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品质量安全是影响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果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虽然农药和化肥的广泛使用为果品产量的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给果品质量安全带来了隐患,加之环境污染等其它方面的原因,我国果品污染问题日渐突出。加强果品质量安全监控,对提高果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果品产业
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果品质量安全现状
1.1果品质量安全生产情况我国实际使用中生物
农药应用相对较少,大部分都是化学农药。虽然目前国家倡导对果树病虫防治采用生物防治措施,但受价格和果农传统用药习惯等的影响,大部分果农还主要依赖于化学防治,如化学农药使用不当,很容易导致农药残留超标。近年来从果园土壤检测中发现了镉(Cd)、铬(Cr)、铅(Pb)等重金属超标的问题,并且禁用多年的DDT等农药在果园土壤中仍然有检出,在农业部开展的全国苹果质量安全普查表明,苹果中依然广泛存在农药和重金属残留超标的问题。另外,由于果园长期依赖化学防治产生的不良生态反应,再加上环境污染因素的影响,已严重影响到果品质量安全。
1.2果品质量安全监控情况
监测项目主要为甲胺磷、氧化乐果、久效磷、甲拌磷、对硫磷等22种农药。通过监测发现,尽管国家加大了果品农药残留的监管力度,但是所检部分果品中仍存在氧化乐果、对硫磷等禁用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例如食用含有乙烯利等过量催熟剂、色素添加剂导致的“毒西瓜”中毒事件,已引起消费者对果品质量安全的担忧。葡萄、草莓的农药残留问题也比较普遍。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化学农药和化肥广泛使用
大部分果农对果园的管理方式相对落后,目前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上,喷药、施肥等方面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在利益的驱使下,部分果农盲目追求果品个大、色泽好、等级高,
加大化学农药和化肥用量,很容易导致农药残留超标。
2.2果品质检体系和制度不健全
目前,国家果品质量监管监测体系均不同程度存在机构不健全、人员不足等问题,人员编制少,工作人员相对短缺,大部分基层果品监管机构尚未建立。果品质检制度相对也不太健全,缺乏配套规章制度,不能形成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2.3果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不够
虽然国家明确要求认真整治农药残留超标,严厉打击生产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明令禁止的高毒农药行为,但是,禁用农药在个别地区仍有检出,说明禁用农药的查处和收缴不彻底,果品生产安全用药技术亟需加强。
3提高果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措施
3.1强化组织领导,加强舆论宣传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把果品质量安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地各级政府要对果品质量安全负总责,定期研究果品质量安全工作,组织排查隐患,应对突发事件,落实监管要求,努力提高果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确保生产经营的果品质量安全。二是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网站等媒体以及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有关法律法规宣传,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广泛邀请广大消费者参与果品质量安全监督,增强人民群众果品安全法律意识和监督意识,大力营造全社会力量参与果品质量安全监督的良好氛围。
3.2大力推广物理、生物技术措施
一是坚持以预测预报为基础,大力推广粘虫胶、诱蛾灯等物理防治病虫害措施,大力推广生物农药、仿生物农药,充分利用天敌防治主要害虫,进一步提高果品质量安全水平。严格依照无公害果品生产技术规范,加速推广普及果品安全生产配套技术,全面实现果品质量安全达标生产。二是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加强农药科学使用技指导,禁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化学药剂,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在果实中的残留。三是施肥应以有机肥和长效复合肥为基础,以氨基酸类复合微肥为补充,不使用单一元素化肥。四是积极推广生草栽培、测土平衡施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对土壤和环境污染。
3.3健全果品质检体系和长效机制
随着人们对果品质量安全意识的提高,国家应加大力度建立健全果品质量监管监测体系,充实果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队伍,提高其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着力打造业务技术和行业管理能力双过硬的果品质量安全队伍。同时要出台果品质量安全的规章制度,尽快形成政府法律术法规为主体、部门规章相配套、地方法规为补充的果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立起长效机制。
3.4加大果品质量安全监测力度
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强化果品质量安全监测,建立果品市场准入制度。一是启动果品例行监测项目,确定强制检测的农药残留种类和限量。加强全国果品质量安全普查的力度,做好果品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监控,不断提高果品质量安全水平。二是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和风险评估机制,对农药残留,环境、土壤、水质污染等有害因素进行监测,对果品质量安全信息进行收集、评价、处置,随时向社会发布警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