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仍由科学技术部管理。
科学技术部不再保留国家外国专家局牌子。
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统筹负责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风险管理和防范处置,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基础上组建,将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团的日常监管职责、有关金融消费者保护职责,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投资者保护职责划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不再保留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建立以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为主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统筹优化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设置和力量配备。地方政府设立的金融监管机构专司监管职责,不再加挂金融工作局、金融办公室等牌子。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由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强化资本市场监管职责,划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企业债券发行审核职责,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负责公司(企业)债券发行审核工作。
统筹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改革
撤销中国人民银行大区分行及分行营业管理部、总行直属营业管理部和省会城市中心支行,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省级分行,在深圳、大连、宁波、青岛、厦门设立计划单列市分行。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分行保留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牌子,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与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合署办公。
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
加强金融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统一规范管理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机构、派出机构均使用行政编制,工作人员纳入国家公务员统一规范管理,执行国家公务员工资待遇标准。
组建国家数据局
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承担的研究拟订数字中国建设方案、协调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信息化、协调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协调国家重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共享、推动信息资源跨行业跨部门互联互通等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担的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组织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建设、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布局建设等职责划入国家数据局。
优化农业农村部职责
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的过渡期内,有关帮扶政策、财政支持、项目安排保持总体稳定,资金项目相对独立运行管理。
不再保留单设的国家乡村振兴局。
完善老龄工作体制
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组织拟订并协调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措施、承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具体工作等职责划入民政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改设在民政部,强化其综合协调、督促指导、组织推进老龄事业发展职责。
中国老龄协会改由民政部代管。
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
国家信访局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将国家信访局由国务院办公厅管理的国家局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精减中央国家机关人员编制
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人员编制统一按照5%的比例进行精减,收回的编制主要用于加强重点领域和重要工作。
【经济总量持续扩大】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1210207亿元,增长3%。尽管和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的5.5%左右的预期目标存在一定差距,但在异常严峻的形势下,能实现这样的增长非常不容易,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增速也是高的。
【保持适当支出强度】2022年,中央本级支出3.56万亿元,增幅与预算一致。中央部门支出下降3.5%,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为9.71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42万亿元,增长17.1%。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06万亿元,支出规模比上年执行数扩大1.43万亿元,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执行中压缩了部分非急需非刚性支出。
【加大转移支付力度】2022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执行数为9.71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42万亿元,增长17.1%,主要原因是据实结算支出减少。中央一般公共预算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幅比往年大幅提高。省级财政也最大限度下沉财力,支持基层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和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此外,完善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进一步扩大直达资金范围,资金总规模约4万亿元。
【重点领域保障有力】通过一系列措施,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财力支撑,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统计显示,全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6.1%,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8.1%,教育支出增长5.5%,卫生健康支出增长17.8%,农林水支出增长2.3%,交通运输支出增长5.3%,科学技术支出增长3.8%。
【补齐短板节用为民】中央部门带头过紧日子,预算执行中严控追加预算,部门新增急需支出优先通过现有预算统筹解决,对于确需动用代编预算的事项,从严审核并报国务院审批后下达预算。大力盘活部门存量资金和闲置资产,对结余资金和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按规定收回统筹使用,避免资金沉淀闲置。
此外,按季评估中央部门过紧日子情况,将评估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督促树牢勤俭节约的意识。同时,地方各级政府从严从紧,把更多财政资源腾出来,用于改善基本民生和支持经营主体发展,切实做到节用为民。
【减税降费助力发展】2022《政府工作报告》预计2022年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实际上,去年全年退税减税降费超3.5万亿元,其中,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2.46万亿元。
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全年共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新增减免企业所得税1521亿元。
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全年共为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减免企业所得税超过100亿元。
【就业形势整体稳定】2022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目标为1100万人以上,实际达到了1206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10%。为进一步稳岗稳工,2022年,全国共释放失业保险政策红利3600亿元。其中,通过降费率为企业减负1590亿元,支持稳岗留工扩岗支出827亿元,保生活提技能支出1183亿元。
【多措并举助推就业】2022年1月份和2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开局总体平稳,3月份快速走高,4月份达到6.1%的高位。在多方努力下,5月份之后就业形势出现积极变化,7月份进一步回落到5.4%,9月份受疫情多发散发影响,5.5%的数值比前期有所上升,11月份升高到5.7%,12月份回落至5.5%。8月份以后,高校毕业生逐步走向工作岗位,青年调查失业率逐步回落。12月份,16岁至24岁城镇青年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16.7%,比7月份最高点下降3.2个百分点。
【医疗领域明显提升】2022年,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新增30元,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610元,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标准30元,达到每人每年350元。截至2022年底,全国跨省联网定点医药机构32.69万家,实现每个县至少有1家定点医疗机构提供包括普通门诊费在内的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住院和门诊累计结算6225.12万人次,减少个人垫付2489.67亿元。
【粮食实现增产丰收】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731亿斤,比2021年增加74亿斤,增长0.5%,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这是中央、地方和2.3亿多农户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全国共建成高标准农田10472万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