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自由贸易区关税削减贸易便利化农产品贸易高质量发展
一、FTA项下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主要成绩
(一)中国与FTA伙伴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水平明显提高
农产品是中国自贸区建设最先开放的领域。农产品关税削减是扩大农产品市场准入,提升农产品市场自由化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中国商签和实施的自贸协定数量不断增多,中国与自贸伙伴的农产品市场自由化水平明显提高。
1.中国与自贸伙伴关税税率明显下降
尽管农产品关税削减是多数自贸伙伴的敏感领域,但在中国商签的自贸协定中,农产品关税削减还是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关税水平呈明显下降趋势。2003—2021年,中国自28个自贸伙伴进口农产品的简单平均关税从18.5%下降到4.1%,减少了14.4个百分点,2021年中国从自贸伙伴进口农产品的简单平均关税比全国低5.7个百分点;加权平均关税从23.7%下降到3.3%,减少了20.4个百分点,2021年中国从自贸伙伴进口农产品的加权平均关税比自全球进口的加权平均关税低4.6个百分点(见表1)。与此同时,28个自贸伙伴从中国进口农产品的简单平均关税从2003年的9.8%下降到2021年的5.1%,减少了4.7个百分点;加权平均关税从2003年的41.3%下降到2021年的8.9%,减少了32.4个百分点(见图1)。
2.中国与自贸伙伴的零关税农产品贸易的占比大幅提升
随着中国商签和实施的自贸协定不断增多,中国与自贸伙伴相互之间零关税农产品贸易大幅增长。2003—2021年,中国自28个自贸伙伴进口零关税农产品贸易额占比从1.9%上升到69.8%,增加了67.9个百分点,2021年中国从自贸伙伴进口零关税农产品贸易额占比高出全国零关税农产品进口占比(21.1%)48.7个百分点(见图2)。随着中国农产品市场不断开放,28个自贸伙伴从中国进口零关税农产品也不断增加。2003—2021年28个自贸伙伴进口零关税农产品贸易额占比从33.5%上升到64.1%,增加了30.7个百分点③。
3.部分自贸协定农产品的关税削减达到更高水平
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ComprehensiveEconomicPartnership,RCEP)为例,除日韩和个别最不发达国家外,大多数RCEP成员实现零关税的农产品达到90%以上的最高水平④。再如,中国—澳大利亚自贸协定降税过渡期结束后,中国农产品的平均关税将由实施前的12.94%下降到0.51%,占农产品税目93.7%的产品关税将为零。澳大利亚99.4%的农产品关税将在协定生效后立即为零,涉及自中国进口农产品总额的99%,其余产品将在3年内完成全部自由化进程。
4.对农产品关税减让方式进行诸多创新尝试
在农产品关税减让方式上,中国与自贸伙伴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多种创新尝试削减农产品关税。例如,在中国—瑞士自贸协定中,瑞方对216项加工农产品取消工业成分的关税,并进一步对其中23项加工农产品取消其农业成分40%的关税,这是瑞方首次就削减加工农产品农业成分的关税作出承诺,也是瑞方首次在自贸协定中较大幅度开放其农产品市场,这些举措明显提升了中国农产品的市场准入水平。再如,在中国—冰岛自贸协定中,冰岛承诺对鸽肉、鹿肉等10项农产品实施65%的关税税率封顶,这是中国在自贸协定中首次要求发达国家对农产品关税封顶。
(二)中国与FTA伙伴农产品贸易便利化水平稳步提升
(三)中国与FTA伙伴农产品贸易稳步发展
在中国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中,农产品贸易占据重要位置。建立自贸区后,自贸伙伴之间相互削减农产品贸易壁垒,会产生显著的农产品贸易促进效应。中国自贸区建设二十年来,中国与自贸伙伴的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与部分自贸伙伴的农产品贸易占比明显提升,中国与自贸伙伴农产品贸易在中国农产品贸易中的重要作用愈益显著。
1.中国与自贸伙伴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2003—2022年,中国与28个自贸伙伴的农产品贸易额持续增长,从2003年的131.8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1111.5亿美元,年均增速11%,与对外贸易总额增速(11.1%)基本持平,比农产品贸易额增速低1.1个百分点⑤。其中,对自贸伙伴农产品出口从2003年的103.3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420.5亿美元,年均增速为7.7%,比农产品总出口的年均增速低0.3个百分点;从自贸伙伴农产品进口从2003年的48.9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691.0亿美元,年均增速为15%,比农产品总进口的年均增速高3.2个百分点(见图3)。
2.中国与自贸伙伴农产品贸易占据重要地位
2022年,中国与28个自贸伙伴农产品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占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比重达到38.7%。其中,中国对自贸伙伴出口农产品贸易额占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额的比重为60.6%;从自贸伙伴进口农产品贸易额占中国农产品进口贸易额的比重为31.7%(见图4)。
3.中国与大部分自贸伙伴农产品贸易占比上升
2003—2022年,中国与大部分自贸伙伴的农产品贸易占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比重不断上升。从中国对自贸伙伴出口来看,尽管中国对所有FTA成员出口贸易占比有所下降,但与东盟、中国香港、澳大利亚等15个自贸协定(含24个自贸伙伴)项下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占全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比重有所上升。其中,对东盟、中国香港、澳大利亚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占全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比重分别上升12.4、2.3和0.6个百分点。从中国从自贸伙伴进口来看,中国自所有自贸成员进口的占比上升2.5个百分点,与新西兰、智利、东盟等14个自贸协定(含23个自贸伙伴)项下的农产品进口贸易占全国农产品进口贸易的比重有所上升。其中,自新西兰、智利、东盟的农产品进口贸易占全国农产品进口贸易的比重分别上升2.3、1.7和0.6个百分点。
(四)中国与FTA伙伴农产品贸易综合效益显著提升
1.通过农产品贸易带动农业技术合作
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粗放,技术相对落后,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健全,通过自贸区项下农产品贸易有助于撬动农业领域国际合作,助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例如,在中国—智利自贸协定框架下,智利的葡萄酒、三文鱼、浆果等生产商,以及食品物流企业不断加强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并深化动植物疫病防控、旱作节水技术、农业教育和中智示范农场建设等领域的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
2.通过农产品贸易助力国内消费升级
随着越来越多自贸协定的生效和实施,中国消费者一年四季都可以品尝到来自不同产地、物美价廉的农产品,丰富了消费者餐桌,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有效助力国内消费升级。例如,智利的车厘子、葡萄和李子等新鲜水果,东盟的榴莲、荔枝、火龙果等热带水果,冰岛的三文鱼,格鲁吉亚和智利的红酒,秘鲁的鳄梨、葡萄、蓝莓等水果,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奶制品,马尔代夫的水产品,日本的清酒等农食产品最低可以零关税出口到中国,普通消费者均从中受益。
3.通过农产品贸易为自贸伙伴带来多重福利
中国在以物美价廉的农产品满足自贸伙伴消费需求的同时,还凭借巨大的国内市场不断为自贸伙伴创造商机,为当地农户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
4.区域大市场效应初显
中国与自贸伙伴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例如,东南亚的农产品、海产品和澳大利亚的奶制品等贸易规模快速增长,使得区域大市场效应持续显现,区域一体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并且在逆全球化背景下助力开放型世界经济不断前行。
(五)中国FTA建设统筹农产品市场开放与安全
二、FTA项下中国农产品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贸区建设为中国与自贸区成员之间开展农产品贸易创造了有利环境,在农产品贸易稳步发展的同时,撬动了更大范围的开放合作进程,发展成效显著。不过,中国与自贸伙伴的农产品贸易仍然存在稳定性有待加强,部分自贸伙伴农产品市场开放水平有待提升,自贸区政策利用率不高,各种农产品贸易壁垒仍然存在等方面的问题。
(一)与部分FTA伙伴农产品贸易稳定性不强
在中国的自贸伙伴中,既有日韩等农业发达,但保护水平很高的发达国家,也有像东盟成员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因此农产品贸易受各种事件影响,甚至冲击的可能性比较大。从2003—2022年中国与自贸伙伴农产品贸易的波动系数来看,中国与自贸伙伴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增速波动系数为0.87,进口贸易增速波动系数为0.95,均略低于全国农产品贸易增速的平均波动水平,在稳定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受中日、中韩关系及其他事件的影响,中国与部分自贸伙伴的农产品贸易波动幅度较大,在中国农产品贸易中的占比呈下降趋势。例如,2003—2022年,中国对日、对韩农产品出口贸易增速的波动系数分别高达2.17和2.73,远高于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增速的波动系数,在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中的占比也呈下降趋势,分别下降14.5和5.6个百分点⑥。综合考虑自贸伙伴在中国农产品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其稳定性对全国农产品贸易稳定发展意义重大,与部分自贸伙伴农产品贸易稳定性亟待加强。
(二)部分FTA伙伴对中国农产品开放水平较低
(三)与FTA伙伴农产品贸易发展不均衡
中国与自贸伙伴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均衡性有待增强。受粮食、油料、肉类等重要农产品国内自给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农产品贸易长期保持逆差。中国与自贸伙伴的农产品贸易差额也出现了从正转负,而且逆差不断扩大的特点。2003—2022年,中国与自贸伙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差额由正转负,从2003年顺差54.4亿美元转为2022年逆差270.4亿美元。自2011年以来(除2016年外),中国与自贸伙伴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均为逆差,而且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农产品贸易逆差从2011年的16.7亿美元扩大到2022年270.4亿美元,占全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比重从3.8%扩大到2022年的18.2%(见图5)。
(四)FTA政策利用率不高
(五)各种农产品贸易壁垒仍然存在
三、FTA项下促进中国农产品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中国自贸区建设二十周年之际,按照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实施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的总体要求,在巩固自贸区项下中国农产品贸易所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努力克服存在的各种问题,进一步推动自贸区项下中国农产品贸易高质量发展,拓展更大范围的开放合作,为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做出更大贡献。
(一)加大对FTA伙伴市场的开拓力度
(二)与FTA伙伴共同减少贸易壁垒
(三)为企业开拓市场提供公共信息服务
(四)拓展更大范围的开放合作
(五)进一步开展风险压力测试
注释:
1.本文以截至2023年8月底签署的21个自由贸易协定为统计分析范围,分别为中国与东盟、新加坡、巴基斯坦、新西兰、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冰岛、瑞士、韩国、澳大利亚、格鲁吉亚、马尔代夫、毛里求斯、柬埔寨、尼加拉瓜、厄瓜多尔签署的自贸协定,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