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春茶产销形势报告互联网数据资讯网199IT中文互联网数据研究资讯中心

2023年,随着新冠疫情防控自年初开始转入平稳阶段,党中央、国务院的“稳经济”政策成效逐渐显现,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得到缓解,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据国家统计局4月18日发布的2023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8.5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2万亿元,比增3.7%;第二产业增加值10.8万亿元,比增3.3%;第三产业增加值16.5万亿元,比增5.4%。另据央行4月11日发布的2023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同比多增2.27万亿元;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5.4万亿元,同比多增4.54万亿元。总体来看,一季度,我国内需呈较快回暖迹象,生产需求企稳回升,就业物价总体平稳,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市场预期明显改善,经济增长好于预期,经济发展呈回升向好态势。在外部环境方面,国际经济增长放缓,通胀仍处高位,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外部发展环境总体依旧严峻。

面对纷繁复杂的宏观环境,为持续助力中国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联合全国各茶叶主产销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行业社团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2023中国春茶产销情况调研”工作,经汇总并会商,最终形成了《2023中国春茶产销形势报告》。

一、2022年全国茶业产销形势回顾

2022年,中国茶产业依托国内超大市场规模和持续稳定的市场需求,通过放缓增速、微调结构、减少进口,顺势完成了茶类消费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在销售方面。2022年,全国精制茶内销市场保持平稳。据统计,2022年中国茶叶内销总量为239.75万吨,增长9.56万吨,比增4.15%;内销总额3395.27亿元,增长275.31亿元,比增8.82%;内销均价为141.62元/千克,比增4.48%。中国茶叶出口总量37.52万吨,同比增长1.6%,再创历史新高;出口额20.82亿美元,同比减少9.42%;均价5.55美元/千克,同比减少10.77%,明显回调。

在内销市场中。从消费品类看,传统原叶茶的消费保持稳定——绿茶、红茶、乌龙茶仍然是消费者最喜爱的品类;与此同时,白茶仍保持着年均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内销量与内销额增长均超过15%。从消费渠道看,连锁专卖店、专业交易市场、茶馆、商超仍是原叶茶的传统消费通路,但线上交易已经成为强有力的补充。从消费人群看,年轻消费群体已逐渐成为市场主力,80、90甚至00后对茶的接受度持续走高。

二、2023全国春茶产销形势

(一)气候状况

综合中国气象局发布的2023年2-4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2023年春季,我国气候总体呈暖干特征,平均气温偏高,降水局部偏多,部分地区持续干旱;出现多轮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西南地区东部、华南、华中、华东等地影响较重。

综合各地反馈,主要茶产区气候呈现以下特征:

2.降水分布严重不均。2022年的区域性和阶段性干旱对茶园的不利影响仍在持续。进入2023年春季,西南、华南、江北等地茶区再度出现不同程度干旱;而沿江茶区的春季降雨普遍较多,长期阴雨在一定程度影响了茶叶的及时采制。

2.春茶产量明显减少

汇总信息显示:受2022年夏秋季高温干旱天气及2023年春季干旱气候的叠加影响,各地早春茶树生长和萌发缓慢,枯叶现象频发;尽管各产区积极开展生产自救,最大程度减少茶叶损失,但多地早春茶仍大幅减产20%以上;进入4月,多地旱情得到有效缓解,茶叶生产整体得到了有效恢复。截止目前,预计2023年中国春茶总产量较上年减少15%左右。

具体来看。河南(减产40%以上)、福建(减产30%)、海南(减产30%以上)、广东(减产20-30%)、重庆(减产20-30%)、云南(减产20%)、湖南(减产15%左右)、江苏(减产10%)、浙江(减产10%)、湖北(减产10%)、安徽(减产8%)、四川(减产10%)、贵州(减产5%)等省区均有不同幅度减产。只有陕西、甘肃等少数茶区产量保持平稳或略有增长。

3.茶叶品质基本稳定

4.生产成本持续增加

由于春茶以名优茶为主,因此各地采摘春茶仍主要依靠人工。随着城镇化背景下的茶区剩余劳动力不断减少,外地调配的人工成本持续攀升;汇总显示:2023年度全国采茶工的日均工资较上一年上涨约5%-10%。同时,受国际贸易形势影响,农资成本同比增长10%左右。此外,随着中国茶叶加工规模化、标准化进程,老旧茶园改造、设备更新换代以及管理成本的提升,增加了多数大型加工企业的生产成本。

以江苏为例。2023年,江苏省采茶工的日均工价为180元/天,较2022年增5.9%。在人工成本增加的同时,物资投入成本逐年提高——全省多点调研显示:农药、肥料、农机具等物资投入成本比上一年增加8-10%。

(三)交易情况

1.产区市场,茶事密集,茶青及干毛茶价涨量跌

2023年的中国春茶季从1月底开始大体至5月初结束。各级政府尤其是产区政府高度重视疫情平稳后的首个春茶季,全国各茶叶主产区密集举办茶事活动,声势之盛为近二十年之最。追随着热闹的茶事活动,久被疫情禁足的茶叶经销商得以自由深入各地茶区。商流、物流、信息流的畅通为茶叶内销市场的贸易流通奠定了良好基础。

名茶是中国春茶的旗帜与标杆。据中国茶业指数之名茶采摘指数(3月6日-4月21日)显示:大多名茶产区鲜叶及成品茶价格同比去年均有不同幅度的提升。西湖龙井、洞庭山碧螺春等名优绿茶的鲜叶及干毛茶平均价格最高涨幅一度达到40%左右。

新昌中国茶市、松阳浙南茶市、安溪中国茶都、五峰西南茶市,是“中国茶业指数之地方名茶指数”的采集单位,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产区市场。据各市场反馈:2023年春茶交易呈现量减价增态势。

2.销区市场,消费复苏,品类与消费级出现微调

2023年春季是疫情结束后的首个春茶季。总体来看,销区市场上,客流量有所增加,市场需求逐步回升,名优春茶销量相较于2021年均有提升,但在不同区域、不同销售通路的差异较为明显。

在北京、上海等超大型城市中,传统茶叶专业交易市场的批发功能已显著弱化,目前更多面对的是包括集团客户在内的终端消费者。2023年春季,由于春茶供应量少,价格涨幅较大,尽管消费需求依旧较旺,但因消费能力有所下降,所以春茶消费情况低于预期。据调查,2023年春茶季期间,北京马连道一条街的客流相较去年上涨约10%-20%,但单客消费上涨并不明显,人均消费单价在1000元以内;整个市场交易量同比上涨10%左右,其中,春茶交易量占到整体交易的60%以上。高端春茶销售缓慢,1000元以下的中端和低端春茶需求旺盛。另据上海方面的信息:自2月底春茶上市开始,上海各大茶叶专业交易市场中的人气逐渐恢复至2021年的85-90%,日均流量比较稳定,客均单价在200-500元;在交易量方面,受供应量、价格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仅恢复至2021年的90%,上海茶市全面恢复到疫情前的消费水平尚需时日。

在华北地区,春茶交易势头良好。据山东济南茶叶批发市场反馈,2023年的春茶销售则呈现出供需两旺的局面。据调查,2023年开年以来,济南茶市的销售呈现稳步回升的良好势头,截至目前,春茶销售情况已全面恢复,甚至好于往年。呈现以下特点:价格方面,茶叶交易价格上升;中低档价位的产品销售流转快,高档产品相对较;在宣传方面,产销区联动效率有较大幅度提升——越来越多的茶农、茶企加入了新媒体阵营,市场商户与产区的联动明显增强,各类产品在产区和销区几乎同步上市;在品种方面,黄金芽等新品种的上升趋势较为明显。山西地区专业茶叶销售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春茶品类丰富,销售态势良好,呈现量价齐升的势头。天津地区春茶市场交易活跃,白茶、普洱茶销售势头较好,绿茶、乌龙茶表现较为平稳。

据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反馈。从整体销售趋势来看,呈前期价高量少,后期价格回落、销售走高的态势,整体来看,东北地区销售价格普遍上涨,涨幅在10%左右,销售量较往年平均水平略有下降;从茶类来看,绿茶、普洱、白茶为春茶销售主要茶类。

连锁专卖店是茶叶销售的另一主要传统通路。根据我会对北京吴裕泰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调研显示:截止到4月底,该公司的春茶销售量与去年同期比增11.81%;销售额比增6.83%;整体来客数比增34.32%。北京的另一家著名老字号企业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也反映:自2023年春茶销售季开始至今,该公司的春茶销售量比增10%以上,销售额比增20%以上,整体客流持续比增20-30%;春茶价格向上微调,高端茶需求依旧,中端茶销量更大。

总体来看,在销区市场上,2023年春茶的销售情况呈现三个特点:

一是茶叶品类丰富度提升。在消费市场中,除西湖龙井、浙江龙井、竹叶青、碧螺春、黄山毛峰、信阳毛尖、安吉白茶等传统名优绿茶外,黄金芽等新崛起品类在消费市场逐步得到认可。绿茶仍是春茶销售的绝对主力,占到春茶市场80%以上。

3.外销开局不甚理想

据中国海关统计:2023年1-3月,中国茶叶出口总量为8.54万吨,同比减少6.96%;出口总额为4.23亿美元,同比减少16.13%;出口均价为4.95美元/千克,比去年同期下降9.86%。

分茶类看。1-3月,中国绿茶出口量为7.26万吨,占总出口量比重为85.0%,减少5371吨,降幅6.9%;红茶出口量为6336吨,占总出口量比重为7.4%,减少891吨,降幅12.3%;乌龙茶出口量为4451吨,占总出口量比重为5.2%,减少104吨,降幅2.3%;茉莉花茶出口量为1256吨,占总出口量比重为1.5%,减少219吨,降幅14.8%;普洱茶出口量为502吨,占总出口量比重为0.6%,减少50吨,降幅90.%;此外,其他花茶出口量为84吨,黑茶出口量为63吨,白茶出口量为111吨。

三、后期预测与建议

目前,全国春茶生产季已基本结束。根据调度汇总,预计2023年中国春茶总产量在140-150万吨;由于名优茶受到较大影响,因此农业产值与去年基本持平或略减。在内销市场,各品类春茶的销售形势明显好于去年,表现为价格适中、销售顺畅、库存压力较小。同时,由于2023年的农历端午时令较晚,因此当年全国春茶销售季将延续至6月中下旬,预计总销售额与去年持平或略增。

THE END
1.2023年农资行业分析(24页)2023年农资行业分析行业概述行业环境分析行业市场分析行业发展趋势行业前景预测目录01行业概述定义与分类定义农资行业是指为农业生产提供物资和服务的行业,包括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和销售。分类农资行业按照产品类型可以分为化肥、农药、农膜、种子等子行业。行业规模与增长规模全球农资市场规模巨大,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325/7153163016006056.shtm
2.2023年中国现代农业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现代农业产业链一体化图表4十大数字农业创新案例 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趋势 从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来看,现代农业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及资本运作速度加快是两大发展趋势。具体分析情况如下: 图表5中国现代农业行业发展趋势https://zk.hnbemc.edu.cn/channel/2049/2024/0225/detail-60338.html
3.中国农村研究年内农产品国内外价格普遍下行,国际价格优势依然明显、进口量激增。2024年,预计农产品整体供应偏丰,但需求增长有限。国内外宏观环境及不确定因素影响下,需注意消费恢复乏力、价格下行压力加大、农民种粮积极性不足等问题,后期需警惕主要品种价格继续下跌等市场风险,加强市场监测预警、提前部署防范措施,保障农户种养收益。http://www.rcre.agri.cn/yjcg/zgncyj/202404/t20240412_8624371.htm
4.2023名称:2023-2029年中国农资连锁行业研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编号:2073860 ←电话咨询时,请说明该编号。 市场价:电子版8500元 纸质+电子版8800元 优惠价:电子版7600元 纸质+电子版7900元 可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 电话:400 612 8668、010-6618 1099、66182099、66183099 邮箱:KF@Cir.cn 《订购协议》下载 提示:如https://www.cir.cn/0/86/NongZiLianSuoHangYeXianZhuangYuF.html
5.农发种业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二是报告期内,受国内外宏观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导致国内化肥价格波动明显。三是随着国家节能降碳、环保治理深入推进,促进化肥行业高质量发展,高效绿色环保的肥料受到市场青睐,呈缓慢上升趋势,价格受大宗肥料价格冲击影响较小。 (四)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公司总部具有全国“育繁推一体化”生产经营资质,是中国种子行业信用http://yuanchuang.10jqka.com.cn/20240418/c657029663.shtml
6.赤天化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股票频道预计2024年国内尿素市场仍将呈供大于求的局面,但由于尿素市场需求存在淡旺季之分,因此供需关系也会存在阶段性的差异。综上分析,2024年国内尿素价格运行趋势或将不及2023年,行情阶段性下行压力将增大。 2、复合肥行情基本情况 价格方面:2023年中国复合肥市场行情呈现先震荡下行后反弹再震荡调整态势,现货价格处于近五年https://stock.stockstar.com/IG2024042600056092.shtml
7.赋能高质量发展——审计署2023年度部分优秀审计案例”《中国审计》杂志2024年第8期刊发专栏系列文章“做实研究型审计 赋能高质量发展——审计署2023年度部分优秀审计案例先进个人经验分享”,厅党组书记、厅长张耀鼎阅后批示:“此组文章皆为审计署优秀审计案例先进个人所撰,凝集思路,荟萃经验,彰显担当,读后受益匪浅,启迪良多,纸上得来亦不为浅。望全体审计人员虚心学习,认真https://sjt.ln.gov.cn/sjt/zxzx/sjxw/2024051115012262171/
8.2023年中国有机磷系阻燃剂产量需求量价格及市场规模分析[图]我国有机磷阻燃剂产品制造具备原材料及技术优势,中国是全球主要的有机磷阻燃剂生产国之一,其中2022年中国有机磷阻燃剂市场规模同比增长3.5%。 更多关于有机磷阻燃剂行业的全面数据和深度分析,请搜索、收藏共研网,或者购买共研咨询独家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有机磷系阻燃剂行业产业链全景研究及市场前景评估报告》。https://www.gelonghui.com/p/1003393
9.亳州农资流通行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工资待遇人才需求发展趋势)该 地区+行业 样本不足,暂无分析报告 历年招聘工资变化趋势 就业前景(历年职位需求变化) 暂无 2023年较2022年 0.003% 占亳州 历年招聘职位量占比 说明:亳州农资流通行业发展前景怎么样?有前途吗?好找工作吗? 2023年招聘职位1个,占亳州0.003%,曲线越向上代表市场需求量越大,就业情况相对较好。数据由各地招聘网站https://www.jobui.com/salary/bozhou-all/ind-nongziliut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