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两个把600斤复合肥、300斤钾肥、600斤有机肥……”
“要拌这么多?”
“只有这样配方施肥,让下午要起垄的6亩二类烟田‘吃饱喝足’了,才能长出能够卖上好价钱的烟叶!”
3年前,毗邻来凤县,吃苦耐劳,拥有一手种烟好手艺的周德春获知咸丰县吸纳能人,培育职业烟农信息,一来到咸丰县就相中坪坝营镇苟家营村适宜优质烤烟生产的土地,毫不犹豫拿定了再那里租地种烟的主意。
他在烟叶技术员的“特别”关照下,把平衡配方施肥种烟技术发挥得淋漓致尽,连年刷新烟叶提质,种烟增收纪录。
“第一年,我刚来这里种烟,不熟悉每块地的肥力情况,在刘师傅忙于发放肥料的那几天,粗心大意,没有完全按照刘师傅开出的施肥通知单用肥,种烟收入不太理想。”周德春回想起自己只按照一个标准施肥导致部分烟田欠收的年景,心里难免有些不快。
从那以后,他就照技术员划定的一、二、三类地,想方设法把平衡配方施肥技术落实到每块烟田。
“周哥,你虽然找到了挖潜增收的路径,但在施肥的时候要固定一两个‘手法’一致的劳力施肥,才能保证每块烟田,甚至每株烟的养分是一致的。”施肥起垄季节,烟技员刘仁刚在指导其他烟农平衡施肥的同时,也常常前来给他“出谋划策”。
“去年,平衡施肥到了每一块烟田,地里的烟叶长得整齐,烘烤后颜色一致,香喷喷的,每亩烟田卖上了近4000块钱的好价钱!”周德春面带笑容。
在今年的烟田施肥起垄季节,周德春决定亲自把好施肥关,争取烟叶提质、种烟收入再上新台阶。
“今天上午,周老板在坝上给施肥的烟田起垄,我俩还是按照老方法拌好了下午要给对面坡上那几亩烟田施用的肥料。”莫荣仙对周德春严格执行择土平衡配方施肥技术的做法有些不解;“没想到,他回来了,硬是搬来磅秤,看着用肥单,多称一些肥料加进去了。”
“上午的烟田是一类土,下午的是二类土,自然要增加用肥量。”周德春走入房间,拿出一张折得皱巴巴的用肥通知单,望着她俩说:“你俩看,这单子上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二类烟田的肥料必须这样配。”
“难道还有三类烟田?”莫荣仙疑惑不解。
“当然有,明天我们就要去给王家坡的那十几亩地施肥。”周德春的语气十分肯定。
“那几块地是三类地?”冉江琼好像听出了门道:“拌的肥料该又不一样吧。”
“是的,照刘师傅说的,不打折扣配!”
“怎么是我说的呢,是我们根据公司在每年烟叶采收结束后,提取烟田土样检测结果,给出的烟田类别,确定的用肥种类和比例,给大家开出的用肥通知单。”他们的话正好被赶来这里了解烟农施肥情况的刘仁刚听见,他就把县烟叶分公司测土平衡配方施肥,提升烟叶质量,增加种烟效益,推进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做法娓娓道来。
“那你们要每户烟农都这样做?”冉江琼打破砂锅问到底。
“没错,全县烟农都不走样地在执行公司制定的生产技术方案。”刘仁刚坐在周德春递过来的凳子上,伸出右手擦掉额头上的汗珠:“我不是刚在真假坑村给几户烟农讲清楚了用肥方法才过来的吗?”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这道理我们都懂,但是照你们这样做多了不行,少了不好,我们还是有点不太理解。”莫荣仙忍不住问刘仁刚。
“肥料用多了的烟叶贪青晚熟,不容易烘烤,用少了长不开片,没有产量,质量也上不去,只有施肥适中的烟叶才能卖上好价钱!”刘仁刚借机给他们讲明了平衡配方施肥的道理。
“刘师傅,你去看过的王家坡上那十几亩地,我按三类地配肥施用行吗?”周德春试探着问刘仁刚。
“可以!”
“好,你两个过来按照这上面写的称重拌好明天要用的肥料。”周德春指着平衡施肥通知单告诉莫荣仙和冉江琼。
“好呢!”
阳春三月忙农事,周德春心情愉悦地驾驶着农用车,拖着满满的一车配兑好的肥料驶向烟田,坚信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