村当村官带领农民发家致富,也开始出现大批企业带着资金和互联网成果投资农业,他们都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农民。虽然们目前新农民这个群体还不够庞大,但他们正深刻地改造着传统农业,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们身上彰显着蓬勃的生命力,嫣然成为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的前锋。

四、结语

“互联网+”时代下农业的发展也存在不少阻碍,例如部分农村网络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水平不高,观念落后技术推广较难,以及缺乏互联网专业人才,还有一个更大的难题就是互联网农业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商业模式不够完善。要想解决这些难题,就必须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生产链,面向全社会广纳良才,加快培育扶持一批既懂互联网又懂农业的新农民,发展智慧农业和智能农业。“互联网+农业”发展需要理性,它一时可能不会为农业带来颠覆性变化,但此时迈出一小步,未来定会成功一大步。

[1]吴絮颖.“互联网+”对农业产业升级促进作用探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05:208-212

[2]王艳华.“互联网+农业”开启中国农业升级新模式[J].人民论坛,2015,23:104-106.

关键词:盐津县探析农特产业

盐津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要让农民富裕,必须紧紧抓住具有地方特色同时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大力打造能与市场接轨的龙头产品,才能使农民增收得实惠。

一、打造“农特产品基地县”的现实基础

盐津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总人口38.4万,其中农业人口34.5万,境内地势起伏较大,山势以高中山为主,呈南高北低状,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倾斜。大关河与白水江把全县分为三大块,东北片区、南部片区和西北片区,并形成了关河东岸和西岸两大山脉,造就出重峦叠嶂、山势徒峭、沟壑纵横的地形地貌特征。高山区占总面积的23.5%,二半山区占45.5%,矮山河谷区占31%。最高海拔2263米,最低海拔330米。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山地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湿润、偏暖,四季较为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7℃,年降雨量1226.2毫米,年日照在841~1170小时之间。极为适宜各类动植物生长。

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单就森林资源而言,就有用材林26科63种,主要树种有杉、松、栎、秋、杨、桦、桤、榕、桐、楠等。经济林果有茶叶、蚕桑、五倍子、竹类、黄柏、杜仲、干果等,特别是在茶叶和五倍子的开发上,“苗岭碧芽”、“摩崖银毫”、“苗岭松针”、“靓颜苦丁茶”等茶叶品牌和“天林”牌系列高纯度单宁酸产品分别荣获国内国外金奖、银奖或评为质量信得过产品。粮食作物主产玉米、水稻、小麦及薯类。经济作物有油菜籽、大豆、花生等。畜牧业以猪、牛、羊、乌鸡为主。森林覆盖率达到58%。

盐津是一个传统农业县。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盐津县就实施“五个五万亩”工程。即发展茶叶、蚕桑、五棓子、竹子、果林各五万亩,经过十来年的努力,老百姓逐渐获得了实惠。

二、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

盐津地处滇川结合部,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东北与四川筠连、高县、宜宾三县接壤,南偎彝良,西与大关、永善毗邻,北与绥江、水富相依。自古为中原入滇要道,是云南通往四川的北大门之一,素有“滇川门户”之称。尤其是内昆铁路建成后,在我县境内开辟有6个客货站,周边县(区)大量的人流、物流都从我县站场吞吐。加之,我县处于长江经济带、攀西,是赤水河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国家重点工程溪洛渡、向家坝电站建设的前沿,区位优势比较明显。具有建设“农特产品基地县”的良好交通条件。

三、初具规模的农特产业

近年来,盐津重点发展壮大了以竹子为主的林产业,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以茶叶、蔬菜等为主的农业特色产业,大力扶持种养大户和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取得了长足进步。

茶产业。我县作为全省优质茶叶基地县之一,借助无公害比重大的优势,把茶叶作为绿色产业原料基地进行培植,粗制茶厂生产的半成品深受客商青睐。

全县乌骨鸡存栏在120万只左右,年出栏150万只左右。如牛寨乡着力构建乌鸡之乡,目前乌骨鸡产业产值达到400万元以上,带动每户养殖农户增收500元以上。由于盐津品质好,市场需求量大,基本供不应求,是一项极具开发前景的特色产业。

仔猪产业,单就落雁乡而言,该乡大力发展仔猪产业,目前覆盖全乡5个行政村涉及398户农民的1568头种猪已经产仔,预计今年内种猪将发展到1800头以上,实现产值1800万元,纯利900余万元,使全乡农民人均增收200元以上。在农业产业化为重要力量的推动下,全县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达到3180元,比“十五”末翻了一番。

四、进一步强化农特产品基地县建设的措施

“农特产品基地县”,第一必须要有产业基础。第二要有规模支撑。第三要有经济效益。所以,盐津这个“农特产品基地县”,应该是一个“支柱产业特色化、规划布局板块化、规模生产市场化、经营机制产业化、生产基地标准化和优质产品品牌化”的农特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

为使“农特产品基地县”更加名副其实,盐津县在今后工作中应该狠抓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进一步优化产业规划布局。高点定位,置身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大背景下,运筹盐津现代农业建设规划思路,突出地方特色,优化产业布局,形成规模化生产,构筑农业“板块”经济﹔对确定为优势产品的重点生产区域,从种子供应、基地建设、技术服务、质量标准等方面,重点予以扶持引导,促进优势产品向主产区集中,实现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

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切实加大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投入力度,不断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大力宣传和推销我县优质产品品牌。

一、丘区资源特征与经济发展创新现状

(一)丘区资源的特征

自然资源相对短缺,资源积聚矛盾突出。四川本是矿产资源和水资源非常丰富的省份之一,但省内丘区的国土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生态旅游资源却比较匮乏,人均占有量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

劳动力丰富,人才资源匮乏,资源外流。丘区人口稠密。18.56%幅员面积居住着全省60%的人口,劳动力素质低,文盲人数占总人口比重达7.0%,比平原地区高2.4个百分点,中专以上人数仅占总人口3%,比平原地区低7个百分点。区域内资金存贷差普遍较高;不少地方花大力培育的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因种种原因搬迁到大中城市及其郊区,造成生产要素外流严重、聚集能力弱。

(二)经济发展创新的现状

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转移与升级缓慢。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的58.1%,第二产业增加值仅占全省的38.9%,第三产业增加值也仅占全省33.7%。2008年,丘陵地区一、二、三产业构成比例25.8∶45.9∶29.1,与全省产业构成20.3∶41.3∶38.4存在较大差异,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的压力很大,实现工业化道路还非常漫长。

二元结构突出,城镇化水平低,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缓慢,无特色农业。由于农业结构调不合理,尚未形成真正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据统计,各市县区即使有几个农业主导产业,但都存在规模较小,在区域经济色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结构调整中未培育较多对农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使区域合作的农民组织发展滞后,严重制约农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进程;从而使主导产品的选择与定位不准,市场效益差,辐射半径小,产品品种优势不强、档次不高,各地结构趋同现象突出。

社会、科技服务薄弱,经济结构落后。市场服务流通设施差,辐射能力不强,交易方式落后,营销服务欠缺,经营大户少,农民营销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发育严重滞后。在科技服务上,围绕特色产业发展的优质品种研发滞后,良种供应脱节,技术组合不配套,示范推广不到位,引领农户、企业应用农业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尤为薄弱;信息建设起步晚、设施较差、网络不健全,市场分析预测和信息收集处理严重滞后,流动传递渠道不畅。

二、制约丘区经济发展创新的主要因素

(一)由于人均资源占有比平原少,历史上二元政策制定农业上缴任务重,支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欠账多

历史上国家制定农业净上缴基数无不与人口有关,人口越稠密,上缴负担越重,由此产生区内人均摄取资源的增加导致可再生资源逐年枯竭,表现在农业欠账累积比平原更为严重,前几年国家免除了农业税费,给了丘区休养生息的机遇,但还是比平原造血能力弱;区内基础设施投资严重不足,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生产生活方式落后,农药、化肥等污染,土壤肥力衰退且气候变化,农民增收困难,极大影响了对工业的支撑作用。

(二)调动有限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理念不清,目标不明确,措施不得力

因地方政府财力弱化,吃饭财政特点突出,财政支出过分均等化,集约包装项目能力弱,争取国家支持的措施不力,调动有限资源的手段不强,支持发展特色产业的重点不突出,最终体现在市场竞争力不强,社会认知度不高,投入产出效益低下,龙头带动的产业发展效应不强,生产发展的措施不力,区域竞争弱势地位还没有改变。

(三)项目管理的成熟度不高,资本市场不完善,投资环境打造不力,缺乏招商引资竞争力

高技术人才缺乏,项目管理的成熟度不高,缺乏区域核心竞争力;集合生产项目无法入住丘区,企业无法顺利完成收入、产出、资源有效配置与生产要素支付的良性循环流动,也不能顺利进行直接与间接融资,无项目孵化与实施生长环境,产品信息、技术资源、金融资本、人力资源缺乏聚集转化的载体,骨干项目、新兴产业、大型企业、高新技术推广运用缺乏有效基础。

三、实现丘区经济发展的创新路径的选择

(一)政府主导,强化干预,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多元经济”功能,加强农业发展的基础地位,推进农业的“五化”、“两新”

首要问题是政府要主导,强化政策干预,财政引领“多元经济”协调并进,以要加大农业水利、村通道路、通讯等基础的投入和农民工职业培育等教育经费扶持力度,有序组织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或外出务工、或从事与农业加工的第三产业,营造农业增收的环境;推动国网与地方电网的融合,尽快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组织城乡产学研创新团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大力实施科技增粮、现代农业与现代畜牧业试点示范科技专项;以技术链、服务产业链来构建统筹链,重点支持优势特色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推进研究开发平台和人才重心下移;构建无形科技资源长期服务“三农”的网络体系。探索多种新型农民组织化模式,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以科技创新促进体制、机制创新。

(二)必须创新城乡金融支持体系,政府搭台、各方参与,构建产业联动的利益链条,加快农业现代化

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在丘区的分支机构,加强丘区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引导信用社调整贷款结构,满足农产品加工和工业创设的生产需求。积极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农村小型银行,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条件。政府搭台、银农、银企参与,构建更加紧密的产业利益链条,积极扩大农业工业的产业化规模,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完善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工业集中区的金融及税收支持体系,增强产品竞争力。

(三)前瞻性的规划,连续性建设,亮化美化丘区城市经济发展硬环境

整合资源、塑造品牌,使城市景观有机融合商业服务功能,采取多种形式出让国土、公交线路、出租车和地下管道经营权等权属,激活民间资金参加城镇建设,加快了硬环境建设;遂宁的实践,通过“五创联动”,改造政务环境、人文环境,注重市民素质的提高,成功打造“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观音文化故里”、“中国生态金融城市”“国家生态环境示范市”等7张国家级城市名片值得借鉴;解决了城市活力和实力,完善了城市的服务、交通、信息网络功能,提高城市的品位。■

THE END
1.农产品未来发展趋势及机遇挑战分析,展望发展之路滋补养生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需求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品质、安全、多样化需求不断提高,未来农产品市场将更加注重品质与多元化发展。 1、优质农产品:消费者更加关注农产品的品质,包括口感、营养价值、安全无污染等方面,农业生产者需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https://wap.durun.net/post/761.html
2.农产品需求类型分析:解析市场潜力和发展趋势通过对农产品需求类型、消费行为和价格因素的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市场潜力和发展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高品质、安全、营养价值高的农产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因此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企业需要更加注重产品质量的提升和产品差异化的发展,以满足消费https://b2b.baidu.com/q/aland?q=0C607B330F7E19210E3A092919047E1F073F6A73742B073F03197A680E78086F73047E6B1C700E3E030F&id=qidef8a83ac37652ebdcac9fc403e54995a&answer=9318546724618155327&utype=2
3.基于Spark的农产品分析系统本篇文章为大学毕业实习项目-基于Spark的农产品分析系统的文档,从搭建环境到代码编写以及成果展示。 Hadoop环境搭建 集群规划 1.上传hadoop安装包并解压 tar-zxvf hadoop-2.7.5.tar.gz -C /opt/module/ 1 最后使用集群分发脚本xsync分发到其他服务器 xsync /opt/application/hadoop-2.7.3/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4706647/article/details/124061746
4.农产品价格走势分析11篇(全文)农产品价格稳定与否涉及到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稳定性。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市场先后出现了“蒜你狠”、“豆你玩”、“玉米疯”、“姜你军”、“糖高宗”、“油你涨”、“辣翻天”、“苹什么”等现象,这些现象值得我们去关注和研究。因此,分析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现状,为稳定农产品价格波动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https://www.99xueshu.com/w/ikeyntjwsoa0.html
5.农产品销售方案6篇一、项目优势分析 1、产品优势: 有机农产品尤其是土鸡蛋和香菇,是每家每户每天必须要吃的食品尤其是家有宝宝、孕妇、老人的家庭,重复消费率和客户忠实度极高。而且,目前由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人们对于有机天然的农产品的需求更加的渴望而不可及。所以通过众筹的模式是最合适不过了! 2、客群优势: 和传统项目不https://www.liuxue86.com/a/4996602.html
6.农贸市场消费者需求分析MacroWord. 1 / 14 农贸市场消费者需求分析 农贸市场在政策支持、消费升级、线上线下结合、农村经济需求 和自身优势等多方面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追求,农贸市场有望成为农产品流通和 销售的重要渠道,为农民增加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农贸市场 还需要不断加强管https://doc.mbalib.com/view/f887e74380ca4b3a5a59974ca2eb8cdc.html
7.甘肃省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价值分析报告我国粮食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农作物品种的质量对种植产品的收益影响越来越大,产量和品质兼优的粮食品种种子会更有市场竞争力。 由上可以看出,我国商品种子供应总量仅为种子需求总量的1/3左右,商品种子的增长空间巨大,尤其是优质良种的供需矛盾更为严重。可以预计,经营优质良种的企业将获得无比广阔的发展空间。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31229/0241581221.shtml
8.农产品市场环境分析篇3:农产品市场环境分析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农产品批发市场在河北省农产品流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河北省农产品流通日趋活跃,已初步形成以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城乡农贸市场为基础、直销配送和连锁超市为补充,产地、销地、集散地市场相结合的农产品市场体系[1],对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https://www.360wenmi.com/f/file5dum2izb.html
9.农产品市场营销的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pptx农产品市场营销的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汇报人:XX2024-01-03消费者购买行为概述农产品消费者需求与动机农产品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农产品市场营销策略对购买行为的影响农产品消费者购买行为案例分析农产品市场营销策略优化建议消费者购买行为概述01购买行为是指消费者为满足自身需求,在特定市场环境中,对商品或服务进行选择、购买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06770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