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化肥价格遭遇过山车行情,从上半年一路高歌,到如今突遇“急刹车”,化肥市场从巅峰进入了低谷,价格的变化对农资市场的影响不言而喻,直接影响秋季肥启动情况,经销商如何备货?企业又该制定何种目标?农资价格是否还会暴涨?今年的农资风向标又指向何方?针对这些问题,《北方农资》传媒展开系列报道,采访农资界人士,探究农资发展方向。
肥价波动大,经销商拿货意愿不强
“天然气价格飙升,导致肥料生产企业成本增加,但我们还是最大程度上让利于经销商和用户。”南洋鸿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营销副总经理杜朋指出,虽说当前的肥价波动对生物肥影响不大,但很多人都是奔着“抄底”的心态,拿货意愿不强。往年北方地区此时已经开始打款订货了,今年受肥价波动影响,备肥有些滞后。
“在用肥需求量上涨的情况下,今年中微量元素肥、菌肥、土壤调理剂等产品的销量明显提升,超过去年同期三成以上,但传统大肥的销量仅与去年同期持平,增长速度与上涨的需求量不匹配。”辽宁一亩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宣传部部长李君说。
农户对生物肥接受程度越来越高
黄恒海介绍,驻马店、信阳地区以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为主,但选择施用生物菌肥的农户占很大一部分。“现在农户都认识到生菌肥的好处了,田间表现好、增产效果好。”黄恒海指出,虽然价格比普通肥料高,但用量相对较少。大田每亩施用普通肥料需要100斤,还得加施30斤尿素,而菌肥只需80斤就能达到增产效果。
“我们的生物肥主要销售区域为山东、河南、河北、东北、海南等地。其中施用在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上的比例为40%,花生、大姜等半经济作物的比例为30%,大田作物占比为30%,但大田近两年增幅最快,预计明后年能达到50%。”杜朋表示,肥价的波动对生物肥发展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因为大田作物化肥用量多,肥价波动过大,经销商、农户对于生物肥的用肥意愿会更强烈。为了响应国家减肥增效的政策号召,公司下一步也将加大生物肥在大田作物上的推广力度。
乱“市”之下寻破局之道
“现在不敢大批量拿货,够卖就行。”“再等等吧,万一还会降呢。”当下,经销商备货不积极,观望态度浓烈。
肥价起伏不定,何时迎来拐点?杜朋认为,肥价升降受很多因素制约,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当下就是在“赌”,在“做”:对于大肥企业来说,就是赌一个未知的风险,抄底还是高位拿货;对于特种肥料企业来说,就是做一个成熟的蓝海市场,对特肥行业、对企业发展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同时也是为国家减肥增效做出应有的贡献。
同时,在国家绿色发展的政策要求下,生物肥行业迎来新机遇,未来5-10年,生物肥行业一定会迎来百花齐放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